第86章 煮鶴行 (15)

第86章 煮鶴行 (15)

“張白綬請看,這是白帝爺時候王參軍的《廬山圖》……”

“不錯!筆墨簡遠逸邁,風格蒼勁高曠,氣勢雄秀……是王參軍真跡,而且是王參軍晚年集大成之作,人家一直說,王參軍久隨白帝爺,雖未封神成龍,但晚年定居江左後也是越過了宗師界限,成了大宗師的,今日看這畫便曉得,怕是傳聞不假,不然哪來的天人合一之態?”

“……是、是、是!”負責講解的那名老者愣了一下,然後趕緊點頭,卻不知爲何,大冬天的腦門開始出汗,而捧着畫的兩個中年人,包括虞恨水在內,也全都哆嗦起來。

“不過……”張行歪着頭繼續看了一會,然後連連搖頭。“照理說,王參軍本是義興王氏的源流,這上面題字的也是南唐南渡王氏發達后王左軍的題跋,嗯……價值更高……可爲什麼這畫不在王家,而在你們家呢?”

“是……”

“哦,我想起來了。”張行忽然醒悟。“你們虞氏祖上加九錫那位篡逆之輩橫壓江左的時候,王氏在丟掉京口軍權後,爲了保全家族,所謂曾獻‘家資’……所以過來了是嗎?這跟我現在乾的事是不是挺像的?”

“……”

“是不是?”張行面無表情,對老者追問不及。

“是……是吧?”舉着畫的虞恨水尷尬以對,倒是挺有孝心。“但也是有其他緣故的……張白綬請回頭向後看。”

張行立即轉身向後。

而那老者明明得到侄子的解圍,卻反而對着侄子連連虛空頓腳,表情猙獰,看的十幾步外,正在辛苦稱量銀子的周行範周公子一時不解。

另一邊,張行回過頭去,竟已經看得癡了,因爲就在他身後遠處的一處山勢居然與圖上無二。

看了半晌,張行這才歪着頭重新來看此圖:

“所以,這廬山不是江西廬山,而是你家後面的江東廬山……怪不得沒有瀑布,搞得我都沒法作詩。”

“是是是。”那老者趕緊點頭。“我們這也叫廬山……東廬山。”

“周公子,這後面這一片山就是廬山?”張行忽然越過虞姓老者喊了正在大塊稱銀子的周行範。

“這是茅山啊,周圍百里都是茅山!”周行範頭也不擡,即刻做答,但又很快醒悟。“哦,你說這最近的三座小山啊……最近那個因爲有個上古時期的宗師在上面結廬修煉,所以喚做廬山,但一般很少叫廬山,反而是跟旁邊的浮山、赭山一起號稱丹陽三山。”

張行點點頭,深呼吸了一口氣,然後認真看向了那老者:“虞敬人虞公是吧?”

“哎。”老者也深呼吸了一口氣,懇切來應。

“《浮山圖》和《赭山圖》呢?”張行冷冷相對。“別讓我搜出來……”

“張白綬。”老者努力來掙扎。“我們沒有欺瞞你的意思……這《廬山圖》,他就是一幅圖嘛,算一副字畫的。”

“真當我是不懂行的嗎?”張行無語至極。“我在東都,日常便是逛銅駝坊,書山畫海里浸潤過來的,什麼規矩我不懂?明明是組圖、套圖,非得拆開了玩,放在東都是要打斷腿再雙份賠銀子的!而且你以爲我是自己留着嗎?我拿回東都也要送禮送出去的,否則如何交代抄家分潤了那麼多銀子的事?到時候哪位懂行的朱綬不爽利了,要打斷我的腿怎麼辦?”

“可是……”

“不行了,得殺人了。”張行長呼了一口氣。“我本不想殺人的,尤其是我們巡檢剛剛這後面茅山了殺了不少人,我以爲你們離得近,早該知道我們的……”

“《浮山圖》和《赭山圖》馬上就到。”老者無可奈何。“我是真沒想到,張白綬竟然真是行家……”

“不要打哈哈……哪有抄家不殺人的?尤其是你們跟我玩花招?”張行認真提醒。“不殺人,豈不是言而無信?”

老者終於慌亂,趕緊去看自己堂侄。

虞恨水立即鬆開書畫,拽住了張行袖角,語氣雖然顫抖,卻還是擲地有聲的:“張白綬記錯了……我們談的條件是,反抗纔要殺人,如果給的東西有錯,以十罰一!”

張行恍然大悟:“這般說,好像真是這樣……速速拿來吧!”

虞氏叔侄鬆了一口氣下來,卻又立即心如刀割。

“虞兄。”張行接過畫來,揚聲催促。“咱們至親兄弟一般,就不要再生事了……《浮山圖》和《赭山圖》外,還有十件書畫,速速取來,千萬不要這邊銀子都快分完了,你還沒好。”

虞氏叔侄對視一眼,只能低頭拱手而去,而不知爲何,便是張行也跟着嘆了口氣,顯得有些百無聊賴起來——無它,他自知道這江東八大家是軟柿子,但萬萬沒想到這般軟弱。

說句不好聽的,張行百般逼凌,偏偏又留有根本餘地,其實未嘗沒有指望着這八大家的兩個凝丹高手成長起來,然後記着今日的仇,用着八大家的名望和實力去反了他孃的呢!

不然呢,難道還要他張行給大魏盡心盡力掃尾不成?

然而問題在於,瞅着眼下這些東南世家子的尿樣,怕是待會抄完了,還能讓這虞氏叔侄做個使者去隔壁桓氏乃至於謝氏、王氏叨擾一下呢……人家那可是真正的‘至親兄弟一般’的關係。

心裡這般胡亂想着,張行四下踱步,忽然從拆開的院牆那裡,望見了一處建築,一處孤零零的挨着祠堂的奇怪建築。

“那是什麼去處?”

張行回頭來望另一個跟着自己的虞氏子弟。

“回稟……回稟張白綬。”那人小心翼翼以對。“那是我家祖上長慶公的衣冠堂。”

張行恍然,他是在史書中讀到過這段故事的。

且說,虞氏本是中原一處尋常郡望人家,南唐衣冠南渡時並不出名,但後來漸漸崛起,終於到了一個叫做虞顯的人,此人明明出身望族,卻往往親身披甲執銳,以至於被同時代的望族嘲諷爲軍漢、丘八。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人,執戈而起,先在荊州出任方鎮,然後漸漸壓服下游各處,基本上成爲了南唐的實際控制人。

然後此人便開始頻頻北伐,以北伐來積累威望、功績,以作對南唐皇室打壓。

凡八次北伐,前七次勝的一次比一次大,到了第七次時,已經蕩平了大河以南,並加九錫,距離篡位區區一步之遙了。

可就是在他決心一統天下並篡位爲帝而開啓的第八次北伐中,明明號稱投鞭斷流,卻於大河之畔被人以少勝多,以至於一敗塗地,幾十萬北府軍盡喪,中原功業盡失,幾乎孤身逃回。

而不知爲何,虞顯雖然還有江東根基,可臨到大江畔的六合山南的烏江縣時,卻再不願意南歸半步了,最後幾乎是自決一般病死六合山下,並遺令後人,不許將他的屍首遷回就在一江之隔的江東故地,乃是就地葬於六合山。

此人後,虞氏自然位列江東諸大家,卻漸漸削弱,再沒有半分英武振作了。

張行負手看了許久,想着這段從這個世界書裡看到,似是而非的故事,一時居然心潮澎湃,頗有些癡意。

不知道過了多久,還是周公子上前拱手,打斷了這麼錦衣白綬的出神:“張三哥……銀子稱好了,正在分……糧食還在分類裝車,肉類送往江上往大營換軍糧,糧食送到郡府,可還有什麼別的事嗎?”

“看着分完、裝完。”張行回頭冷漠以對。“尤其小心分銀子的事,虞氏已經認栽了,若真有人鬧事,便是這些軍官中有人貪得無厭,所以,若有人不服你就親自當面給他稱清楚,若是稱量清楚了還鬧,便是惡意鬧事,直接殺了。”

周公子心下一涼,只能喏喏而退。

而張行也終於再度看向了那名最後打顫的年輕虞氏子弟:“取筆墨來,我給你家祖宅大門上題個字跡……也算一件雅事!”

虞氏子弟不敢有片刻怠慢,匆匆而去,復又匆匆捧着一個裝了溫熱墨汁的硯臺而來,上面則架着一支筆。

張行也不客氣,帶着這人轉到因爲周圍院牆被拆而顯得有些滑稽的偌大門楣面前,將打開的大門一側門板用腿頂住,然後便拿過筆來,就在對方手中冒着熱氣的硯臺上蘸了墨汁,提筆書於門上。

而就在此時,門後的空地上,果然有軍官鬧事,而周公子明顯有些慌亂,竟不敢下決心殺人整肅隊伍。逼得張行寫了一半中途停筆,拎着筆過去,然後拔出刀來,只一刀,便將那名隊將從身後梟首,場面登時迴歸正常,但也嚇得那捧墨的虞氏子弟頭都不敢再擡。

須臾片刻,抱着一堆字畫的虞恨水虞敬人叔侄狼狽趕到,繞開血不拉幾的殺人分銀現場,來到了自家孤零零的大門前,卻又一時愕然。

原來,乾淨闊氣的門板上赫然被人寫了一首小詩:

生當做人傑,

死亦爲鬼雄。

至今思虞顯,

不肯過江東。

與此同時,那位張白綬正在落款——北地軍漢張行留。

饒是早就低了頭,那虞氏叔侄也不禁面色微微漲紅——大家都是文華風流之人,如何不曉得,對方是在嘲諷呢?

“勞煩兩位,連夜出發,分別去桓氏和謝氏宅中做個說明。”

張行扔下筆來,負手吩咐。“還是這般規矩……謝氏那裡,可以看在那位遠遊未歸的凝丹高手面子上,只取三分之一金銀,王氏同樣的規矩……但爲了公平起見,王氏和謝氏要將自家房屋中所有的燕子窩給搗掉……”

“燕子窩……”虞恨水努力讓自己不去看不去回想那首小詩,然後理所當然的指出了一個最怪異之處。“燕子窩?”

“對,燕子窩。”張行睥睨對道。“北地的規矩,捅掉屋檐下的燕子窩是表示自己要革新做人的意思……當然也是方便我在他們建康祖宅前題詩的意思……有兩句詩,跟這首詩一樣,都到跟前了,不寫出來老子不痛快。爲了這兩句詩,也要給我捅掉燕子窩!”

“一定轉達。”白髮蒼蒼的虞敬人搶先回答。“一定轉達……期待張公新作。”

下午時分,張行立於東廬山腳下的虞氏祖宅前,竟是長嘆一聲。

PS:晚安了大家。

(本章完)

第501章 歸來行(7)第122章 上林行(1)第276章 臨流行(9)第286章 萬乘行(2)第487章 風雨行(27)第229章 擐甲行(12)第433章 山海行(10)第185章 俠客行(15)(8k2合1還債)第276章 臨流行(9)第140章 苦海行(7)第286章 萬乘行(2)第338章 隴上行(17)第343章 隴上行(22)第537章 安車行(6)第515章 千里行(9)第474章 風雨行(14)第19章 坊裡行(7)第6章 踉蹌行(6)第313章 猛虎行(14)第499章 歸來行(5)第520章 萬里行(3)第573章 送烏行(23)第540章 安車行(9)第341章 隴上行(20)第433章 山海行(10)第371章 四野行(5)第216章 雪中行(15)第505章 歸來行(11)第480章 風雨行(20)第508章 千里行(2)第181章 俠客行(11)第125章 上林行(4)第407章 跬步行(5)第238章 列陣行(4)第149章 苦海行(16)第193章 振臂行(6)第162章 浮馬行(9)發燒了,四十度,請假第56章 案牘行(2)正式請假第148章 苦海行(15)第448章 山海行(25)第49章 關山行(7)第144章 苦海行(11)請假一日第389章 國蹶行(7)第298章 萬乘行(14)第501章 歸來行(7)第60章 案牘行(6)第291章 萬乘行(7)第108章 金錐行(19)第361章 江河行(18)第419章 跬步行(17)第458章 山海行(35)第79章 煮鶴行(8)第167章 浮馬行(14)第487章 風雨行(27)第358章 江河行(15)第275章 臨流行(8)第479章 風雨行(19)第110章 斬鯨行(2)第188章 振臂行(1)第142章 苦海行(9)第92章 金錐行(3)第251章 荷戈行(5)第185章 俠客行(15)(8k2合1還債)第284章 臨流行(17)第328章 隴上行(7)第258章 荷戈行(12)第467章 風雨行(7)第387章 國蹶行(5)第42章 天街行(15)第279章 臨流行(12)第88章 煮鶴行(17)第549章 風霜行(8)第361章 江河行(18)第543章 風霜行(2)第336章 隴上行(15)第35章 天街行(8)第508章 千里行(2)第353章 江河行(10)第51章 關山行(9)第433章 山海行(10)第361章 江河行(18)第543章 風霜行(2)《紹宋》與網文創作和時代之文學及漫改的閒第264章 荷戈行(18)第487章 風雨行(27)第396章 國蹶行(14)第182章 俠客行(12)第184章 俠客行 (14)第158章 浮馬行(5)第18章 坊裡行(6)第515章 千里行(9)第253章 荷戈行(7)第412章 跬步行(10)第537章 安車行(6)發燒了,四十度,請假第85章 煮鶴行(14)第447章 山海行(24)
第501章 歸來行(7)第122章 上林行(1)第276章 臨流行(9)第286章 萬乘行(2)第487章 風雨行(27)第229章 擐甲行(12)第433章 山海行(10)第185章 俠客行(15)(8k2合1還債)第276章 臨流行(9)第140章 苦海行(7)第286章 萬乘行(2)第338章 隴上行(17)第343章 隴上行(22)第537章 安車行(6)第515章 千里行(9)第474章 風雨行(14)第19章 坊裡行(7)第6章 踉蹌行(6)第313章 猛虎行(14)第499章 歸來行(5)第520章 萬里行(3)第573章 送烏行(23)第540章 安車行(9)第341章 隴上行(20)第433章 山海行(10)第371章 四野行(5)第216章 雪中行(15)第505章 歸來行(11)第480章 風雨行(20)第508章 千里行(2)第181章 俠客行(11)第125章 上林行(4)第407章 跬步行(5)第238章 列陣行(4)第149章 苦海行(16)第193章 振臂行(6)第162章 浮馬行(9)發燒了,四十度,請假第56章 案牘行(2)正式請假第148章 苦海行(15)第448章 山海行(25)第49章 關山行(7)第144章 苦海行(11)請假一日第389章 國蹶行(7)第298章 萬乘行(14)第501章 歸來行(7)第60章 案牘行(6)第291章 萬乘行(7)第108章 金錐行(19)第361章 江河行(18)第419章 跬步行(17)第458章 山海行(35)第79章 煮鶴行(8)第167章 浮馬行(14)第487章 風雨行(27)第358章 江河行(15)第275章 臨流行(8)第479章 風雨行(19)第110章 斬鯨行(2)第188章 振臂行(1)第142章 苦海行(9)第92章 金錐行(3)第251章 荷戈行(5)第185章 俠客行(15)(8k2合1還債)第284章 臨流行(17)第328章 隴上行(7)第258章 荷戈行(12)第467章 風雨行(7)第387章 國蹶行(5)第42章 天街行(15)第279章 臨流行(12)第88章 煮鶴行(17)第549章 風霜行(8)第361章 江河行(18)第543章 風霜行(2)第336章 隴上行(15)第35章 天街行(8)第508章 千里行(2)第353章 江河行(10)第51章 關山行(9)第433章 山海行(10)第361章 江河行(18)第543章 風霜行(2)《紹宋》與網文創作和時代之文學及漫改的閒第264章 荷戈行(18)第487章 風雨行(27)第396章 國蹶行(14)第182章 俠客行(12)第184章 俠客行 (14)第158章 浮馬行(5)第18章 坊裡行(6)第515章 千里行(9)第253章 荷戈行(7)第412章 跬步行(10)第537章 安車行(6)發燒了,四十度,請假第85章 煮鶴行(14)第447章 山海行(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