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善恆擔任東亞銀行董事長,的確給東亞銀行帶來了巨大的輿論,也讓匯灃銀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此刻的沈弼,滿心憂慮,甚至隱隱覺得自己正在步怡和洋行前任大班扭壁堅的後塵。
二者境遇之相似,簡直令人咋舌。
起初,怡和洋行對林浩然旗下的企業發起攻勢,不料反遭林浩然強力反擊,雙方隨即陷入一場規模空前的商戰。
最終,怡和洋行的市場份額被逐步蠶食,甚至一度面臨被林浩然暗中收購的危機。
儘管怡和洋行竭力動用各種手段,迫使林浩然放棄收購意圖,但終究還是痛失置地集團等核心產業。
市場的潰敗讓怡和洋行心灰意冷,無心再留戀香江,於是選擇全面撤離香江,將總部搬回英國倫敦。
而前任大班扭壁堅則不幸淪爲這場敗局的替罪羊,承擔了最大的責任,被直接踢出了怡和洋行的管理層。
如今,匯灃銀行與當初的怡和洋行,何其的相似啊!
先是匯灃銀行對林浩然新近收購的東亞銀行發難,卻反遭林浩然有力反擊,雙方由此掀起一場大規模商戰。
最終,匯灃銀行的市場份額被不斷侵蝕,遭受了極爲慘重的損失。
目前,匯灃銀行雖僅走到這一步,但誰又能斷言,其後續命運不會重蹈怡和洋行的覆轍呢?
最重要的是,匯灃銀行與怡和洋行雖同爲英資企業,但本質差異顯著。
怡和洋行早在十幾年乃至數十年前便着手海外佈局,歷經多年發展,其海外資產規模早已遠超香江本地。
正因如此,即便怡和洋行選擇撤離香江市場,雖會遭受重創,卻也不至於動搖其根基。
然而,匯灃銀行的情況則截然不同。
雖然匯灃銀行這幾年一直尋求擴展海外市場,爲此不惜花重金在海外需求收購機會,以圖減低對香江市場的依賴。
但是,匯灃銀行的海外擴張之路並不順暢。
儘管投入了鉅額資金,但收購的海外資產並未能如預期般帶來豐厚的回報,反而因爲管理不善、文化差異以及市場環境的不熟悉,導致這些大投資並沒有實現盈利,反而需要母公司不斷注資,成爲了匯灃銀行的沉重負擔。
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屬美國海豐銀行了。
這使得匯灃銀行在海外市場的佈局顯得力不從心,難以成爲其新的增長點。
到目前,香江市場都還是匯灃銀行的業務核心之地,一旦失去了香江市場,對匯灃銀行而言,就是毀滅性的打擊。
所以,匯灃銀行根本無法像怡和洋行那般,瀟灑地撤離香江。
起碼目前是絕對不可能的。
一對比完兩家公司的狀況,沈弼的內心就愈加的煩躁。
這要是繼續這樣下去,匯灃銀行的結局先不提,他自己遲早得步扭壁堅的後塵,成爲這場危機的犧牲品,被無情地踢出管理層,在業界聲名狼藉。
一想到這,沈弼的後背不禁泛起一陣涼意,額頭上也冒出了細密的汗珠。
但是,面對東亞銀行這樣的競爭對手,他卻又無從下手,不知道如何應對。
說到底,也的確是他這位匯灃銀行大班戰略決策上的失誤,才讓銀行一步步陷入如今這般艱難的境地。
當初貿然對林浩然收購後的東亞銀行發難,本是想借機打壓對手、拓展市場,卻沒料到踢到了鐵板,引發了這場難以收場的商戰。
但是,如果當初不發難,匯灃銀行其實也不過是慢性死亡。
在林浩然不斷整合資源、擴大商業版圖的進程中,東亞銀行作爲他手中的重要棋子,勢必會成爲攪動香江金融格局的強大力量。
隨着東亞銀行在林浩然麾下逐步壯大,其業務範圍會不斷侵蝕匯灃銀行的市場份額,蠶食匯灃銀行的客戶羣體。
到那時,匯灃銀行即便能苟延殘喘,也會在日復一日的競爭中逐漸失去優勢,最終被市場無情淘汰。
隨着市場份額不斷被東亞銀行蠶食,他已經不再自信地覺得,匯灃銀行永遠是香江的金融行業霸主了。
說到底,不是沈弼的能力不行,而是林浩然太強了。
此刻抱怨後悔都無濟於事,當務之急是找到破局之法。
沈弼將自己關在辦公室裡,桌上堆滿了各種文件和報表,煙霧繚繞中,他的眼神時而迷茫,時而閃過一絲狠勁。
……
與此同時,在銅鑼灣一棟商業大廈的19樓,有一間辦公室。
這辦公室面積不算寬敞,僅兩百餘平方米,裡面辦公的人員也不過幾十人。
然而,這家公司在業內卻聲名遠揚。
它便是香江赫赫有名的寰宇調研公司,主營業務聚焦於市場研究、市場調查、營銷研究以及滿意度調查等領域。
按照全球市場研究者協會的定義,市場研究公司承接委託方的需求,爲實現決策所需的信息目標,開展一系列專業研究活動。
這些活動涵蓋將相關問題所需的信息具體化、設計信息收集方法、管理並執行數據收集流程、分析研究結果、得出結論並明確其意義等環節。
而寰宇調研公司,便是這麼一家公司。
不過,進入80年代,香江調研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浪潮。
隨着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企業對市場信息的精準度和時效性要求越來越高,傳統調研方式逐漸難以滿足需求。
寰宇調研公司雖在業內頗具名氣,但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一方面,新興的調研技術如雨後春筍般涌現,計算機技術、數據分析軟件等開始廣泛應用於市場研究領域。
一些小型但充滿創新活力的調研公司,憑藉着對新技術的快速掌握和應用,迅速在市場上嶄露頭角,搶佔了部分原本屬於寰宇的客戶資源。
這些小公司能夠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提供調研報告,讓寰宇的傳統優勢逐漸削弱。
另一方面,香江的商業環境日益複雜,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對調研的需求千差萬別。
大型企業需要全面、深入的宏觀市場分析和戰略規劃調研,而中小企業則更關注細分市場的動態和消費者行爲研究。
寰宇在應對這些多樣化需求時,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其業務模式逐漸暴露出僵化的弊端。
所以,他們如今最迫切的,就是搶回自己的市場。
如何搶回,最簡單的方法便是揚名!
而在這幾天的東亞銀行與匯灃銀行之間的商業競爭中,寰宇調研公司的老闆喻志澤便看到了揚名的好機會。
這幾天,喻志澤外出時,總能聽到市民們圍坐討論,而他們口中頻繁提及的共同話題,便是東亞銀行如今的狀況。
不少市民紛紛猜測,東亞銀行目前在香江銀行業究竟佔據着多大的市場份額?
和匯灃銀行相比,二者之間的差距又縮小到了什麼程度?
更有人大膽設想,東亞銀行在未來有沒有可能超越匯灃銀行?
這些問題,已然成爲衆人熱議的焦點。
市民關注的,卻沒有得到答案。
很簡單,因爲這些市場份額,基本需要等每年的年初,各企業出年報表時纔能有較爲準確的數據呈現。
所以如今,即便是各大媒體公司,即便他們想要第一時間挖掘出關於東亞銀行與匯灃銀行市場份額等關鍵信息,也只能苦苦等待年初的年報表。
畢竟,這些媒體公司終究不是專業的調研公司,難以通過已知的數據來判斷市場走向與兩家銀行的具體份額動態。
然而,這種信息滯後性恰恰爲寰宇調研公司創造了絕佳的契機。
喻志澤敏銳地察覺到,這背後隱藏着巨大的商業機遇。
如果寰宇調研公司能提前對這兩家銀行的市場份額變化、競爭態勢以及未來走向進行深入調研,併發布一份權威且具有前瞻性的報告,必將引起香江金融界乃至整個商業領域的轟動,從而讓寰宇調研公司聲名遠揚,搶回失去的市場份額。
因此,喻志澤兩天前就開始行動。
以他們公司這些年在香江的佈局,想要獲取一些關鍵數據,再憑藉這些已有的數據進行分析,最終得出大概的市場份額變化趨勢並非難事。
此刻,公司內由三十多人組成的研究分析小組,正爭分奪秒地對調查團隊收集來的數據展開分析,這一忙就是一個下午。
研究分析小組的辦公室裡,氣氛緊張得彷彿能點燃空氣,同時又透着一股熾熱的幹勁。 鍵盤敲擊聲清脆急促,紙張翻動聲沙沙作響,成員們低聲討論的聲音此起彼伏,交織成一曲別具一格的“奮鬥交響曲”。
每個人都全神貫注,目光緊緊鎖在簡陋的 apple II電腦屏幕上,或是專注地翻閱着手中的報表,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試圖從那密密麻麻的數據叢林中,挖掘出能決定公司命運走向的有價值信息。
而身爲老闆的喻志澤,在辦公室外的走廊上,早已記不清自己來回踱步了多少趟。他的腳步聲在寂靜的走廊裡迴響,每一步都承載着對結果的期待與焦慮。
終於,研究分析小組的負責人滿臉興奮,手中緊握着一份分析表,匆匆推開門,快步走到喻志澤面前。
只見他激動地彙報:“老闆,分析結果新鮮出爐啦!依據我們目前所掌握的數據以及模型推算,東亞銀行在最近一個多月以來的這幾場激烈的商戰中,市場份額增長極爲恐怖。
僅僅兩個月時間,東亞銀行就從原來的 3%左右一路飆升到了如今大約 32%左右。而匯灃銀行呢,要是把它和子公司恆聲銀行的市場份額加在一起,從去年的 61%下降到了 43.6%,兩者之間的差距已經縮小到 11.6%。
要是拋開恆聲銀行的市場份額,單看匯灃銀行自身的市場份額與東亞銀行對比,兩者之間的差距更是微乎其微,僅僅相差幾個百分點而已。
從目前的趨勢深入分析,東亞銀行的市場份額依舊在穩步上升,特別是何善恆先生擔任東亞銀行董事長後,勢頭更加強勁;
反觀匯灃銀行及其子公司,市場份額卻呈現出進一步下滑的風險,照這樣發展下去,只要東亞銀行能持續從匯灃銀行手中搶奪更多市場份額,未來超越匯灃銀行,那完全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兒!”
聞言,喻志澤用顫抖的雙手接過分析表,一邊看,臉上一邊抑制不住地浮現出驚喜之色,嘴角漸漸上揚,眼中閃爍着興奮的光芒。
他快速瀏覽着分析表上的數據和結論,手指在關鍵數字上輕輕摩挲,彷彿要將這些信息都刻進心裡。
“好!太好了!”喻志澤猛地擡起頭,眼中滿是激動與振奮,“這正是我們一直在等待的機會!這份報告一旦發佈出去,必定能在香江金融界掀起一場風暴,寰宇調研公司的名字也將再次響徹整個行業!”
研究分析小組的負責人聽到老闆的肯定,臉上也露出了自豪的笑容,他連忙說道:“老闆,爲了確保這份報告的準確性和權威性,我們團隊可是反覆覈對數據,多次模擬推演。
接下來,我們還可以根據這份報告,進一步細化分析,製作出更直觀、更有說服力的圖表和案例,讓外界一眼就能看清東亞銀行和匯灃銀行的競爭態勢。”
喻志澤讚許地點點頭,拍了拍負責人的肩膀:“你們做得非常出色!接下來就按照你說的辦,儘快完善報告內容,同時,聯繫各大媒體,提前放出一些風聲,引起他們的關注,我們要在報告發布的時候,製造出最大的轟動效應!”
“明白,老闆!我這就去安排。”負責人領命而去。
看着分析研究小組負責人的身影,喻志澤的臉上笑容愈加濃郁了。
每個行業,都有行業中的巨頭。
調研公司在商界中,算是一個小賽道。
當初海歸回來的喻志澤不喜歡太卷的行業,也正是看中了這個不起眼的小賽道,才毅然決然地投身其中,創立了寰宇調研公司。
他懷揣着滿腔熱血與抱負,一心想要在這個看似不起眼的領域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讓寰宇成爲香江乃至全球調研行業的領軍者。
然而,創業之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
寰宇調研公司在發展初期,面臨着諸多困難與挑戰。
資金短缺、人才匱乏,每一個問題都像一座大山,壓得喻志澤有些喘不過氣來。
但他憑藉着堅韌不拔的毅力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一步一個腳印地帶領着公司前行。
從最初的小規模業務,到逐漸在業內嶄露頭角,寰宇調研公司付出了無數的努力和汗水。
如今,面對新興調研公司的衝擊和複雜多變的商業環境,寰宇調研公司再次走到了命運的十字路口。
而這次東亞銀行與匯灃銀行之間精彩的商戰,無疑爲寰宇提供了一個絕佳的翻身機會。
喻志澤已經想象得到,這份關於兩家銀行市場份額和競爭態勢的報告,將是寰宇調研公司重新崛起的關鍵。
寰宇調研公司不說是香江調研行業內最頂級的公司,起碼也是行業內的一流公司。
但是,他遠遠不滿足於現狀,心中懷揣着更爲宏大的願景。
只要趁着此次,將寰宇調研公司的知名度徹底打響,那麼後面的業務,必將如潮水般源源不斷地涌來。
到那時,寰宇調研公司不僅能穩固在香江市場的地位,更有望將業務拓展至整個亞洲,甚至走向全球,成爲國際知名的調研巨頭。
與匯灃銀行、東亞銀行這兩家金融行業的巨頭相比,寰宇調研公司不過是蜉蝣之於巨擘,渺小得近乎可以忽略不計。
但這絲毫無法阻擋喻志澤的決心,他已經敏銳地意識到,此次兩大巨頭的商戰恰似一場風暴。
而寰宇調研公司若能巧妙借勢,便有望在這風暴中乘風而起。
他打算藉着匯灃銀行在這場商戰中遭受重創、元氣大傷的契機,讓寰宇調研公司聲名遠揚。
藉此尋覓到更多發展契機,在商海中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在喻志澤的部署下,寰宇調研公司上下迅速行動起來。
研究分析部門連夜完善報告內容,將東亞銀行與匯灃銀行的市場份額變化、競爭態勢等數據,以直觀的圖表和詳實的案例呈現出來,力求每一處細節都經得起推敲,每一個結論都具備無可辯駁的權威性。
與此同時,公司市場推廣團隊也沒閒着。
他們與各大媒體頻繁溝通,巧妙地釋放出關於這份即將發佈的重磅報告的消息,引發了媒體界的廣泛關注和猜測。
一時間,香江金融圈和商業領域都瀰漫着一股期待的氣息,衆人紛紛猜測寰宇調研公司究竟掌握了怎樣驚人的信息。
就連林浩然這位香江首富,也聽聞了此事,頓時興趣大增。
“這寰宇調研公司,倒真有幾分膽色,居然敢在兩大金融巨頭的商戰風波里攪局,我倒要瞧瞧他們能整出什麼花樣來。”
林浩然坐在康樂大廈寬敞明亮的辦公室裡,手指輕輕敲擊着桌面,節奏不緊不慢,眼神中透露出幾分好奇與玩味。
說起來,這寰宇調研公司還真和他緣分不淺。
他自己一手創立起步的環宇投資公司,與寰宇調研公司,雖名字不同字,卻同音,且都蘊含着“天下”“整個世界”的宏大寓意,彷彿冥冥之中有着某種微妙的聯繫。
此事對他沒有任何影響,反而會給東亞銀行帶來更大的影響力。
所以對於這家即將要發佈報告的寰宇調研公司,林浩然雖心生好奇,卻也並未太過放在心上,只當是這場商戰中的一個小插曲。
他更關注的,是東亞銀行接下來的戰略佈局以及如何進一步鞏固和擴大東亞銀行在香江金融市場的地位。
自從何善恆入職以後,林浩然頻頻暗中拜訪了不少人。
這裡面,包括四大家族之一的利西慎家族、何西家族等等。
目的,自然是要撬匯灃銀行的牆角。
香江許多財團,實際上大部分都是與匯灃銀行合作的多,否則匯灃銀行此前也不可能能夠戰績香江超過六成的市場份額。
而一個大財團的金融業務,便足以頂的過不知道多少普通客戶了。
林浩然自然明白這些財團在香江金融市場的巨大影響力,只要能夠爭取到其中幾家與東亞銀行合作,那麼東亞銀行的市場份額必將迎來新的飛躍。
壞消息是,有一些財團拒絕了林浩然的邀請,畢竟匯灃銀行在香江一百多年的歷史根基深厚,與衆多財團有着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
這些財團出於對傳統合作夥伴的信任以及擔心改變合作對象可能帶來的風險,選擇了繼續與匯灃銀行攜手前行。
不過,他們都看在林浩然的面子上,承諾不會將此事透露出去。
好消息是,也有不少華資財團對林浩然的提議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並願意進一步探討與東亞銀行合作的可能性。
這些財團裡,大多與林浩然有着不錯的關係,比如利西慎家族的掌門人利銘則、劉巒雄等等。
特別是劉巒雄這位小弟,在得知林浩然的來意之後,毫不猶豫地表示願意全力支持東亞銀行。
如今的劉巒雄,可是手握十幾億港元的現金,而不單純是那種只擁有固定資產的財團。
有了這些人的支持,未來東亞銀行又能再上一個擡價,市場份額超越匯灃銀行指日可待啊!
而在另一邊,匯灃銀行的董事長沈弼,此刻正焦頭爛額。
他自然明白寰宇調研公司即將發佈的這份報告,絕對會對匯灃銀行造成很大的不良影響。
一旦報告內容對匯灃銀行不利,市場信心必將遭受重創,客戶流失、股價下跌等一系列連鎖反應將接踵而至。
特別是股價,這段時間以來,匯灃銀行的股價就不是在微漲,就是在大跌之中。
一路從曾經超過260億港元的市值,跌至如今不足140億港元。
照這麼跌下去,匯灃銀行遲早跌到不足輝煌時期的一半。(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