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禪讓

這場發生在大安王朝,平慶二十年,癸未年六月初的宮廷政變,終於是落下了帷幕。

這場顯得不爲嚴謹,實爲鬧劇的逼宮行動,最終也在平慶皇帝先得知的情況下,藍氏皇族的宗室們,不僅沒有獲得應有的結果,而且被藍約連盟早早安排的內應,將自己府上鬧得天翻地覆,而且最終,平慶皇帝對於這些人也沒有手軟,參與逼宮的宗室,全部斬首,而且被抄家,妻妾子女爲奴爲娼,這場顯得十分荒唐的宮廷政變也被後來的史學家們稱之爲“癸未宮難”!

而年初的科舉舞弊大案的爆發,被看作爲是本次宮難發生的導火索,但似乎宗室們以一種慘烈的代價而告終,而當所有事情都處理結束後,平慶皇帝將自己關在了太廟裡,親自書寫了“罪己詔”!

而皇帝下罪己詔代表了他自己失德,可能會是上天對於天子的懲罰,如天災時,朝廷無法解釋這究竟爲什麼的時候,皇帝會主動站出來攬責任,而大多時候除非真的是天大的災難時,皇帝纔會下此召,以安天下民心。

而人禍方面,還從未有皇帝因爲此種事情就要下罪己詔這麼離譜的事情,而當“罪己詔”的內容頒佈時,所有人才明白過來,原來平慶皇帝並不是說愧對於宗室,而是說愧對於藍氏皇族的祖先,尤其是太祖皇帝,因爲他要請諸多的先祖們饒恕他,他要把祖制改回來,關於宗室們的祖制。

第一條就是將三代而爲民的祖制廢除,接下來就是關於宗室們可以參與所有事情,不享特殊的權利,而只是簡單的同普通百姓一般,可以讀書參加科舉,可以從軍建功,也可以行商,唯一不改的就是,田產是不能允許超過定額!

而規定的不能出兩京(神京城、臨江城)的規矩自然也就作廢了,最後就是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結果就是,平慶皇帝在詔書的最後,以因爲自己沒能安撫住宗室,無德無威,盡失皇家的臉面,也無顏再面對衆多大臣,就退讓皇位,讓太子繼位!

這難道是傳統嗎?要知道平慶帝也是在安儀宗退位之後接手的,不過當時的安儀宗早就行將就木了,而現在的平慶皇帝怎麼說也還是中年鼎盛之時,此時就退讓,讓衆多的人也是沒有想到,而且太子也太過於年輕了點吧。

一時間掀起了比宗室們造反的消息還要震撼的波瀾,而衆多大臣也是聯袂一起跪在了太廟前,請平慶皇帝出來主持大局,因爲太子還是太年輕了,得到的回覆是,讓太子慢慢熟悉朝政,平慶帝說他可以的。

而讓人奇怪的是,太子似乎早就得知了此時,並沒有加入到規勸的隊伍當中,君臣們再三對峙和妥協下,終於在第七天,以文武柱石爲首的首參丁歲安以及英國公唐嵇昱,無法只得先讓平慶帝出了太廟,而後迎接新皇登基!

衆多的大臣都是勸說,宗室逼宮的禍根其實早就埋下了,並不能怪罪平慶皇帝,而且,他們早已心懷不軌,這種人爲的禍事,怎麼能全都責怪在皇帝的身上呢?

可惜平慶皇帝心中早就瞭解了,無論誰來規勸,他都堅持退位,而且在太廟裡待了只有幾天的平慶皇帝,看上去已經很老了,雙鬢的頭髮竟然全部變成的花白,有如日暮西山的老人一般,讓人覺得很是驚訝。

而出了太廟後的平慶皇帝便一病不起,臥躺在牀上,還在清醒的時候,他就召集了幾個大臣,以及以藍承羨爲首的僅剩下的幾個宗室面前,將皇位親自傳給了太子藍承彥!

而之後,這個在大安王朝的歷史上沒有出現什麼大的紕漏的皇帝,就一直到駕崩都躺在了病牀上度過了。

太子登基則遠在了第二天上午,眼見平慶皇帝已經病倒,國不能一日沒有君王,所以大臣們一致覺得,新皇登基迫在眉睫,沒有辦法,只得將時間往前推。

而在幾天前,誰都沒有想到,大安王朝的皇帝就在這幾天就換了,大安王朝平慶二十年,癸未年六月下旬,剛剛送走了太后遺體的朝廷,又準備了新皇登基的禮儀。

而藍承彥也成爲了大安王朝的第六位皇帝,在皇宮裡的天壇舉行了祭天儀式,並且昭告天下!

封還在世的平慶皇帝爲太上皇,而王皇后則是太后,太子妃爲皇后,因太上皇還在世,最後覺得年號就沿用直明年開春,到時候再改用新的年號。

而最讓人詫異的是,宗室楚親王正式進入了衆人的眼中,楚親王被新皇封爲了當朝的少保、五軍都督府的右都督、素寧衛的節度使!這就是此前吳惟的所有官稱和封號,而現在轉移到了藍承羨身上而已。

而楚親王正式的進入朝廷,也終結了此前宗室不得參政的規矩!一時間楚親王府成爲了京城裡所有人注視和議論的地方,概因素寧衛的節度使太重要了吧,這個衙門一直都是處於其他朝廷衙門之外的,甚至等同於皇帝本身的權威。

而此時的辰乾宮也換了一位主人,還是皇帝在上首,身邊跟着一位太監,這位太監自然爲就是一直跟着太子的周奎了,不過現在他頂替了戴忠的位置,被封爲司禮監的秉筆太監,也算的上此時新皇帝身邊的紅人了。

而另一位紅人,此刻也是跪在了地上的楚親王藍承羨,“臣弟藍承羨拜見吾皇萬歲!”

新皇藍承彥笑着站了起來,親自走到了他身邊,扶着他起來,“羨弟,父皇之所以讓咱們兄弟二人相互幫持,就是父皇想到了,最爲關鍵的時候,還是宗室的親人們靠得住!”說着還握住了藍承羨的手。

藍承羨也是沒有想到,平慶皇帝耳提命面的單獨會見過他們二人,主旨就是讓他們二人,一起好好的將藍氏的江山經營下去,而且平慶皇帝說出了最關鍵的,他的幾個成年的兒子裡,也就藍承羨最讓他驚訝的,豫親王藍承英也好,還是大皇子藍承宗,二皇子藍承禮,他們都受不住誘惑,上了藍約連盟的賊船,最終也落得身死道亡的下場,平慶皇帝再三的警告他們二人,一定要兄恭弟友,藍氏江山纔有機會一直延續下去。

第一百七十八章 人之仗義第三百四十章 不撞南牆第二百二十六章 暫待其行第三百九十九章 巨大貪污第六十五章 春闈考官第四百三十三章 謹小連大第四百三十四章 馬下城門第一百零七章 新使命第三百七十一章 查而求援第三百三十六章 查缺補遺第三百九十章 究其因過第三百八十一章 家室溫情第三百七十九章 新式馬車第三百三十九章 疑論猜證第二百二十九章 何爲發難第三百七十五章 引而後發第一百五十五章 時運第三百零一章 不拘一格第二百三十六章 表心比意第三十五章 贖身不由已第一百九十五章 離奇案件第二百八十一章 究竟在何處?第三百二十四章 當頭薰心第四百零四章 各有缺陷第一百章 尾聲第三百二十九章 問詢處置第三百四十六章 納娶庶妃第三百二十章 兒女私情第二百二十六章 暫待其行第一百九十三章 常陸解除婚約第三百二十三章 漠語言情第四十九章 對策來了第四百三十章 木軌工程第二百一十章 一眼盡底第二百四十章 解決之道第三百五十五章 朝儀彈劾第五十一章 月滿省親第三百五十章 突然解開第三百章 請願招安第二百九十六章 海上迷霧第一百四十四章 勾結外人第一百九十五章 離奇案件第五十六章 大雪時日第四百一十七章 未某反亡第二百六十九章 越州府治第四百四十三章 爲情往復第四十九章 對策來了第四百二十三章 望族末途第二百二十三章 元興元年初第四百章 真正雲動第三百五十四章 臘月家宴第三百二十三章 漠語言情第一百一十七章 認人有門第十四章 陶府間夜話第三百一十三章 回京第一百三十八章 訕時第二百九十章 清剿海寇第一百一十章 素寧衛官衙第三百九十八章 兩信二聞第二百九十一章 擔憂排解第二百八十一章 究竟在何處?第二百九十四章 百年之擔憂第二百六十三章 無人敢議第六十二章 張燈結綵第二百三十八章 家財無人繼第一百零二章 內應第四百一十三章 戰後事宜第三百一十八章 等待回覆第三百五十五章 朝儀彈劾第四百四十六 北望後定第一百九十九章 南鎮撫司第三百四十七章 喜宴來賓第二百四十四章 世道不變第一百八十三章 情深義重第八十四章 假意釋情第十七章 公堂之上第九十八章 對峙第三百三十三章 世態炎涼第十四章 陶府間夜話第一百零三章 虛驚第二百六十四章 郡王之殤第三百七十四章 以彼道清第一百七十一章 望不着第三十六章 一點成千金第四百二十二章 鶴唳風聲第四百一十一章 全部葬送第三十一章 不滅的求情第六十八章 時餘謀事第五十七章 偶感風寒第八十七章 素面碰撞第八十七章 素面碰撞第二百零八章 逐漸浮出第三百七十八章 佳節閒話第三百二十二章 情長意短第二十七章 病去如抽絲第四百零五章 各自目標第三百一十八章 等待回覆第八章 有冤難處申第一百四十七章 交換第一百零五章 御前
第一百七十八章 人之仗義第三百四十章 不撞南牆第二百二十六章 暫待其行第三百九十九章 巨大貪污第六十五章 春闈考官第四百三十三章 謹小連大第四百三十四章 馬下城門第一百零七章 新使命第三百七十一章 查而求援第三百三十六章 查缺補遺第三百九十章 究其因過第三百八十一章 家室溫情第三百七十九章 新式馬車第三百三十九章 疑論猜證第二百二十九章 何爲發難第三百七十五章 引而後發第一百五十五章 時運第三百零一章 不拘一格第二百三十六章 表心比意第三十五章 贖身不由已第一百九十五章 離奇案件第二百八十一章 究竟在何處?第三百二十四章 當頭薰心第四百零四章 各有缺陷第一百章 尾聲第三百二十九章 問詢處置第三百四十六章 納娶庶妃第三百二十章 兒女私情第二百二十六章 暫待其行第一百九十三章 常陸解除婚約第三百二十三章 漠語言情第四十九章 對策來了第四百三十章 木軌工程第二百一十章 一眼盡底第二百四十章 解決之道第三百五十五章 朝儀彈劾第五十一章 月滿省親第三百五十章 突然解開第三百章 請願招安第二百九十六章 海上迷霧第一百四十四章 勾結外人第一百九十五章 離奇案件第五十六章 大雪時日第四百一十七章 未某反亡第二百六十九章 越州府治第四百四十三章 爲情往復第四十九章 對策來了第四百二十三章 望族末途第二百二十三章 元興元年初第四百章 真正雲動第三百五十四章 臘月家宴第三百二十三章 漠語言情第一百一十七章 認人有門第十四章 陶府間夜話第三百一十三章 回京第一百三十八章 訕時第二百九十章 清剿海寇第一百一十章 素寧衛官衙第三百九十八章 兩信二聞第二百九十一章 擔憂排解第二百八十一章 究竟在何處?第二百九十四章 百年之擔憂第二百六十三章 無人敢議第六十二章 張燈結綵第二百三十八章 家財無人繼第一百零二章 內應第四百一十三章 戰後事宜第三百一十八章 等待回覆第三百五十五章 朝儀彈劾第四百四十六 北望後定第一百九十九章 南鎮撫司第三百四十七章 喜宴來賓第二百四十四章 世道不變第一百八十三章 情深義重第八十四章 假意釋情第十七章 公堂之上第九十八章 對峙第三百三十三章 世態炎涼第十四章 陶府間夜話第一百零三章 虛驚第二百六十四章 郡王之殤第三百七十四章 以彼道清第一百七十一章 望不着第三十六章 一點成千金第四百二十二章 鶴唳風聲第四百一十一章 全部葬送第三十一章 不滅的求情第六十八章 時餘謀事第五十七章 偶感風寒第八十七章 素面碰撞第八十七章 素面碰撞第二百零八章 逐漸浮出第三百七十八章 佳節閒話第三百二十二章 情長意短第二十七章 病去如抽絲第四百零五章 各自目標第三百一十八章 等待回覆第八章 有冤難處申第一百四十七章 交換第一百零五章 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