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月滿省親

親王嫡妃省親自然是大事,不過也是過了滿月纔回門省親的,楚王府內又是好一頓準備,而且王妃回門得在孃家住上七日,一是以解王妃思念自己親生父母的相思之苦,二來也是警示着新人,不可日夜承歡,需得節制才行。

不過這些對於藍承羨來說都不是問題,夫妻閨房之事,他很是擔心嬌妻的身子,自然是呵護至極,二來也是怕她想自己的家,住不習慣王府,畢竟初次和人相處,藍承羨雖然愛護有佳,也不知道她是否真的習慣了,自然還是很願意,陶矜柔回門好好和父母團聚的,而且二老估計也很想她。

陶矜柔帶着秋兒,一身盛裝在藍承羨的親王儀仗下,開始了回門省親的禮節!和迎娶那天不同,此時的藍承羨和陶矜柔自然夫妻一體,也就擺了一架親王輦車了,而後邊的也是送給岳父岳母的省親禮物。

不像上次成親時長長的隊伍,這次除了親王儀仗以外也就是送禮的下人和保護他們安全的幾個侍衛了,到了陶府門前,陶家老爺夫人自然早早就迎出了大門,先是行臣子禮,陶矜柔就算此時很想撲在母親陶夫人的懷裡,也不得不先承了父母的禮節,隨着下人進了前院,然後纔是他們夫妻跪拜自己的父母和岳父岳母大人。

“好兒啊,趕緊起來!”陶夫人早已忍不住了,見他們跪拜還沒完,就去將兩人攙扶了起來,又仔細的瞧了瞧自己的女兒,見她神采奕奕,容光煥發的樣子,也是心裡踏實多了,不過見着自己,開心的淚水卻有點掛不住了,陶夫人連忙拿出手絹幫她擦拭着,拉着女兒向後宅走去,又向女婿藍承羨說道可在府內留午餐。

藍承羨見她們母女情深,自然感同身受,再說陶矜柔在他心裡也是十分重要,陶夫人在他看來也就是自己母親了,聽了陶夫人客氣的回他,藍承羨自然自覺很是熨帖,又笑着說道自然會陪雙親一起進餐。

而陶老爺雖然不像婦道人家那般直接將自己情感表達出來,不過內心見他們夫妻恩愛如常,自己女兒也是滿面春風的樣子,雖然見着自己還是有關懷擔心的神眼,卻也不像是在夫家受到牽絆委屈的神色,對於陶炎生來說,女兒能得這般夫婿也是最好的結果了吧,而且爲了在親王面前保持作爲臣子的規矩和禮儀,陶炎生在不瞭解藍承羨這位年輕的親王脾性之時,陶炎生自然不敢有太多逾越之舉。

目送着岳母大人和嬌妻離開,藍承羨這才轉過頭對着陶老爺說着話,“父親大人在上,不知這般稱呼可行,柔兒現既爲我嫡王妃,二位長輩又無其他兒孫,那麼二位長輩不妨就將藍承羨當做是你們的過繼的兒子吧,柔兒無兄弟姊妹,藍承羨自當以子嗣身份供養二位尊長!”藍承羨說出來自己的看法,陶矜柔是陶府唯一的子嗣,既然都嫁給了他,陶府以後自然也就沒了後代。

雖然藍承羨的兒子女兒,也能算是陶家的血脈,畢竟是男爲尊的社會,所以,藍承羨覺得還是要好好的孝敬起二位老人,不僅僅是因爲陶矜柔是他的至愛,還有是處於尊重老人的禮儀出發的吧,而且,二老的思想也不迂腐,如果是他人,估計要麼就是招個贅婿回家,要麼就是過繼兒子來了,藍承羨想着,想自家岳父岳母大人這般想法的,在此時很注重香火繼承的時代,也是一股清流了,自然更加看中二老的脾性了。

陶炎生沒想到這位年輕的王爺上來就是一通肺腑之言,也是沒有想到,不過聽後自然很是開心,雖然知道表面上自己自然不敢認當今聖上的兒子爲過繼的兒子的,不過藍承羨能有此心自然也是好的,開懷的說道“既如此,老夫就不矯情了,私下裡咱們可以如此稱呼,老夫自然高興如此,賢婿能如此對待老夫和夫人,老夫先行陪謝了!”

對於藍承羨這般做法,陶炎生自然明白藍承羨這個年輕的親王很是喜愛自己的女兒,不然也可能將自己和陶夫人當做至親供養了,再說其實他和夫人都是半身入土之人,除了後事需要人打理之外,其他的自然不用藍承羨他們來操心了。

又說了會家長裡短的話以後,藍承羨漸漸地將話題引道了朝政上來“不知道父親大人覺得咱們大安的稅收如何呢?”

陶炎生聽到了這個話,眼神裡的精光也閃爍起來,心裡想着自己的女婿還是挺看重朝政的啊,隨口回了幾句,不過是正常支出收入,並沒有什麼好擔心的,藍承羨又問起了目前國庫的情況,陶炎生纔有點不知怎麼回答,畢竟這是朝廷機密,想了想,陶炎生還是決定告訴他,“目前咱們大安的國庫卻是空虛的很,每年的錢財都是往後拖幾年,基本上能收入一點銀錢,基本就被支出的差不多了!”

藍承羨聽了卻是大驚失色,沒想到正如羅少成所說,大安王朝真的處於水深火熱當中了,國庫財政赤字太高,唯一的辦法就是加稅,然後攤派到每個百姓身上,加上地方上的一些苛捐雜稅,民間對於朝廷自然會怨念越來越深,直至百姓無以爲繼的時候,就會爆發起義,那時候離王朝末年也就不晚了。

“王爺不必過於擔憂,每年大安朝政可收入的總稅收達三千萬兩白銀,雖然宗室方面因爲太祖皇帝的族制由宗人府內務監處理,可是又有太多需要用到錢的地方,官吏的俸祿,各個軍營的軍餉,以及處理各個行省突發事件的安撫費用,六部的正常支出加上額外的支出,還有皇宮的宮殿修繕等等,這些,每年能留下的雖然沒有,可也不至於差到哪裡去!”陶炎生斯條慢理地說道,藍承羨聽了覺得陶炎生倒是覺得王朝財政並沒有什麼問題,不過可能是在慢慢地撕開口子,他身爲局內人感覺不到,等缺口大了以後,在想補上就難了。

“這些我也不太懂,父親大人,還有就是您覺得現在的素寧衛怎麼樣?”藍承羨又問起來素寧衛來了,因爲他覺得,像陶炎生這種大佬級的人物,對於素寧衛的看法肯定更加敏感一點。

可是陶炎生的回答卻是讓藍承羨覺得驚疑了,因爲陶炎生覺得沒有太多的說法,只是覺得藍承羨不應該去打探素寧衛,如果被平慶皇帝知道,後果不堪設想,藍承羨確實沒想到,陶炎生竟然也沒有察覺出,素寧衛目前已經不是以前那個忠於皇帝的親軍了。

不過藍承羨想了想覺得也很正常,素寧衛形式跋扈,不講官場規矩,監視百官以及大安王朝的所有動向,有先斬後奏的權利,而且不受其他朝廷機構的牽制,所以羣臣對於素寧衛也是避之如諱,陶炎生估計關注的也是少了,自然就不太明白素寧衛的變化了,藍承羨又想到,處於頂端的平慶帝有沒有感受到呢?如果連他這個素寧衛的絕對掌控者都察覺不出,那麼素寧衛對於大安王朝來說都是一個隱患,因爲如果唯一受制的帝皇都不能如臂指揮,那麼失控是遲早的事情。

“那麼父親大人,如果素寧衛的人心懷不軌之心,而聖上也察覺不出來呢?”藍承羨不得不更加直白一點將自己想表達的說了出來。

“嗯?王爺覺得素寧衛現在已經不受控制了嗎?如果是這樣,那將是朝政的最大的隱患啊!王爺是不是聽到了什麼風聲?”陶炎生擔心就如同藍承羨所擔心的一樣。

藍承羨也不得不說只是猜測,目前還不好說,如果有確鑿的事實,會同他講的,又將自己的推測將了一遍,就是從京城的兩個附郭縣衙的官吏被抓的事情說起。

“哦?竟然有這樣的事情?”陶炎生聽了他的猜測也是大驚,藍承羨又說道目前還只是推測,不過應該八九不離十了,如果有什麼消息一定會同他講的,陶炎生又跟他談了許多,這才覺得有一個閒散王爺的女婿也未必不是一件壞事,而且自己女兒也是心甘情願的樣子,陶炎生放下心中的驚疑,只是同藍承羨說起來陶矜柔的一些小事情……

後宅內,陶矜柔和陶夫人兩母女互相訴說了相思之苦以後,也是坐在一起聊起來陶矜柔在王府的所見,又問起了夫妻閨房之事,陶矜柔也是雙臉通紅的回答着,畢竟也是初爲人婦,就算是在自己母親面前,她也是羞恥不已,在得到陶矜柔略顯羞澀言語的肯定下,陶夫人也是放心了擔憂,自然也是覺得心裡舒坦多了,女兒能找一個自己喜愛的歸宿,不就是她作爲父母希望看的嗎。

又談了一會,就有丫鬟來問,午飯傳了,不知道在何處進餐?陶夫人吩咐來後院吧,畢竟藍承羨也不是外人了,來後宅裡也不是問題了,一家四人就坐在了一起吃了午飯,過後藍承羨依依不捨的辭別了岳父岳母以及嬌妻,自己一人回王府去了,這是規矩,新婦回門得在孃家修養七天,才能跟着夫婿回到男方家。

第一百五十四章 傷病第三十六章 一點成千金第四百三十一章 馬車商行第二百五十九章 許家兄妹第三章 大安宗室第八十章 判法刑名第二百二十一章 先聲奪人第五十章 密謀謀天第三十七章 事漸浮出第三百九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二百七十章 海寇來襲第六章 仗義之事第四十二章 迎親大婚第一百一十三章 罪名難定第一百一十六章 收攏異士第二十二章 兒女情長第三百一十七章 片刻溫馨第一百一十七章 認人有門第三百七十八章 佳節閒話第一百零四章 禪讓第三百四十八章 腐朽體驗第二百八十四 搜刮錢財第二百三十八章 家財無人繼第三百一十六章 憂驚恐變第一百九十五章 離奇案件第一百八十五章 爲情而殤第六十四章 知否知否第二百六十四章 郡王之殤第二百六十二章 應聲而動第三百二十二章 情長意短第二百七十八章 理清緣由第四百四十章 平論疑心第四百二十章 舊世族家第二百二十四章 革新鹽政第三百五十章 突然解開第三十四章 閣樓裡面欲爲難第三百一十六章 憂驚恐變第三百二十七章 兩相爲難第二百零九章 點破之處第四百零三章 後定京師第一百五十六章 鹽商第一百四十二章 反目第三十章 偶得信道第十五章 各方走動第一百五十七章 分擔第三十四章 閣樓裡面欲爲難第一百四十二章 反目第一百三十六章 問尋第二百九十五章 繼續進剿第三百九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三百五十章 突然解開第二百三十一章 父子解析第二百零九章 點破之處第三百二十七章 兩相爲難第三百二十九章 問詢處置第三百三十九章 疑論猜證第一百八十一章 陸家商議第四百一十五章 心由赴京第七十一章 起風場外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復來第一百七十四章 驚訝和疑慮第一百零一章 陷阱第一百三十章 狗血第三百零六章 北方軍情第三百六十七章 不得人心第一百一十二章 風雲際會第四百三十二章 北出定京第一百七十八章 人之仗義第二百零六章 憤恨有加第二百四十三章 閒言淡語第一百一十六章 收攏異士第一百九十三章 常陸解除婚約第九章 炎炎夏日第一百七十三章 見諸官吏第十九章 聽而不得第三百一十二章 北上第四百四十七章 望而歸來第四百五十章 牽線搭喜第三百四十九章 試驗馬車第三十章 偶得信道第十九章 聽而不得第二百四十六章 以勢壓人第七十章 會試春闈第六十三章 逢未年春第四百一十七章 未某反亡第三百九十八章 兩信二聞第一百五十章 疑惑第三百二十八章 就此揭過第一百零六章 國事第四百二十九章 落得乾淨第三百零六章 北方軍情第二百六十八章 伏擊以待第二百七十三章 險要奪船第九十九章 秘聞第四十章 太子小朝堂第四百零八章 城破人難第一百一十四章 潛移第三百二十六章 及時救場第三十章 偶得信道第二百五十七章 父期將至
第一百五十四章 傷病第三十六章 一點成千金第四百三十一章 馬車商行第二百五十九章 許家兄妹第三章 大安宗室第八十章 判法刑名第二百二十一章 先聲奪人第五十章 密謀謀天第三十七章 事漸浮出第三百九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二百七十章 海寇來襲第六章 仗義之事第四十二章 迎親大婚第一百一十三章 罪名難定第一百一十六章 收攏異士第二十二章 兒女情長第三百一十七章 片刻溫馨第一百一十七章 認人有門第三百七十八章 佳節閒話第一百零四章 禪讓第三百四十八章 腐朽體驗第二百八十四 搜刮錢財第二百三十八章 家財無人繼第三百一十六章 憂驚恐變第一百九十五章 離奇案件第一百八十五章 爲情而殤第六十四章 知否知否第二百六十四章 郡王之殤第二百六十二章 應聲而動第三百二十二章 情長意短第二百七十八章 理清緣由第四百四十章 平論疑心第四百二十章 舊世族家第二百二十四章 革新鹽政第三百五十章 突然解開第三十四章 閣樓裡面欲爲難第三百一十六章 憂驚恐變第三百二十七章 兩相爲難第二百零九章 點破之處第四百零三章 後定京師第一百五十六章 鹽商第一百四十二章 反目第三十章 偶得信道第十五章 各方走動第一百五十七章 分擔第三十四章 閣樓裡面欲爲難第一百四十二章 反目第一百三十六章 問尋第二百九十五章 繼續進剿第三百九十七章 箭在弦上第三百五十章 突然解開第二百三十一章 父子解析第二百零九章 點破之處第三百二十七章 兩相爲難第三百二十九章 問詢處置第三百三十九章 疑論猜證第一百八十一章 陸家商議第四百一十五章 心由赴京第七十一章 起風場外第四百五十一章 風雨復來第一百七十四章 驚訝和疑慮第一百零一章 陷阱第一百三十章 狗血第三百零六章 北方軍情第三百六十七章 不得人心第一百一十二章 風雲際會第四百三十二章 北出定京第一百七十八章 人之仗義第二百零六章 憤恨有加第二百四十三章 閒言淡語第一百一十六章 收攏異士第一百九十三章 常陸解除婚約第九章 炎炎夏日第一百七十三章 見諸官吏第十九章 聽而不得第三百一十二章 北上第四百四十七章 望而歸來第四百五十章 牽線搭喜第三百四十九章 試驗馬車第三十章 偶得信道第十九章 聽而不得第二百四十六章 以勢壓人第七十章 會試春闈第六十三章 逢未年春第四百一十七章 未某反亡第三百九十八章 兩信二聞第一百五十章 疑惑第三百二十八章 就此揭過第一百零六章 國事第四百二十九章 落得乾淨第三百零六章 北方軍情第二百六十八章 伏擊以待第二百七十三章 險要奪船第九十九章 秘聞第四十章 太子小朝堂第四百零八章 城破人難第一百一十四章 潛移第三百二十六章 及時救場第三十章 偶得信道第二百五十七章 父期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