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四方亂雲起(中)

崇禎六年永和元年四月,南直隸,南京

跟北京一樣,作爲大明帝國的另一座首都,在南京城內同樣有着一座氣勢恢宏的宮城。這是一座南北長五里、東西寬四里的巨大建築羣,四周圍繞着高大的紅牆,屋頂的明黃琉璃瓦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在宮城之內,以承天門爲界,門以北是紫禁城。穿過端門、午門走進去,迎面依次矗立着“奉天”、“謹身”、“華蓋”三座大殿。東西兩側還分別建有“文華殿”和“武英殿”,以及“文樓”和“武樓”。這是皇帝接受百官朝覷和舉行大典的地方。而“三大殿”以北,一直到後宰門,則屬於“後廷”範圍。那裡面另有許多名稱各異的宮殿,還有一座御花園,皇帝的日常生活起居都在那裡。

除了紫禁城的這一部分之外,在宮城的南面,有一條寬廣的御道從承天門外的五龍橋,筆直向着宮城的正門洪武門伸展開去。御道的東側,分佈着除刑部之外的吏、戶、禮、兵、工等五部衙門,以及宗人府、鴻臚寺、欽天監、太醫院等若干次要政府部門;御道的西面,則是大明帝國的最高軍事機構,五軍都督府,以及錦衣衛、通政使司、太常寺等衙門的所在地。

然而,這麼偌大一座輝煌壯麗的宮城,自從成祖永樂皇帝遷都北京之後,卻已經被荒廢閒置了二百年的漫長歲月,到如今早已蕭條破敗,完全不復昔年的氣象了。自從永樂皇帝之後,除了正德帝曾經下過江南之外,其餘歷代大明天子基本都沒有離開過北京,到這南方的留都來巡幸。

如此一來,因爲主人常年不在的緣故,南京紫禁城裡的宮殿自然是大多荒廢失修,到明末都已經差不多變成廢墟了。甚至就連那些一直有官員派駐的南京各部衙門。除了少數幾個門堂,因爲有官員到部視事辦公的緣故,所以收拾得還算整齊外,大多也是任憑牆垣傾圮,無人過問。一派衰敗不堪的模樣。

雖然眼下的南京朝廷已經擁立了永和帝朱以海,使得這座宮殿再次有了一個主人。但東林黨集團素來都是以偷稅漏稅爲己任的,哪裡捨得掏出幾百萬兩銀子的鉅款。給自己擁立的這個新皇帝整修宮殿?

因此,跟過去的閒置年月相比。此時的南京紫禁城依舊沒有多少變化。承天門的硃紅色宮牆依然到處都佈滿了剝落的痕跡,顯得斑斑駁駁。城樓的屋頂上更是長滿了鬱鬱蔥蔥的小樹和野草,顯然是很多年都沒有清理過了。宮門口總算是站着幾個太監和衛士,但也一個個都沒精打采的,看不出半點皇家氣象。

此時,整個紫禁城內唯一被稍事修葺的文華殿裡,曾經的魯王次子,如今的永和帝朱以海,正百無聊賴地坐在掉漆開裂的御座上。完美地扮演着泥塑木偶的角色,眼巴巴的看着南京衆臣在下面脣槍舌戰。

似乎是由於時局危殆的緣故,丹墀下面的諸位士大夫全都火氣暴躁得很,再也顧不上什麼斯文體面了。

當然,也更加顧不上對朱以海這個傀儡皇帝的敬意……

總的來說,眼下的南京小朝廷雖然還沒有被人兵臨城下,但處境也已經是非常不妙了。且不說北有聞香教妖人。南有澳洲髡賊,西有崇禎先帝虎視眈眈,即使是殘餘的江南方寸版圖,也同樣是騷動不安。

如今大明境內錢財最多的地方,自然是南直隸和浙江北部這一片工商業發達的江南沃土,家累萬金的鉅富比比皆是。但宋朝的“蘇湖熟天下足”。卻已經是過去式瞭如今蘇、湖一帶的鄉村多種桑樹,採桑養蠶,其獲利遠勝於種植水稻。因此,在明朝的時候,已經進入了“湖廣熟天下足”的時代,湖廣、江西二地在得到充分開發之後,便取代江南成了天下糧倉。即使是號稱富饒的江南魚米之鄉。也要靠湖廣、江西、兩淮這些地方的糧食輸入,才能滿足大批非農業人口的基本需要。

可問題是,在各路穿越者的暗中扶持、養寇自重之下,自從崇禎初年開始,贛南農民起義軍的聲勢就日漸猖獗,對江西的糧食生產和輸出造成了很大破壞。而鑑於聞香教起義軍在淮南淮北整整一年的橫行肆虐,兩淮的糧食同樣也沒了指望,所以就使得江南這片“魚米之鄉”,愈發要仰賴湖廣的糧米輸入。

然而,如今這條對江南小朝廷而言性命攸關的湖廣糧道,卻被人給切斷了。

本月初,廢帝崇禎駕臨武昌,接管湖廣行省軍政大權,同時下令封江,禁絕對下游的糧食輸出。

於是,這個噩耗剛一傳到南京,整個江南水鄉就一下子炸開了鍋。

雖說眼下乃是青黃不接的時節,夏糧還要幾個月才能收割,本來就不會有多少糧商在這個時候去湖廣進貨,但架不住這個利空消息帶來的市場恐慌效應啊!一時之間,成千上萬的市民都拿出了珍藏的銀錢,去搶購糧食囤積在家裡,無形中進一步推高了糧價。此外又有不少奸商趁機囤積居奇,製造謠言,瘋狂炒作……結果就導致南京市面上糧價最高的時候,一度被炒到了糙米十六兩銀子一石的地步!

不僅進口糧食遇到困難,出口商品的渠道同樣不暢自從澳洲髡賊大舉侵襲浙江以來,雖然其兵鋒眼下暫時止步於杭州,沒有繼續進犯南直隸。但其水師卻以嵊泗列島爲基地,在長江口展開遠程封鎖,攔截和扣留任何膽敢出海的船隻!至於往長江上游銷售棉布等物的商路,同樣也被崇禎帝的封江令給切斷了!

進口糧食無貨源,出口商品被封鎖!而且四面都被強敵環繞……如此沉重的軍事和經濟壓力,頓時就讓這個誕生不到半年的小朝廷不堪重負!一時之間,蘇州、松江和無錫等地的紡織工場紛紛破產,成千上萬的市民失業,而急劇暴漲的米價,又讓各地市井間相繼發生搶米騷動。而與此同時。還有起碼三四十萬戰爭難民,從杭州一帶倉皇北逃,滯留於湖州、嘉興等地,給當地帶來了巨大的治安隱患和社會負擔。

這一系列噩耗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南京城內的糧食一日三價,彷彿鑽天猴一般節節攀升。整個江南地區哀鴻遍野,怨聲載道。不但是老百姓吃不起糧食。就連普通的小官小吏每日都只能喝粥度日。

面對着如此嚴峻的考驗,南京小朝廷的首輔周延儒一時間焦頭爛額。作爲曾經在崇禎皇帝手下當過首輔。執掌過天下大權的職業政治家,他當然不會不明白糧價高漲對統治秩序的威脅。可南京的東林黨集團當初之所以擁立這個名不正言不順的永和帝,就是爲了儘可能地不交稅。所以南京的戶部早已把能免的賦稅都免了,這會兒更是連老鼠都要哭着從國庫裡搬出來,哪有儲備的糧食來抑平糧價?

於是,在沒有任何糧食儲備的情況下,被逼急了的周延儒一度發了狠,派出錦衣衛大肆鎖拿哄擡糧價的奸商。可結果卻是雷聲大雨點小朝廷羣臣對此集體跳反,幾乎是以倒閣爲威脅。逼着周延儒收回了上述“亂命”:炒作糧價牟取暴利的所謂奸商,正是東林黨背後的大金主,哪裡是這個小朝廷能打壓的?

從誕生之初開始,南京永和帝朝廷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政府。不僅所謂的永和皇帝乃是東林集團的傀儡,即使是朝廷之上的閣老尚書,同樣也必須爲了江南縉紳大戶的利益而服務。這聽起來有點像是後世美國財團與政府的關係,但明末的縉紳可要比美國財團的掌舵人更加眼光短淺。也更喜歡作死……

無奈之下,周延儒只得在朝堂上聲淚俱下,企圖勸說諸位東林君子和他們背後的金主稍微收一收手,不要在這種時候繼續爆炒糧價發國難財了!否則的話幾乎是鐵定要引發民變,搞得不可收拾!

但如此毫無底氣的軟弱抗議,自然被諸位鐵面無私的君子們毫不客氣地頂了回去朝廷最終決議。留都南京即日起進入戒嚴狀態,嚴厲彈壓一切哄搶糧鋪的奸邪亂民……同時召回督師揚州的兵部尚書呂維祺,放棄江北的揚州等據點,把江北的一萬多兵馬撤回來,以備應對可能爆發的亂局……

在討論完了糧價的問題,並且決定任憑百姓餓死之後,朝堂衆臣又開始討論起了更加嚴峻的軍事問題。

隨着大半個浙江省的淪陷。扣除那些不能動的城防部隊之後,南京永和帝朝廷名下真正具備一定戰鬥力的野戰軍團,已經只剩了督師揚州的兵部尚書呂維祺手下的一萬多兵馬。

雖然之前已經決議放棄江北的土地,依靠長江天險和南京水師,暫時可以不用考慮聞香教妖人的威脅。但即便如此,呂維祺尚書也沒有辦法只靠這點兵力,同時對付西邊的崇禎廢帝和東邊的澳洲髡賊。更別提朝廷還必須在南京也保持一定的機動兵力,以便於彈壓江南各大城市隨時可能爆發的搶米騷亂。

在這種情況下,擴軍備戰自然就成了南京朝廷的當務之急,以及壓倒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如今朝廷疆土日蹙,只剩東南一隅,且四面皆有強敵,不能不傾盡財力以招募兵士……”

儘管剛剛在平抑糧價的問題上被狠狠地打了臉,但本着身爲朝廷首輔的責任感,周延儒還是硬着頭皮拋出了他剛剛構思出來的擴軍計劃在松江、蘇州等紡織業重鎮張榜募兵十萬,一方面用以充實南京的京營和孝陵衛等幾個重要據點,另一方面也是給當地的失業織工一條生路,免得他們聚衆騷亂……

但錢謙益立刻就提出了反對意見,他振振有詞地說,自古以來若是想要練出一支能打仗的軍隊,就需要從農民中徵兵,因爲鄉下人膽小老實、吃苦耐勞、服從命令,而城裡人多半是有着一身的商販習氣,吃不得什麼苦,而且更擅長偷奸耍滑……因此還是在較爲貧瘠的皖南山區募兵爲好。

對此。朝中衆臣紛紛附和,在他們心裡大多存在着一個固定的思維模式,即越窮越能打,越富越窩囊。比如蒙古韃子和遼東建奴,若不是生長在窮山惡水,窮得只剩下一條命,怎地會如此兇悍?

以此類推。江南富庶之地的市民,必然大多孱弱奸猾。臨陣不敢迎敵,所以還是到皖南山區去募兵爲好……當然,松江、蘇州的失業織工也不能不安撫一二,就把他們都抓去給官軍當苦力吧!

於是,周延儒只得捏着鼻子修改了募兵計劃,然後提出了真正的重頭戲要錢!

按照他的計算,募集和訓練十萬軍隊,並且驅使他們上陣打仗的花費,最起碼也需要五百萬兩銀子!

因爲如今南京朝廷的武庫裡幾乎是什麼都沒有。連軍械和袍服都要臨時趕製,此外還需要鑄造大量的火炮。而如今南京的國庫基本都是空的,文武百官的俸祿都拖欠了一個月,這筆鉅款就只能從縉紳們頭上搜颳了,想要提高農稅田賦都沒用江南地區乃是東林黨縉紳的大本營,農民要麼依附在世家官宦手底下,要麼就是這些人的佃戶。這裡的自耕農就跟大熊貓一樣稀有。即使榨乾了也敲不出幾個錢來。

聽說居然要這麼多的錢,朝堂上的諸位東林君子立刻就跳了起來,口口聲聲斥責周延儒橫徵暴斂,殘苛害民……但周延儒表示他實在是沒辦法,想要拉出一支能打仗的軍隊,就必須大把地砸銀子下去才行。

無論在哪一個時代。哪一個國度,建立和維持一支正規化職業軍隊的花費,都是相當巨大的。

首先,這需要召集大批壯丁,並且給每個新兵付一筆安家費。

其次,剛剛招募過來的人,還不能被稱爲真正的士兵。必須進行軍事訓練,爲此就要聘請教官、建立訓練場、提供食宿和器械,花很多錢供養這些訓練中的“準士兵”。

再次,在訓練完畢之後,這些士兵依然需要發放軍餉,需要裝備軍械,需要服被、住所等各種福利,這都是和平時期也不可缺少的經常性開支。

然後,真正到了戰時,各項開支更是如潮水一般涌來像彈藥、箭矢之類,固然是絕對的海量消耗品;而槍械和刀劍的使用壽命,其實也相當有限,最多打上兩三次戰役就要替換。

此外,爲了維持部隊的戰鬥力,還要購買建築材料來修築要塞,僱傭商船、車隊來運輸給養,準備藥品和醫生來治療傷患……無論是其中的任何一項,都意味着天文數字一般的可怕開銷。

最後,傷亡的士兵要發放撫卹金、燒埋費,年老的士兵還要發放一筆退休金。

綜上所述,當某個國家進行大規模的擴軍,職業軍隊數量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這些消耗就會迅速變成了足夠拖垮財政的恐怖支出。不管是再怎麼豐厚的國庫,都會在很短暫的時間內被徹底搬空。對於實際貨幣收入相對貧乏的傳統農業國家而言,這個矛盾更是尤爲突出。

因此,所謂的兵貴勝,不貴久,絕非是一句泛泛之談那麼簡單。

而軍隊中的貪污,還會進一步加劇這一消耗速度偏偏明軍的貪污程度,足以讓任何人感到絕望。這五百萬兩銀子的預算裡面,能夠有一百萬兩銀子被用到實處,就已經是謝天謝地阿彌陀佛了。

可即便明知會有如此的貪腐,朝廷也必須捏着鼻子把軍費撥發下去,否則情況只會更糟糕。

第78章 我好像找來了一羣假精靈(上)第35章 樂極生悲的印度人第7章 只有五百円該怎麼吃火鍋?第33章 五大勢力入場到齊(上)第13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十三)第40章 天使也需要宣傳包裝(中)第33章 把妹子裝進籠子裡第26章 進入《魯濱遜漂流記》(上)第50章 中世紀旅行的紀念品第2章 不一樣的二戰(中)第59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上)第102章 郭政委的鋼鐵雄心(續)第71章 東方輻射鄉(上)第32章 點餐好辛苦第36章 血色新年(上)第23章 拒絕配合的傢伙們第167章 風中的女王(中)第70章 南半球的戰火第19章 密諾司王的室內旅行第27章 戰士不是一天就能練...第3章 女穿越者的肚皮由我們來負責搞大!(下)第12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十二)第7章 貧窮姐妹物語(下)第164章 虎丘大會第20章 被染紅的列島(上)第26章 魔幻時代的來臨(續)第151章 大清帝國的曇花一現(中)第131章 巴拿馬大瀑布的誕生第123章 風雪中的短暫休戰第112章 金陵歌舞何時休?(三)第120章 這個算是核冬天嗎?(中)第20章 節操過多的煩惱(中)第35章 對未來的思考(下)第181章 今年中國盛產皇帝(七)第20章 好聚好散(上)第90章 萬里大移民(上)小結其它的國度更悲催第13章 全球人民喜迎海平面下降?(下)二十一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二十一第90章 萬里大移民(上)第173章 爲淵驅魚(中)第70章 充滿慘劇的時代第168章 風中的女王(下)第148章 遼東戰區善後方略(中)第10章 舌尖上的無限番外九王秋的無人島物語第156章 引狼入室(上)第12章 蒙大拿州的新據點(下)第534章 異世界的魔法太落後了(下)第48章 建設比破壞更有意義...第175章 “大和旅館”的婚禮五健康過頭的瑪雅飲食第149章 遼東戰區善後方略(下)第41章 無可抵禦的征服者(中)第18章 奇襲江田島(中)第19章 密諾司王的室內旅行第28章 毀滅前夕的平靜(下)第143章 好萊塢的閃光(下)第4章 這樣的腐女纔不要!第67章 南海鐵道紀行(7)第25章 魔幻時代的來臨(下)第21章 走進印度(下)第19章 節操過多的煩惱(上)第72章 王秋家的愉悅日常第11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十一)第35章 樂極生悲的印度人第33章 東亞戰雲起(上)第121章 這個算是核冬天嗎?(下)第61章 大統領の憤怒(中)第64章 小兔娘出生第11章 最後的悠閒時光第3章 穿越之前別忘了預先偵察...第142章 好萊塢的閃光(上)第29章 瘟疫時期的悠閒日常(續)場景5穿越到民國年間第36章 印度人也要打怪獸!第3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三)第120章 這個算是核冬天嗎?(中)第104章 南美的中原三梳妝打扮要人命第62章 郵輪上的日本(下)第70章 明穿農家女的“平凡”...第11章 村長的災難日第19章 密諾司王的室內旅行第154章 對美最終解決方案(下)第36章 被忽略的前兆第84章 核爆再起(上)第14章 喪屍剋星胖虎第74章 九百六十一歲高齡的合法蘿莉(下)第15章 這個是爬行者嗎?第115章 在舟山第51章 如此“高潔”的聖騎士第37章 刻意誤導和養賊自重(中)第81章 山東激變(上)第52章 土著眼中的阿爾努斯市(下)第82章 被削人棍是亞神的宿命第168章 二帝殯天(下)第70章 迴歸與終結(下)第166章 於江南重建大清!第62章 全球核戰
第78章 我好像找來了一羣假精靈(上)第35章 樂極生悲的印度人第7章 只有五百円該怎麼吃火鍋?第33章 五大勢力入場到齊(上)第13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十三)第40章 天使也需要宣傳包裝(中)第33章 把妹子裝進籠子裡第26章 進入《魯濱遜漂流記》(上)第50章 中世紀旅行的紀念品第2章 不一樣的二戰(中)第59章 無法避免的戰爭(上)第102章 郭政委的鋼鐵雄心(續)第71章 東方輻射鄉(上)第32章 點餐好辛苦第36章 血色新年(上)第23章 拒絕配合的傢伙們第167章 風中的女王(中)第70章 南半球的戰火第19章 密諾司王的室內旅行第27章 戰士不是一天就能練...第3章 女穿越者的肚皮由我們來負責搞大!(下)第12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十二)第7章 貧窮姐妹物語(下)第164章 虎丘大會第20章 被染紅的列島(上)第26章 魔幻時代的來臨(續)第151章 大清帝國的曇花一現(中)第131章 巴拿馬大瀑布的誕生第123章 風雪中的短暫休戰第112章 金陵歌舞何時休?(三)第120章 這個算是核冬天嗎?(中)第20章 節操過多的煩惱(中)第35章 對未來的思考(下)第181章 今年中國盛產皇帝(七)第20章 好聚好散(上)第90章 萬里大移民(上)小結其它的國度更悲催第13章 全球人民喜迎海平面下降?(下)二十一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二十一第90章 萬里大移民(上)第173章 爲淵驅魚(中)第70章 充滿慘劇的時代第168章 風中的女王(下)第148章 遼東戰區善後方略(中)第10章 舌尖上的無限番外九王秋的無人島物語第156章 引狼入室(上)第12章 蒙大拿州的新據點(下)第534章 異世界的魔法太落後了(下)第48章 建設比破壞更有意義...第175章 “大和旅館”的婚禮五健康過頭的瑪雅飲食第149章 遼東戰區善後方略(下)第41章 無可抵禦的征服者(中)第18章 奇襲江田島(中)第19章 密諾司王的室內旅行第28章 毀滅前夕的平靜(下)第143章 好萊塢的閃光(下)第4章 這樣的腐女纔不要!第67章 南海鐵道紀行(7)第25章 魔幻時代的來臨(下)第21章 走進印度(下)第19章 節操過多的煩惱(上)第72章 王秋家的愉悅日常第11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十一)第35章 樂極生悲的印度人第33章 東亞戰雲起(上)第121章 這個算是核冬天嗎?(下)第61章 大統領の憤怒(中)第64章 小兔娘出生第11章 最後的悠閒時光第3章 穿越之前別忘了預先偵察...第142章 好萊塢的閃光(上)第29章 瘟疫時期的悠閒日常(續)場景5穿越到民國年間第36章 印度人也要打怪獸!第3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三)第120章 這個算是核冬天嗎?(中)第104章 南美的中原三梳妝打扮要人命第62章 郵輪上的日本(下)第70章 明穿農家女的“平凡”...第11章 村長的災難日第19章 密諾司王的室內旅行第154章 對美最終解決方案(下)第36章 被忽略的前兆第84章 核爆再起(上)第14章 喪屍剋星胖虎第74章 九百六十一歲高齡的合法蘿莉(下)第15章 這個是爬行者嗎?第115章 在舟山第51章 如此“高潔”的聖騎士第37章 刻意誤導和養賊自重(中)第81章 山東激變(上)第52章 土著眼中的阿爾努斯市(下)第82章 被削人棍是亞神的宿命第168章 二帝殯天(下)第70章 迴歸與終結(下)第166章 於江南重建大清!第62章 全球核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