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殲-9下馬

現在試飛的,叫做殲-8白天型,屬於殲-8的原型機。

這種飛機在1969年7月5日首飛成功,在今年還在漫長的試飛之中,按照進度,會在年底結束試飛,定型投產。

本來它計劃的是全天候型號的,但是,由於交流供電系統和雷達系統的進度問題,原計劃的“全天候型”蛻變成了只安裝直流電和測距器的“白天型”,那麼,針對它的改型,也就在緊鑼密鼓地籌劃之中了。

這就是殲-8I,或者殲-8全天候型,後來被稱爲了殲-8A。它需要安裝JL-7火控雷達、射瞄-8A改瞄準具、火控計算機、導彈隨控裝置等電子設備,從而形成了全天候作戰能力。並對白天型上一些不理想的設備和設計進行了改進,比如彈射座椅,終於進行了更換,不再是遺傳自米格-21的那種坑爹的型號了。

現在,就在殲-8試飛之中,殲-8I 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現在,顧總已經被任命,承擔這種飛機的研製重任。

王揚這麼說,是希望秦風能留下來,同時,也希望秦風能夠參加到這個殲-8的後續項目中來。

秦風無奈地搖搖頭:“咱們要改機頭啊,這機頭,不知道何時能改進出來啊。”

看着此時的機頭,秦風突然就有了欲哭無淚的感覺,這次的飛行,打下來了米格-21,他和這架飛機已經結下了深厚的情誼,要說離開,那真是捨不得,但是,想想研究了好久,還是落後的貨色,秦風就覺得不甘心啊。

想想611所的新型號的戰機,秦風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去,611所的項目,自己才更喜歡啊。

高空高速,並不是方向,現在雖然有需求,那也是因爲己方的電子技術不過關,雷達和導彈設備不夠先進,如果有了先進的雷達和導彈,哪怕載機只能飛到兩萬米,也能夠把三萬米的戰機打下來的。

世界流行的,那是機動性的提高,尤其是跨音速機動,類似於F-16那樣的,纔是方向啊。

秦風躊躇了很久。

第三天的時候,機炮的位置才被加固了,當秦風駕駛戰機的時候,這次返場,正好是路過成都的。

就在戰機降落到了132廠的跑道上的時候,因爲是秘密的轉場,並沒有太多的人前來,而秦風早就隱忍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在132廠繞了一圈,就直奔611所而去。

“宋老。”秦風推開門,就看到了宋老,此時,宋老正在和一衆的技術人員開會,他看見了秦風,立刻就笑着說道:“我們的英雄回來了。”

英雄?自己這次在高原地區打下一架米格-25來,雖然不向外宣傳,但是在內部,很多人都是知道的。

聽到宋老這麼說,秦風也有些不好意思:“那個,我可不是什麼英雄,宋老,咱們這是在商討新戰機呢?”

看着下面的人,都是各個分項目的負責人,有管氣動的,管發動機的,管航電的,這個樣子,難道是殲-9項目已經推進開了?

殲-8快要試飛完成了,這同步進行的殲-9項目,也該有發展了。

“不是新戰機,是咱們的殲-7III項目的進展。”宋老說道。

聽到了宋老的話,秦風頓時就是一陣的奇怪,怎麼是殲-7III?

“咱們的殲-9項目呢?”秦風問到。

殲-9項目?聽到了秦風的話,在場的人臉色都很怪異,最終,還是宋老開口了:“咱們的殲-9項目,已經全面收縮了,上級的正式決定還沒有下來,不過下馬是肯定的了,秦風,你給咱們所裡捐款,大家都很感激,不過,你這錢,咱們所裡可不能要,又知道你不會收的,所以,就給你的老家郵回去了。”

後面的什麼錢,秦風沒有聽清楚,因爲前面的話,已經讓秦風的腦子裡嗡嗡的了。

殲-9項目,下馬了?

怎麼會?殲-9項目,是咱們未來的希望啊!

“爲什麼?宋老,咱們的殲-9項目,爲什麼會下馬?”秦風望着宋老,滿是疑問。

是啊,爲何會下馬?連宋老都忍不住地在問,殲-9,就彷彿是自己的孩子一般,自己真的想要將這款飛機一步步地變爲現實啊,只可惜,太多的無奈啊。

宋老的眼前,頓時就出現了一幕幕,這十幾年來,他幾乎都是爲了殲-9這個項目而奮鬥的。

1964年,殲-9設計初期,它是和殲-8平行立項的,殲-8是一種保守的方案,而殲-9則是一種大膽的方案。

這種飛機被要求設計爲一種升限20000M,最大馬赫數2.2,基本航程2000KM,重量爲10噸的中輕型制空戰鬥機,性能相當於美國的鬼怪Ⅱ。

當時,宋老還是在601所的,他帶領的氣動團隊,提出了殲-9的氣動佈局方案,包括:前緣後掠50°的後掠翼、前緣後掠57°的三角翼、前緣後掠55°的後掠翼及雙三角翼方案。

1966年國防軍事部門又提出殲-9最大馬赫數2.4,升限20000~21000M,航程3000KM,作戰半徑600KM,最長留空時間3小時,最大爬升率180~200M/S的新要求。

601所在對4種方案進行風洞試驗後,選中雙三角翼方案,並將前緣後掠角改爲55°。這樣該機除採用兩側進氣外,機體總體設計均與殲-7、殲-8相同。這主要是從掌握成熟技術提高成功把握性考慮的。但該方案在經過風洞實驗後發現機動性能不夠理想,於是被重新提出的無尾三角翼方案即乙號計劃取代,前一種方案則被定爲甲號計劃。

採用兩側進氣無尾三角翼的乙型方案,顯示出極爲優異的機動性,但同時也帶來升降副翼的剛度和操縱功率及操縱困難等諸多問題。

拖延了幾年,航空工業部決定恢復殲-9的研製工作,並提出兩側進氣的正常佈局三角翼方案。

本來方案都已經確定下來了,結果,空軍提出雙25太小,應爲雙26,即升限兩萬六,M2.6的要求,這個時候,殲-9項目隨着宋老,來到了611所,決定採用鴨式設計,腹部或兩側進氣方案。然而該升限指標太高,發動機難以滿足要求,殲-9乙Ⅱ的研製工作在一年後擱淺。

1975年,殲-9的研製工作再次恢復。

斷斷續續到了現在,終於走到了盡頭,因爲國家轉變戰略,重心放到經濟建設上來,軍費開支不斷減小,殲-9項目,終於走到了盡頭。

殲-9項目,在整個過程中,一直都是反覆的,艱難的。

611所,本來就是爲了研製殲-9而成立的,但是現在,殲-9這個項目卻沒有了,讓人唏噓啊。

第五十三章 兩側進氣阻力小第十六章 飛行員的眼力第四百七十四章 靠自己第四百七十三章 紅線不容觸碰第五百九十六章 天津大發第八十七章 我來飛第一百三十六章 頭頭是道第七百零六章 米高揚設計局第二百八十八章重逢第八百六十三章 烏克蘭展臺第二百六十九章 三大洋馬第六百四十章 座艙蓋第五百四十三章 殲七的進一步改進第五百一十七章 如魚得水第五百八十八章 動手術第二百七十章 經得住考驗第四百二十九章 另一種匹配第四百四十九章 外購數字電傳技術第八百七十三章 英烈山第九十九章 和馬可尼公司的談判第七百九十二章 辦法比困難多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拋棄不放棄第七百九十四章 跑偏第一百五十一章 殲-8ACT第七百五十三章 約爾什第三百四十五章 只有自己靠得住第三百八十八章 又到春節第四十四章 我有一個問題第二百六十八章 問題很多第五百三十章 殲八的航電升級第二百八十一章 性質確認第七百三十四章 氣動佈局的先進第一百零一章 逼着自己學習第五百四十六章 不要等,不要靠第六百四十九章 發動機的選擇第七百九十八章 手抖了一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想辦法留住第七百一十七章 政府同意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來的正好第五百五十二章 雙發艦載機第二十九章 最後一發機炮子彈第六十五章 單軸變穩和教練機雙結合第五百九十八章 露一手第七百一十二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三百九十六章 墨爾本號第七百六十二章 會議主講第三百八十六章 教練機的空缺第二百一十五章 不容易第二百三十章 放鬆放鬆第七百八十四章 尾旋訓練第三百六十八章 百分之八十第六百五十一章 乘坐紅皮車回去第二百二十一章 M53發動機第五百二十九章 打算呆多久第一百九十九章 修修改改第七百七十一章 蘇27來了第七百一十四章 蘇27K第八百零二章 等待首飛第二百九十六章 一定要爭取時間第五百六十章殲-7Ⅲ正在試飛第六百二十四章 飛回來了第四百二十九章 另一種匹配第四百二十六章 付出太多第四百零七章 460廠轉轉第二百零二章 我可以要這個模型嗎?第三百二十八章 蛇形轉彎第六十五章 單軸變穩和教練機雙結合第八百零三章 氣象條件第六百八十六章 爭口氣第三百四十六章 對抗開始第七百七十章 最沉重的話題第六百四十一章 座艙失壓第四百八十一章 發動機放炮第七百章 飛行表演第四百八十九章 新的專業組第六百三十一章 查資料第六百一十四章 降落第五百七十七章 飛過八達嶺第七百五十四章 酒場上的戰鬥第五百七十二章 參觀座艙第三十三章 偶遇第八百一十三章 秦風的責任第二百三十九章 體系的問題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事件第七百五十一章 無法理解第五十三章 兩側進氣阻力小第五百七十章 表演開始第六百七十二章 飛行後的分析第二百一十章 怪蛇-3!第六百五十章 殲七E第二百八十一章 性質確認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拋棄不放棄第五百二十三章 與死神擦肩而過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拋棄不放棄第八百二十一章 殲七FS第五百七十五章 博物館參觀第五十五章 舵面正常第四十七章 邀請飛殲-8第五百七十二章 參觀座艙第四百五十一章 找MBB公司
第五十三章 兩側進氣阻力小第十六章 飛行員的眼力第四百七十四章 靠自己第四百七十三章 紅線不容觸碰第五百九十六章 天津大發第八十七章 我來飛第一百三十六章 頭頭是道第七百零六章 米高揚設計局第二百八十八章重逢第八百六十三章 烏克蘭展臺第二百六十九章 三大洋馬第六百四十章 座艙蓋第五百四十三章 殲七的進一步改進第五百一十七章 如魚得水第五百八十八章 動手術第二百七十章 經得住考驗第四百二十九章 另一種匹配第四百四十九章 外購數字電傳技術第八百七十三章 英烈山第九十九章 和馬可尼公司的談判第七百九十二章 辦法比困難多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拋棄不放棄第七百九十四章 跑偏第一百五十一章 殲-8ACT第七百五十三章 約爾什第三百四十五章 只有自己靠得住第三百八十八章 又到春節第四十四章 我有一個問題第二百六十八章 問題很多第五百三十章 殲八的航電升級第二百八十一章 性質確認第七百三十四章 氣動佈局的先進第一百零一章 逼着自己學習第五百四十六章 不要等,不要靠第六百四十九章 發動機的選擇第七百九十八章 手抖了一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想辦法留住第七百一十七章 政府同意了第一百一十二章 來的正好第五百五十二章 雙發艦載機第二十九章 最後一發機炮子彈第六十五章 單軸變穩和教練機雙結合第五百九十八章 露一手第七百一十二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三百九十六章 墨爾本號第七百六十二章 會議主講第三百八十六章 教練機的空缺第二百一十五章 不容易第二百三十章 放鬆放鬆第七百八十四章 尾旋訓練第三百六十八章 百分之八十第六百五十一章 乘坐紅皮車回去第二百二十一章 M53發動機第五百二十九章 打算呆多久第一百九十九章 修修改改第七百七十一章 蘇27來了第七百一十四章 蘇27K第八百零二章 等待首飛第二百九十六章 一定要爭取時間第五百六十章殲-7Ⅲ正在試飛第六百二十四章 飛回來了第四百二十九章 另一種匹配第四百二十六章 付出太多第四百零七章 460廠轉轉第二百零二章 我可以要這個模型嗎?第三百二十八章 蛇形轉彎第六十五章 單軸變穩和教練機雙結合第八百零三章 氣象條件第六百八十六章 爭口氣第三百四十六章 對抗開始第七百七十章 最沉重的話題第六百四十一章 座艙失壓第四百八十一章 發動機放炮第七百章 飛行表演第四百八十九章 新的專業組第六百三十一章 查資料第六百一十四章 降落第五百七十七章 飛過八達嶺第七百五十四章 酒場上的戰鬥第五百七十二章 參觀座艙第三十三章 偶遇第八百一十三章 秦風的責任第二百三十九章 體系的問題第二百七十八章 大事件第七百五十一章 無法理解第五十三章 兩側進氣阻力小第五百七十章 表演開始第六百七十二章 飛行後的分析第二百一十章 怪蛇-3!第六百五十章 殲七E第二百八十一章 性質確認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拋棄不放棄第五百二十三章 與死神擦肩而過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拋棄不放棄第八百二十一章 殲七FS第五百七十五章 博物館參觀第五十五章 舵面正常第四十七章 邀請飛殲-8第五百七十二章 參觀座艙第四百五十一章 找MBB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