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四節

四月上,薊城。

公孫瓚看完廣陽守將單經送來的戰報,心事重重地嘆了口氣。

麴義的大軍已經開始攻打廣陽城,兩天來,幽州將士折損了四百多人。雖然損失不大,北疆軍強大的攻勢卻讓幽州將士人心惶惶。

這些幽州士卒有很多來自張純、張舉的黃巾軍,他們當年都參加了薊城大戰。那一仗北疆軍擊敗了張純、張舉,把烏丸人的鐵騎也殺得狼狽而逃,北疆軍的驍勇善戰在他們心裡留下了很深的印記。今天再次面對昔日的對手,這些已經屯田數年的士卒們非常畏懼,沒有任何戰勝對手的信心。

大軍士氣不高,公孫瓚倒不是十分擔憂。自從劉虞逃離薊城後,他就在軍中散佈劉虞被烏丸人射傷的消息。公孫瓚告訴士卒們,北疆軍買通烏丸人突襲薊城,劉大人率軍阻擊,不幸在戰鬥中被無恥的烏丸人射傷了。他鼓動士卒們爲太傅大人而戰,爲幽州而戰,把北疆軍和烏丸人擊敗。劉虞對屯田兵一直很不錯,在屯田兵中很有威信,這些幽州將士都願意爲保護幽州和太傅大人而誓死奮戰。前不久發生在薊城的那場戰鬥,只有極少數人知道實情,一般幽州軍將士根本不知道烏丸人是爲了救劉虞而來,更不知道劉虞早已逃到居庸關了。

公孫瓚現在最擔憂的是生存問題。若想繼續待在幽州,在幽州頑強地生存下去,就要擊敗北疆軍。但自己沒有擊敗北疆軍的信心。

如今遼西、遼東的烏丸人已經叛亂,上谷和代郡的烏丸人肯定也已被閻柔徵調。如果李弘再下令徵調匈奴人蔘戰,那麼北疆軍的胡族鐵騎將有數萬人之多。自己無法抵禦。擺在自己面前只有兩條路,要麼立即撤進遼西、遼東,憑藉地形優勢和北疆軍長期對抗;要麼迅速擊敗麴義,趁着胡族鐵騎還沒有集結完畢入關作戰的時候,先把正面攻擊的麴義和趙雲擊敗,重創北疆軍,迫使他們放棄攻佔幽州的計策。

這兩種辦法各有利弊,公孫瓚數次和屬吏商議,都沒有做出最後決定。如果大軍放棄幽州中部郡縣,退守遼西、遼東,將來想反攻,難度很大。因爲遼西、遼東非常貧瘠,物資匱乏,相比起來,還是在薊城擊敗北疆軍,確保幽州中部郡縣爲好。不過幽州軍要想擊敗麴義和趙雲,必須集結所有兵力,這樣才能佔據兵力上的優勢。但現在閻柔、劉和和烏丸人就在居庸關,一旦他們趁機出關,幽州軍腹背受敵,形勢就嚴峻了。

三月底的時候,青州的田楷、劉備派人渡海而至,和公孫瓚取得了聯繫。田楷在書信中告訴公孫瓚,他和劉備將在近期內渡河攻擊北疆軍,爭取奪回平原郡北部,並以此來牽制北疆軍的兵力,希望公孫瓚能趁機反攻,把北疆軍趕出幽州。

同時送到幽州的還有袁紹的一封信。袁紹在信中主動向公孫瓚示好,表示願意盡釋前嫌,重歸於好。袁紹向公孫瓚仔細解說了中原和河北的形勢,痛斥李弘的篡逆之舉。袁紹說,李弘如果拿下了幽州,河北三州被他佔據,其實力必將飛速增長,大漢社稷必將被其篡奪。爲了拯救大漢社稷於危難之中,我願和伯珪老弟齊心協力,共誅漢賊。袁紹承諾今年四月,自己將派軍隊從河內方向攻擊冀州,從函谷關方向攻擊關西,以牽制北疆軍的兵力,配合田楷和劉備奪回平原郡。

北疆軍在多個戰場同時陷入苦戰,不僅兵力緊張,糧草輜重也很緊張。伯珪兄可以趁此機會,集結重兵擊敗北疆軍,徹底佔據幽州。

這個消息讓公孫瓚大爲興奮,他當即決定放棄撤退遼西、遼東,轉而一心一意籌劃擊敗北疆軍之策。

他和關靖商議良久,兩人一致認爲,袁紹此話的可信度非常高。事實擺在那裡,李弘一旦佔據幽州,河北三州就被他全部控制了,李弘實力的發展將非常迅速。李弘有了實力,當然不會苟安於河北一地,他定要統率大軍橫掃天下。而袁紹首當其衝,是李弘要消滅的第一個目標。袁紹也是一個雄心勃勃的人,他不但想擊敗李弘,更想一統天下,所以袁紹目前最爲緊迫的事,就是制約李弘的發展,打擊李弘的實力。

當前制約和打擊李弘的首要之務就是阻止李弘佔據幽州。公孫瓚如果固守了幽州,等於在李弘的背後插下了一把鋒利的刀,李弘會寢食不安。河北沒有穩定,李弘就不敢渡河南下,袁紹就能得到充足的時間友展實力。一旦袁紹羽翼豐滿,他就可以聯合各地州郡攻擊河北。李弘前有袁紹,後有公孫瓚,腹背受敵,遲早要敗亡。爲了到達這個目的,袁紹肯定會不惜一切代價,幫助公孫瓚守住幽州。

既然有人幫忙,公孫瓚當然要誓死奮戰。

他隨即決定以一部兵力駐守昌平,阻擊居庸關方向的敵人,以主力大軍迎戰麴義。考慮到田楷和袁紹的兩路軍隊要到四月中才發動攻擊,所以公孫瓚打算先守城,等冀州遭到攻擊,北疆軍糧草兵力緊張後,再展開反擊。

關靖卻反對把主力大軍安排在薊城,他認爲北疆軍要想拿下幽州,必須要和居庸關的閻柔前後夾擊,以形成兵力上的優勢。麴義不是瘋子,他不會用現有的四萬多人馬攻打一座六七萬人堅守的城池。關靖堅將把主力放在昌平,先重創出關支援的閻柔和烏丸人,然後再一門心思,毫無羈絆地反攻圍城的麴義。

公孫瓚考慮再三,同意了關靖的建議。

但戰局並沒有象公孫瓚和關靖想象的那樣發展。現在已經快到四月中了,居庸關方向卻毫無動靜。閻柔和烏丸人好象被嚇破了膽,躲在關內就是不出來。難道北疆軍還有其它克敵制勝之策?想到李弘神鬼莫測的用兵,公孫瓚心裡非常不安。

關靖匆匆走進來。

公孫瓚把戰報遞給關靖,緊皺眉頭說道:“士起,我覺得北疆軍的攻擊有問題。雖然他們一天攻擊數次,但真正有威脅的攻擊至今一次都沒有。難道北疆軍在等援軍?”

關靖憂心忡忡,“北疆軍馬上就要打到薊城了,但麴義還是這樣不急不忙,其中必有緣故。居庸關的閻柔遲遲不見動靜,不知道是不是在等候匈奴人。”

公孫瓚臉顯憂色。“士氣,穩妥起見,還是先往右北平撤一撤……”

“不能撤,此時一撤,軍心必散。”關靖搖手阻止道,“還是再等等。只要冀州方向戰事一起,北疆軍首尾不能兼顧,我們的機會就來了。”

公孫瓚猶豫了很長時間,最後說道,“還是先撤一萬人到右北平。這種生死存亡的時刻,不要指望別人幫忙,還是靠自己安穩些。”

四月中,中部鮮卑,閃電河。

一支鐵騎大軍沿着閃電河北岸縱馬飛馳,巨大的轟鳴聲震撼天地。

突然,從遠處的河堤上響起了幾聲悠揚而蒼涼的牛角號聲,號角聲猶如穿石裂雲一般,霎時傳遍了一望無際的原野。

緊接着,鐵騎大軍裡號角四起,此起彼伏的號角聲直衝雲霄。

鐵騎大軍的速度驀然降了下來。

一個肩披紅色鬥蓬的騎士躍馬而出,好象一片燃燒的火燒雲,飛翔在綠色的天空上。一羣親衛騎緊隨其後,急驟的馬蹄聲仿若奔雷一般,向遠方席捲而去。

“大帥,閻大人來了。”闕昆指着遠處,高興地回頭叫道。

熊霸眯起眼睛,看着遠處那團呼嘯而來紅色的火焰,嘴角掀起了一絲笑意,“走,我們迎上去。”

閻柔遠遠看到熊霸,舉手高呼:“大帥來的早啊……”

熊霸勒馬停住,大聲笑道:“將軍有令,我豈敢不從?”

閻柔大笑,“大帥客氣了。大軍所需的食物和馬料,還請大帥幫忙籌措。”

熊霸笑道:“大人所需要的東西,我們都已備齊。此去白檀城的路上,各部落將會竭盡所能,爲大人的鐵騎大軍提供食物和馬料。”接着他指指闕昆說道,“我和闕昆一路陪着大人,直到白檀城。”

閻柔連聲感謝,“大將軍說了,待幽州戰事結束,將重謝柯比熊大人和諸部落首領。”

熊霸趕忙謙讓了一番,然後笑着問道:“我能向大人打聽一件事嗎?”

“知無不言。”

“大將軍有孩子了嗎?”

閻柔笑了起來,伸手用力拍拍熊霸的肩膀,“大將軍正在努力。”

熊霸臉上露出一絲失望之色,他遲疑了一下,又問道:“大將軍的夫人還好嗎?”

閻柔皺眉看看熊霸,“大帥,你不會以爲大將軍對夫人不好吧?”

熊霸尷尬地笑笑,但眼神裡卻是探詢之色。

“大帥,你放心,大將軍非常喜歡兩位夫人。去年,大將軍到了冀州後,不久就把兩位夫人接到了邯鄲,對兩位夫人寵愛之致。你不要擔心,兩位夫人遲早都要給大將軍生下孩子,但前提是……”

熊霸眉頭一揚。

“前提是北疆不能亂,不能打仗。”閻柔笑道,“大將軍如果太忙了,整天都在打仗,那當然沒時間陪兩位夫人了。”

“打仗?大將軍還在打仗?黃巾軍還沒平定?”熊霸略顯驚訝地問道。

“黃巾軍早已平定,大將軍已經不再打仗了。”閻柔伸手摸摸鬍子,哈哈笑道,“我只是打個比方而已,大帥不要多心。等打完了公孫瓚,我也要回家了。”

兩人心照不宣,相視一笑。

“大人,豹子大叔爲什麼要打公孫瓚?”站在一邊的闕昆突然問道,“豹子大叔和那個白馬公孫瓚都是幽州人,都是你們大漢國的將軍,爲什麼他們互相打起來了?”

“你想知道?”閻柔轉頭看看他,神情變得很嚴肅。

闕昆知道自己失言了,下意識地搖了搖手。

“告訴你也無妨。”閻柔大聲說道,“公孫瓚對大將軍說,我看那個鮮卑女人很漂亮,大將軍把她送給我吧。大將軍勃然大怒,你敢搶我的女人?我砍了你。於是兩人就打起來了。你說,公孫瓚要不要殺?”

闕昆雖然心知閻柔在調侃他,但聽到這話後他還是不自覺地瞪圓了雙眼,揮手罵道:“我砍了他。大人,我和你一起去盧龍塞,我要親手剁下他的腦袋。”

閻柔捧腹大笑,“你小子不錯嘛,竟然知道我要到盧龍塞。”

四月中,漁陽郡,泉州(今天津武清)。

泉州位於漁陽郡的最南段,距離冀州的渤海郡大約一百里。

顏良統率兩萬大軍突然殺進漁陽郡,一夜之間包圍了泉州城。

泉州城附近有鹽鐵,置有鹽鐵官,對幽州非常重要。公孫瓚撤出龍湊後,特意在此駐有三千守軍。泉州縣長看到城外密密麻麻的北疆軍,嚇得扶着城牆半天沒說話。北疆軍主力不是在攻打薊城嗎?怎麼突然殺到了泉城?他看看站在身後的幽州軍校尉馬正,顫抖着聲音問道:“大人,公孫將軍是不是已經被……”

“你胡說什麼?”馬正大聲說道,“這支北疆軍是從渤海郡趕來的。你看看他們的戰旗,這是北疆第一悍將顏良的軍隊。”

縣長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冷戰,“大人,那我們怎麼辦?”

“打。”馬正冷笑道,“北疆軍派一支偏師先打下泉州,然後再順着沽水河北上打下雍奴,這樣就能完全切斷公孫大人退往遼西的路。如果我們不堅守泉州城,公孫大人會被包圍在薊城。”馬正轉身叫道,“快,立即派人殺出城,向公孫大人告急。”

四月中,邯鄲,大將軍行轅。

王當急報張燕。田楷和劉備屯兵於高唐,大戰一觸即發。

張郃急報。河內張揚、韓浩攻擊黑山黃巾軍,於毒抵擋不住,正在向魏郡境內退卻。我已率軍向黑山方向移動,準備支援。

高覽書告張燕。奉大人命,都尉周華率兩千兵已於近日護送兗州刺史金尚渡河南下。

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三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六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四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九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五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九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四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八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六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節(上)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一節第18章 何如霍去病岳飛墮落的天使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一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五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九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七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七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一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四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四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三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六節第19章 飛騎入赤谷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七節第19章 飛騎入赤谷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五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七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二節論諸葛亮的法家思想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三節(下)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七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一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九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三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八節讖緯與白虎通義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一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三十九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六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八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四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一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一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四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九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九節第20章 胡笳十八拍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六節(下)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六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五節
第3章 狂風暴雨 第二十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三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六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三十三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四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九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五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九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四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八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六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一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三十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二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五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二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節(上)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一節第18章 何如霍去病岳飛墮落的天使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一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七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五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九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十七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七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一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四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四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二十三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六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六節第19章 飛騎入赤谷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七節第19章 飛騎入赤谷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十五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七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八十二節論諸葛亮的法家思想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三節(下)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四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七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一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四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八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四十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二十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三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九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二十三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五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三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八節讖緯與白虎通義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四十一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第三十九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六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八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七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八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二十四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一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三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十一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四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四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一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九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九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九節第20章 胡笳十八拍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四十六節(下)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八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十六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五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