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南下,擒龍!

出關之後,鄭均也略微安撫了一番自己躁動的心。

畢竟突破元丹武聖之境,也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兒。

“大王!”

兩側的親兵見到了鄭均之後,立馬一臉欣喜的對鄭均行軍禮,對着鄭均既有些興奮,又十分恭敬的張口道:“恭喜大王武道精進,大王凌天威、得天命,席捲八荒、橫掃六合就在當下了!”

聽到了左右親兵如此言語,鄭均不由露出了一抹笑容來,對着親兵笑道:“你們倒是會說話的,觀你們修爲,怎麼還在煉血呢?去府庫領兩瓶益血丸,早日精進修爲。”

“謝大王!”

親兵們大喜過望,紛紛拱手行禮。

而鄭均則是略微擺了擺手,表示無需在意,接着便擡起頭來,望向南門的方向,一步踏出,瞬息之間便來到了南門前。

數裡距離,一息便至!

這就是元丹武聖之威!

這種感覺着實是讓鄭均感到無比舒心,只不過可惜的是這一步仍舊耗費了真元,並非日常常態。

不過也是。

若是時時刻刻皆是如此,那麼元丹武聖未免也太過於強悍了些。

“大王。”

南門守將對於突然出現在城牆上的身影嚇了一跳,正欲戒備,卻忽然見得了鄭均的一身蟒袍,當即明悟一切,拱手下拜。

“免禮。”

鄭均擺了擺手,望着城門外的兩道身影,當即輕笑道:“關閉大陣,打開城門。”

“如今我已元丹,若是有宵小之徒藉機生事,吾亦能鎮殺。”

鄭均的言語之中,充滿了自信之色。

成爲元丹之後,鄭均只覺得自己的實力已經達到了一種登峰造極的地步,尋常武者已經不被鄭均放在眼裡了!

而聽到了鄭均的話語之後,那南門守將沒有絲毫疑慮,當即打開城門,關閉護城大陣。

而伴隨着陣法關閉,不多時,單雄義、徐世茂二人便化爲兩道遁光,朝着鄭均方向飛遁而來。

“單雄義/徐世茂拜見漢王殿下。”

單雄義、徐世茂二將見了鄭均,當即下拜拱手,對面前身穿蟒袍的鄭均尊敬有加,赫然是一副謙卑姿態。

鄭均看着兩人,不由輕輕一笑,上前一步,頗爲意氣風發,直接伸出手來,將二將攙扶了起來,對着二人真摯道:“二位來投,對寡人而言,不亞於高彥奔夏祖、竇平歸虞皇啊!”

高彥奔夏祖、竇平歸虞皇。

這是此方世界的兩個典故,當年古夏王朝建立之初,雲州高彥在諸多諸侯之中,選擇了夏祖,最後助夏祖定鼎,功封渤海王。

而竇平則是當年魏末時期割據的一個諸侯,在面對虞皇的橫掃六合、席捲八荒之時,他果斷選擇放棄抵抗投誠,幫助虞皇南下平定諸國,終成一等開國靖國公。

畢竟都待了好幾年了,鄭均也讀過當世之書,這種典故自然是信手拈來了。

而聽到了鄭均的話語,單雄義臉色倒是瞬間歡喜了起來。

高彥奔夏祖後,他的家族成了雲州霸主,直到夏朝末年寧死不屈,被魏帝所滅後,不少族人逃入東夷,如今在東夷國中身居要職。

而竇平歸虞皇后,也是鎮守涼州,時至今日仍舊是涼州霸主級家族,只是最近百年未曾出過元丹武聖罷了。

漢王這麼說,明顯是做出了承諾呀!

單雄義自然是有些欣喜若狂。

而徐世茂則是沒那麼多的情緒表現,而是神情更加謙卑,對着鄭均拱手道:“王上言重了,草民不敢與‘渤海烈王’、‘竇文正公’相提並論,能夠成爲王上麾下一小卒,便足以慰平生了。”

聽到了徐世茂的話語,鄭均不由輕輕一笑。

此人,倒是挺會講話,比起單雄義而言,聰明瞭幾分。

不過……

鄭均的眸光一凝,接着便笑道:“徐先生不必如此自貶,兩位既然來投我嵐州,自然要受本朝重用。”

“不過此番事態緊急,還請兩位暫爲本王親兵統領,待本王平滅秦逆後,再作封賞。”

聽到了鄭均的話語,二人自然不敢有絲毫不滿,當即拱手稱是。

鄭均見此,不由滿意點頭,接着便詢問一旁的南門守將道:“距我回來,過去了多久?”

所謂‘修行無歲月’,鄭均此番閉關突破元丹武聖之境,用的時間絕對不短,但具體過去了多久,鄭均也不太清楚了。

所以,他需要詢問一下左右,看看自己具體用了多長時間。

聽到了鄭均的詢問,南門守將當即恭敬回答:“啓稟大王,約三個月有餘。”

“三個月嗎?”

鄭均聞言,不由失神,接着便笑道:“難怪城中一片秋葉落黃之色,原是已經到了秋天。”

而就在此時,不遠處飛遁來一人,對着鄭均拱手道:“下官拜見大王!”

鄭均定睛一看,乃是自己親封的嵐州鎮撫司指揮使,也是如今在景隆朝廷內擔任刑部左侍郎的陳敬仲。

這可是自己最初的班底啊。

鄭均不由輕輕一笑,對着陳敬仲道:“敬仲來的恰是時候,我正欲尋你。”

“大王。”

陳敬仲對鄭均拱手道喜:“大王突破境界,引得天地異象,帝王虛影,下官爲大王賀。”

鄭均聞言,不由得搖了搖頭,接着便道:“所謂天地異象,不過是一些徒有其表的東西罷了,若不能一匡天下,就算是銜玉而生,也是無用。”

說罷,鄭均便繼續詢問道:“這三個月,天下各地,可發生什麼大事?各郡政務,又待如何?”

鄭均尋陳敬仲,主要就是爲了這個。

陳敬仲爲嵐州鎮撫司千戶,也是鄭均內定的未來鎮撫司指揮使,自然總管一切情報機構,如今自己閉關出來,對於天下大事陌生至極,自然要尋他來問對一番。

聽到了鄭均的詢問,陳敬仲早有腹稿。

畢竟看到天地異象的那一刻,陳敬仲便知道鄭均要出關,而出關之後的第一件事絕對如此,便張口道:“我嵐州各郡,事務雖有,但也被各地郡守治理明確,唯有巴塘郡內出現了一些流民造反,流民與當地士紳勾結,起兵謀逆,意圖顛覆我朝統治,已被巴塘郡守江無涯領兵鎮壓。”

說罷,陳敬仲又道:“寧遠郡郡守張文,倒是屢次進奉祥瑞,爲大王賀。不過其在郡中,捕獲了數名秦逆來使,從那秦逆使者的口中可知,前些日子巴塘郡謀逆,也是秦逆使者煽動所致。”

聽到了這一點,鄭均微微頷首,接着便譏諷道:“這秦逆,倒是懂得煽風點火啊……他什麼時候這麼有腦子了?這等小人行徑,令人不恥。”

“額。”

聽到了鄭均這麼說,陳敬仲一下子也不好說後面的話語了。

因爲後面他還想彙報己方‘諜戰’的效果。

己方鎮撫司出動了不少密探,前往關中煽風點火,導致關中民變激發、舉義甚重,甚至有秦王府的一位幕僚都被說動,主動獻出神京佈防圖。

不過既然大王都這麼說了,他也不太好意思現在將這個情報說出來,打大王的臉。

只能後續慢慢說了。

陳敬仲深吸一口氣,接着道:“這三月以來,天下局勢變幻莫測,楚王與南樑交戰,于徐津城大破樑軍,緩解壓力;南樑蕭鑾與東吳陸孟結盟以告天下,東吳軍大破吳王都,周吳王李銘狼狽出逃,已奔至郢都,與楚王匯合。”

鄭均聞言,不由點頭。

南方局勢一勝一負,雖然楚王大破樑帝,但吳帝也攻陷了大周吳王的王城。

只能說互有勝負,兩者不是一朝一夕便能決出勝負的。

“蜀中之地,張本功已經傳回了消息,接受了咱們巴王的任命,已進逼蜀王,蜀王已逃至靈州。”陳敬仲繼續彙報道,“彭州局勢尚在僵持,齊王東征秦存海,如今已在膠東郡形成對峙。”

“不過據說,秦存海有東夷援兵,東夷國大都督‘袁敕蘇’曾率五千海軍在海上呼應,挫敗了虢國公魏搏虎的海上攻勢。”

聽到了陳敬仲的話語,鄭均瞭然。

這東夷國雖然是被冠以了四方蠻夷稱呼,但與北戎、西狄都相似。

北戎乃是漁獵爲主,遊牧爲輔的文明方式。

而西狄則是以遊牧民族爲主。

至於東夷,則是以農耕爲主、漁獵爲輔,只不過遠離中土之地罷了。

東夷全面學習中原方式,東夷首領自號‘大皇帝’,也是有三省六部,與中土無異。

東夷多次臣服中原王朝,先前東夷首領自號‘大皇帝’時,被神武皇帝斥責,故東夷首領告罪,降皇帝號爲王,中土民間稱之爲‘東夷王’,而他們內部國號爲‘渤海’,官方稱呼爲‘渤海王’。

如今當家者,正是當年古夏太祖所封的高氏一族後代,東夷內部依舊稱自己爲皇帝,所謂‘內帝外王’,便是如此。

如今中土失了神武皇帝,‘天下主’法相空缺,作爲東夷‘渤海國皇帝’的高環也是元丹武聖,自然想要參與中原爭霸,給自己分一杯羹了。

說不準,便能榮歸故里,入主中原!

而聽到了這一點,鄭均面色平淡至極,張口便道:“秦存海勾結外敵,乃是取禍之道。”

不過只是口中批評罷了。

東夷人雖然受到中土鄙夷,但也是人族,那所謂的渤海國皇帝高環也是中土出身,算是半個自己人,逐鹿也沒什麼大不了。

最要緊的還是秦王李恂這樣,勾結異類妖魔的傢伙!

這種傢伙,纔是要立誅之!

“其餘倒是沒什麼特殊動向,只不過晉王殿下遷了一次都城,從杞州龜茲遷到了高昌,更靠近中土了些。”

陳敬仲道:“至於深康縣,盧……安王殿下統御大軍於前,包圍深康城,那秦軍主力朱臺明部引兵馳援,被安王殿下擊退,不過秦逆趁勢殺出,大破定秦軍,安王殿下與秦逆大戰一番,將秦逆逼回沈康,不過安王殿下似乎也受了些傷。”

聽到了前線消息之後,鄭均微微頷首,接着便復問道:“城中如今有多少兵馬、多少武者?”

“城中尚有守兵八千,通竅武者三人,爲中樞御前行走、戶部尚書劉虎劉大人,禮部尚書周勉周大人和二等誥命,劉尚書之妻顏從凝顏夫人。”

陳敬仲拱手道:“各地郡兵,約二十萬,大王若是想要動用,大軍即刻便能迴旋。”

“如此,便下詔吧。”

鄭均點頭,接着便道:“着令巴塘郡守江無涯、寧遠郡守張文、安龍郡守劉南昀、浴簾郡守獨孤景引郡兵而來,合兵十二萬,隨本王一起,南下擒龍!”

秦王已經登基稱帝,爲先帝上廟號爲太宗文皇帝,年號‘揚武’,自稱揚武皇帝。

這樣的傢伙,自然要用‘擒龍’來以示尊重了!

孽龍,也是龍!

“諾!”

陳敬仲熱血沸騰,而就在他準備告退的時候,鄭均忽然又道:“敬仲,你與承弼皆爲本王潛邸之臣,如今本王已登臨元丹,爾爲何還是外罡三重?去內務府自取資材以勤勉修行吧,早日突破通竅,方纔能爲本王盡忠。”

“是,多謝大王。”

陳敬仲聞言,當即對鄭均感激涕零,拱手道謝。

自那監國陳覆在如意山,跟着當年的太子陳行一起被神武皇帝一鍋端了之後,他們這些南楚餘孽,已經好久都沒有出一尊通竅武者了。

如今被鄭均欽定提拔,也算是都值得了。

待陳敬仲離去之後,鄭均回過頭來,望向全程在場,略有幾分侷促的單雄義、徐世茂,笑道:“兩位。”

“王上。”

徐世茂當即拱手:“可有吩咐?”

“兩位也是統兵良才,實爲‘當世名將’,在翟謙麾下,屢破齊軍,我曾聽聞徐將軍甚至一度擊敗過齊王麾下大將,通竅五境的常凌嶽,也率兵正面擊退過那號稱元丹之下第一人的通竅巔峰武者李須陀?”鄭均道。

對於這有‘元丹之下第一人’之稱的李須陀,其實鄭均很不服氣。

鄭均覺得,自己在通竅時的表現,可比這什麼李須陀要厲害多了。

帶兵硬抗秦存海算什麼本事?

自己通竅四境的時候,就在肅州斬傷了西狄大祭司呢!

通竅巔峰,五行合一的時候,甚至打了一波配合,斬殺了元丹境妖王鹿妖王。

不過現在也無所謂了,李須陀引兵歸膠東之時,被秦存海鎮殺,而且自己如今已經是元丹武聖,算不得什麼元丹之下,也沒什麼可比的。

不過李須陀、常凌嶽,皆是當世名將,這徐世茂能夠在翟謙麾下領兵擊敗此二人,足以證明其熟讀兵法了。

“不敢當‘名將’之稱,下官後遭遇齊軍埋伏,被齊軍將領竇懷充擊敗,方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徐世茂拱手說着,同時感嘆萬千:“世間豪傑何其多也,李須陀用兵,靠的是旗下精銳效死,不過其麾下士卒保衛家鄉則願效死,出城爲他人而戰,戰力下降不止一成,因此被鄙輕易擊破;常凌嶽的‘名將’之名,多是鎮壓民變所致,民變者,無驍將,便得讓這庸碌之輩成名。”

“而這‘竇懷充’,聲名不顯,聽說乃是今州邊陲一小吏,天下動亂後落草爲寇,後被齊王詔安,得了諸多賞賜,這才突破通竅,其以‘通竅初境’修爲,伏兵於我,竟一戰破之……”

說到這裡,徐世茂則是想起了當日種種,自然是覺得有些遺憾。

若非是他這一路援兵出了問題,他們又怎麼會被齊王擊破?

不過如果說鍋都是他的,也不妥。

畢竟當時是三路齊敗,沒一個贏的。

大家都不乾淨,沒必要甩鍋。

“竇懷充。”

鄭均默默記下了這個名字,接着便道:“齊王明睿、將帥奔命,徐將軍也不必介懷,如今我軍南下擒龍,對的是秦王,此人狂妄自大,以妖魔爲友,人族將領多對其不忿,必然一戰破之。”

“此戰各地郡兵,便由單、徐二位將軍統領了,望兩位將軍多建功勳。”鄭均道。

聽到了鄭均的話語,兩人登時頓感驚訝之色。

他們可是新投之將,一上來就要統御十二萬的大軍嗎?

雖然都是郡兵,兵源質量不高,但那也是十二萬大軍!

況且……

他們二人寸功未立便位在諸郡守之上,這不會讓這幾位郡守不服嗎?

徐世茂憂慮不已,而單雄義則是目光一亮。

“不必推辭,便是如此了。”

鄭均輕笑一聲,拂了拂衣袖,對着二人道:“爾等等候軍隊,待軍隊抵達後,便一同南下!”

江無涯、張文,這兩個都是沒有什麼統兵才華的郡守,江無涯先前是博州第一宗門的滄瀾劍門的門主,兵源多爲滄瀾劍派弟子,單打獨鬥可以,統兵卻是不成。

而張文同理,懂得防守,爲人低調。

這兩人,是不會和徐世茂、單雄義爭奪統兵權的。

至於獨孤景,他負責的是八千鮮卑騎兵,這支騎兵不在郡兵序列之中,自然不必擔心。

鄭均之所以調這幾人來,也正是挑選諸郡守中不善兵事之人過來,好教單雄義、徐世茂這兩個懂兵事的人統御。

至於單雄義、徐世茂會不會是敵人的奸細?鄭均倒是並不在意這個。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若這二人真是奸細,他二人的下場,將會是極慘的。

得罪了一尊元丹武聖,鄭均自然會讓他們知曉,得罪自己的下場!

就算是秦逆親自護佑他,鄭均也能將他們斬殺!

“下去準備吧。”

鄭均擺了擺手,而聽到了鄭均的話語之後,單雄義、徐世茂二將當即點頭稱是,旋即恭敬離去。

看得出來,兩人心思各自不一。

而鄭均則是深吸一口氣,面前浮現出一道鎏金面板了起來。

【突破元丹武聖,武道登峰造極!‘太虛凝玉篇’償還進度+30922,當前償還進度:50000/50000。】

【‘太虛凝玉篇(大成)’償還完畢。】

【刀斬鹿妖王,威震天下驚!‘諸法無相·小成神通’償還進度+59000,‘諸法無相·大成神通’償還進度+29500。】

【當前小成神通:颯沓流星:10000/10000;流影浮生:10000/10000;淵渟嶽峙:10000/10000。】

【當前大成神通:天目破障:32500/100000;淥水斬蛟:32500/100000;熠日流光:29500/100000。】

【刀斬鹿妖王,威震天下驚!‘兇相百骸’償還進度+5000,當前償還進度:5000/5000。】

面前鎏金小字一閃,鄭均神色倒是平淡至極。

他現在的主要問題在於,要不要預支圓滿級的‘太虛凝玉篇’?

圓滿級的‘太虛凝玉篇’自然好處多多,可以極大的補充自己的真元,讓自己的元丹更加穩固。但問題在於,自己要想要走‘天下主’路線,‘太虛凝玉篇’的真元乃是碎玉真元,並不屬於‘天下主’法相路線。

修行‘太虛凝玉篇’,對於自己的天子氣並無任何的增益效果。

所以繼續預支下去,也沒什麼用。

而能夠修行天子氣的功法,必然鎖在神京之中。

“是攻破神京,轉修其他功法,還是繼續預支‘太虛凝玉篇’的圓滿境,以‘太虛凝玉篇’來凝聚‘天下主’法相?”鄭均在心中思忖。

修行‘太虛凝玉篇’,只是對凝聚‘天下主’沒有什麼幫助而已,並不是說幫了倒忙,因此繼續修行這功法也是沒有什麼問題。

“罷了!”

鄭均深吸一口氣,眼前鎏金小字一閃。

【是否預支‘太虛凝玉篇(圓滿)’?因假借未來之果,需吐納數萬萬次方可歸於己身。】

“預支!”

【預支成功!】

伴隨着這四個鎏金小字的出現,鄭均登時感覺自己的元丹化爲了一個漩渦,開始瘋狂吸收周圍的天地靈氣,剎那間,周遭的天地靈氣甚至已經到了一種匱乏的地步。

其他元丹武聖需要兩三百年才能修煉到的圓滿級內功心法,鄭均用了不到一息的時間,便擁有了此等手段!

“我凝聚元丹,雖已引發了天地異象,有帝王虛影,但歸根結底,還是先天不足,以‘太虛凝玉篇’凝聚的是青金元丹,雖然有‘巍巍天子氣’,但卻不足許久……”

鄭均在心中想着:“如此,如今轉修天子法,也有些太晚了些,倒不如一條路走到底,讓圓滿級的太虛凝玉篇來輔助我增加修爲增進,從而鎮殺世間一切敵,殺得無人敢與我爭這‘天下主’法相!”

確實是這樣的。

自己既然已經落了先機,沒有神武皇帝的這幾個子嗣那般果決,在年幼時便修行了皇室功法,那既然如此,何不一條路走到黑?

誰說野路子不能凝聚‘天下主’法相了?

後戰亂時代的四個王朝,五位凝聚的‘天下主’法相的皇帝,只有‘夏世祖’乃是修行正統天子法出身的皇帝,讓古夏王朝延綿千年國祚,使得大夏成了四朝以來首個國祚突破三千年的王朝。

而夏太祖、魏高祖、虞太祖、周太祖,這四位王朝的開創之君,不都是半路出家的‘天下主’法相持有者嗎?

他們可以,自己未必不行!

一念至此,鄭均不由吞吐一抹英雄氣,凝望西南方向的神京所在,器宇軒昂:“如今我已元丹,合該出發了,大軍可待後續,我自是要先行出發。”

一念至此,鄭均也沒有絲毫猶豫,直接化爲一道青金遁光,破開虛空,朝着深康縣的方向飛遁而去。

如今的鄭均,纔是真正體會到了元丹武聖的妙處。

不用神通,都有可以比肩‘颯沓流星’的速度!

這,便是元丹武聖!

一個時辰後,深康縣前軍大營。

鄭均化爲一道遁光,瞬息之間便來到了大軍軍營之中。

左右將士,神情肅穆,不過醫營中,多有傷兵,由此可見這三個月來,戰事吃緊。

“大王!”

魏權和獨孤願見鄭均飛遁而來,當即大喜過望,感受到鄭均的元丹氣勢之後,更是倒吸一口涼氣,上前見禮:“恭賀大王突破元丹!”

“免禮。”

鄭均擺了擺手,接着便龍驤虎步,朝着大營邁去。

魏權與獨孤願趕忙跟上。

鄭均已經先行一步,入了大帳之中。

只見得大帳內,盧正林已經不復當初翩翩少年郎的姿態,而是一副中年沉穩男人模樣,顯然是先前與秦逆激戰,傷了幾分真元。

而見得鄭均入內,盧正林也是沒有絲毫的驚疑之色,只是淡定擡頭看向鄭均,感嘆道:“三個月,便突破元丹……你這天賦,當真是令人感到恐怖。”

“盧前輩言重了。”

鄭均拱了拱手,進而道:“您這是……”

“上個月,秦王忽然殺了出來,用了兩件法寶,將我擊傷。”盧正林道,“我本以爲其要殺出重圍之際,忽見得其魔氣縱橫,瞬息間雙目赤紅,竟沒有趁勢而走,反持戟衝殺,渾然忘了兩件法寶,意圖以一己之力,撼動大陣。”

“你麾下諸軍立馬結陣,魏權、獨孤願、許厚三將各自結陣壓來,老夫又拼得了一分元氣,施展劍陣,將其逼回了深康縣,至此之後,那秦王便沒了動靜。”

說到這裡,盧正林頓了頓,略有幾分遲疑:“我覺得這秦王李恂,有些不太對勁兒。”

“嗯?”

鄭均聞言,不由道:“還請盧前輩指點。”

“我在他身上,感覺到了昔年神武皇帝的一分氣息。”

盧正林道:“二百年前,我曾拜見過神武皇帝,神武皇帝征討北戎,彼時的神武皇帝可怕至極,渾身魔障……不過短短几年之後,神武皇帝便是英明神武,一副明君相。”

“如今的秦王李恂,便是給了我當初神武皇帝的感覺,同樣是渾身魔障、雙目赤紅,只不過其實力比起神武皇帝,自然是天差地別,並且有些……瘋癲。”

聽到了盧正林這麼說,鄭均倒是有了幾分驚訝,接着便道:“盧前輩是指,這秦逆修行的功法有問題,會惹得魔障入腦,失去理智。”

“不錯。”

盧正林點了點頭,接着便也沒有絲毫猶豫,隨意一揮衣袖,帶劍起身,對鄭均道:“你既然來了,那這裡就交給你了,老夫這幾個月來消耗的元氣足夠多了,雖然老夫大限將至,只餘三四十年的壽命可活,但也不想現在就死,便回去休養了。”

說罷,盧正林便再度囑託道:“這秦逆不簡單,你可小心。”

“多謝盧前輩這些日子代爲照料、統兵了,鄭某願以神京起誓,盧氏子弟永世富貴,血脈傳承,然謀逆不宥。”鄭均真摯道。

盧正林,確實幫了大忙。

若非他代替自己盯着秦王,就這三個月的功夫,還不知道要變成什麼樣子呢。

而聽到了鄭均的話語,盧正林只是輕輕一笑,張口道:“不滅族便好,剩下的都隨你吧。”

說罷,盧正林已然踏出大帳,望周遭天色,旋即化爲青色小劍,一路朝着北方呼嘯而去,轉瞬間便消失在視野之中。

而望着消失的盧正林,鄭均深吸一口氣,目光灼灼。

李恂?

神武皇帝血脈?

酷似當年的神武皇帝?

既然如此,那自己就要南下,擒龍!

看看這位酷似神武皇帝的秦王,究竟如何!

只不過唯一的問題是,其餘諸王會不會來馳援秦王。

尤其是最近的楚王。

……

秋老虎獵獵,楚州郢都城中,楚王李宏端坐於明堂之上,左右之列皆是楚州各地文武大臣,他望着手中的玉帛,望向左右,忽然道:“這鄭均是什麼意思?將我這年幼無知的侄孫李豐送來作甚?”

春生侯李豐,乃是永昌皇帝之孫,楚王李宏壓根就不記得自己的這個侄孫。

畢竟他兄弟衆多,侄孫這個級別的親戚,沒有五百也有三百,誰會挨個記名呢?

而聽到了楚王李宏的話語,一旁的一名消瘦謀士張口道:“大王,此乃鄭均交好之計,春生侯生母,乃本州大族蒯氏,除此之外,那鄭均擁立了您的侄子景王爲帝,封了您節制南國九州諸兵馬。”

“鄭均。”

楚王李宏復唸了一番鄭均的名字,接着便笑道:“此人倒是有幾分心計,說不得果真讓他割據了一方去,威脅我李家的天下!”

而聽到了楚王李宏的話語,人羣之中,一名虎背熊腰的悍將站出身來,對着楚王李宏拱手翁聲道:“大王可是要發兵征討之?末將願爲先鋒!”

這名將領巴不得北上討伐鄭均。

無他,楚王如今面對的壓力有些大。

蕭樑政權,有些厲害了。

蕭樑政權除卻樑帝蕭鑾之外,還有謝氏謝度安,王氏王茂弘、王處仲三尊元丹武聖相助!

而且,這三尊元丹武聖,不單單代表着他們自己。

謝度安,乃是南國頂級門閥謝氏當家之人。

而王茂弘、王處仲兄弟二人,乃是南國第一門閥王氏的老祖!

大周朝素來有‘北楊南王’之稱,這北楊便是指北方直隸所在的京都楊氏,楊弘、楊輝皆爲元丹,一門雙元丹,爲北方門第之首。

而南方的嘉州王氏,與楊氏相同,也是有王茂弘、王處仲兩尊元丹武聖,是爲南方門第之首。

京都楊氏選擇輔佐魏、韓二王,而南方王氏也是毫不猶豫,選擇與蕭家合作,重振南國威風。

大周南北皆不同也。

前朝虞朝,皇帝便是自江州起家,鯨吞天下,乃是以南伐北,南方士族多有從龍,因此南方鼎盛。

而當今大周,皇帝則是關中人,以北征南,定鼎天下,因此南方世家多不服大周的神武皇帝,但礙於皇帝威壓,只能俯首稱臣。

這千八百年,南國也多行謀叛,最近的百餘年前的南楚之亂,便是由此而來。

如今神武皇帝已逝,南國自然不甘於北人之下,在蕭鑾的振臂一呼之下,南國自然直接就反了,在南國割據。

楚王李宏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擁有四尊元丹武聖存在的大梁王朝。

因此楚王的壓力無比之大,好在南國的這三個頂級世家也並不是勠力同心,他們自然也是有爭權奪利的意思。

如今蕭鑾雖然貴爲大梁皇帝,但他的身份和地位,也就是相當於南國諸世家的盟主罷了,並不能真的凌駕於王氏、謝氏之上,因此其中也多有分歧,這才讓楚王贏了一場大勝仗。

而這名出列的將領也是深知此事,他覺得自己要是繼續在對南方蕭樑用兵,怕是過不了多久就會戰死沙場。

既然如此,爲什麼不向北用兵,去他那據說只是半步元丹的鄭均呢?

衆將也是如此期待。

與其南下,和大梁王朝死磕,不如回去挑軟柿子捏,等滅了鄭均全據嵐州之後,大家也能盡得封賞。

因此,楚州衆臣看向了楚王李宏,目光期頤。

“不。”

而在這滿懷期頤的目光之下,楚王李宏卻重重的搖了搖頭,否決了這個提議:“按兵不動,全力備戰蕭樑,不得北上!”

和鄭均打?

楚王李宏纔不會做這種事兒。

南方蕭樑是死人?見到他們兵馬轉移向北,不知道繼續進攻?

到時候嵐州沒拿下,楚州又沒了。

自己,也便成了喪家之犬!

更何況……

鄭均如今面對的,是自己的那位弟弟,秦王!

“呵,秦王……”

李宏對此,頗爲不屑。

楚王李宏,也不是沒有怨氣的。

當年分封天下,兄弟數人盡得北方之地,而唯獨自己,和父皇的侄孫一樣,被封到了南國!

南國雖好,但問題在於南國世家對朝廷多有不滿啊!

如今天下爭霸,逐鹿於此,北國的兄弟們各個都能大展身手,只有自己被左一個蕭樑、右一個陸吳給困在了楚州之地,動彈不得,無法大展身手!

對此,楚王李宏尤爲不滿。

尤其是這位秦王弟弟。

秦王如今不過一百四十餘歲,生來便被父皇寵幸,帶在身邊,更是將龍興之地關中封給了他。

這讓楚王李宏這個後孃養的自然是豔羨至極。

更重要的是,秦王如今勾結妖魔,這可是出了名的,楚王李宏自然不會去碰這個。

至於讓鄭均得了李家的天下。

楚王李宏倒是沒怎麼當回事兒。

不是還有趙王、晉王在嗎?看他們吧。

“漢王此番遣使而來,乃是修兩國之好,本王甚是滿意。”

楚王李宏深吸一口氣,張口便道:“遣人贈楚州寶珠十枚,以敬漢王!楚漢自此盟好,若有再議伐漢者,立誅之!”

北方的事兒,他不管了。

管好南方的事情就好。

和鄭均結盟,便能保證自己北邊門戶不失,便是可以了。

到最後,大不了破罐子破摔,自己也自立爲帝,在南國稱帝,或許還要指望鄭均守望相助呢。

聽到了楚王李宏的話語,楚州衆臣面面相覷,不敢多言,便只能抱拳稱是,各自退去。

而楚王李宏則是呼出一口氣來,感到有幾分心煩意亂。

……

杞州,晉王府。

晉王李伸頗爲儒雅,其身着靛青雲紋錦袍,腰間懸着半舊的青玉簫,指節修長的手正輕撫過書案上攤開的《楚辭集註》。

若不是身份如此,誰都想不到這位氣質神似大儒的先生,竟正是天下八王之一的晉王。

昔年的他犯下大錯,被太祖皇帝貶至此地,久經歲月蹉跎之後,晉王李伸也是愈發成熟了。

“王上。”

在晉王李伸面前,一個高鼻樑,看上去頗爲具有異域風的微胖男子跪在晉王面前,對着晉王低聲道:“已經一切準備好了,涼州李諢、隴州趙煒都已經同意了您的提議,允許您率兵過境。”

“涼州李諢甚至還願與您約爲兄弟。”

聽到了這異域人的話語,晉王李伸微微點頭,接着便道:“涼州牧本就是李氏族人,七千年前大亂時代,與我家分家了便是,如今涼州牧願迴歸主脈,當真是極好的。”

七千年前分的家,現在自然沒有任何關係了。

不過李諢畢竟是涼州牧,執掌涼州之地,也是晉王如今最需要的盟友。

認個親戚,也無所謂。

說罷,晉王李伸復問道:“關中怎麼樣,關係都打通了?”

“大王,關中豪族七家,皆願奉您爲主,關中苦秦王久矣,您所謂神武皇帝正朔,若來關中,各族自是歡喜不已!”

那西域通竅武者真摯道:“另有關中梁氏家主書信於此,請您閱目。”

晉王李伸略微掃了一眼後,點了點頭,似乎是頗爲滿意:“如此,待寡人走後,這杞州便是你的了,你將會是我大周的杞州節度使。”

“多謝大王!”

此西域人大喜過望。

而晉王李伸則是滿臉憂愁,感嘆萬千。

“不過這一切都要建立在寡人那位胞弟不在的情況下,希望那‘漢王鄭均’多行施壓,等寡人到了關中之後便可。”

晉王十分自信。

他本就是在關中待過幾年,和關中的父老鄉親有着不小淵源。

如今秦王無道,自然是輪到他來接管關中了。

也藉此機會,擺脫杞州這處累贅,能夠讓他帶着精銳的十萬鎮西軍迴歸中土之地!

第99章 韓扈,出來領刀!(5k)第38章 碎玉樁功!第271章 島嶼陸沉,斬落法相!第294章 願與陛下並肩,斬盡此界魑魅魍魎第86章 地煞之氣,侍女青黛(5k)第43章 前途第141章 冒名頂替,嵐州蛟龍踏焱君!第169章 今 青二州綠林總瓢把子第42章 滄海門人第294章 願與陛下並肩,斬盡此界魑魅魍魎第263章 互相算計第304章 衆生忍,皇帝怒第228章 刀斬王旗,潰兵十萬第291章 蕩盡此世羣魔,重開太平之年第120章 斬殺蛟龍嗣子!第28章 亂世將至第79章 熠日流光伏龍刀兵術(5k)第125章 賊將來投,百騎劫營!第31章 絕代天驕?絕貸天驕!第93章 蔡勳:我還沒送藥呢,怎麼就打贏了?第153章 通竅之威,五刀碎城!第168章 太虛凝玉篇!第35章 冷麪閻羅第173章 狐妖懷萍,一戰破之!第124章 大婚娶妻,豐厚嫁妝第44章 四次煉血,踏入蓄氣!第198章 天地所生 日月所置,西狄沮渠氏大祭第254章 時來天地皆同力第294章 願與陛下並肩,斬盡此界魑魅魍魎第50章 願效死力,以竟全功!第279章 御敕妖庭之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56章 外通天地,內練根髓第193章 殺狗,當在主人面前才痛快!第90章 南楚監國第95章 入郡城,見郡守!(6k)第218章 南下,擒龍!第271章 島嶼陸沉,斬落法相!第132章 突破外罡三重,赴宴平章郡第203章 半步元丹境,房氏老祖房冀!第164章 秦王雄心,妖魔說客第265章 ‘羣賢’畢至,劫掠本源!第226章 關中豪族第227章 三百外罡騎兵,衝陣趙軍!第296章 道主虛影第58章 南楚餘孽第307章 執掌天道,閻浮道主!第164章 秦王雄心,妖魔說客第208章 法相之說,世間七尊法相真人!第105章 一刀斬殺外罡,震懾鎮撫司總旗!(萬字大章)第209章 斬通竅巔峰大妖,焚天大聖血裔?不第139章 熠日流光伏龍刀兵術 淥水斬蛟刀兵術,沒錯,我就是龍族剋星!第255章 世尊西來,破局之法第215章 重創鹿妖王,圍堵神京!第115章 靈性點醒,天命之子?第81章 日拔三寨,要殺得他們不敢下山劫掠!第210章 神京陷落!第116章 萬軍從中取敵將首級!第243章 江州龍族,不過爾爾第275章 衝擊道主的方式!第172章 殺你還不容易?第272章 斬清虛,遊天鯤第160章 收服滄瀾劍門,王衡的消息第52章 吃空餉第143章 淵龍教府庫,通竅境蛟龍內丹!第140章 洞天福地,法相威能!第203章 半步元丹境,房氏老祖房冀!第302章 虛空異動,陰陽兩面第288章 西征!第274章 夢非夢,道非道,證道‘黃粱夢’法第282章 六十年,彈指間,玄天宗氣運鼎盛,第159章 打贏我,同舟會雙手奉上;若是輸了,滄瀾劍門便俯首稱臣吧!第159章 打贏我,同舟會雙手奉上;若是輸了,滄瀾劍門便俯首稱臣吧!第208章 法相之說,世間七尊法相真人!第47章 上門踢館第34章 圍剿清水幫第18章 宋緹騎第246章 龍王齊至,共誅鄭均!第180章 大都督用兵如神,當爲天下主!第166章 兄長蹤跡,青州局勢!第61章 踏浪刀意,淥水斬蛟!第211章 大都督,我太想當皇帝了,我做夢都第6章 衙門點卯,難辦差事第217章 凝聚元丹,巍巍天子氣!第42章 滄海門人第40章 硬氣功第10章 拉攏第296章 道主虛影第237章 即時誅滅,盡數斬殺第150章 不出兩月,我等都要淪爲那黑山皁吏小兒的監下囚了!第173章 狐妖懷萍,一戰破之!第11章 一切福田,不離方寸第91章 我纔是踏浪刀正統傳人!第151章 預支精通級‘淥水斬蛟刀兵術’!第241章 西狄請降第91章 我纔是踏浪刀正統傳人!第234章 八方風雨會肅州,大漢皇帝有仇必報第305章 古之聖王,莫過於此第7章 趙家兄弟,遮奢人物第69章 軍陣第302章 虛空異動,陰陽兩面
第99章 韓扈,出來領刀!(5k)第38章 碎玉樁功!第271章 島嶼陸沉,斬落法相!第294章 願與陛下並肩,斬盡此界魑魅魍魎第86章 地煞之氣,侍女青黛(5k)第43章 前途第141章 冒名頂替,嵐州蛟龍踏焱君!第169章 今 青二州綠林總瓢把子第42章 滄海門人第294章 願與陛下並肩,斬盡此界魑魅魍魎第263章 互相算計第304章 衆生忍,皇帝怒第228章 刀斬王旗,潰兵十萬第291章 蕩盡此世羣魔,重開太平之年第120章 斬殺蛟龍嗣子!第28章 亂世將至第79章 熠日流光伏龍刀兵術(5k)第125章 賊將來投,百騎劫營!第31章 絕代天驕?絕貸天驕!第93章 蔡勳:我還沒送藥呢,怎麼就打贏了?第153章 通竅之威,五刀碎城!第168章 太虛凝玉篇!第35章 冷麪閻羅第173章 狐妖懷萍,一戰破之!第124章 大婚娶妻,豐厚嫁妝第44章 四次煉血,踏入蓄氣!第198章 天地所生 日月所置,西狄沮渠氏大祭第254章 時來天地皆同力第294章 願與陛下並肩,斬盡此界魑魅魍魎第50章 願效死力,以竟全功!第279章 御敕妖庭之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56章 外通天地,內練根髓第193章 殺狗,當在主人面前才痛快!第90章 南楚監國第95章 入郡城,見郡守!(6k)第218章 南下,擒龍!第271章 島嶼陸沉,斬落法相!第132章 突破外罡三重,赴宴平章郡第203章 半步元丹境,房氏老祖房冀!第164章 秦王雄心,妖魔說客第265章 ‘羣賢’畢至,劫掠本源!第226章 關中豪族第227章 三百外罡騎兵,衝陣趙軍!第296章 道主虛影第58章 南楚餘孽第307章 執掌天道,閻浮道主!第164章 秦王雄心,妖魔說客第208章 法相之說,世間七尊法相真人!第105章 一刀斬殺外罡,震懾鎮撫司總旗!(萬字大章)第209章 斬通竅巔峰大妖,焚天大聖血裔?不第139章 熠日流光伏龍刀兵術 淥水斬蛟刀兵術,沒錯,我就是龍族剋星!第255章 世尊西來,破局之法第215章 重創鹿妖王,圍堵神京!第115章 靈性點醒,天命之子?第81章 日拔三寨,要殺得他們不敢下山劫掠!第210章 神京陷落!第116章 萬軍從中取敵將首級!第243章 江州龍族,不過爾爾第275章 衝擊道主的方式!第172章 殺你還不容易?第272章 斬清虛,遊天鯤第160章 收服滄瀾劍門,王衡的消息第52章 吃空餉第143章 淵龍教府庫,通竅境蛟龍內丹!第140章 洞天福地,法相威能!第203章 半步元丹境,房氏老祖房冀!第302章 虛空異動,陰陽兩面第288章 西征!第274章 夢非夢,道非道,證道‘黃粱夢’法第282章 六十年,彈指間,玄天宗氣運鼎盛,第159章 打贏我,同舟會雙手奉上;若是輸了,滄瀾劍門便俯首稱臣吧!第159章 打贏我,同舟會雙手奉上;若是輸了,滄瀾劍門便俯首稱臣吧!第208章 法相之說,世間七尊法相真人!第47章 上門踢館第34章 圍剿清水幫第18章 宋緹騎第246章 龍王齊至,共誅鄭均!第180章 大都督用兵如神,當爲天下主!第166章 兄長蹤跡,青州局勢!第61章 踏浪刀意,淥水斬蛟!第211章 大都督,我太想當皇帝了,我做夢都第6章 衙門點卯,難辦差事第217章 凝聚元丹,巍巍天子氣!第42章 滄海門人第40章 硬氣功第10章 拉攏第296章 道主虛影第237章 即時誅滅,盡數斬殺第150章 不出兩月,我等都要淪爲那黑山皁吏小兒的監下囚了!第173章 狐妖懷萍,一戰破之!第11章 一切福田,不離方寸第91章 我纔是踏浪刀正統傳人!第151章 預支精通級‘淥水斬蛟刀兵術’!第241章 西狄請降第91章 我纔是踏浪刀正統傳人!第234章 八方風雨會肅州,大漢皇帝有仇必報第305章 古之聖王,莫過於此第7章 趙家兄弟,遮奢人物第69章 軍陣第302章 虛空異動,陰陽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