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回,大家可是豎着耳朵聽了一個清楚,在確認沒有聽錯之後,衆臣們都變得激動了起來。禮部尚書胡濙反應更是快速,撲通一聲就跪倒在地上,面朝着英宗方向泣說着,“恭喜皇上,賀喜皇上,有了此物,我們大明將不會在受飢餓所擾,接下來當是國泰民安,國富民強呀。”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一時間,衆臣們除了楊晨東之外全數都跪倒在了地上,更有甚者還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哭着,笑着,就似是神經病發作一般。
龍椅之上的英宗這一會終於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當了這麼多年的皇帝,當然知道糧食的重要性,現聽到有了解決之法自然是大喜不已。在看向楊晨東的時候,也是一臉的喜色,絲毫沒有因爲此人沒有下跪而生氣,反倒是聲音中帶着親切之意問着,“但不知道楊愛卿所說的畝產如此之多的糧食所在何處呢?”
聖言一出,衆臣們一個個面面相俱。他們光顧着高興了,竟然忘記了此物到底在哪裡。莫要再說成是在海上,那就難爲人了。畢竟楊晨東從海上給宮中弄來了三面神物鏡子的事情人人知曉。甚至還有不少的大臣去瞻仰過,那當真是可以把他們的發毛都清晰可見的照出來,說是神物亦不算是過份。
好在的是,接下來楊晨東並沒有在去刺激大家的神經,很是自信的回答着,“東西就在城南十五里外的楊家莊,只是因爲現在多數還在生長期,還沒有完全的長成熟,所以並不適合於現在就去收穫。”
聽說東西就在京師十五里外,英宗還和衆臣哪裡還能等待。“這個不能收穫,看看總是可以的吧?”自然,這個話是由王佐問出來的。
“當然可以,不僅可以看,還可以少量的收穫一些,甚至還可以弄出一些給大家嚐嚐,也正好體驗一下這新糧食的味道如何。”即然決定獻出土豆了,自然而然,楊晨東沒有絲毫藏着掖着的意思。不管他是不是會對大明失望,會不會取而代之,但有一點總是沒有錯的,那就是這東西是造福於百姓之物,有了它,就可以讓更多的百姓避免了因爲飢餓而死的結局。
聽到不僅可以收穫一些,還可以嚐嚐口味,當下羣衆激動,便是連英宗都變得龍顏大悅。“好,即是如此,衆臣與朕一起去楊家莊看看,看看我們這大明真正的吉祥之物。”
皇上下了旨意,自然而然的,衆臣們是齊聲答應着。接着錦衣衛還有太監就忙碌了起來。皇帝要出宮呀,這可不是什麼小事,線路的問題,安全的責任都要一一準備一個明白纔可以。
王佐等重臣知道了地點,哪裡還能在等待下去,一個勁的催促着,便連王振在一旁擠眉弄眼,提醒衆臣遇事要沉穩的意見都視而不見了。
英宗正是二十歲的年紀,也是座不住的人,眼看着這般準備下去,還不知道要多久,當即就揮手而言,“不用弄的那麼大張旗鼓了,朕跟着羣臣一起,怎麼會有危險。讓錦衣衛和東廠各安排五百人護駕左右便是。”
小打小鬧還是出動了一千人,這讓楊晨東聽之乍舌。可是羣臣確又一次跪倒在地,直呼皇上聖明。
楊晨東算是看出來了,不管皇上做了什麼,只要不是砍大臣的腦袋,隨便說上一句便是聖明之言。怪不得大多數皇上都會被忽悠,這樣的天天讚頌的情況之下,想必沒有幾個人能扛得住吧。
羣臣急切,英宗也很是着急,只是換了一套走路更爲方便的金龍服這就跟着大家一起向皇宮之外走去。
一時間,淨街開始,五城兵馬司的人也跟着出動維持着城中治安。而一衆人等由紫禁城而出,過承天門、大明門、正陽門到了外城,由永定門直向楊家莊方向快趕而去。
大隊人馬浩浩蕩蕩,看的路旁的百姓都是好奇不已,這是發生了什麼事情,怎麼皇上都出宮了。且看龍輦之旁跟着的是文武百官,且大家還是行色匆匆,腳步急促,給人感覺生怕慢一點就跟不上隊伍了一般。
“難道是發生了什麼事情?瓦剌打過來了不成?”
百姓還在猜忌着,但隊伍確是越走越快,直到消失於京師之中,留下了一路的煙塵茫茫...
楊家莊。按着六少爺的吩咐,虎芒早就做好了準備,數口大鍋被支在了莊園之旁。廚娘易秋兒激動的臉像是紅透了的蘋果一般。
剛纔虎芒可是和她說了,今天要在這裡做飯給別人吃。只是這食客非是旁人,很可能是大明的衆位大臣,甚至有皇帝出現都是有可能的。
“天呀!”這可是給皇帝做飯,那不成爲了御廚了嗎?此時此刻,易秋兒的激動可想而知。
老管家楊海帶着楊能向莊外翹盼着。時不時他還會教導自己的兒子兩句,“六少爺是一個大能人,是那種幾百年不會出一個的大才,以後跟着六少爺一定要盡心盡力纔是。”
楊能是一個長相憨厚之人,事實上性子也是穩健老實,聽着父親不知道說了多麼次的囑咐,還像是第一次聽到一般的說着,“父親放心,能兒一定會盡心盡力的好好侍候着六少爺。”
“不對,是少爺。能兒呀,你沒有看到,巧音、虎芒包括廚娘易秋兒都是叫少爺的嗎?告訴你,楊家以後全靠六少爺了,叫少爺並不虧心,你知道嗎?便是別人想叫,也還沒有那個資格呢。”楊海回身訓斥着兒子楊能。
“可是父親,爲何您還要叫六少爺呢?”楊能一臉的不理解。
“能兒呀。父親是跟着老爺的人,加上年紀也大了,不能也沒有精力在去伺候其它的主子了。這六少爺的稱呼我是無法改口,但你不一樣,明白了吧。”楊海搖了搖頭,他若是年輕上二十歲,又何償會把跟着楊晨東的機會讓給別人呢?好在楊能是讓他最滿意的兒子,也算是好處沒有外流,肉終還是爛在了自家的鍋裡。
“哦。”楊能這一次不敢反駁了,不管理不理解,還是點頭表示自己明白了。
就在兩人說着話的工夫,遠處跑來了幾十騎,其中領頭之人正是錦衣衛鎮撫使胡長寧。
當時在朝上他聽到楊晨東所說的大吉之兆竟然是有可達畝產十幾石二十石的糧食時,也是被驚到了。隨後他就想明白了,這一回是跟着沾了光,高興之餘,便親自打頭,想先來楊家莊安排一番,莫因爲莊中人不會做事在惹怒了龍顏,這纔是因小而失大。
“來了!”楊海看到遠處有穿着飛魚服的官軍趕了過來,便連忙向着兒子楊能說着,“打開莊門,在去通知莊裡的人,家小什麼的不要外出走動。”
楊能跑着去通知了,留下楊海還有虎芒和楊二迎上了胡長寧一行人。
沒有注意到旁人,一眼看到了楊二,胡長寧就是瞳孔一緊。儘管事隔了許久,但他依然還記得對方收拾兩名下屬的事情,那當真是有如大人打孩子一般的容易。
“籲!”接住了馬疆,胡長寧帶頭由馬上而下。“本官錦衣衛鎮撫使胡長寧,裡面誰來答話?”
“在下楊家莊管家楊海見過大人。”楊海抱拳迎了上去。
“原來是楊管家。”胡長寧也是抱拳見禮,隨後就急着說道:“皇上還有文武百官馬上就到,你們速速做些準備,莊中但凡老幼...”
不等胡長寧說完,楊海已經笑而答曰,“請胡大人放心,六少爺早有安排,莊中一切也做了準備,請大人只管放心就是。”
接下來,胡長寧還是帶着一衆錦衣隊進莊中認真查驗了一遍,畢竟皇上親至,萬事可是一點都馬虎不得的。而在看到莊園中果然是井然有序,便是用來提前收穫的土地前都站了十名精於莊田的農戶做好了幹活的準備,這一刻他是徹底的放下了心來。
也不過就是小半個時辰之後,楊家莊的門外行來了一羣浩浩蕩蕩之人。衆人拱衛着龍輦過了莊門口,最終停在了莊家地的面前。
一衆的東廠和錦衣衛番子將這裡完全的包圍着,以保證連只鳥兒都飛不進來。英宗朱祁鎮這纔在先生王振的陪伴下走出龍輦,來到莊稼地頭。
認真來說,這應該還是英宗第一次真正來到莊稼地前,臉上還帶着一絲絲的好奇之意。伸手指了指這一地的乾土問道:“楊愛卿何在?你說的這畝產可達十五石以上的糧食就在此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