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章 欲稱天子,先滅大西

間道送來的消息,江南奴變終於爆發,不過原本這場奴變應該是三個月前的中元節(農曆七月半),而不是現在爆發。

這內中,當然有陸四運籌帷幄,千里治人的原因。

“攘外必先安內”這一口號南都的孫武進可想不出,乃是陸四親自題寫命人快馬加鞭送去的。

可以說,爲了大明朝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陸四也是操碎了心。

阿濟格、吳三桂等人走投無路之下降明,算是讓南都的弘光朝一下就闊了。這人吶,沒錢也就罷了,突然有了錢,且還是鉅款,不得瑟不顯擺是不可能的。

陸四相信弘光是具有一定政治頭腦的,但他不相信南明那些官員也同樣具有智慧。

尤其是對農民起義極度仇視的史可法、何騰蛟之流。

所以,江南必須有事。

江南要沒事,史、何之流就要鬧事了。

擱從前,陸四也不怕他們鬧事,現在因爲張獻忠的不可控因素,他就必須三思了。

兩線開戰自古就是兵家大忌。

因此,有了如今的江南大奴變。

爲了讓這場奴變比之原本的歷史還要聲勢浩大,從而讓南方“北伐”呼聲爲之息火,陸四指示江北方面必須無條件援助奴軍,甚至可以換裝過江。

一線對接奴軍的便是通泰的程沈集團,也就是以程沈集團爲主擴編的第六軍。

程霖、沈瞎子聯名奏報,已向江南投放精兵千餘,供給甲衣七百餘,火銃千餘杆,另外刀矛弓弩若干。

而先期工作則是由在江南負責情報網絡的高武負責,在大量資金運作下,高武通過在江南建立“削鼻班”這一奴僕地下秘密組織,暗中操控各路奴軍。現奴軍及各路民軍約有三分之一的領頭人都是從江北過去的老淮軍骨幹。

最新情報則是南都三大營也有部分人員參與奴軍,並在方山擊潰應天巡撫組織的鄉兵萬餘。

程霖提出如有必要,還可以再向奴軍提供“軍援”,並上報行營是否可派出旅級單位渡江參戰,嘗試奪取江南部分富饒之地以資大順。

不會寫名字,只會在公文上畫三個圈的沈瞎子更是向行營請戰,允他率軍直接過江“先破蘇州、再克常州、復定鎮江,飲馬紫金”。

陸四肯定是要按下沈瞎子火熱的戰意,他是要南明“攘外必先安內”,不是讓南明狗急跳牆。

第六軍真要浩蕩過江攻佔江南,攻克南京,於大順絕對不是好事。

可以肯定,弘光投降後,南方大地肯定會一夜之間冒出好幾個抗順的政權來。

所以,陸四暫時還需要弘光這個眼下還算正統的皇帝替他壓着,因此否決了程霖、沈瞎子將事態擴大的方案。

“奴變”也將呈階段性發展,過於強大不可控時要往回拉一拉;過於弱小時,則要扶一扶,保一保。

總之在西軍未平定之前,江南這場奴變就不能消亡。

至於弘光朝新三王,陸四嗤之以鼻。

忠王阿濟格,敗家之犬;

遼王吳三桂,反覆小人;

秦王左夢庚,紈絝二代。

不過陸四也沒想到吳三桂和左夢庚也能弄個親王噹噹,他當初授意孫武進讓弘光封阿濟格爲忠王,完全是出於惡趣味。

結果不曾想卻搞出三個親王,一個郡王來。

要知道孫武進這會也在鬧着要弘光給他封王,陸四怕是更得苦笑不得了,因爲那樣的話,以南明地方實力派和諸多軍頭的德性,搞不好封王的字都不夠用。

至於南明主政大臣史可法、何騰蛟,以及在廣西對南京陽奉陰違的瞿式耜等人,也就剩個氣節可嘉了。

除此,一無是處。

戰略上,陸四是居高臨下看待南明。戰術上,卻是予以重視。

河南方面仍以守爲主,江南則鼓動奴變,迫使南明方面騰不出手對大順用兵。

而對於西軍這邊,陸四則是要給予雷霆重擊。

要麼不打,要打,就徹底將西軍連根拔起,永絕後患。

“你到了西安之後,可以公開宣稱我大順有意與張獻忠議和,甚至可以示弱...”

目光從江南地區收回後,陸四將山西李成棟發來的一份急遞拿給張國柱,自己則提筆寫信。

李成棟的急遞將其於寧武關前鳳凰山,伏擊西軍李定國部的戰鬥經過具體說了。

此戰嚴格來說是敗了,因爲李成棟沒能達成重創李定國部的目的,反而折損精兵近兩千。

不過李定國部取得鳳凰山之戰勝利後,卻因爲寧武關守軍實力增加難以奪關,不得不退到武州,不知是想等西軍進一步增援,還是另有他圖。

對山西方面,陸四的要求就是一個,確保寧武關不失。

單以這個要求來看,李成棟無疑是完成了任務。只要寧武關在順軍手中,大同方面的姜驤就不會動搖,而太原更是不會受到西軍的威脅。

山西穩,京畿就穩。

京畿穩,大順就穩。

張國柱看過李成棟的急道道:“李定國部不過是張獻忠的偏師,其入晉地只是爲牽制我京畿主力,或迫我主力回援,現在看來,李定國只要攻不下寧武關就難以達成此目的,末將以爲用不了多久其必會退軍同孫可望合營。屆時監國可令左帥揮師西進榆林,斷了孫可望與李定國的後路。”

陸四沒有說話,卻是贊同張國柱所言。

現在就要看李定國能在山西境內撐多久,李定國要撐得久一些,入晉的幾萬順軍就要被其拖住。李定國要撐不住退回陝北,左潘安、李成棟他們就可以同阿濟格入陝一樣席捲延綏,南下斷孫可望的後路。

稍後,將所寫之信示意張國柱來看,張國柱看後更是一驚,信中監國竟是以晚輩口吻請張獻忠念及順西同源,勿犯西安,兩家當前大敵仍是朱明云云,更說大順可向大西提供一定錢糧軍械,助其重新奪取四川。

陸四沒有理會張國柱的驚異,吩咐道:“你先同張獻忠談,他要還是執意攻打西安,再將我這信拿於他看。”

張國柱猶豫了一下,道:“此信是否過於軟弱?”未等監國開口,忽有所悟,“監國是想示弱於張獻忠,趁其驕狂不備襲殺之?”

第一百八十章 成真龍的機率第三百四十五章 攝政王的驚怒第七百七十七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第六百三十章 孝順的侄子第六百八十三章 臨清要來陸親公第一百六十四章 陸四的錯覺第六百六十一章 吳三桂動不動?第九十五章 老子還沒下令呢!第七百七十三章 只有刀,纔是我們的長城第三十一章 殺官兵 討公道第三百三十七章 該死的尼堪!第六百一十九章 窮途末日第三百九十九章 一團漿糊的南都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南保衛戰第三百零六章 漢軍旗的福地第一百八十七章 都督開會真犯困第五百六十五章 中國有人,不可輕侮第一百九十六章 大順軍到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天註定第三百九十八章 皇帝親軍第七百六十一章 馬鞭所指,便是大順第五百一十六章 我大順可查你十八代第四百零四章 陸四的婚事第八百零二章 孫二爺平賊第四百一十六章 永昌皇帝賜婚第三百三十九章 天命在我!第二百三十二章 取我大刀來!第六百九十七章 十大提督第五百八十二章 知道了,你們辦第五百八十四章 漢人怎麼能打漢人呢第二百八十章 豪格北撤第三百四十八章 最好的教育第四百五十章 順淮一家,共赴國難第一百五十八章 請諸位共殺韃第三百五十九章 王侯將相,陸某來封第四十五章 以陸四爲首的造反集團第八百二十六章 歷代太祖,哪個不是如此!第七百一十二章 遼東總督第五百零一章 死灰復燃的大順第二十九章 逼急了,打進淮安城!第四百一十章 山東戰區第八章 挑動運河天下反?第五百四十八章 山海關的漢人軍隊第一百三十二章 敢問貴軍是否大順王師?第三百九十章 我是恭順王!第四百四十三章 姑姑有事要做第三十章 運河大暴亂(謝盟主龍鳳天命!)第九百五十三章 我史督師也第一百四十七章 侯爺不可糊塗第二百零九章少都督與騎兵的較量第六百六十三章 王爺,上策是降明第一百四十七章 侯爺不可糊塗第九百五十章 頭可斷,辮不可剃第六百九十四章 論功行賞 大塊吃肉第六十五章 破局之法,唯攻揚州第五百六十二章 闖王包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九百五十七章 第四軍助戰變主戰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順監國的無情第六百零六章 誰敢做我萬歲軍!第六百七十一章 琪琪格和大玉兒第三百四十章 跪下吧第九十三章 揚州,絕不可重演第七百三十五章 朕都打了,你能昨滴?第六百六十四章 降明 攻明 滅明第六百六十六章 開明鄭親王第四百三十七章 235對三條A第六百二十八章 登基賀禮第四百八十章 想要北歸先得有糧第六百五十章 接你爹來當太上皇嘍第四十六章 淮軍的誕生第五百六十八章 關外還有一個家第六百零二章 大順也有八旗第三十四章 咱們要比官兵更狠第三百七十二章 天降大任,必先神聖第四百二十二章 倭國借兵第七百六十八章 動手之後不納降第三百二十一章 剃髮者,形同造反!第二百七十七章 先取山東第六百三十九章 三思三思再三思第七百七十七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第五百九十章 漢人,信不得第六百九十七章 十大提督第七百三十五章 朕都打了,你能昨滴?第六百七十三章 陸親開道,閒人勿近第三百零五章 滿洲大兵,仁義之師第十二章 有刀有銃了不起?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順兩親王第一百九十章 我對不住朝廷啊第三百六十三章 舅舅我要入主北京第十章 最後的救贖第三百零五章 滿洲大兵,仁義之師第五百四十四章 破滄州,不封刀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要有惡名第二百二十章 悄悄的進寨第六百零五章 順,大大的順第六百零五章 順,大大的順第五百二十一章 斷賊之勢第二十章 殺人者,陸文宗
第一百八十章 成真龍的機率第三百四十五章 攝政王的驚怒第七百七十七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第六百三十章 孝順的侄子第六百八十三章 臨清要來陸親公第一百六十四章 陸四的錯覺第六百六十一章 吳三桂動不動?第九十五章 老子還沒下令呢!第七百七十三章 只有刀,纔是我們的長城第三十一章 殺官兵 討公道第三百三十七章 該死的尼堪!第六百一十九章 窮途末日第三百九十九章 一團漿糊的南都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南保衛戰第三百零六章 漢軍旗的福地第一百八十七章 都督開會真犯困第五百六十五章 中國有人,不可輕侮第一百九十六章 大順軍到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天註定第三百九十八章 皇帝親軍第七百六十一章 馬鞭所指,便是大順第五百一十六章 我大順可查你十八代第四百零四章 陸四的婚事第八百零二章 孫二爺平賊第四百一十六章 永昌皇帝賜婚第三百三十九章 天命在我!第二百三十二章 取我大刀來!第六百九十七章 十大提督第五百八十二章 知道了,你們辦第五百八十四章 漢人怎麼能打漢人呢第二百八十章 豪格北撤第三百四十八章 最好的教育第四百五十章 順淮一家,共赴國難第一百五十八章 請諸位共殺韃第三百五十九章 王侯將相,陸某來封第四十五章 以陸四爲首的造反集團第八百二十六章 歷代太祖,哪個不是如此!第七百一十二章 遼東總督第五百零一章 死灰復燃的大順第二十九章 逼急了,打進淮安城!第四百一十章 山東戰區第八章 挑動運河天下反?第五百四十八章 山海關的漢人軍隊第一百三十二章 敢問貴軍是否大順王師?第三百九十章 我是恭順王!第四百四十三章 姑姑有事要做第三十章 運河大暴亂(謝盟主龍鳳天命!)第九百五十三章 我史督師也第一百四十七章 侯爺不可糊塗第二百零九章少都督與騎兵的較量第六百六十三章 王爺,上策是降明第一百四十七章 侯爺不可糊塗第九百五十章 頭可斷,辮不可剃第六百九十四章 論功行賞 大塊吃肉第六十五章 破局之法,唯攻揚州第五百六十二章 闖王包第五百六十三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九百五十七章 第四軍助戰變主戰第五百二十七章 大順監國的無情第六百零六章 誰敢做我萬歲軍!第六百七十一章 琪琪格和大玉兒第三百四十章 跪下吧第九十三章 揚州,絕不可重演第七百三十五章 朕都打了,你能昨滴?第六百六十四章 降明 攻明 滅明第六百六十六章 開明鄭親王第四百三十七章 235對三條A第六百二十八章 登基賀禮第四百八十章 想要北歸先得有糧第六百五十章 接你爹來當太上皇嘍第四十六章 淮軍的誕生第五百六十八章 關外還有一個家第六百零二章 大順也有八旗第三十四章 咱們要比官兵更狠第三百七十二章 天降大任,必先神聖第四百二十二章 倭國借兵第七百六十八章 動手之後不納降第三百二十一章 剃髮者,形同造反!第二百七十七章 先取山東第六百三十九章 三思三思再三思第七百七十七章 便勝卻人間無數第五百九十章 漢人,信不得第六百九十七章 十大提督第七百三十五章 朕都打了,你能昨滴?第六百七十三章 陸親開道,閒人勿近第三百零五章 滿洲大兵,仁義之師第十二章 有刀有銃了不起?第六百九十二章 大順兩親王第一百九十章 我對不住朝廷啊第三百六十三章 舅舅我要入主北京第十章 最後的救贖第三百零五章 滿洲大兵,仁義之師第五百四十四章 破滄州,不封刀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要有惡名第二百二十章 悄悄的進寨第六百零五章 順,大大的順第六百零五章 順,大大的順第五百二十一章 斷賊之勢第二十章 殺人者,陸文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