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八章 動手之後不納降

從峽谷中衝出的騎兵便是隸屬暫編第二軍的順軍精銳騎兵,最新建制是暫編第四鎮,一半人馬都是出自老淮軍第十二鎮。

該鎮自武功西追西軍御營主力,曾創下晝夜急行三百里,以一鎮逼降俘虜西軍六萬餘的傲人戰績。

除暫編第四鎮騎兵外,溝谷中尚有大隊步卒。在看到信號之後,這些步兵立時從各自部署方向列陣衝出,於谷口東方長數裡區域組成八個方陣,將後方的溝谷口堵得嚴嚴實實。

暫編第二軍的步兵主要是由原白文選指揮、後被竇名望接手的西軍降兵,以及寧夏前衛境內降順的西軍組成。

除三分之一軍官是從順軍調派過來外,其餘都是原先的西軍將領,經竇名望“調整”,這些西軍將領有一半都是原竇名望皇城指揮使司的人,所以忠心相當可靠。

加之竇名望於固原降順之後的表現,暫編第二軍提督也是寧夏巡撫的趙忠義,便放心大膽的將步軍二鎮的指揮權交予竇名望。

放棄興武營、永清、安定、天池等地誘使孫可望西進,也是竇名望獻上的計策。

竇認爲孫可望一旦得知靈州已被大順奪取,在走投無路之下絕不可能困守花馬池,很有可能會鋌而走險率部猛攻靈州,故若順軍按原先計劃分兵駐守沿邊各堡寨,容易被孫可望主力一一擊潰,這樣不僅會讓孫可望從這些堡寨獲得一些糧草補給,還會讓西軍殘餘變得空前團結,對順軍西線拒阻孫李集團造成威脅。

因此,當捨棄一些重要性相對較低的堡寨,集中暫編第二軍主力待敵來攻,同時採取堅壁清野之策,如此西軍一路既無法得到補給,也會因爲急於進軍變得疲憊不堪,順軍以逸待勞定能重創孫李集團。

趙忠義雖是明軍將領金聲恆親兵出身,資歷不顯,卻擅於採納旁人建議,加之作戰勇猛,這才憑藉戰功積升一軍提督,併兼任寧夏巡撫一職。

與一衆部下商議後,都認爲竇名望所獻之策實是對付孫李集團的妙計,趙忠義當下便採納竇的提議,除西南三堡兵馬不動外,其餘各堡寨立行毀寨棄堡,並堅壁清野,主力聚集於石硤溝谷一帶,本是想利用石硤溝谷有利地形伏擊孫可望,不想卻被孫可望識破,索性直接擺出架勢與孫可望一決高下。

眼見順軍竟在溝谷伏有大量兵馬,西軍上下都是心驚。孫可望原是想趁順軍出谷列陣之時率先發起進攻,好打順軍一個立足不穩,但順軍的騎兵卻在南北兩翼虎視眈眈,迫使孫可望不敢輕舉妄動。

否則其僅有的三千多騎兵冒然派出,順軍騎兵從南北撲上很有可能會將西軍騎兵圍殲。

“東府,是戰是退?”

大將鄭國打馬過來低聲詢問。

孫可望未說是戰是退,而是召來楊惺先問其順軍在寧夏的領軍之人是誰。

楊惺先說是一個叫趙忠義的將領。

孫可望搖了搖頭,不知此人是誰,但多半不是李自成的舊部,否則他當是知道的。

再觀順軍步卒列陣,卻是眼熟,因爲那些順軍步卒不少人身上穿的還是西營服飾,不同的是脖子上繫了紅巾,再看步軍陣前一衆順軍將領,當時就有人破口大罵起來:“是竇名望那個叛徒!”

孫可望臉色陰沉,他看的分明,對面順軍步卒不僅大半都是他西營將士,領軍的將領中更有許多是義父生前看重的御營將領,尤其是那個竇名望更是義父生前最爲親信的大將,否則也不會讓其擔任皇城都指揮使,負責御營直屬禁兵。

“我看孫可望未必敢戰。”

溝谷半坡,身披戰甲立於馬上的提督趙忠義放下千里鏡,對身邊的前西營陝西巡撫楊以民道:“你去勸勸孫可望,他若肯降的話,我大順監國不吝王爵封賞。”

楊以民點了點頭,他自在固原隨竇名望降順後,便被任命爲大順的陝西按察使。不過並沒有立即前往西安就任,而是奉興國公李過之令隨趙提督北上寧夏,原因是他同孫可望私交極好,所以大順方面希望他能勸降孫可望。

楊以民雖是秀才出身,但隨西營征戰也達十年之久,早練得一身好馬術,不然早就死於明軍的追擊了。

當下縱馬下坡,直奔西軍而去,並不擔心萬一勸降不成,孫可望會殺了他這“叛徒”,畢竟他除了與孫可望私交極好之外,當年對孫可望也有過救命之恩。

楊以民很快就被帶到了孫可望面前,望着已着大順官服的昔日好友兼救命恩人,孫可望輕嘆一聲,知道對方來意,卻是沒有讓對方開口說話,反而問他定北和撫南二將軍爲何降順。

“當日定北、撫南二將軍...”

楊以民將華亭城下艾能奇、劉文秀被李過勸降,及之前二將軍如何試圖挽回危局的種種努力都說了。

待知定北、撫南乃是因爲平涼城被順軍奇襲,糧道斷絕,軍心動搖之後不得不降,孫可望忍不住又是一聲長嘆。

“府爺,定北、撫南皆爲大順封侯,老萬歲也被大順陸監國以親王之禮厚葬,汪丞相如今爲甘肅巡撫,嚴丞相爲寧夏布政,馬元利、王自奇二都督各爲鎮帥,竇指揮亦得順軍重用...”

楊以民內心還是希望大順大西能就此罷兵,雙方從分家再行閤家,故而將大順方面善待西營文武將士之事如實說出,並說定北、撫南二部現都爲大順主力軍,只要孫可望願降,大順監國當以王爵相封,引爲重臣云云。

“你不必多說,且回去帶話於那趙忠義,你我兩家既已擺開架勢,那便一戰好了。”

孫可望沒有被大順的王爵吸引就此下馬投降,但左右西營將領不少人心中卻是突突。

“府爺!”

楊以民還想再勸,孫可望直接扭過頭去揮手命親兵將他拖走。無奈,楊以民只得回去覆命。

“孫可望這人如此不識好歹的?非要死上幾萬人才心甘嗎!”

趙忠義有些生氣,馬鞭一抽,縱馬從坡上疾馳而出,衝至西軍陣前猛勒馬繮,生生止住,爾後放聲喝道:“我乃大順寧夏巡撫趙忠義,現與爾西軍將士只說一句,未交戰前來降者,原居何官仍爲何官!交戰後力不能敵再降者,一律不赦!”

第九百五十章 頭可斷,辮不可剃第十六章 有兵就是爺 沒兵屁不是第六百二十七章 大順的仁政第六百九十章 吹牛不犯法第六百八十五章 太上皇的春天第四百三十二章 爹不孝,子不孝第三百零一章 夫人得給咱面子第五十八章 搶藩庫第十九章 刀,是什麼樣的刀第七百五十五章 江南亂事,非王者不能平!第一百一十一章 殺人不過頭點地第七十六章 我只要錢,不要命第三十六章 朝廷不仁滅朝廷第二百四十六章 刀切豆腐第七百三十章 欲稱天子,先滅大西第九百九十一章 平川(下)第四百六十章 以侯封王第一百零五章 你們都不行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北將軍 楊皇后第三百八十六章 我有功!第五百五十四章 殺他個回馬槍第五百七十章 富貴險中求第二百九十章 妻兒咱來養第七百六十四章 大師會挨刀否?第四百四十五章 誰讓你是反賊第五百八十七章 出關第八百一十五章 登基斂財第五百六十章 納糞殺敵第七百零四章 雙雄會第四百一十四章 翻山鷂子北進第七百一十七章 紅日東出,祥雲西來第三百四十四章 弘光天子我來賜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要爲本王報仇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北將軍 楊皇后第二百四十四章 小淮海戰役第六百八十六章 監國,天下第一孝子也!第一百八十八章第六百三十一章 紫禁城中迎新君第七百六十一章 馬鞭所指,便是大順第五百四十八章 山海關的漢人軍隊第七百零三章 打不過岳父還打不過女婿?第三百一十七章 聖公失足第九十五章 老子還沒下令呢!第二百四十三章 北方的天要變了第八百一十九章 誰敢稱天子!第五百一十六章 我大順可查你十八代第一百九十二章 拿陸四的矛戳他的盾第三百零八章 哪個罪更大第三百四十八章 最好的教育第四百四十三章 姑姑有事要做第十五章 我有虎臣 江淮無憂第四百四十九章 生同牀,死同穴第七百三十一章 八大王的真理第四百五十二章 闖賊,中國大旗也!第六百章 天王不認賬第四百零二章 忍不住了,就打第一百七十章 龍虎鬥第六百九十四章 論功行賞 大塊吃肉第一百九十六章 大順軍到第四百七十六章 滿洲有三敗第二百一十七章 我陸四也可以擁立個天子第一百八十六章 要用一切辦法搞銀子第一百七十四章 小四子的戾氣越來越重第三百四十五章 攝政王的驚怒第七百二十二章 江南大奴變第二百章 爲國家死,雖死無憾第二百七十七章 都督還等什麼!第七百三十章 欲稱天子,先滅大西第二百五十章 我這破落戶能穿皇袍?第六百七十章 太后,體面一些吧第六百一十九章 窮途末日第三百零六章 漢軍旗的福地第一百六十一章 陸兄弟,你家祖墳被刨了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南保衛戰第七百四十五章 大西皇后改嫁第四十四章 我他孃的就是陸文宗!第四百六十五章 山東出了個陸文宗第七十六章 我只要錢,不要命第四百四十二章 年紀輕輕的小姑父第四百三十九章 要大順還是要大明第五百六十二章 闖王包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清真是敞亮第二百零四章外甥李延宗第九百五十章 頭可斷,辮不可剃第三百四十八章 最好的教育第八百零五章 閩粵總督鄭芝龍第一百九十二章 拿陸四的矛戳他的盾第一百八十七章 都督開會真犯困第七百六十七章 不得不進第七百五十章 兩手都要硬第一百三十二章 敢問貴軍是否大順王師?第十四章 漕運總督 巡撫淮揚第七百六十八章 動手之後不納降第二百七十八章 騙吃騙喝的高傑第一百零五章 你們都不行第八百零四章 大宗師豈能通寇第七百六十七章 不得不進第七十三章 最大的山頭第一百四十四章 那支兵不錯!第七百一十九章 不破瀋陽不生還
第九百五十章 頭可斷,辮不可剃第十六章 有兵就是爺 沒兵屁不是第六百二十七章 大順的仁政第六百九十章 吹牛不犯法第六百八十五章 太上皇的春天第四百三十二章 爹不孝,子不孝第三百零一章 夫人得給咱面子第五十八章 搶藩庫第十九章 刀,是什麼樣的刀第七百五十五章 江南亂事,非王者不能平!第一百一十一章 殺人不過頭點地第七十六章 我只要錢,不要命第三十六章 朝廷不仁滅朝廷第二百四十六章 刀切豆腐第七百三十章 欲稱天子,先滅大西第九百九十一章 平川(下)第四百六十章 以侯封王第一百零五章 你們都不行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北將軍 楊皇后第三百八十六章 我有功!第五百五十四章 殺他個回馬槍第五百七十章 富貴險中求第二百九十章 妻兒咱來養第七百六十四章 大師會挨刀否?第四百四十五章 誰讓你是反賊第五百八十七章 出關第八百一十五章 登基斂財第五百六十章 納糞殺敵第七百零四章 雙雄會第四百一十四章 翻山鷂子北進第七百一十七章 紅日東出,祥雲西來第三百四十四章 弘光天子我來賜第五百九十九章 不要爲本王報仇第七百四十一章 定北將軍 楊皇后第二百四十四章 小淮海戰役第六百八十六章 監國,天下第一孝子也!第一百八十八章第六百三十一章 紫禁城中迎新君第七百六十一章 馬鞭所指,便是大順第五百四十八章 山海關的漢人軍隊第七百零三章 打不過岳父還打不過女婿?第三百一十七章 聖公失足第九十五章 老子還沒下令呢!第二百四十三章 北方的天要變了第八百一十九章 誰敢稱天子!第五百一十六章 我大順可查你十八代第一百九十二章 拿陸四的矛戳他的盾第三百零八章 哪個罪更大第三百四十八章 最好的教育第四百四十三章 姑姑有事要做第十五章 我有虎臣 江淮無憂第四百四十九章 生同牀,死同穴第七百三十一章 八大王的真理第四百五十二章 闖賊,中國大旗也!第六百章 天王不認賬第四百零二章 忍不住了,就打第一百七十章 龍虎鬥第六百九十四章 論功行賞 大塊吃肉第一百九十六章 大順軍到第四百七十六章 滿洲有三敗第二百一十七章 我陸四也可以擁立個天子第一百八十六章 要用一切辦法搞銀子第一百七十四章 小四子的戾氣越來越重第三百四十五章 攝政王的驚怒第七百二十二章 江南大奴變第二百章 爲國家死,雖死無憾第二百七十七章 都督還等什麼!第七百三十章 欲稱天子,先滅大西第二百五十章 我這破落戶能穿皇袍?第六百七十章 太后,體面一些吧第六百一十九章 窮途末日第三百零六章 漢軍旗的福地第一百六十一章 陸兄弟,你家祖墳被刨了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南保衛戰第七百四十五章 大西皇后改嫁第四十四章 我他孃的就是陸文宗!第四百六十五章 山東出了個陸文宗第七十六章 我只要錢,不要命第四百四十二章 年紀輕輕的小姑父第四百三十九章 要大順還是要大明第五百六十二章 闖王包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清真是敞亮第二百零四章外甥李延宗第九百五十章 頭可斷,辮不可剃第三百四十八章 最好的教育第八百零五章 閩粵總督鄭芝龍第一百九十二章 拿陸四的矛戳他的盾第一百八十七章 都督開會真犯困第七百六十七章 不得不進第七百五十章 兩手都要硬第一百三十二章 敢問貴軍是否大順王師?第十四章 漕運總督 巡撫淮揚第七百六十八章 動手之後不納降第二百七十八章 騙吃騙喝的高傑第一百零五章 你們都不行第八百零四章 大宗師豈能通寇第七百六十七章 不得不進第七十三章 最大的山頭第一百四十四章 那支兵不錯!第七百一十九章 不破瀋陽不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