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一章 輪種

張瀚轉向田季堂,笑道:“老田,你贊同不?”

田季堂苦笑道:“大人做這樣的事,歷來朝廷和官府都沒有人辦到,這是積德行善的好事,難道我能反對麼。”

張瀚的這個政策只針對天成鎮虜兩衛和靈丘廣靈這核心地方,最遠也不會過靈丘和陽和衛一帶,甚至其實就是李莊這核心區三十里的範圍內,一年最多開銷幾千銀子,對田季堂的壓力還真不算大。

至於叫孩童入學,好處實在太多,人們都很瞭然。

小孩子從小教養,張瀚時不時的去探望和講學,學校裡當然都是十分尊崇張瀚,言傳身教都是把張瀚推在很高的位子上,恩養加宣傳,這些小孩讀幾年書後出來,不論從軍,進工場,還是當官吏,對張瀚的忠誠度可想而知。

而且和裕升的學堂越來越分門別類的教育專門的人才,比起那些從小在私塾裡學習的小孩,在融入和裕升這個團體之後用起來更得力,也更容易融入。

這時田地東邊過來一大隊人,離的近些才覺是推着炮車在田地裡走,火炮大約是九磅炮,也有幾門十二磅炮,炮身相比四磅炮和六磅炮要沉重的多,這些大炮很難如六磅炮那樣,用馬匹拉着,後頭再綴着彈藥車那種形式在戰場上趕路,這些火炮需要更多的馬匹牽引,比如十二磅炮要六到八匹馬,彈藥車要專門再用幾匹馬來拉,炮組人員步行跟隨,如果遇到困難地形就要炮組人員幫着推拉方可。

現在這地形就是要炮組人員幫着推拉才能走,田地在這個時候開凍了,表面是整體的土塊,底下卻是十分泥濘,炮組走起來很是艱難,火炮的輪子和人們的靴子還有衣袍的下襬上都掛滿了泥土,走起來十分吃力。

張世雄這時道:“炮組是在進行多地形的行軍訓練,用來測算各種複雜地形的平均行軍度。”

商團軍原本是先裝備了四磅炮,後來開始列裝六磅炮,最終軍中的反應是六磅炮在火力輸出和距離上和四磅炮相差不多,在打擊更遠的敵人上效力不高,最終軍司決定再推出九磅炮和十二磅炮,而十二磅炮差不多就是野戰火炮的極限,用八馬匹拉動,炮身重三千餘斤,測算這種重炮的行軍度,也是近來火器局的重要工作之一。

軍中仍然是打算大量列裝四磅炮和六磅炮,這種炮的有效射程在六百到八百米,配合少量的九磅炮和十二磅炮,還會試着鑄造一些十八磅炮甚至二十四磅炮,大明所制的紅夷大炮,多半也都是十八磅炮。

這種炮多是用在艦船上的艦炮,大明上來就鑄這樣的重炮,鑄炮水平當然不低,可是也真是一開始就走錯了路子,畢竟是從葡萄牙沉船上撈上來的大炮,又以守備城池的作用爲主,火炮鑄的過於笨重,失去了原有的功用。

張瀚在田頭向炮隊走去,看到隊伍前頭一瘸一拐行走過來的是湯若望等人,顯然是走路多了,腳上起了血泡。

張瀚笑道:“湯先生還是不要跟着炮隊了,你的要緊事還是教學和解決技術上的事,還有委託你繼續翻譯的書籍,都很要緊。你看你走的腳都起了泡,太辛苦啦。”

湯若望跛着腳走過來,臉上帶着笑道:“行軍走路時間久了就習慣了,我有經驗,腳上的繭子走破了不能停,繼續走就又結繭,結了厚繭就不怕走遠路。”

張瀚點頭道:“湯先生說的是,我們的軍人多半就是這樣,新軍白天走到腳上流血不止,第二天接着走,一次遠程行軍下來,下一回就不怕了。”

湯若望忍着痛,笑說道:“我也沒有想到,事隔多年後我又會走這麼遠的路……當初我從京師赴廣寧傳教,來回都是步行,後來在京師興修南堂,好幾年沒有走過路,這一次可真是丟臉了。”

張瀚笑笑,說道:“不管怎樣,傳教士們的精神可嘉。”

湯若望拿話頭試探,就是想看張瀚會不會允許他們在這裡興修教堂,不過張瀚明顯不置可否,他只能暗中一嘆,放棄此想。

張瀚的態度也很簡單,因爲南京教案,傳教士們來到大同這裡,對這些傢伙的知識儲備和實際的用處,張瀚十分高興並歡迎,不過要是傳教的話,還是免了。

中國人說是崇神也是做到十分,眼前這田間出了地壟的小路口就有一個小小的土地廟,村裡有宗祠和一個小廟,天成衛城裡有好多廟宇,道教的,佛教的,基本上百姓是見神就拜。

不過要說不崇神也是在各個民族裡罕有,神有用就拜,沒用就拋開,絕少有一神教那樣的狂信徒。

就算如此,張瀚也不打算放開傳教,華夏自有傳承,也不用宗教來凝固人心。

李莊就有忠烈祠,供奉陣亡將士香火,日夜不絕,加上撫卹優厚,這已經足夠了。

湯若望一臉好奇的道:“張大人在田間可是在關注開春的農事?”

張瀚笑道:“正是,開春之後,打算在李莊附近的這幾十萬畝地裡種稻子,有些地要等麥收,有些地是休耕地,蓄肥之後,到了日子直接就能種植。”

湯若望道:“看來是引渠之後,水利又得到改善,不過,大同這裡幾乎沒有種稻的經驗吧?我在大明南方時,看到的是一季水稻,一季麥子,在北方這裡,就是一季麥和一季豆子或是小米一類的旱地作物。”

湯若望倒是什麼都懂,張瀚在心裡讚了一句,接着笑了笑,說道:“雖說大同這裡不種稻,但去年開始已經試種,收成極好,比麥子還要高些。在南方,淮河一帶,也是高地種麥,低地種稻,並沒有一定說北方就不能種稻,氣候和土地條件相差並不大。以前不種稻主要是缺水,特別是這些年天災嚴重,但現在我們的引水工程做的很好,一年兩熟一季麥一季稻已經成熟了。”

湯若望面露沉思之色,他道:“我在遼東時,看到低地的水田收了稻就荒蕪半年,任由長草,也是怕水田過澇,麥子會被水浸泡,根本沒有收成,大人這裡,均是用水渠來調節水量,應該沒有這個煩惱,一年兩季主食糧食收成,等於增加了一倍的收入……恭喜大人。”

“除易澇外。”張瀚道:“也是和土地缺乏肥力有關,我大明以前地廣人稀,我們有土地休耕,這一點和歐洲不同,種一年的地休一年,積攢地力,如果半年種麥半年種稻,土地肥力不足,現在問題已經解決了。”

湯若望看看四周施糞的百姓,拱手由衷道:“真是農田之間亦無小事,若望受教了。”

張瀚一直的態度就是糧食是重中之重,和裕升雖然一直在買糧儲糧,但近來出售的幅度加大,庫存量就明顯減少了。

加上十幾萬軍隊民夫屯墾荒地的百姓,還有幾萬工人都要吃飯,整個大同的糧食買賣業等於是控制在和裕升手中,還得算上核心區域的數十萬人的糧食供給,糧食確實是十分要緊。

北方草原的土地,會有相當多的拿出來試種棉花,也要種玉米,番薯,高粱這些耐旱作物,主糧的種植也有,但短時間內數量漲不上去。

李莊到靈丘這邊,和裕升控制的土地過百萬畝,這是一個很不小的數字了,經營得當,可以有很大的用處。

在山西這裡加試種水稻,張瀚感覺也是有些風險,畢竟百姓從未種過,如果不是把田骨田皮都買了下來,光是在百姓之間推廣就不知道有多難。

中國的百姓最能吃苦,但礙於自身經驗和眼界還有知識傳播的侷限性,很多人說是村夫愚民並不爲過,就算有良種,只要是沒有種過的,就很難叫他們接受。

去年開始試種,今年就打算把休耕的土地和大半田畝全部種稻,稻收之後跟着種麥,只要保證好土地肥力,收成就不會太低。

據孔敏行的試驗和推算,一畝稻平均可以四石,高產的話可收五六石,相比湖廣那邊一畝最多收到八石還是要差些,但相比於北方普遍受災,平均畝地只有一石甚至更低的情形,這已經是極大的提高了。

未來百萬畝以上的良田,一季可盡得糧二百萬石給軍司,再一季二百到三百萬石麥子,一年五六百萬石的主糧加雜糧入庫,這已經抵得京師那裡一年四百萬石漕運糧食的總數還多了。

大明以一國的國力,每年花費重大財力人力物力,動員大量船隻從南方運漕糧北上,一年也就是三四百萬石糧,在張居正治國時,通州糧食才次過千萬石糧食的儲備,這幾十年下來,張居正餘蔭還在,不管北方怎麼受災缺糧,京師一帶卻始終保持着相當的穩定,崇禎年間京師不知道被人圍過多少次,也不知道有多少百姓跑到京師來避難,但糧食儲備始終夠用,足足叫崇禎頂到了十七年,還不是因爲缺糧而亡國。

有這麼多的收入,加上日常從外地購買儲備,未來北方開墾再成功,張瀚就算養上幾十萬人乃至百萬人,糧食也是足夠多了。

湯若望對深層次的東西不太懂,聽着張瀚的話,他只是似懂非懂——

第八十九章 遼東事第四百一十三 入宮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新司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愚蠢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三人第一千六百一十二章 恐嚇第三百四十章 平衡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困獸第二百八十章 鎖甲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放行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疾衝第八百四十四 三汗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往山海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出宮第一千六百一十一章 內外第九百八十章 疑兵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一搏第四百三十八章 臺階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接任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騎銃第一百五十五章 葉赫第三百二十九 文明第七百一十八章 寧遠第五十五章 計較第六十九章 散去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清算第五百二十二章 溺水第四百零七章 點醒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買賣第二百三十三章 危機第一千四十五章 異動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換防第二百二十章 期盼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應運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底氣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急就第八百四十章 私掠第八百零八 賊人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建議第一百九十五章 帳目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愉悅第一千四十九章 道路第九百八十章 疑兵第九百九十三章 無糧第一百五十一章 召見第八百七十六章 衝臺第五百七十四章 兵站第九百二十八章 急報第九百零一章 橫隊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激勵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得旨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敵襲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 自立第二百五十七 懾服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榆林第八百九十七章 暴怒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如石第一百七十四章 渡河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街邊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傳播第八百九十四章 趕回第三百七十 守護第三百五十五 私門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金冠第五百九十九章 隊長第六百二十二 錢至第三百七十四章 旋轉第二百五十八章 允請第一百一十一章 安排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看法第四十四章 取字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套索第一百零八章 家常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動員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相逢第一千五十三 路線第三百五十六章 失誤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憤怒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放權第七百九十四章 信任第五百五十章 葬儀第八百一十九章 勸誘第一百七十六章 激流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敗報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四顧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擦肩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變化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落雪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結束第一百六十五章 戰前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洗涮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撞車第八百八十九章 盧四第五百五十一章 少年第七百五十三章 城下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對峙第八百二十一 會合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獲救第一千五十二章 跟隨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妄人
第八十九章 遼東事第四百一十三 入宮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新司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愚蠢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三人第一千六百一十二章 恐嚇第三百四十章 平衡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困獸第二百八十章 鎖甲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放行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疾衝第八百四十四 三汗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往山海第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出宮第一千六百一十一章 內外第九百八十章 疑兵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一搏第四百三十八章 臺階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 接任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騎銃第一百五十五章 葉赫第三百二十九 文明第七百一十八章 寧遠第五十五章 計較第六十九章 散去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清算第五百二十二章 溺水第四百零七章 點醒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買賣第二百三十三章 危機第一千四十五章 異動第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換防第二百二十章 期盼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應運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底氣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急就第八百四十章 私掠第八百零八 賊人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建議第一百九十五章 帳目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愉悅第一千四十九章 道路第九百八十章 疑兵第九百九十三章 無糧第一百五十一章 召見第八百七十六章 衝臺第五百七十四章 兵站第九百二十八章 急報第九百零一章 橫隊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 激勵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 得旨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敵襲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 自立第二百五十七 懾服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榆林第八百九十七章 暴怒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 如石第一百七十四章 渡河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街邊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傳播第八百九十四章 趕回第三百七十 守護第三百五十五 私門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金冠第五百九十九章 隊長第六百二十二 錢至第三百七十四章 旋轉第二百五十八章 允請第一百一十一章 安排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看法第四十四章 取字第一千四百零三章 套索第一百零八章 家常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動員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 相逢第一千五十三 路線第三百五十六章 失誤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憤怒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放權第七百九十四章 信任第五百五十章 葬儀第八百一十九章 勸誘第一百七十六章 激流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敗報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四顧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擦肩第一千三百零八章 變化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落雪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結束第一百六十五章 戰前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洗涮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 撞車第八百八十九章 盧四第五百五十一章 少年第七百五十三章 城下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對峙第八百二十一 會合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 獲救第一千五十二章 跟隨第一千六百零九章 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