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局勢

崇禎十一年是風起雲涌的一年,在這一年前面的幾個月裡,明朝軍隊四面出擊,不斷的擊敗各路起義軍,一時間似乎有了將各地的起義徹底鎮壓下去的勢頭。同時在京城也開始有小道消息流傳,說是崇禎皇帝以及兵部尚書楊嗣昌都在和建胬秘密講和,一時間朝野間輿論一片譁然。就連顧絳在和鄭森寫信討論學問的時候都忍不住提起了這事情。

不過鄭森知道,這個議和,其實無論是對於滿清來說還是對於大明來說都不過是緩兵之計而已,無論是滿清還是明朝,都根本就沒有和談的誠意。對於崇禎和楊嗣昌而言,如今剿滅流寇的戰鬥已經到了關鍵的時刻,如果滿清這個時候殺出來了,那整個的戰略佈局就可能完全崩潰了。而此前爲了這次大圍剿,明朝已經投入得很多的人力物力自然也都泡了湯。而如今陷入到財政危機中的明朝,實際上已經沒有本錢再組織這樣的一次“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圍剿了。所以他們需要用議和來拖住滿清,讓他們不至於在最爲關鍵的時候突然殺出來,讓“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大圍剿徹底失敗。

鄭森知道這一點,滿清自然也知道這一點。以黃臺吉的英明他不可能看不出明朝的意圖,他自然也知道,如果讓明朝安安穩穩的收拾了“流寇”,對於滿清無論怎麼看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殺入關內,威脅京畿,大肆擄掠幾乎是必然的選擇。但是黃臺吉依舊擺出一副急於求和的樣子,甚至表示如果明朝願意和滿清講和,他願意取消皇帝的稱號,並且向大明稱臣。當然,爲此他需要大明給他一些“賞賜”什麼的。

相比大明無視了滿清的威脅的一廂情願的寄希望於敵人犯傻的“四正六隅、十面張網”的戰略,黃臺吉的做法顯然要高明得多,也陰險得多。大明想用和談來麻痹滿清,但是滿清同樣也要用和談來麻痹大明。黃臺吉做出急於和談的樣子,讓明朝君臣產生出他們的緩兵之計可能成功的幻覺。正是因爲有了這樣的幻覺,他們纔敢於將所有的軍力都抽空去打擊“流寇”。我大明在打擊“流寇”的行動中投入的力量越大,將來這個戰略行動失敗後,我大明遭受的損失也就越大。而清軍破關也就越容易,破關之後的收穫也就越大。

事實上在明朝內部,也不是沒有人看出了這個問題。盧象升對於這種將希望寄託在敵人犯傻的基礎上的賭博行爲就非常反對。只是性急的崇禎,面對着越來越難以爲繼的局面,的確很難抵擋住賭一把的誘惑。

議和的事情果然半死半活的拖着,棋盤上的雙方都以爲對方上了當。明朝不斷地將手中的力量投入到對“流寇”的作戰中,留在京畿附近的兵力越來越少。到了這年的五月,明軍在對流寇的作戰中不斷地獲得重要的勝利,李自成被包圍在山中,處境艱難,張獻忠更是直接嚮明朝投降了。當然,在歷史上,張獻忠後來降而復叛。所以很多人都覺得招降張獻忠的熊文燦是被張獻忠騙了。但鄭森覺得,如果沒有後來滿清的入寇,如果明廷真的把李自成給幹掉了,張獻忠的這個接受招安,倒還未必是假的。

到了這年七月,黃臺吉宣佈,因爲明朝和談沒有誠意,所以他要教訓一下明朝,於是派出軍隊攻擊了大明。不過這次攻擊在明朝迅速調動軍隊勤王,以及再次派人“安撫”黃臺吉之後,草草的就結束了。

爲了避免“剿匪”的成果毀於一旦,形勢稍微穩定一點,我大明自然就要趕緊把軍隊再派回去繼續對付李自成他們。但在這個過程中,軍隊兩面奔波,結果自然是白白的被調動,變成了疲軍。黃臺吉利用這次行動,不但讓崇禎和楊嗣昌都認定了自己的緩兵之計的有效,也讓明朝軍隊變得疲憊不堪。

果然到了八月份,滿清軍隊突然再次大舉進攻,一舉攻破薊門關,進逼京畿,而此時,剛剛經歷了來回奔波的明朝軍隊已經沒有了再次迅速回援京師的能力。

崇禎皇帝到了這個時候自然也知道自己騙人不成,反而被人家到傻瓜騙了。不過事到如今,崇禎皇帝也只能硬撐着了。爲了保住前段時間的“勝利果實”,崇禎皇帝只是命令京城戒嚴,並沒有大規模的調動原本用於對付李自成的大軍,只是就近調動了一些邊軍用於加強京畿的防禦。

這又是在黃臺吉預料中的一個賭局,崇禎調動的這點軍隊根本不足以抵擋滿清軍隊,相反,小股部隊的不斷投入反而給了滿清各個擊破的機會。

也就在這個時候,靜海附近的鄭家軍第一次見到了傳說中的八旗兵。

第一批八旗兵是在八月底出現在靜海附近的。這是一小隊的騎兵,人數不多,大概也就三四十人,估計應該是是滿清的偵查尖兵之類的。他們先是牽着馬登上一個小山崗,眺望了一下,海港邊上那個小型的多角形的低矮的土製堡壘,以及飄揚在堡壘上的明軍的紅旗以及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旗幟,然後又細細的觀察了一下在堡壘外圍的那兩道壕溝,以及壕溝外面的那一圈的木樁和拒馬。然後又上了馬,以鬆散的隊形向着壕溝,以及壕溝旁邊的木樁和拒馬靠近。

在滿清突破邊牆之後,靜海附近的福建兵就開始在壕溝外面大概五十來步的地方佈置拒馬。這些拒馬是用來模擬後世的鐵絲網的。在當時,鄭森的鍊鐵系統,尤其是可以用來製造鐵絲的的熟鐵的生產,主要要依靠炒鋼的方式生產,產量還相當有限。至少在目前,鄭森的手裡還沒有那麼多寶貴的熟鐵可以用來製造鐵絲。所以就只能暫時用拒馬來替代了。當然,對付拒馬比對付鐵絲網容易多了,輕裝的步兵能夠輕鬆地翻越拒馬,就算身披重甲的白甲兵,他們翻越拒馬也不算太難。所以還需要在拒馬外面埋下大量的木樁子來作爲輔助。這些高高低低,長長短短的木樁,它們所要起到的主要作用就是減緩滿清軍隊逼近拒馬的速度,並且阻止滿清常用的盾車的靠近。

那些滿清騎兵很快就靠近了那些木樁和拒馬,因爲距離更近了,所以他們如今能更清楚的看清這些東西的細節了。守軍看起來是很花了點時間的,木樁埋的很多,最外面的木樁到拒馬,足足有二十多丈。不過這種做法卻讓帶隊的達哈舒非常的鄙視。

“不知這樣的防禦的肯定是那些不會打仗的傻瓜。”達哈舒想,“拒馬距離壕溝足足有五十步,這些木樁距離拒馬又有好幾十步。而且從拒馬到壕溝之間也埋滿了木樁,他們自己也很難靠近拒馬,只能用弓箭遠遠的射。從這樣遠的距離上射箭,又能射得動誰?不過是白白的耗費自己的力氣罷了。”

當你在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你。當達哈舒在觀察鄭家軍隊的防禦工事的時候,鄭家的那些士兵們也在自己的工事中觀察這些滿清騎兵。

“不要理會他們,這些人也就是些偵察兵而已。他們沒有披掛重甲,也沒有攜帶任何攻城器具,還只有這麼幾十個人,根本不可能攻擊我們。”護廠隊的中隊教導官法國人呂西安從望遠鏡裡看了看那些騎着低矮的蒙古馬的滿清騎兵這樣說。

“他們已經在我們的射程內了,我們要不要開一炮?”郭懷一問道。郭懷一是鄭芝龍的老部將了,和鄭家的大多數將領一樣,他們對於海上的買賣.比陸地上的事情熟悉得多。再加上這邊的陸地上的防禦,基本上依靠的是護廠隊的人馬,所以郭懷一首先向呂西安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呂西安是奧地利人,當過一段時間的炮兵,據他自己的說法,他參與過和波西米亞人的戰爭,跟隨過偉大的統帥華倫斯坦,指揮過一個炮兵羣。但是鄭森根據和他的一些交談推斷,這傢伙的這些話有真有假,從他對炮兵的熟練程度來看,這傢伙當過炮兵,至少指揮過一個炮組這是毫無問題的,但是指揮過炮羣那就是純吹牛了。鄭森認爲,這傢伙最多也就當過一個炮組的指揮。

不過這人的腦袋還算靈光,膽子也大,平時做事情也算認真,倒也有一些培養前途。所以這一次,他就被派到靜海,擔任護廠隊的指揮官。

“不用,這個時候,我們不應該暴露出我們的火炮的殺傷距離。”呂西安搖搖頭說。

那些木樁正在六磅炮的霰彈殺傷距離內,鄭森這次一口氣將護廠隊幾乎所有的六磅炮全都集中到這裡來了,火炮的數量達到了三十門之多,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數字還越來越多。

那些滿清偵騎圍着木樁陣繞了一圈,並沒有做出更多的動作,就撥轉馬頭,很快就消失了。

第六十二章,北港集訓(1)第五十八章,捕鯨船(1)第一百七十九章,西班牙人的反擊(4)第四百七十一章,遭遇戰(5)第四十七章,移民(3)第十章,不怎麼神的神童第三百一十五章,佈局第三百三十三章,會戰(1)第五百四十九章,曼古歹第六十一章,捕鯨船(4)第四百七十六章,追擊(4)第二百二十三章,王大力歷險記第三百零三章,圍困(4)第三百五十章,教化(4)第五百七十七章,火藥危機第五百四十一章,末路(3)第四百二十三章,風起第四百七十章,遭遇戰(4)第五百二十四章,選擇(1)第二百八十六章,鎮遠港第一百六十七章,建議第二百零二章,新移民的需求(1)第一百一十二章,軍團炮(1)第四百零六章,危城第一百四十一章,赴死(2)第一百零七章,實學(3)第二百七十三章,撤退(2)第三百一十四章,大事(3)第十四章,西學泰斗鄭芝龍(3)第三百九十五章,應變的準備第三百六十章,備戰第四十二章,縣太爺要來視察了(2)第五百二十一章,牛莊堡(5)第五百二十一章,牛莊堡(5)第四百二十二章,到達第一百三十一章,福臨第六十三章,北港集訓(2)第一章,吾家千里駒第二百六十五章,巡視(3)第九十九章,南曲第一顧橫波(下)第五百八十九章,追擊(3)第四十四章,築城安平(2)第三百七十五章,鎖國和艦隊(2)第四百零四章,李自成的策略第五百三十二章,鐵壁(4)第一百八十四章,決戰(2)第三百七十二章,前往江戶第三百一十一章,攻城(4)第六十五章,滅蚊運動(2)第三十九章,備考第四百四十四章,偷襲(2)第五百一十章,左家軍的未來(5)第五百七十七章,火藥危機第二百十四章,僱傭兵(5)第二百八十九章,封鎖(3)第五十七章,神木(4)第五百四十七章,震動(3)第四百零七章,破城第二百四十六章,僱傭兵(2)第九十五章,神童(1)第二百一十七章,何爲王道第五百九十章,崩潰第八十二章,泰西商人和神藥(2)第五百零二章,李自成的決斷(4)第四百四十三章,偷襲(1)第三百一十九章,婚姻(3)第四百一十五章,奪寶(6)第二十一章,重任(1)第二百五十三章,糧道二百九十章,封鎖(4)第十七章,愛護第三百零六章,圍困(7)第五百三十二章,鐵壁(4)第七十七章,趁火打劫的“泰西海盜”(5)第二百六十章,大事(2)第一百六十一章,探險船隊引發的戰爭(2)第一百一十四章,陷阱(1)第四百三十三章,監國(3)第四百四十一章,大敵(4)第五百二十四章,選擇(1)第二百六十五章,巡視(3)第二百五十四章,假貨第四百九十三章,周伯符的大買賣第一百七十二章,巡航艦殺手第一百二十五章,“荷蘭人”的新訂單(4)第四十四章,築城安平(2)第四百零四章,李自成的策略第五百一十七章,牛莊堡第五十一章,造艦的準備(1)第五百零一章,李自成的決斷(3)第七十九章,劫掠(1)第二百零三章,新移民的需求(2)第五百八十五章,總攻(2)第一百五十二章,貝爺回來了第三百四十一章,會戰(9)第四百一十三章,奪寶(4)第一百五十一章,不得不進行的圍攻(5)第五百一十八章,牛莊堡(2)第四百一十一章,奪寶(2)第二百九十八章,風暴(2)
第六十二章,北港集訓(1)第五十八章,捕鯨船(1)第一百七十九章,西班牙人的反擊(4)第四百七十一章,遭遇戰(5)第四十七章,移民(3)第十章,不怎麼神的神童第三百一十五章,佈局第三百三十三章,會戰(1)第五百四十九章,曼古歹第六十一章,捕鯨船(4)第四百七十六章,追擊(4)第二百二十三章,王大力歷險記第三百零三章,圍困(4)第三百五十章,教化(4)第五百七十七章,火藥危機第五百四十一章,末路(3)第四百二十三章,風起第四百七十章,遭遇戰(4)第五百二十四章,選擇(1)第二百八十六章,鎮遠港第一百六十七章,建議第二百零二章,新移民的需求(1)第一百一十二章,軍團炮(1)第四百零六章,危城第一百四十一章,赴死(2)第一百零七章,實學(3)第二百七十三章,撤退(2)第三百一十四章,大事(3)第十四章,西學泰斗鄭芝龍(3)第三百九十五章,應變的準備第三百六十章,備戰第四十二章,縣太爺要來視察了(2)第五百二十一章,牛莊堡(5)第五百二十一章,牛莊堡(5)第四百二十二章,到達第一百三十一章,福臨第六十三章,北港集訓(2)第一章,吾家千里駒第二百六十五章,巡視(3)第九十九章,南曲第一顧橫波(下)第五百八十九章,追擊(3)第四十四章,築城安平(2)第三百七十五章,鎖國和艦隊(2)第四百零四章,李自成的策略第五百三十二章,鐵壁(4)第一百八十四章,決戰(2)第三百七十二章,前往江戶第三百一十一章,攻城(4)第六十五章,滅蚊運動(2)第三十九章,備考第四百四十四章,偷襲(2)第五百一十章,左家軍的未來(5)第五百七十七章,火藥危機第二百十四章,僱傭兵(5)第二百八十九章,封鎖(3)第五十七章,神木(4)第五百四十七章,震動(3)第四百零七章,破城第二百四十六章,僱傭兵(2)第九十五章,神童(1)第二百一十七章,何爲王道第五百九十章,崩潰第八十二章,泰西商人和神藥(2)第五百零二章,李自成的決斷(4)第四百四十三章,偷襲(1)第三百一十九章,婚姻(3)第四百一十五章,奪寶(6)第二十一章,重任(1)第二百五十三章,糧道二百九十章,封鎖(4)第十七章,愛護第三百零六章,圍困(7)第五百三十二章,鐵壁(4)第七十七章,趁火打劫的“泰西海盜”(5)第二百六十章,大事(2)第一百六十一章,探險船隊引發的戰爭(2)第一百一十四章,陷阱(1)第四百三十三章,監國(3)第四百四十一章,大敵(4)第五百二十四章,選擇(1)第二百六十五章,巡視(3)第二百五十四章,假貨第四百九十三章,周伯符的大買賣第一百七十二章,巡航艦殺手第一百二十五章,“荷蘭人”的新訂單(4)第四十四章,築城安平(2)第四百零四章,李自成的策略第五百一十七章,牛莊堡第五十一章,造艦的準備(1)第五百零一章,李自成的決斷(3)第七十九章,劫掠(1)第二百零三章,新移民的需求(2)第五百八十五章,總攻(2)第一百五十二章,貝爺回來了第三百四十一章,會戰(9)第四百一十三章,奪寶(4)第一百五十一章,不得不進行的圍攻(5)第五百一十八章,牛莊堡(2)第四百一十一章,奪寶(2)第二百九十八章,風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