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登基(7)

“讓寡人殿下登基,然後立永王爲太子?”朱由崧皺着眉頭道,“馬總督,爲何要這樣安排?”雖然一開始朱由崧對於皇帝的位置並沒有太大野心,但是到了這一步,情況卻又有些不同了,雖然朱由崧現在還沒有兒子,但是將來,還是會有的,所以哪怕出於本能,他也不太願意再將皇位傳給自己的侄兒。

馬士英聽了便下拜道:“殿下,永王是先帝的兒子,先帝殉國,天下哀之。殿下受命於危難之際,奪回京師,有功於社稷。但天下人,尤其是士大夫多受先帝之恩,還是同情永王。況且錢虞山等人也一力支持,江南士大夫大多也傾向永王。殿下也知道,如今天下敗壞,朝廷的財賦都來自江南。若是江南不定,中興大明便憑空的多出了許多的障礙。況且殿下春秋鼎盛,至少還要執掌天下數十載。幾十年之後的事情,又有誰知道是什麼情形呢?”

“這麼說來,馬總督也覺得這是個好辦法?”朱由崧還是不太情願,不過他似乎也沒有抵抗到底的意思。

馬士英聽了福王的話,忍不住在心裡搖起了頭。實際上他已經把話說得很明白了,而且馬士英也覺得這個處理方法,對福王其實是很有利的。而福王卻還在患得患失。事實上,幾十年的時間,已經足以用來改變很多事情了,這些事情中自然也包括另立太子。想當年趙光義也曾經承諾要將皇位傳給自己的侄兒的。但後來不也成功地反悔了嗎?馬士英知道,自己恐怕必須說得更明白一些了。

“殿下,”馬士英躬身道,“微臣也是爲殿下考慮。臣聽說姜總兵他們都紛紛上表勸進,只是,這些人其實都有罪於天下。殿下仁慈,不予追究,但若是隻有這些人支持,殿下的天下坐得安穩嗎?若是江南有變,殿下真的能靠他們平定江南,平定天下嗎?殿下何不取長策,徐徐圖之?”

這話說得已經是相當明白了。這樣的話,朱由崧還是能聽明白的,甚至,如果不是因爲得到了降將們的效忠,讓他有點膨脹了起來,如果不是利令智昏,剛纔馬士英第一次講的時候,他就應該聽得懂了。

“馬總督,您說得很有道理。”朱由崧長長的嘆了口氣,“如今爲大明,爲天下,甚至就算只是爲寡人考慮,這也的確是最好的做法。”

……

自從永王的身份得以確認之後,永王便又回到了自己以前的住處。只是住處的周圍,都被模範軍團團圍住,以策安全。

如今在他的府邸的一間小客廳裡,永王正在和錢謙益、李建泰以及蔣德璟交談。

“錢先生,李先生,蔣先生。”朱慈煥對三人道,“孤已經將這勸進表寫好了。只是孤擔心這裡面還有缺漏之處,還請三位先生斧正。”

一邊說,朱慈煥便一邊將一張紙遞給他們。

……

與此同時,鄭森也在自己的臨時府邸中會見兩位重要的訪客。這兩人便是吳襄和吳三桂父子。如今雙方正圍在一張桌子邊上,看一份文件。在原本的歷史上,李自成從北京撤退的時候,直接一刀把吳襄給殺了。但在這個時空裡,因爲李自成離開北京的時候,用的是出征的藉口,爲了擔心被看出來,自然也就沒有

“殿下登基之後,真的會公佈這樣一份約定?”吳襄似乎有點不太敢相信的樣子。

“鄭帥,這樣的約定,似乎對皇權限制頗多,福王殿下真會同意?”吳三桂也問道。

“吳總兵,吳叔叔。”鄭森笑眯眯的回答道,“這裡面的內容其實不過是三代時候的東西而已,也算是先王之法。福王殿下,還有永王殿下,都是深明大義的人,看到了高興還來不及呢,又怎麼會不同意呢?”說道“還有永王殿下”的時候,鄭森還特意加重了聲音。

這話一說,吳三桂立刻就明白過來了,他嘿嘿一笑道:“永王殿下也算是先帝護佑,能平安脫險,這真是再好沒有了。”

兩個人的話說得都很隱晦,但是意思卻都是相通的。於是兩人相視一笑,便不再多說。

“賢侄說的有理。”吳襄也笑道,“而且我想,江南那邊的一些人也一定會喜歡這份約定。”

“天下做生意的人,還能有不喜歡這份約定的?”鄭森也笑了。

他們如今正在看的這份所謂的“約定”,乃是準備在福王的登基大典上,由登基的福王昭告天下的。

這份約定打着羣策羣力,爲先帝報仇,中興大明的旗號,號召天下萬民(主要是有錢人。嗯,在我大明,其實大多數時候,說民的時候,比如與民爭利什麼的時候,那個民從來指的就不是P民)支持朝廷。朝廷則於萬民約定,向他們出讓一部分權利。比如在經商,在購買土地,在稅收等方面,朝廷都做出了巨大的讓步。

依照這份東西,鄭森想都不用想,就知道,今後,必定會出現這樣的一些現象:

首先是土地兼併肯定會日益嚴重。然後國家政府的財政收入一定會非常緊張,所以無論是救災還是要使用武力什麼的都會非常困難。如果單獨看這些約定,答應這樣的約定,那幾乎就是在要我大明朝廷抹自己的脖子。但是考慮到鄭森之類的傢伙的存在,這些花樣卻有了另外的意義。

首先,土地兼併,再加上鼓勵經商的一些政策,肯定會導致大量土地被集中起來用於種植桑樹養蠶或是種棉花。而那些原本的自耕農很快就會失去土地成爲流民。這些人如果留在境內,那就意味着國內隨時可能發生叛亂。但是這些走投無路的人卻正好是發起大規模的殖民擴張所必須的。鄭森和任何有志於成爲一個邪惡的殖民主義者的傢伙,都可以輕而易舉的得到大量的,廉價的人口資源。而將原來的糧田變成桑田或是棉花田,也就意味着原有的小農經濟開始向轉向以市場爲導向的種植園經濟。

第八十二章,泰西商人和神藥(2)第三百八十四章,練兵第二百五十八章,相持(4)第二百四十六章,監軍第三百七十三章,江戶港第四百八十章,夜襲第二百九十四章,海戰(4)第四百九十三章,周伯符的大買賣第五百八十五章,總攻(2)第三百五十二章,教化(6)第四百零九章,兵臨第二百二十八章,澳洲海寇(2)第三百九十七章,生意和情報(2)第五百三十六,撤退(2)第一百九十六章,武裝的華人(1)第七十二章,借刀殺人第四百六十八章,遭遇戰(2)第三百二十章,立威(1)第三百一十五章,佈局第一百六十四章,攔截第一百一十八章,陷阱(5)第七十六章,趁火打劫的“泰西海盜”(4)第二百一十八章,暴雨(1)第一百三十二章,警覺第二百六十三章,巡視第三百二十一章,立威(2)第四百一十九章,去留第七十八章,趁火打劫的“泰西海盜”(6)第二百五十九章,大事第五百七十九章,動搖第一百零四章,集會第二百九十八章,風暴(2)第四百三十二章,監國(2)第五百三十四章,誰家朝廷(2)第五百七十一章,攻堅(3)第九章,出洋相了第五百二十五章,選擇(2)第一百零八章,實學(4)第一百五十五章,物種起源(3)第五百八十八章,追擊(2)第四百九十八章,周伯符的大買賣(6)第二百四十七章,出兵第五百八十八章,追擊(2)第二百四十一章,騎兵第75章,趁火打劫的“泰西海盜”(3)第一百零五章,實學(1)第四十二章,縣太爺要來視察了(2)第七十七章,趁火打劫的“泰西海盜”(5)第三百七十五章,鎖國和艦隊(2)第三百五十三章,教化(7)第三百九十五章,應變的準備第五百八十三章,天使第二百一十一章,檮杌(1)第四百七十四章,追擊(2)第二百五十八章,相持(4)第四百五十八章,棄城第三百二十一章,立威(2)第六十二章,北港集訓(1)第三百五十二章,教化(6)第一百八十五章,決戰(3)第五百一十五章,北方的異動(3)第五百七十一章,攻堅(3)第五百一十八章,牛莊堡(2)五百七十八章,強攻第三百五十三章,教化(7)第五百三十七章,追擊第四百五十五章,巷戰(9)第二百八十七章,封鎖第六十四章,滅蚊運動(1)第三百八十二章,圍攻(4)第七十章,藍鯨(2)第一百二十七章,進取號巡航艦(下)第五百二十九章,鐵壁第一百五十二章,貝爺回來了第五百六十一章,退兵第一百六十一章,探險船隊引發的戰爭(3)第四百七十四章,追擊(2)第五百二十四章,選擇(1)第三百零八章,攻城(1)第一百一十三章,軍團炮(2)第七十一章,藍鯨(3)第一百九十一章,鎮遠要塞(3)第一百五十六章,物種起源(4)第五百三十章,鐵壁(2)第四百九十章,登基(6)第四百四十章,大敵(3)第四百三十章,縱寇第四百九十七章,周伯符的大買賣(5)第三百七十七章,鎖國和艦隊(4)第二百二十一章,王大力歷險記(1)第五百一十四章,北方的異動(2)第三百八十一章,圍城(3)第二百一十一章,檮杌(1)第三十六章,賣隊友和追窮寇(7)第一百一十一章,離開(2)第一百二十九章,鍛銅(下)第三十一章,賣隊友和追窮寇(2)第一百八十三章,決戰第四百零八章,南遷
第八十二章,泰西商人和神藥(2)第三百八十四章,練兵第二百五十八章,相持(4)第二百四十六章,監軍第三百七十三章,江戶港第四百八十章,夜襲第二百九十四章,海戰(4)第四百九十三章,周伯符的大買賣第五百八十五章,總攻(2)第三百五十二章,教化(6)第四百零九章,兵臨第二百二十八章,澳洲海寇(2)第三百九十七章,生意和情報(2)第五百三十六,撤退(2)第一百九十六章,武裝的華人(1)第七十二章,借刀殺人第四百六十八章,遭遇戰(2)第三百二十章,立威(1)第三百一十五章,佈局第一百六十四章,攔截第一百一十八章,陷阱(5)第七十六章,趁火打劫的“泰西海盜”(4)第二百一十八章,暴雨(1)第一百三十二章,警覺第二百六十三章,巡視第三百二十一章,立威(2)第四百一十九章,去留第七十八章,趁火打劫的“泰西海盜”(6)第二百五十九章,大事第五百七十九章,動搖第一百零四章,集會第二百九十八章,風暴(2)第四百三十二章,監國(2)第五百三十四章,誰家朝廷(2)第五百七十一章,攻堅(3)第九章,出洋相了第五百二十五章,選擇(2)第一百零八章,實學(4)第一百五十五章,物種起源(3)第五百八十八章,追擊(2)第四百九十八章,周伯符的大買賣(6)第二百四十七章,出兵第五百八十八章,追擊(2)第二百四十一章,騎兵第75章,趁火打劫的“泰西海盜”(3)第一百零五章,實學(1)第四十二章,縣太爺要來視察了(2)第七十七章,趁火打劫的“泰西海盜”(5)第三百七十五章,鎖國和艦隊(2)第三百五十三章,教化(7)第三百九十五章,應變的準備第五百八十三章,天使第二百一十一章,檮杌(1)第四百七十四章,追擊(2)第二百五十八章,相持(4)第四百五十八章,棄城第三百二十一章,立威(2)第六十二章,北港集訓(1)第三百五十二章,教化(6)第一百八十五章,決戰(3)第五百一十五章,北方的異動(3)第五百七十一章,攻堅(3)第五百一十八章,牛莊堡(2)五百七十八章,強攻第三百五十三章,教化(7)第五百三十七章,追擊第四百五十五章,巷戰(9)第二百八十七章,封鎖第六十四章,滅蚊運動(1)第三百八十二章,圍攻(4)第七十章,藍鯨(2)第一百二十七章,進取號巡航艦(下)第五百二十九章,鐵壁第一百五十二章,貝爺回來了第五百六十一章,退兵第一百六十一章,探險船隊引發的戰爭(3)第四百七十四章,追擊(2)第五百二十四章,選擇(1)第三百零八章,攻城(1)第一百一十三章,軍團炮(2)第七十一章,藍鯨(3)第一百九十一章,鎮遠要塞(3)第一百五十六章,物種起源(4)第五百三十章,鐵壁(2)第四百九十章,登基(6)第四百四十章,大敵(3)第四百三十章,縱寇第四百九十七章,周伯符的大買賣(5)第三百七十七章,鎖國和艦隊(4)第二百二十一章,王大力歷險記(1)第五百一十四章,北方的異動(2)第三百八十一章,圍城(3)第二百一十一章,檮杌(1)第三十六章,賣隊友和追窮寇(7)第一百一十一章,離開(2)第一百二十九章,鍛銅(下)第三十一章,賣隊友和追窮寇(2)第一百八十三章,決戰第四百零八章,南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