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
剛走出文華殿的朱標,拍了拍自己的腦袋。
今日朱標除了摺子上的事外,還有一件大事,想要跟老朱溝通,那成想稀裡糊塗的被老朱給趕出了文華殿後才記起來。
看了看沒有返回坤寧宮的馬皇后,朱標覺得現在再進去打擾二人也不合適,萬一一進去, 看到馬皇后在打老朱怎麼辦?
老朱是滅口呢,還是滅口呢?
“算了,近期班鑄恐怕瞅的頭髮都得白了,我給的那幾個機牀可不是那麼簡單能夠弄出來,就算給的不是後世那種精密機牀,只是土法簡易的也夠班鑄研究的了, 之後再說吧!”
想到這裡,朱標轉身向着皇宮的藏書閣而去, 裡邊不但有這邊的藏書,更是有不少從明末運回來的書籍。
朱標盯上了其中的兩樣東西,一樣就是自元朝留下來的寶船圖紙,再一個就是明末時期,大明發展了二百多年的海船圖紙。
現在老朱手下的水師,可謂是一言難盡,大明水師的基礎就是巢湖統領廖永安率領元朝的一萬元廷水軍和一千艘水師戰艦,後廖永安歸降了老朱,才構成了大明水師的基礎。
在廖永安歸降之後,老朱纔開始陸續收編元朝水師,之後控制了長江江面。
而廖永安此人歸順老朱之後也是屢立戰功, 直到至正十七年, 跟隨徐達收復宜興的時候,因爲深入太湖被吳將呂珍所敗, 俘虜之後,最後死在了囚牢之中。
甚至當老朱得到廖永安身死的消息時,聽說當時都痛苦的流淚了, 至於真假那就有待考證了,畢竟至正十七年被俘, 至正二十五年廖永安才死,這之中可就有說道了,至於真相究竟是什麼朱標也懶得去管。
不過廖永安還有個弟弟,現在還在大明軍中效力,就是廖永忠,參加過潘陽湖之戰,戰功卓著,也是一個懂得水戰的人。
至於海戰,不好意思,大明還沒有海軍,甚至現在大明的戰船都不能出海遠行,雖然建國初期,老朱還沒有下達‘瀕海民不得出海’,至於‘寸板不得下海’,那是嘉靖二十六年下達的法令,現在可沒有這種說法。
蒙元時期航海可是異常發達的。
而洪武初期,下達海禁也是迫不得已,大明沒有自己的海上力量,剛建國幾年的時間, 都用在恢復民生之上了,哪還來的精力打造需要耗費大量銀錢的海軍。
所以爲了防禦張士誠、方國珍這些人的餘黨殘存,老朱乾脆直接下令海禁,不但省事,還能省下一大筆銀子。
另一個原因也與明初嚴苛的‘重農抑商’政策原因,當然現在因爲朱標來了,這個政策問題,已經與老朱講明白了,同時另一個世界的明史中也講的很明白了。
但是現在大明卻不能更改這項政策,因爲大明缺糧,只能暫時保持稅收,保證大明的百萬大軍戰力,若是現在開始降低糧稅恐怕大明將士要餓死。
但是商稅已經在老朱的強勢下,慢慢提升,雖然還是不如種地百姓交的多,但是能夠有提升就是好事,以後隨着商稅越來越高達到一個平衡之後,大明就不會再缺少銀錢了,不缺銀錢之後,糧稅下降就是必然的了。
最後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私人海上貿易的活躍,沿海的百姓下海謀生,甚至與張士誠、方國珍餘孽串聯溝通,也給大明前期造成了極大的麻煩。
纔不得不直接進行海禁,若是當時大明能夠騰的出手,有一支能夠拿的出手的海軍,豈有這些餘孽的活路。
更不用說現在有了射程極遠的大將軍炮,海軍一衆將士們甚至不需要上岸,只要海島小一些,就能直接火力覆蓋。
可惜,大明現在缺的就是海船,還有海軍,本來今日朱標來的另一個目標就是跟老朱溝通一下,能不能把水師從五軍都督府中分出來,單獨成立一個海軍直轄部門。
畢竟五軍都督府掌管所有陸軍,水師在五軍都督府中不倫不類的,同時朱標還想上奏老朱挑選精通水戰的將士們,開始訓練組建海軍。
若是老朱同意,朱標纔好引出來,建船,這也是朱標要尋找元朝的遠海寶船跟明末世界海船的圖紙原因。
找老朱要銀子,要人,建船,這可是一筆極大的開支,朱標表示東宮根本沒有那麼多錢,只能找老朱要了。
可惜還沒開口,就稀裡糊塗的被老朱從文華殿中趕了出來,反倒是留下了馬皇后,不知道二人又在偷摸商量些啥子。
“算了,不想那麼多了,改日再找老朱要錢吧,先去藏書閣中找找有沒有寶船圖紙吧。”朱標搖了搖頭,不再多想。
“王永,先不回東宮了,去藏書閣,我要找些東西。”
“是,殿下。”王永連忙在前領路向着藏書閣而去,王永之前可沒有機會去新世界,但是朱標也沒有忘了他,丹藥跟功法都給了王永一份,當時朱標還遺憾,那個大明世界沒有葵花寶典,異常之可惜,要不然王永未來說不定還能混個‘葵花老祖’的稱號。
朱標走後,馬皇后待了一會才離開文華殿,馬皇后走後,文華殿中好像傳出了哭聲,也好像沒有聲音傳出,至於究竟有沒有,那就看誰有膽子去問一問咱們的洪武大帝了。
此刻留在文華殿中的老朱,確實是被馬皇后‘感動’到了流淚,這次馬皇后過來又一下子要走了一百多萬兩白銀,就是爲了安排爲國犧牲後的孤兒寡母。
“傳旨呂昶,趕快把銀子從我內庫中拉走,不要讓我再看要這些白銀。”老朱咬牙徹底的聲音自文華殿中傳出。
出於眼不見心不煩,老朱乾脆直接把錢撥到了國庫中,放在他自己的私庫中,不管誰來要錢,老朱總有一種花自己錢的感覺,老朱不喜歡,所以直接讓一直想把幾千萬白銀弄到國庫中的呂昶,將白銀全部拉走算了。
“大人,這是大清多爾袞與齊爾哈朗二人送來的信件。”
“放桌上吧!”一位手捧兵書的中年人頭也不擡的應了一聲。
若是看一看此人的書桌上,就能看到來自大清的書信不止一封,除了來自大清的文書,桌子上更是有大順李自成的親筆信件,也是不止一封。
而此人正是鼎鼎大名鎮守山海關的吳三桂,此時也不過三十來歲,手下關寧鐵騎更是不弱於滿清八旗的存在,只是後期滿清入關,殺出了赫赫威名後,導致戰場上碰到滿清騎兵所有人第一個想法就是逃跑。
也有了那句經典,大清不滿萬,滿萬不可敵。
若非滿清騎兵在戰場上從來不留活口,動不動就屠城,就憑滿清那點人口,豈能統治我大明上億百姓,可惜,爲華夏出頭者都被滿清給斬了,之後的人都被嚇破了膽子,再加上投降滿清的那一批既得利益體的爲虎作倀。
其實最重要的就是投降者們,幫助滿清欺壓華夏百姓,否則滿清豈能超過百年國運。
爲之可惜、可嘆。
好在幾百年後,我華夏大地還是燃起了熊熊烈火,再次有人執旗,爲天下萬民,重開天地造化。
猶如洪武大帝朱元璋一般,驅除韃虜,讓漢人再次能夠直起腰桿,堂堂正正做人。
看書中年男子,見手下退下後,也不着急拆開查看信件所寫的信息,反倒是繼續不急不緩的看着手中的書籍。
尤其是大清的信件,吳三桂早就知道,大清兵馬在多爾袞的帶領下已經向着山海關前來。
同時大清不斷派人給他來信,就是爲了拉攏他,希望能夠他能夠打開山海關,放他們滿清十幾萬騎兵入關。
李自成的信中,也是拉攏自己,希望自己駐守好山海關,阻止大清騎兵入關,等他收拾完大明之後,也是高官厚祿絕對不會少。
吳三桂現在還沒想好究竟投靠誰,但是他不管投降誰,吳三桂都不會交出手中的兵權,因爲他深知此時兩方都拉攏他的原因,一是自己鎮守雄關山海關,二是自己手中的關寧鐵騎。
若沒有山海關雄關,沒有名傳天下的關寧鐵騎,他吳三桂在這些人眼中屁都不是。
而他一直遲遲沒有給這二人回覆,也不過是待價而沽而已,因爲他覺得現在還沒到最後的時刻,恐怕大順跟大清也不會拿出最後的底牌招攬自己,而且現在誰也看不出來最後究竟會是誰奪得天下,但就憑自己收集的消息,吳三桂覺得李自成有些難成大事。
吳三桂猜的也不錯,他最終還是降了大清,就是因爲大清同意給他封王,同樣小農出身的李自成卻不願意給他封王,直接導致了吳三桂倒向了大清,成爲了大清屠殺我漢人的一把鋒利的刀。
一念之差,或許又是另一種天地,誰也說不清楚。
可惜,吳三桂以後恐怕是等不來李自成的信件嘍,前段時間的大雨,說不定老李現在的墳頭草都長出來了。
直到夕陽餘暉,吳三桂才取出多爾袞跟齊爾哈朗的信件,查看起來,一人一封,話語中多是招攬之意,要知道現在皇太極已經死了一年左右了。
多爾袞與齊爾哈朗二人輔政王的身份輔助了皇太極的九子福臨登臨帝位,之後多爾袞更是超過齊爾哈朗更近一步,成爲大清的攝政王。
但是這一輩子麼,朱標早就做好準備送他去見皇太極跟努爾哈赤了,至於什麼多爾袞跟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那什麼狗屁愛情故事,朱標可沒心情去聽。
包括老朱還有洪武的一衆武將們,都沒有心情去聽,其實多爾袞這次也算是倒黴,大明洪武時期漢人恐怕是對蒙元、女真族人最爲仇恨的時候。
剛把元朝給滅了,現在又碰上外族入侵,恐怕徐達會直接將沒抓住元順帝的怨氣發泄到大清跟多爾袞身上了,就是不知道多爾袞能不能承受住大明的怒火。
而朱標臨走之時,早已經安排好了,一旦與大清相遇,立即就讓徐達派人去告知自己,也是朱標爲了防止徐達等一衆名將,在遇到大清的第一時間,就把大清給滅了,他豈不是沒辦法親自手刃幾個了麼?
雖說朱標不好奇多爾袞與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大玉兒)的愛情故事,但是朱標好奇,大玉兒這個帶着一個兒子的寡婦,究竟是怎麼忽悠的多爾袞竟然心甘情願幫她拉幫套,拉到多爾袞下葬第二年,就被順治直接挖了墳,是不是多爾袞真的睡了順治他娘?
朱標好奇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究竟有什麼樣的魅力,令多爾袞如此沉迷,莫非長得沉魚落雁一般,實在是令朱標心生想要見一見大玉兒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