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士農工商,祖宗之法不可變

第175章 士農工商,祖宗之法不可變

“不談這些了,繼續講吧,剛纔講道哪裡來了?”

蘇璟晃了晃腦袋,將腦子裡亂七八糟的想法扔掉。

現在自己可是在給老劉解惑呢,得好好說。

“蘇公子,剛纔說道工業的革命性變化,纔是導致社會形態變化的原因。”

劉伯溫回答道。

“嗯。”

蘇璟點點頭道:“沒錯,單純農業所創造的剩餘價值,已經不足夠促進社會的變革了。”

“那麼工業便是其接下來的發展方向,老劉你想想一下,若是有一天,出現了某種器物,比方說紡織機,現在的紡織機需要人力踩踏來驅動,雖然比純手工快了不少,但終究是人力來做的。”

“未來的紡織機,不需要人來踩踏,可以一天十二時辰不眠不休的進行紡織,而且織出的布料又快又好,一臺紡織機便可以抵得上幾十個紡織工人的生產效率,到了那個時候,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

蘇璟簡單的描述了歐洲工業革命時候的現象。

畢竟,咱們華夏大地,在封建社會轉變的過程中,是被船艦大炮直接給轟破的。

不是正常轉變的路徑,也不適合用來講解。

“這樣的紡織機嗎?”

劉伯溫眼中露出了一抹驚異之色。

因爲蘇璟描述的紡織機,簡直就是神物啊!

真的有這種東西嗎?

劉伯溫內心懷疑,但看到蘇璟淡然的神色,又覺得,未來之事,誰也說不準。

科舉的力量,他已經親身感受過了。

這兩塊薄薄的鏡片,便能夠讓他的眼睛重新看清楚東西。

若是能夠一直髮展下去,興許也真能出現如同蘇璟一般描述的紡織機。

“老劉,你先別管我說的紡織機到底有沒有,而是想想有了之後會發生什麼。”

蘇璟知道對於明朝人來說,現代化的紡織機讓他們去理解接受,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過蘇璟的重點並不在這個上面,只需要把這個當成已知的條件就行。

“好的,蘇公子。”

劉伯溫點點頭道,略加思索過之後說道:“到時候,應該會有大批的紡織女工失業吧。”

“若我是紡織廠的老闆,自然是會選擇這樣的紡織機而不是紡織工人。”

蘇璟笑道:“哦,我可沒說這種紡織機需要投入的成本,老劉你就如此肯定了嗎?”

劉伯溫說道:“蘇公子,老劉我雖然沒做過生意,但還是知道一些生意經的。”

“即便這種紡織機很昂貴,但只要這臺紡織機工作的時間夠長,我自然能賺回來,更重要的是,有了這種紡織機,我再招紡織工人的時候,便可以壓價了。”

“到時候,這些紡織工人需要面對的就是和紡織機的競爭。”

說到這裡,劉伯溫頓時明白了什麼。

他眉頭一蹙,朝着蘇璟道:“蘇公子,伱是說,當這樣類似紡織機的器物大量的出現之後,便會產生工業革命?”

他不知道該怎麼形容,便用上了之前蘇璟所說的革命一詞。

“老劉,很不錯,你已經開始理解了。”

蘇璟點了點頭,內心對於劉伯溫直接說出工業革命一詞,那是相當震撼的。

只是劉伯溫又疑惑道:“蘇公子,但大明乃是以農爲本,士農工商,種田纔是第一位的。”

“蘇公子所言,那是商人,商人是最低等的,商人自古以來,便沒有成功之先例。”

大明的現狀,可還沒有資本主義。

或者說,距離資本主義很遠。

百姓的思想,就是種田!

土地,永遠都是最重要的。

經商這種事,從思想上就是低人一等的。

現代化的紡織機放到大明,可能並不會有太大的波瀾。

劉伯溫還是想的比較深的,農民起義,古已有之,而且有成功的先例。

朱元璋就是個現成的!

要按蘇璟的說法,革命那得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Wωω▪Tтkan▪co

商人,不配。

蘇璟看着劉伯溫說道:“這就是大明的現狀,或者說是咱們華夏大地大一統王朝的現狀。”

“老劉,你以爲,爲什麼會有士農工商的說法。”

蘇璟朝着劉伯溫問道。

劉伯溫思考了一下,回答道:“《管子·小匡》中曾言: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民也。”

“《淮南子·齊俗訓》中言:是以人不兼官,官不兼事,士農工商,鄉別州異,是故農與農言力,士與士言行,工與工言巧,商與商言數。”

“自春秋戰國以來,士農工商便盛行而來了。”

劉伯溫讀的書還是多的,這些都記得很清楚。

蘇璟笑着點頭道:“那你以爲,爲何農在前,而商在末。”

劉伯溫一愣,似乎沒想到蘇璟爲何會問出這種問題,但他還是說道:“民以食爲天,填飽肚子永遠是最重要的,農民種地,生產出糧食,自然要排在第一位。”

“商人逐利,低買高賣,不事生產,自然要排在末尾。”

很標準的答案,也是大部分人心中的答案。

蘇璟搖頭道:“老劉,不應該,以你的腦子,不至於想的這麼淺顯啊!”

一開始劉伯溫連續給出精彩言論,讓蘇璟對他的期待拔高了。

這就導致了此刻劉伯溫的回答,讓蘇璟有些失望了。

“嗯,蘇公子,我說的不對嗎?”

劉伯溫有些奇怪道。

蘇璟立刻道:“倒也不是,只是說的太簡單了。”

“還請蘇公子爲我解惑。”

劉伯溫認真道。

只是一個士農工商,劉伯溫還真沒有想到太多的東西。

蘇璟頓了頓,說道:“老劉,還記得我昨天說過生產力和剩餘產品吧。”

劉伯溫當即點點頭。

蘇璟繼續道:“這士農工商被實行的根本原因,不就是生產力的不足麼。”

“農民勞作,產出糧食,供養整個國家便已經是極限了。”

“其他行業的人,不能多,因爲再多的話,糧食的產量就不會夠了。”

“但如果當產能過剩的時候呢?剩餘產品過多,不需要全部的土地,也不需要那麼多的農民,糧食的產量已經足夠的時候呢?”

“那時候,農民還能排在第一位嗎?”

蘇璟的反問讓劉伯溫一愣。

他還真的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因爲自古以來,就沒有糧食完全足夠的時候啊。

即便是漢唐盛世,那各地饑荒的事情,依舊是時有發生。

這怎麼可能呢?

蘇璟所言,已經有些超出了他的常識認知。

“蘇公子,如是真如你所說,那豈不是不會有人餓死了?”

劉伯溫朝着蘇璟問道。

不會有人餓死。

這.

蘇璟突然想到了前世,全世界的糧食產量,完全足夠養活全部的人口,但全世界的饑荒人口,依舊很多。

“不,老劉,糧食再多,依舊有人會餓死的。”

蘇璟搖了搖頭道。

劉伯溫反應很快,立刻知道自己剛纔說的話有些過於天真了。

這不久前,大明纔出了一次賑災糧貪腐案。

要想沒人餓死,只是光有糧食產量是不夠的。

蘇璟繼續道:“生產力決定了生產關係,隨着社會不斷的發展前進,科學技術的進步,生產力會不斷的提高,這就導致了生產關係會發生變化。”

“就好像我剛纔所說的那種未來的紡織機,還有未來的糧食產量暴增,都是科學技術發展的結果。”

“但對於大明,或者說對於整個封建王朝而言,這卻並不是必然的。”

“老劉,你知道爲什麼嗎?”

蘇璟朝着劉伯溫再度問道。

劉伯溫眉頭緊鎖,思考了一會,回答道:“因爲大明沒有科學?”

一針見血,相當的準確。

蘇璟點頭道:“沒錯,老劉,因爲封建社會下,統治者不僅要統治疆域,還要統治思想。”

“大明是大一統的王朝,或者說咱們華夏大地上自秦朝之後,不斷誕生的都是大一統王朝。”

“這樣的王朝自然是疆域遼闊,國力強盛,但對於百姓的思想禁錮也是無比強大的。”

“還有着儒學這門無比切合統治者的思想枷鎖,簡直就是得天獨厚!”

“科學,在被禁錮思想的狀況下是難以發展的。”

說到此處,蘇璟都有些義憤填膺起來。

他也學過歷史,現在更是穿越明朝,知曉了咱們老祖宗曾經有過許多牛逼的發現,科學的萌芽。

但最後,卻是全都被扼殺了。

在這麼一條治人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以蘇璟看來,儒學是首當其衝的大問題。

劉伯溫聽着蘇璟的話語,那些統治疆域統治思想的內容,讓他震撼。

“蘇公子,難道儒學不好嗎?”

劉伯溫朝着蘇璟問道,劉伯溫也是個儒學大家,對於蘇璟這般的評價,總還是覺得有些偏頗的。

“那就要老劉你認爲的好是什麼好了。”

蘇璟淡淡道:“以治人而言,儒學乃是大道,但以科學而言,儒學便是歧路。”

治人。

科學。

劉伯溫被蘇璟這麼一說,也有些疑惑了。

蘇璟繼續道:“科學之發展,乃是從無至有之過程,需要是思想和思維的創新,而儒學呢,只讓我們學先賢之論,明先賢之義,不思創舉,不論創新。”

“以儒學爲主導,哪能有什麼科學的發展。”

“簡單的說,就是儒學講究的是守舊。

祖師爺說的就是對的,祖師爺做的事就要學習。

不同於祖師爺的話不能說,祖師爺沒做過的事不能做。

思想永遠都停留在了剛剛誕生時候的樣子,後人永遠是在向後看。

而科學,最重要的就是創新!

必須要不斷的前進,不斷的向前看。

需要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創造,需要冒險精神。

這和儒家傳統的思想是相違背的,一切按照祖先的安排,循序漸進,永遠都不會出錯。

比如孔子一直主張恢復西周時代便是明證!”

蘇璟侃侃而談,也是放開了話匣子。

這在明朝貶低儒學,其實是一件挺大膽的事情。

但蘇璟的興致正高,也不管這麼多了。

劉伯溫仔細的聽着蘇璟的吐槽,從一開始的不解,到慢慢理解。

蘇璟好像說的真沒有什麼問題。

劉伯溫不是那種只會讀死書的儒生,他固然也敬畏先賢,但並沒有到作爲信仰的地步。

能夠爲朱元璋爭奪天下出謀劃策的人,自然也不可能什麼因循守舊之人。

所以這會對於蘇璟所講述的內容,心中生出了相當的認同之感。

儒學對於科學,那就是一個大大的壓制。

此時,他又想到了此前朱元璋問過的科舉的事情。

八股取仕,只能用先賢之言來回答,禁止有自己的想法。

“蘇公子,這科舉是不是也阻礙了科學之發展。”

劉伯溫朝着蘇璟問道。

蘇璟一愣,沒想到劉伯溫竟然這就能聯繫上科舉了。

“算是吧。”

蘇璟點點頭道:“但科舉本身不是錯誤,而是科舉如今的內核,已然是爲了統一思想。”

“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科舉無疑是一項偉大的創舉,本身算的上是巨大的創新。”

“可惜,這創新的產物,卻被用來守舊,真是諷刺。”

對於科舉本身,蘇璟其實並不覺得是什麼不好的東西。

遴選人才,讓普通人有階級躍遷的通道可走,國家的人才更好的被發現。

同時也讓百姓願意去讀書,去學習知識。

只不過,科舉這八股取仕的方式,無疑是思想上的大害。

“創新之物,用來守舊”

劉伯溫喃喃自語,仔細想着不久前朱元璋和自己說的科舉章程。

簡直和蘇璟說的一般無二,完全是爲了將儒家的思想灌輸到讀書人的腦子裡。

什麼都用先賢的言論來解決,思想也一直都是先賢的思想。

天大地大,祖宗最大。

祖宗之法不可變。

“蘇公子,老劉受教了。”

劉伯溫朝着蘇璟拱手,神情莊重。

他是真的學到了很多,感悟頗深。

蘇璟擺擺手道:“說岔了說岔了,我們還是說社會形態轉變的事吧。”

“咱們這片土地上,科學無法發展,則新的生產力工具不會出現,生產力的提升也不會有,那麼新的社會形態自然也就不會自然出現了。”

“無非就是一直的王朝興衰輪迴,當然,前提是沒有外力打破的基礎上。”

(本章完)

第432章 仁遠伯是個好人第168章 卡奧斯震撼,再見劉伯溫第293章 百姓強,則大明強!百姓富,則大明第429章 時來運轉的劉半仙第425章 這是火藥?第384章 朱棡的自我思考第299章 蘇璟的辦法第272章 想要什麼,就得隱藏什麼第171章 封建社會的本質,剝削!第168章 卡奧斯震撼,再見劉伯溫第234章 再回嘉祥縣,人性之惡!第44章 朱標再拜師第448章 啥都知道的老朱第448章 啥都知道的老朱第3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170章 天子的侷限性,老劉的近視眼第48章 天子治下,穩定第一第299章 蘇璟的辦法第125章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第326章 皇位還是皇帝第273章 皇子們的兄弟情,恍惚的蘇璟第7章 好奇的老朱第408章 軍糧的變化與經濟重心的關係第451章 蘇璟的歉意第386章 帶着朱棡去查賬第347章 等等還會來人的第252章 狡兔死,走狗烹第88章 閉門羹第140章 老朱的小心思第108章 蘇璟的手工課第6章 “劫富濟貧”!第141章 羅馬人的智慧第462章 朱亮祖也病了?第223章 兩點論和重點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第354章 十三香第290章 修身治國與升官發財第502章 開竅的朱亮祖第111章 “雷厲風行”的朱棣第1章 蘇璟的人生追求第24章 老朱的殺念!第208章 丞相與尚書,路途中的偶遇第45章 簡直有辱斯文!第216章 朱標的能量,被震住的蘇璟第264章 質量互變,螺旋前進!第524章 公審孟鬆第172章 生產力和階級的關係第264章 質量互變,螺旋前進!第499章 那也不一定第251章 約談朱標,徐達的困惑第77章 有何不可第156章 代課老師朱標第169章 寒冷期和溫暖期,天子的問題!第385章 剝削與被剝削第358章 準備金制度第86章 兩難的老朱第119章 概率論第25章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第10章 不想當貪官,也不想做窮人第152章 誰給的他們膽子!第10章 不想當貪官,也不想做窮人第111章 “雷厲風行”的朱棣第6章 “劫富濟貧”!第244章 朱標的回答,蘇璟日遊秦淮第138章 何爲國家第390章 算算他的身份第505章 佛道儒在唐朝的發展第8章 劉伯溫的試探第361章 經濟獨立方能國家獨立!第405章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第510章 府丞不簡單!第66章 不會又是蘇璟吧第191章 動滑輪組!小孩也是大力士!第230章 九年義務教育老師,簡稱九老師第317章 牢房拉扯,讓步是不可能的第121章 李善長的擔憂第515章 光明磊落趙榮臻第284章 父子相爭,似曾相似!第115章 何爲徭役第115章 何爲徭役第13章 人要向前看第390章 算算他的身份第276章 李善長請辭,老朱的水平第114章 悲催的老二朱樉第328章 你說朕不如蘇璟?第353章 金不如銀,銀不如紙第370章 大秦的銀行,果真如此嗎?第276章 李善長請辭,老朱的水平第339章 經濟發展的上中下三策第152章 誰給的他們膽子!第102章 也就多看了幾本書第9章 他們的錢,蘇氏布行不賺第288章 沒辦法,只能親自出手第466章 劉半仙的秘方第239章 你就真的不怕嗎?第92章 三大產業第56章 天圓地方?地圓說!第386章 帶着朱棡去查賬第183章 高祖斬蛇,平帝還命第491章 你就是牛老闆?第200章 區區民報?羨慕的宋濂!
第432章 仁遠伯是個好人第168章 卡奧斯震撼,再見劉伯溫第293章 百姓強,則大明強!百姓富,則大明第429章 時來運轉的劉半仙第425章 這是火藥?第384章 朱棡的自我思考第299章 蘇璟的辦法第272章 想要什麼,就得隱藏什麼第171章 封建社會的本質,剝削!第168章 卡奧斯震撼,再見劉伯溫第234章 再回嘉祥縣,人性之惡!第44章 朱標再拜師第448章 啥都知道的老朱第448章 啥都知道的老朱第341章 天機不可泄露第170章 天子的侷限性,老劉的近視眼第48章 天子治下,穩定第一第299章 蘇璟的辦法第125章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第326章 皇位還是皇帝第273章 皇子們的兄弟情,恍惚的蘇璟第7章 好奇的老朱第408章 軍糧的變化與經濟重心的關係第451章 蘇璟的歉意第386章 帶着朱棡去查賬第347章 等等還會來人的第252章 狡兔死,走狗烹第88章 閉門羹第140章 老朱的小心思第108章 蘇璟的手工課第6章 “劫富濟貧”!第141章 羅馬人的智慧第462章 朱亮祖也病了?第223章 兩點論和重點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第354章 十三香第290章 修身治國與升官發財第502章 開竅的朱亮祖第111章 “雷厲風行”的朱棣第1章 蘇璟的人生追求第24章 老朱的殺念!第208章 丞相與尚書,路途中的偶遇第45章 簡直有辱斯文!第216章 朱標的能量,被震住的蘇璟第264章 質量互變,螺旋前進!第524章 公審孟鬆第172章 生產力和階級的關係第264章 質量互變,螺旋前進!第499章 那也不一定第251章 約談朱標,徐達的困惑第77章 有何不可第156章 代課老師朱標第169章 寒冷期和溫暖期,天子的問題!第385章 剝削與被剝削第358章 準備金制度第86章 兩難的老朱第119章 概率論第25章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第10章 不想當貪官,也不想做窮人第152章 誰給的他們膽子!第10章 不想當貪官,也不想做窮人第111章 “雷厲風行”的朱棣第6章 “劫富濟貧”!第244章 朱標的回答,蘇璟日遊秦淮第138章 何爲國家第390章 算算他的身份第505章 佛道儒在唐朝的發展第8章 劉伯溫的試探第361章 經濟獨立方能國家獨立!第405章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第510章 府丞不簡單!第66章 不會又是蘇璟吧第191章 動滑輪組!小孩也是大力士!第230章 九年義務教育老師,簡稱九老師第317章 牢房拉扯,讓步是不可能的第121章 李善長的擔憂第515章 光明磊落趙榮臻第284章 父子相爭,似曾相似!第115章 何爲徭役第115章 何爲徭役第13章 人要向前看第390章 算算他的身份第276章 李善長請辭,老朱的水平第114章 悲催的老二朱樉第328章 你說朕不如蘇璟?第353章 金不如銀,銀不如紙第370章 大秦的銀行,果真如此嗎?第276章 李善長請辭,老朱的水平第339章 經濟發展的上中下三策第152章 誰給的他們膽子!第102章 也就多看了幾本書第9章 他們的錢,蘇氏布行不賺第288章 沒辦法,只能親自出手第466章 劉半仙的秘方第239章 你就真的不怕嗎?第92章 三大產業第56章 天圓地方?地圓說!第386章 帶着朱棡去查賬第183章 高祖斬蛇,平帝還命第491章 你就是牛老闆?第200章 區區民報?羨慕的宋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