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一錘定音!
朱元璋這可謂是拼盡一切,想方設法爲他的太子朱標賺取名望,收攏人心。
同時,也是爲新學能夠順利推行,而想盡了一切的辦法。
他給出這樣的說法,肯定會有不少人不相信。
覺得這是朱元璋所採用的,一些見不得人的手法。
他是故意這麼說。
就是爲了故意給新學邀名,給新學開路。
朱元璋現在的這個做法,和把人給殺死之後,又前去給人哭喪有什麼區別?
當真是假仁假義。
但是如此這般想的人,終究還是少數。
大部分的人,還是會感謝太子,感謝新學,感謝梅殷。
相應的,對新學也不會有那麼大的牴觸情緒了。
畢竟這世上真正清醒的人並不是太多。
大部分的人,都會受到各種輿論的影響,裹挾。
三人成虎,可並不是隨便說說的。
而是真真正正存在的。
在這種情況下,又有宋濂這種當世大儒,劉伯溫這種公認的學問造詣很深的人。
再加上孔家當代的衍聖公,也對於新學大加讚賞,號召天下人要遵從大勢,適應如今大明的新情況。
要對儒學加以改變等等的號召,再加上朱元璋的鐵血手段,等種種辦法齊下。
這種情況下,令新學的推行,一下子就變得順暢起來。
再沒有人跳出來橫加阻攔了。
新學得以在應天府城,以及應天府下轄的那些州郡,迅速的推行……
新學至此,發展再也沒有了阻礙。
不僅如此,皇帝朱元璋這邊還直接昭告天下,說三年之後將重開科舉。
屆時將會以新學的內容爲考試內容,招收天下英才。
以考試成績進行授官。
在把這麼一個最大的殺手鐗拿出來之後,一時之間,新學的聲勢爲之大振!
再沒有任何人能夠招架得住!
或許一開始的時候,有些學了儒家學問的人,還明裡暗裡的牴觸新學。
不願意去學新學。
覺得這是匠人之學,有辱斯文,離經叛道。
但是現在,在皇帝說宣佈了這個新的召令,立刻就將這些人的偏見,和一些所謂的堅持,都給破除了。
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儒家爲什麼能夠興盛?而天下之間的許許多多的人,爲什麼又對其情有獨鍾?
其中最爲重要的原因,就是儒家的學問,能夠和做官這些進行掛鉤。
通過學習儒家的學問,能夠從中獲得切實的好處。
在這種情況之下,自然而然會有無數人爲之趨之若鶩。
況且,當今的皇帝已經把科考停了好幾年了。
這些年來,不知道有多少人翹首以盼,盼着皇帝能夠早點恢復科考。
從而好讓他們有用武之地。
憑藉着他們的學問,一躍而起。
這個時候皇帝宣佈要重開科考,雖然學問需要以新學爲主,但是這終究不還是開了科考嗎?
不還是給了他們做官的機會嗎?
很多人會說洪武朝的官,狗都不做。
可實際上做官的誘惑還是特別大。
而且,哪怕因爲老朱的種種規定,這些做官之人的日子,沒有以往那般的逍遙。
卻也足可以超越許許多多的人了。
當初五代十國之時,南面的一個小國家的皇帝,因爲自己被狗咬了一口,成爲了事實的太監。
心理越發的不平衡,以至於爲之扭曲起來。
他下達了個命令,想要做官,必須先給自己來上一刀,也成爲太監才行。
可就算是在這等嚴格的條件之下,依舊還是有許多人,不惜紛紛對自己動刀子,然後去當官。
從這裡就能看得出來,當官的吸引力有多大!
可以說,在朱元璋把這個殺手鐗拿出來之後,直接就起到了一錘定音的結果。
新學至此徹底的站穩跟腳。
今後不會再出現什麼反覆。
只要老朱能夠多活上一些年,能夠堅持以新學進行開科取士。
這件事情能夠堅持個一二十年,那麼今後就不會有人能夠翻得動了。
更不要說,老朱還有很多年頭能活,而今後繼位的太子朱標,也對於這個事兒非常的認同。
朱雄英現在也沒事了,就會被梅殷帶着授一些課,打小就接觸這些新知識,新東西了。
在這種情況之下,且不說今後會不會有人想要繼續反對新學,爲儒學翻案。
就算是有,也絕對翻不起來。
畢竟一次次的科舉下,一代代的教育下來,新學早就已經深入人心。
而且,也有着許許多多因爲新學而受益的人。
在這種情況之下,先不說會不會有人想要如此做。
就算是有,也絕對摺騰不出來多大的浪花。
將會被現在的新學,給徹底的拍死。
而梅殷在面對這麼一個情況後,也不由的長鬆一口氣,面露欣喜之色。
雖然在一開始的時候他就知道,這件事情只要得到了老朱的大力支持,那麼就不會出現什麼太大的意外。
新學必然會流傳起來。
但是,他此時還是爲之欣喜不已。
因爲他很清楚,這一個舉措的意義到底到底有多大。
歷史上大明爲什麼明明擁有這樣大的優勢,卻偏偏卻固步自封?
就是因爲很多的思想觀念,沒有更正過來。
原本的儒家思想,牢牢的佔據主流。
而各種工匠之類的學說,沒有成體系的建立。
也沒有給予他們相應的地位。
現在自己來了,把這些給補上了,並且還帶來了超前的物理,化學,地理,生物等諸多的知識。
把這些基礎性的知識,在大明這裡進行教授下去之後,自然而然的將會催生出許許多多的行業,許許多多的相應人才。
能夠促進大明的飛速發展,促進華夏的騰飛。
一人力量終究有限,衆人力量合在一起,纔有着無限的可能。
人多力量大,這句話可並不是說說而已。
而是真真正正的事實。
而在梅殷如此想着,大明充滿新氣象之時,倭國那邊,也迎來了屬於他們的新氣象……
此時,朱棣也打起了屬於他大明親王的全部儀仗。
眼前這個,還沒有大明大縣城建的好的倭國南朝都城上,此時已經是插滿了大明的旗幟。
衆多大明的將士,披堅執銳立在上面,威風凜凜,自帶着一股子肅殺之氣。
還有屬於天朝上國的泱泱大氣。
這個時候,這所謂的都城的城門爲之大開。
所謂的倭國皇帝,身上扒光了衣服行牽羊禮,點頭哈腰的走着出來。
後面跟着衆多屬於倭國這邊的貴胄。
所謂的牽羊禮,就是被人用繩子拴着命根子,牽着而行。
並不是說皇帝牽着羊,來進行出降。
而行過牽羊禮的皇帝,就有宋朝的宋真宗趙佶父子。
當真是屈辱至極!
這個時候的倭國皇帝等衆多的人,已經不覺得有什麼太多的屈辱了。
因爲他們是真真正正的,被眼前這大明高貴的王爺,還有如同神兵天降一般的大明的將士,給徹底的折服了。
一個個心驚若死!
話說,六天之前,朱棣率領着大明的東海艦隊,來到了倭國這邊對倭國進行討伐。
而倭國這裡,對於大明的艦隊前來,基本上是不怎麼擔心的。
實際掌控着倭國南朝朝政的懷良親王,做出了充足的準備。
把島津等三家的水師,給彙集在博多灣那邊埋伏起來。
準備抽冷子對大明水師,進行一個致命偷襲。
這給了他們極大的信心。
畢竟他們可是足足彙集了一萬多人,那可是他們最精銳的水師,以往的都是戰無不勝的。
就算是大明的水師,遇到他們的水師,也只有落敗這麼一條路可走。
而懷良親王,以及這衆多的倭國人,對迎戰大明之所以如此有信心。
除了他們強大的水師之外,還因爲他們這裡,乃是被神風庇佑的地方。
當年忽必烈可是組織了三次超大規模的征伐,但每一次都是遇到了超大的神風,被颳了個七零八落。
剩下的那些人,從博多灣進行登陸,也被用護國神垣給攔了下來,沒能越過一步。
這是他們最大的底氣之所在。
當年的忽必烈有多強有誰不知?
那當真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但就是這樣的人,卻在他們這裡吃了個大虧。
被他們的祖先給打敗了!
他們的祖先,曾經戰敗了元朝人。
大明的人也同樣是戰敗了元朝的人。
這樣比較的話,那等於說是大明那邊的戰力,和他們這邊也沒差多少。
倭國的這些人,最容易自以爲是。
別特別喜歡拿着以前的一些例子來作爲底氣,進行參考。
然而接下來所發生的事情,對於這衆多的倭國人而言,簡直就如同噩夢一樣。
令他們許多人都不願意回想。
他們引以爲傲,覺得會再次眷顧他們的神風,這次並沒有出現。
大明的那些船隻,順利的抵達到了博多灣。
而他們這邊抱有極大希望的水師,趁着夜晚要對大明的那些戰船進行燒燬,以及奪取之時,也遭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大明的那些船隻,實在是太大了。
根本就不像是人能夠造出來的!
最關鍵的是,上面的那發出隆隆聲音的,宛若天神發怒一樣的東西,更是可怕的驚人!
衆多小船,那是一擊就碎,許多人都被淹死在了水裡面。
且不說這種發出隆隆聲音的,宛若神器一般的東西。
就算是那大船上面,所弄的拍杆,也同樣是讓人難以招架。
小船離得近了,一拍杆下來。直接連人帶船都給拍的粉碎……
他們這邊,根本沒有任何進行對抗的可能。
短短一夜之間,衆多船隻以及他們的勇士,就被殺了個七零八落。
除了極少數的人之外,絕大部分的人都被淹死在了海水之中。
接下來,他們所引以爲傲的護國神垣,這個修建了足足好幾裡的石牆,也同樣沒有起到任何的防護作用。
在那恐怖的,如同天神發怒的東西的轟鳴之下,也很快就被轟的坍塌。
而他們這邊極其珍貴,而且一旦出場,就絕對沒有任何人能夠抵擋,作爲懷良親王壓箱底的騎兵。也是懷良親王能夠執政到現在的最大的倚仗。
在遇到了大明那隨船而來的騎兵之後,也顯得是那麼的可笑。
被輕而易舉地,就給屠殺了個乾淨。
沒有絲毫的還手之力。
不過是短短的五日的時間,大明這邊的恐怖的軍隊,便已經是殺到了他們的國都!
懷良親王這個人,這個時候已經被無數的倭國人給恨死了。
因爲當年大明的皇帝派遣使者前來,要讓他們臣服時,就是懷良親王命人把大明的使者給斬殺了。
只不過,當初的時候,很多人對於懷良親王的這個舉動,都是鬨然叫好。
覺得懷良親王不愧是懷良親王,做事情非常的硬氣。
шшш •ttka n •℃O
此舉大大的助長了他們的士氣。
可是誰能想到,到了此時,居然會給他們引來這麼大的災難。
所以,這些人在這個時候,也都飛快的轉變態度,開始怨恨起懷良親王來了。
把懷良親王當成了最大的罪人。
畢竟若不是這個狗東西,狂妄自大,自不量力非要去招惹大明,又怎麼可能會引來如此大的災禍?
怎麼可能引得大明那邊的皇帝如此震怒,派人前來,頃刻之間就把他們給打成這個樣子?
這纔不過是從頭到尾短短五日的時間啊!
就直接完成了北朝那邊,多年沒有完成的事。
這中間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他們很難想象!
他們和大明那邊的差距,居然有如此之大!
明明都是打敗過元朝的人,怎麼差距就這麼大呢?
一開始的時候,天皇以及不少人都是不願意投降的。
覺得大明這邊,開出來的條件太過於苛刻。
不僅要讓他們這邊行牽羊禮錢,在此之後,把他們這邊所謂的天皇這些制度全部都給取消了。
還要讓他們獻上三神器。
這等於說是,把他們的國都給徹底的滅了!
但他們的這種猶豫,只是持續了極短的時間。
在短短五日的時間裡,大明的強大兵馬,便以摧枯拉朽之勢,殺到了這裡後,並弄死了懷良親王后。
這些人還是乖乖的選擇了順從。
在朱棣的注視之下,那相貌猥瑣的倭國皇帝,跪到了他的面前。
哆哆嗦嗦的獻上代表着他們這邊至高權力的三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