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給大明讀書人的一封信(上)

徐妙雲和楊憲談及的問題,是國之根本,是國之存續的——教育問題!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而如何提高一個國家的科技水平。

靠的就是教育,普及教育,讓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接受教育,加大受教育羣體基礎,任何事情,有了基礎土壤,才能開花。

這就是科教興國。

可目前擺在大明面前有一個重大的問題,那就是即便如今楊憲編纂出了漢字拼音等一系列基礎教育的教材,可到了具體執行這一步,仍舊需要有人去教,去傳授知識。

教師的缺失,是最爲根本的問題。

或許在京城、揚州開辦各式小學與職業學校,還能夠找到了老師。

可放眼整個大明,就算是江南一些地區都捉襟見肘,更不用說是中部、西部,漠北、高麗、東瀛,師資是完全不夠的。

在古代,開辦私塾教學的先生數量本就希少,因爲在楊憲準備開展教育改革、普及全民教育之前,知識是壟斷的。

明朝時期,全國官員數量大約20萬,還有大量的吏,以及試圖通過科舉考試出頭的人。

一般認爲,明朝的文盲率是百分之八十五到九十,也就是約十分之一的人識字,基本都是男人。

而且,這個識字羣體主要是在城鎮,鄉下數量就很少。

比如,明朝很多看起來很不怎麼樣的太監,能夠做到秉筆太監的職務?

而秉筆太監相當於皇帝的私人秘書,或者說辦公室主任,地位是極高的。

爲什麼會這樣?

因爲太監基本都是最貧苦的農民擔任,要不是真的吃不起飯了,誰願意把自家孩子送到宮裡當太監,這裡面識字的人太少了。太監如果識字,就是非常稀罕的事情,很容易高升了。

事實上,在歷朝歷代中,明代的識字率已經算高了,百分之十五也不少了。明代出現了小說的大爆發,民間還有大量的藏書,都是因爲識字的人較多。

比如再往前的元朝就慘了。

蒙古人雖有自己的文字,但大部分人根本不識字,也不想識字。

在元一朝,科舉考試也一度被廢除,甚至有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工六農、七匠八娼、九儒十乞的說法。

在元朝很長一段時間,讀書人地位極低,被認爲是毫無用處的人。在馬背上廝殺的蒙古人看來,只靠吟詩作對就能成爲國家精英,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讀書人的地位都一度排到娼婦後面,就可見一斑了。

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導致元代民間識字的人就很少了。

朱元璋生於元朝末年,他就不識字。直到朱元璋做了和尚,需要看懂經書,這纔開始學習認一些最基本的字。真正學習文化,還得等到他加入義軍,成立自己的小班子後。

當時朱元璋加入紅巾軍後,之所以郭子興看中朱元璋,除了老朱長相魁梧異於常人外,還有就是覺得這個年輕人聰明絕倫且上進。在別的士兵只顧吃喝玩樂撈錢的時候,朱元璋卻向軍中的秀才們學習知識,文化水平越來越高。

隋唐之前的話,識字率同樣低得嚇人。

因爲在隋唐之前,知識是完全壟斷在那些世家大族手中。

與此時的高麗的情況很相似。

這些世家大族手中掌握了世上最優秀的教育資源,擁有浩如煙海的藏書典籍,這一切,他們只會拿在手中,即便是自己不看,也絕不會公諸於世給別人看。

更不用說傳播、教導了。

因爲知識,就是他們作爲貴族階級維持自己階級利益最有力的工具,之前高麗那幫子傢伙就連這點也是學的我們,而且落後時代版本。

如果普通百姓都學會文字,有了文化,那麼他們身爲貴族階級又有什麼優勢呢。

爲什麼這個時期,世家大族能夠經久不衰,橫跨數百年屹立不倒。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只有有文化的人才能當官,而知識文化就掌握在這些世家大族手中,再加上九品中正制,這纔會導致這個情形。

在那個有志難申,萬事難成的時代,俗世洪流能夠站得住腳,已經是千辛萬苦,想要出人頭地,那是比登天還要難。

隋唐的科舉制,確實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普通百姓起碼有了一條能夠上升的通道。

不少底層人通過科舉不僅改了自己的人生,也在各自時代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要知道日後有着大明第一首輔之稱的張居正,其出身更是軍戶,也就是賤籍,就是往前考其三代,也沒有一個可以說得上有地位的人。

科舉之後,雖然情況要好太多。

可要是當對象是全體百姓的話,絕大多數想要讀書的人,還是苦於無書可讀。

如今大明經濟在楊憲的努力下,已經往上跳了幾個臺階不止,如果沒有之前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這次教育改革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普通人家的孩子,要忙着放牛忙農活都來不及,又哪裡會有金錢、有時間、有精力去念書。

可以說,楊憲來到大明後所做的一切,早已按部就班,爲這個國家,爲這個時代安排好了最好的路。

可即便如此,徐妙雲提出的這個問題,解決起來仍舊不容易。

徐妙雲開口道:“學生太多,老師和學校太少。”

“一切交給我吧。”楊憲嘴角微微揚起,露出一抹笑容。“你到時候等着看就行了。”

楊憲與徐妙雲說話間,一道人影從外頭走了進來。

“東家.徐小姐也在。”

來人不是別人,正是劉坤。

劉坤恭敬地朝着徐妙雲行了一個大禮,然後起身向楊憲彙報道:“東家,你吩咐的學校已經蓋好竣工了,我已經驗收過了,沒有問題。東傢什麼時候有空,可以親自去看一下。”

“你辦事我放心。”楊憲輕笑道。

當年第一次見劉坤時,他還只是一個爲了家裡弟弟妹妹能有飯吃,跑出來到工地上做工的青澀少年。那個拉着大棚蔬菜肚子上京,回來時還會把王月憫給他的糕點小費上交的可愛男生。

一晃數年過去,他已經是成長爲能夠獨立完成湖廣兩地救災行動的指揮官,期間包括與災民直接接觸,代表明記與官府方面溝通對接,一系列事情辦下來都是滴水不夠。

“學校?什麼學校?”徐妙雲臉上露出疑惑的神情,開口問道。

揚州已經有了培養高端人才的揚州大學,以及普及教育的揚州小學,還要建什麼學校?

“揚州師範大學。”楊憲開口笑道。

這就是他用來解決徐妙雲那個問題的辦法。

不僅是揚州,下一步在京城也會跟着建一所金陵師範大學。

“師範大學?”

“就是用來培養老師的學校,如今咱們大明不是缺老師嗎,那就培養一批老師出來。”楊憲開口笑道。“真有這麼容易嗎?”徐妙雲還是有些不放心。

要知道這可不是去市場買菜,有錢就行。

這可是培養老師。

“你回去安心等消息就是了,過兩天你就會看到了,我辦事有不靠譜過嗎。”楊憲開口笑道。

徐妙雲內心安定了下來,站在她眼前的這個男人永遠那麼自信,永遠那麼光芒萬丈。

就像天上的太陽一樣。

這世上任何男人站在他面前,都會失去光芒與顏色。

徐妙雲並沒有說,這些日子有不少勳貴找上了徐達,爲他們的兒子上門求婚。

畢竟徐妙雲如今的年紀,早就已經到了婚嫁的年齡了。

甚至已經過了。

可徐妙雲始終沒有鬆口,爲了躲避,甚至從徐府直接搬了出來,日常生活工作全都放在了大明女子學校那裡。

這一切的一切,徐妙雲都沒有和楊憲說。

因爲她想不到自己有什麼理由,又該以什麼樣的身份與楊憲說這件事。

回過神來。

徐妙雲擡起頭,映入眼簾的依舊是那一張溫暖和煦的笑臉。

一如當年,她拉着對方,從揚州一路趕回京城救治徐達時一樣。

“那妙雲就在京城,恭候先生的好消息。”徐妙雲微微一笑,施身行禮,然後轉身離去。

對於徐妙雲的擔憂楊憲當然知道。

因爲對於讀書人來說,所有人最終的目標都是當官。

當然瞭如今多了一個選擇,那就是政務員。

全天下就沒有幾個讀書人是自願當教書先生的,你看那些私塾先生的年紀就可以看出。

全都是上了年紀,仕途無望的。

身上最多也就有個秀才身份,最後爲了餬口而選擇在家鄉開辦私塾收學生。

可楊憲知道,即便是如今多了政務員這條路。

還是有一部分讀書人消化不了。

尤其是在經濟條件富裕地區。

於是楊憲準備給天下的讀書人寫一份信。

他要告訴這些讀書人,不能僅僅爲了做官而去讀書,定義一個讀書人人生是否成功的標準,也不僅僅只是這個。

楊憲這份寫給天下讀書人的信,刊登在了大明日報與江南日報上。

信的第一句話是這麼說的。

“我叫楊憲,還算有些名聲,無論好的還是壞的,想來你們應該都認識我。”

“我有很多頭銜,揚州知府、大明第一個封狼居胥的讀書人、發明家、企業家、慈善家、儒學改革者、新學創始人”

“請大家都忽略掉這些身份,因爲在今天,這封信,是身爲教育家、揚州大學的校長楊憲和你們的對話。”

“我寫這封信給你,假定你是一個有志的青年,如果你真正不小看自己,你一定會明白我向你作這封信裡的勸告,不是小看了你。天地君親師,這句話你們一定不陌生,每個人嘴上都念着尊師重道,而且你們都是從孩童蒙學一路走過來的,我相信你們也一定明白,教育的重要性。

我現在可以明確告訴你們,教育不僅重要,而且教育是一個國家的根本。”

“可是到你們準備職業或是選擇職業時,你們又總覺得教書先生,是窮途末路。你有別的事可幹,就幹別的事,沒有別事可幹時,只得當教書先生。你以爲這是不得已,你叫苦,你甚至引以爲恥。甚至還講出,家有三鬥糧,不當孩子王,這樣的話來。”

“朋友,你們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這是不是一個矛盾?”

“這矛盾後面是不是藏有虛僞的心理和不徹底的思想?你認爲應該做的重要的事而自己不肯去做,希望旁人去做,因爲你嫌做這事清苦。這是逃避責任,是自私,是貪圖世俗人所謂榮華富貴,是看到危險而不出力救濟,只苟偷一日之安。世間事大半誤於你這種人和你們存在的這種心理。

你問一問良心,我這一番話是否冤枉了你?”

溫州府,永嘉縣。

一處衙門,書吏員王瑋看着手中的大明日報內容,心神俱震。

因爲王瑋當時就是一個教書先生。

趁着胥吏改革的東風,如願考上了政務員,如今在縣衙工作,平常負責衙署文書處理。

他之所以會有這麼大的觸動,那是因爲楊憲這封寫給天下讀書人的信上的內容,像一把手術刀般精準看破了他的內心。

當時的王瑋不正是因爲科舉改革後,仕途無望。

一個30歲,上了歲數的老秀才爲了餬口只能回鄉下教書嗎,當時他但凡還有其他一條路走,都不會做此選擇。

因此當後來胥吏改革的公告一出來,他第一時間便是報名參加了政務員考試。

並且最後成功考上了政務員。

王瑋仍然記得當時拿着政務員錄取通知書回到自己的私塾後,看着那一個個孩子和他們做了最後的告別。

那些孩子一開始還以爲,只是與往常一般的放學告別。

王瑋直到現在仍舊還記得,當孩子們知道今日告別之後,這一聲再見喊出,他們眼前的這個男人就不再是他們的先生時,他們那臉上的表情。

甚至,他們以後是否還會有其他先生授課,也不一定。

因爲教書先生本就稀缺。

你問一問良心,我這一番話是否冤枉了你?

沒有冤枉我。

王瑋在內心輕聲開口道。

183.第183章 不想學趙匡胤,更不做劉邦(4k第16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67章 血戰252.第250章 貴賓服務282.第279章 日本求和(4k)275.第273章 禮物第16章 要致富,先修路!257.第255章 只不過是一顆轉動的齒輪而已第141章 現代科學實驗第325章 這樣的人,不該死!(4k)173.第173章 新稅的威力265.第263章 鄉村振興計劃第73章 說話!第394章 沒有朱元璋的時代,只有時代的朱元璋(大結局)250.第248章 壓抑的呂氏(第三更,求月票,第43章 應對盜版的三倆計第32章 羊毛加工作坊第25章 畝產1500斤!268.第266章 鉛筆與戰船192.第192章 斬草除根(4k)第375章 史書上不好寫265.第263章 鄉村振興計劃第369章 討萬國檄文第70章 且聽龍吟第62章 大明之幸第61章 最熟悉的陌生人244.第242章 陽光 列車 少女(第三更,求訂第322章 貪官奸,清官要比貪官更奸!(4k)第302章 建立政務員體系(4k)第106章 一切爲了江山永固第23章 天字第一號勳貴第113章 好好幹,未來是你們這些年輕人的第380章 頭上只能有一片天179.第179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177.第177章 真177章 軍火展示(章回數老打第321章 咱想念劉先生了(4k)第384章 知所戒懼,是爲善也第28章 風靡京城159.第159章 本宮就在這,聽說你有話要說?第379章 聰明人有時候要是笨起來,比誰都蠢236.第234章 少女當家193.第193章 子子孫孫無窮盡也(4k)235.第233章 塵封的恐懼被喚醒第105章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第101章 幹得好啊第89章 吃糠拉稀第97章 我希望在那一天,別人也會把我當成是205.第204章 泥菩薩也有三分火氣(4k)第15章 背鍋的老劉第75章 有些相遇166.第166章 草原275.第273章 禮物第14章 地底之下,還有地獄第39章 種菜第30章 過冬前的準備第76章 下面沒有了第318章 駙馬府的管家打死人了(4k)第57章 洪武三年冬第86章 小區建設第342章 他爺爺是皇帝,他父親是太子,這是233.第231章 挖山第364章 航海王(4k)第307章 人老成精(4k)第308章 開啓認父模式(4k)第5章 高高在上的人,無法注意到低到土裡的第15章 背鍋的老劉第321章 咱想念劉先生了(4k)262.第260章 劉老伯,你的學生有大出息啊240.第238章 大明軍神倒了286.第283章 天才設計師(4k)第112章 朕有降龍之力?!第345章 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4k)第318章 駙馬府的管家打死人了(4k)第33章 各自滿意246.第244章 我一生別無所好第323章 等船來,等花開(4k)254.第252章 羊羣效應第105章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第313章 不愧是咱的兒子!(4k)222.第221章 從未聽過如此無理的要求181.第181章 微服私訪(4k)297.第292章 咱,今年也已經五十了(4k)169.第169章 洪武五年 夏第380章 頭上只能有一片天267.第265章 論情報的重要性160.第160章 破府抄家253.第251章 爲個人牟利,爲家牟利,爲國牟第48章 懵逼的李九江293.身體不適,再請一天假第44章 腹黑第24章 秋收第309章 狗鏈(4k)第12章 成天平地272.第270章 要多少,有多少161.第161章 大明第一份報紙!第41章 大丫頭啊283.第280章 徐達的震撼(4k)第66章 新的可能第113章 好好幹,未來是你們這些年輕人的第102章 你是好人
183.第183章 不想學趙匡胤,更不做劉邦(4k第16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67章 血戰252.第250章 貴賓服務282.第279章 日本求和(4k)275.第273章 禮物第16章 要致富,先修路!257.第255章 只不過是一顆轉動的齒輪而已第141章 現代科學實驗第325章 這樣的人,不該死!(4k)173.第173章 新稅的威力265.第263章 鄉村振興計劃第73章 說話!第394章 沒有朱元璋的時代,只有時代的朱元璋(大結局)250.第248章 壓抑的呂氏(第三更,求月票,第43章 應對盜版的三倆計第32章 羊毛加工作坊第25章 畝產1500斤!268.第266章 鉛筆與戰船192.第192章 斬草除根(4k)第375章 史書上不好寫265.第263章 鄉村振興計劃第369章 討萬國檄文第70章 且聽龍吟第62章 大明之幸第61章 最熟悉的陌生人244.第242章 陽光 列車 少女(第三更,求訂第322章 貪官奸,清官要比貪官更奸!(4k)第302章 建立政務員體系(4k)第106章 一切爲了江山永固第23章 天字第一號勳貴第113章 好好幹,未來是你們這些年輕人的第380章 頭上只能有一片天179.第179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177.第177章 真177章 軍火展示(章回數老打第321章 咱想念劉先生了(4k)第384章 知所戒懼,是爲善也第28章 風靡京城159.第159章 本宮就在這,聽說你有話要說?第379章 聰明人有時候要是笨起來,比誰都蠢236.第234章 少女當家193.第193章 子子孫孫無窮盡也(4k)235.第233章 塵封的恐懼被喚醒第105章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第101章 幹得好啊第89章 吃糠拉稀第97章 我希望在那一天,別人也會把我當成是205.第204章 泥菩薩也有三分火氣(4k)第15章 背鍋的老劉第75章 有些相遇166.第166章 草原275.第273章 禮物第14章 地底之下,還有地獄第39章 種菜第30章 過冬前的準備第76章 下面沒有了第318章 駙馬府的管家打死人了(4k)第57章 洪武三年冬第86章 小區建設第342章 他爺爺是皇帝,他父親是太子,這是233.第231章 挖山第364章 航海王(4k)第307章 人老成精(4k)第308章 開啓認父模式(4k)第5章 高高在上的人,無法注意到低到土裡的第15章 背鍋的老劉第321章 咱想念劉先生了(4k)262.第260章 劉老伯,你的學生有大出息啊240.第238章 大明軍神倒了286.第283章 天才設計師(4k)第112章 朕有降龍之力?!第345章 小善如大惡,大善似無情(4k)第318章 駙馬府的管家打死人了(4k)第33章 各自滿意246.第244章 我一生別無所好第323章 等船來,等花開(4k)254.第252章 羊羣效應第105章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第313章 不愧是咱的兒子!(4k)222.第221章 從未聽過如此無理的要求181.第181章 微服私訪(4k)297.第292章 咱,今年也已經五十了(4k)169.第169章 洪武五年 夏第380章 頭上只能有一片天267.第265章 論情報的重要性160.第160章 破府抄家253.第251章 爲個人牟利,爲家牟利,爲國牟第48章 懵逼的李九江293.身體不適,再請一天假第44章 腹黑第24章 秋收第309章 狗鏈(4k)第12章 成天平地272.第270章 要多少,有多少161.第161章 大明第一份報紙!第41章 大丫頭啊283.第280章 徐達的震撼(4k)第66章 新的可能第113章 好好幹,未來是你們這些年輕人的第102章 你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