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燕王朱棣

大章求推薦票

--------------

當燕王朱棣進城的時候,李維正卻沒有去迎接這位後來的大明成祖皇帝,他此刻在韓淡定屋子裡,在昨晚的戰役中他很幸運,只是膀子和大腿各中一箭,已經包紮無大礙了。

戰爭結束,他又回到此行的目地,尋找被韓淡定奪走的那封信,那封信不在韓淡定身上,那應該就在這間屋子裡,屋子裡很乾淨,地上還有一盆帶血的井水,這是昨天韓淡定給他手下療養而來不及倒掉的,李維正已經找了一圈,一無所獲,他現在在仔細地尋找屋中的異常之處。

“童童,桌上的東西就不要找了,一般不會在那裡。”李維正見葉紫童正在翻找桌上的一疊書,便笑着制止了她。

葉紫童沒有受傷,她只是筋疲力盡了,儘管李維正再三要她去休息,但她卻執意要和他一起來尋找秘密,這也是她最感興趣的愛好之一。

“你不懂,正因爲它重要,所以纔會放在讓你意想不到的地方。”葉紫童小聲嘟囔道:“什麼叫意想不到,就是你認爲不可能、不肯找的地方,說不定它就夾在書中呢!”

可她翻了幾本書,都沒有任何信件,她又不甘心地拿起書抖了一下,忽然,一張紙片從書中飄落,正好落在李維正的腳邊。

李維正也覺得葉紫童說得有道理,他正在四處查看意想不到的地方,比如燈頂,比如牀的隔板等等,見一張紙飄落在自己腳步,李維正隨手撿了起來,好奇地看了看,紙上很潦草地畫了一幅鍾馗捉鬼圖,沒有什麼文字,李維正眉頭一皺,他似乎覺得這幅畫在哪裡見過?

葉紫童一把奪過他手中的紙,看了一眼,忽然笑道:“這不就是廚房門上的畫嗎?”

一句話提醒了李維正,是的,眼前這幅草畫似乎就是廚房門上的那一幅,墨跡很新,顯然是韓淡定昨天臨時畫好,還有些墨跡沾在書上,李維正有一種感覺,韓淡定臨時畫這幅畫必有深意。

他快步走出院子,來到院子側面的廚房前,門上確實是一幅鍾馗捉鬼圖,風吹雨淋已經發黃模糊了,也不知掛了多少年。

他仔細地看了這幅畫,果然,畫的右下角有被揭起過的跡象,他的心開始怦怦地跳了起來,慢慢地沿着右下角揭開了這幅畫,背後就是門板,這在他的意料之中,他小心地在門板上摸索一陣子,忽然用力一摳,‘咔!’一聲,一塊方正的門皮被他掰落了,門板的夾縫中靜靜地躺着用油紙包好的信件模樣的東西,打開了,果然就是那封信,李維正撫mo着失而復得的信,他忍不住微微笑了。

葉紫童在他身後一聲歡呼,卻不提防愛郎一把摟過她的腰,在她脣上重重吻了一下,毫不吝嗇地讚揚道:“這是你的功勞,今晚上我要好好犒勞你。”

葉紫童臉一紅,無限嬌羞地推開了他,找到了信,李維正立刻取出一封事先準備好、並大大篡改了內容的假信放回了門皮後,隨即帶着葉紫童迅速離開了韓淡定住處。

他很擔心燕王會猜到韓淡定就是送信人,不能有半點大意,街上空空蕩蕩,大隊明軍似乎還未進城,只有一隊維持秩序的士兵剛剛走過,李維正拉着葉紫童飛快跑過大街,來到了昨天爲葉紫童租住的小屋裡。

他將信小心地藏好了,並叮囑她道:“你就躲在這裡,哪裡也別去,更不能去找我,知道嗎?”

“大郎,我們爲什麼不馬上離開?”葉紫童不解地問道。

“我不能走,我走了,燕王必定會生疑,他會派人來追我,所以和他這一面是無論如何也要見。”

李維正又笑着拍拍她的臉道:“你就放心吧!燕王此時只會嘉獎於我,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兩個並肩戰鬥的男人,竟會是生死相搏的對手。”

李維正出了門,他索性又將門反鎖了,這纔不慌不忙地向客棧走去,剛進大堂,僥倖未死的客棧掌櫃便迎上來緊張說道:“李將軍,燕王派人來找你了。”

李維正點了點頭,這是他意料之中的事,他笑着問道:“來人在哪裡?”。

“就在你的房間外。”

..........

房間門口站着一羣士兵,爲首大將約三十餘歲,身材雄壯,目光微冷,他見客棧掌櫃引一名氣宇軒昂的年青男子上前,便猜是李維正,他上前抱拳道:“在下燕王帳下親衛指揮使張玉,燕王殿下有請李百戶。”

李維正亦回禮道:”在下就是李維正,請張將軍帶路。”

“李百戶隨我來。”

張玉率百餘士兵簇擁着李維正向城門口走去,李維正從來沒有想到,自己會在這種情形下見到燕王朱棣,這位殺人殘暴卻又有雄才大略的成祖皇帝,他曾經想投奔而又錯過了機緣的強硬靠山,此時又該是怎樣一番模樣?

“李百戶在想什麼?”旁邊的張玉瞥了他一眼笑問道。

“久聞燕王殿下治軍嚴厲,我心中頗爲忐忑。”李維正並不掩飾自己的緊張。

“李百戶不用擔心,燕王雖威嚴,但賞罰分明,你死守城池立下戰功,燕王只會嘉獎於你。”

二人邊說邊走,很快便來到了城門旁的一處小校場,小校場臨時被闢爲傷員療傷之處,朱棣並不賤視平民,命軍醫一視同仁,給予醫治,小校場內躺了近千傷者,呻吟聲不絕於耳,不時有重傷不治者被擡出去掩埋,在小校場一角,朱棣剛剛進城,此時他正握着一名垂死士兵的手沉聲問道:“說吧!你還有什麼遺願,可以告訴我。”

“殿下...小人不敢,小人還有一名老母,望殿下垂憐。”士兵氣息微弱地說道。

“你放心去吧!我會替你奉養老母。”

朱棣站起身厲聲命道:“立刻去查他的軍籍,每月給其老母送五斗米,一吊錢,直至終老。”

“謝殿下!”士兵淚流滿面,他拼盡最後的力氣道:“小人來世還願爲殿下效死命。”

言罷,士兵閉目而逝。

“把他好好安葬了。”朱棣用屍布遮住他的臉龐,嘆了一口氣又對手下道:“給所有陣亡的弟兄們都立一塊碑,上面刻上他們的名字,讓他們的家人能夠祭拜亡靈。”

“遵命!”一名軍官領命去辦,這時,張玉前來稟報,“殿下,李維正帶到了。”

朱棣瞥了一眼遠遠站立的李維正,“讓他過來!”

李維正快步上前,他終於見到了這位歷史赫赫威名的大明成祖皇帝,只見他約三十四五歲,身材高大魁梧,長着一張馬臉,表情莊重,那淡灰色的眼睛顯得他有些冷酷無情。

李維正不敢多看,他上前一步,單膝跪下道:“錦衣衛百戶李維正參見燕王殿下。”

朱棣對錦衣衛出現在邊疆也頗爲疑慮,他沉吟一下便問道:“你爲何出現在龍門所?”

李維正早已想好應對之策,他不加思索地回答道:“回稟殿下,臣奉命探查北元探子,途徑龍門所,機緣巧合,正逢北元軍大舉攻城。”

“你可有錦衣衛手令?”朱棣追問道。

“昨晚形勢危急,臣已經毀掉了。”

“原來如此!”朱棣點點頭,仍不緊不慢地問道:“那你和韓淡定怎麼相識?你又爲何舉薦他做主將?”

“回殿下的話,臣北上時遇到韓將軍,一路同行,故知道他是楚王的侍衛官,不過當時是韓將軍自我舉薦,我只是幫他作證,當時形勢危急,不得已而爲之。

朱棣盯着他的臉看了半天,他從一月出徵,關於藍玉丟信的消息他也只聞有其事,並不知詳情,後面的事情他都交給謀士道衍去全權負責,他不知道韓淡定就是最後的執信者,更不知道李維正是千里追蹤而來,正在沉思時,他手下另一名大將朱能上前稟報道:“殿下,龍門所副千戶王敏已經抓獲,請殿下處置。”

“殺!”朱棣毫不猶豫下令道:“其父兄兒子全部殺掉,人頭懸於城門處示衆,警誡臨陣脫逃者。”

處置了脫逃者,朱棣又回頭向李維正擺擺手笑道:“李百戶請起,聽你的口音也是鳳陽人吧!”他的口氣已經柔和了許多。

李維正聽他不問緣由,雷厲風行地處理副千戶王敏,心中倒也佩服朱棣的魄力,他躬身答道:“臣是鳳陽府臨淮縣人。”

“我是鳳陽人,咱們是鄉黨了。”朱棣拍了拍他的肩膀,又笑道:“你能在危急時刻挑起大梁,連我臉上也有榮光。”

說到這裡,朱棣的臉色漸漸嚴肅起來,他注視着李維正的眼睛道:“我朱棣帶兵從來都是賞罰分明,你這次保衛龍門所,拖住了元軍的時間,使我燕地百姓免遭生靈塗炭,也使北平不被元軍踐踏,你的功勞意義非同小可,等我班師回京,定將稟明皇上,重重褒獎於你。”

“燕王誇獎,臣感激不盡,只是臣不敢居功,首功應給予韓淡定。”

朱棣長長嘆了口氣,“韓淡定之功本王會銘記於心,我已將他厚葬於城南高崗,我會讓其子繼承他的遺志,這你就不用多管了,過幾天,你就跟我一起回京吧!”

李維正嚇了一跳,他可萬萬不能和朱棣同行,韓淡定一共帶了三個手下,還有一個人去了北平,他如果已經稟報了上司,朱棣回去路過北平,自己的老底豈不是馬上被揭穿。

他連忙施禮道:“多謝殿下,只是臣還有公事未了,必須立即出發,請殿下見諒!”

朱棣點了點頭,回頭接過士兵手上的長刀遞給李維正道:“這把範天順的佩刀就是你的吧!你佩它當之無愧。”

他又從靴中拔出一把冷森森的匕首,插回鞘中,一齊遞給了李維正,“這柄匕首是元將王保保的心愛之物,可削金斷玉,本王贈送給你。”

李維正單膝跪下接過長刀和匕首,沉聲道:“燕王之恩,微臣會銘記在心,微臣時間緊急,告辭了。”

“不急,我還有話要對你說。”

朱棣卻不讓他走,他拉着李維正笑道:“你回去也要給老蔣寫報告吧!就陪我去看看城中的百姓。”

朱棣帶着李維正,在一百多名親衛的保護下來到了軍戶聚集的城西,這裡幾乎家家戶戶都掛着白布,哭聲一片,朱棣陰沉着臉走進了一家小院,院子裡一個女人正伏在一口薄皮棺材哀哀痛哭,她身後跪着兩個孩子,也跟着咧嘴大哭,一名老人正坐在地上捶胸長號,“天啊!我的棺材竟然給兒子用了。”

“老人家,燕王殿下來看你們來了。”一名士兵安撫老人道。

聽說燕王殿下來了,一家人都強行止住悲傷,上前給朱棣跪下,“草民參見殿下千歲。”

一名士兵搬來了一把椅子,朱棣坐下柔聲問道:“老漢叫什麼名字,家裡有幾個兒子?”

“草民叫馮定魁,原來是跟隨徐大將軍的老兵,退役後就住在這裡,家中有兩個兒子,長子從軍,年初時跟殿下出兵了,這次韃子來襲,我和老二便上城協防,不料他卻......”

說到這,老人捂着臉嗚嗚哭了起來,“丟下兒媳和兩個年幼的孫子,將來怎麼辦?”

朱棣沉吟一下便安撫他道:“老漢,人已經死了也無法復生,你自己要好好保重,這樣吧!我讓你長子退役,奉養你天年,你看如何?”

老人激動得連連叩頭,“多謝殿下開恩!多謝殿下開恩!”

“不用謝了,我大明軍律,軍戶長子從軍,你既有一子爲國陣亡,那另一子便可退役。”

朱棣站起來,吩咐身後的指揮同知道:“這次元軍大舉進攻,我支援來遲,以致龍門所軍民死傷慘重,是我之過,念他們爲國保城,傳我的命令,撥一部分戰利品撫慰參戰的龍門所百姓,凡家有陣亡者,可加倍給予。”

指揮同知躬身應道:“屬下謹遵殿下之命。”

李維正在一旁默默地看着這一切,如果他是普通士卒,或是走販庶民,他也一樣會爲朱棣的細緻關懷所感激涕零,可是他們知道造成龍門所死傷慘重的原因不就是朱棣的誘敵之計嗎?

或許大奸大惡者,必以小善而飾之,李維正漸漸明白了,以朱棣心機之深,他是不會組織江湖盜賊在定遠縣刺殺太子,就算他做,他也會假手於人,只是朱棣是怎麼能讓秦王朱樉按他的意圖佈置了刺殺案,這卻是李維正百思不得其解之事。

朱棣離開了小院,他回頭對身旁的李維正笑道:“本來我想直接任命你官職,但又怕你們老蔣怪我不給他面子,算了,我回去京後再向他要人吧!”

李維正再一次單膝跪下,沉聲道:“多謝殿下垂青,只是微臣時間緊迫,就先告辭了。”

“去吧!”朱棣終於放過了他。

李維正站起身便大步離去了,朱棣注視着他的背影消失,不由暗暗地點了點頭,此人可用。

...........

城南一座樹木茂盛的小山崗上,李維正站在一座孤零零新墳前,默默地注視着墳頭上新立的墓碑,只有五個字:韓淡定之墓。

“韓兄,我走了,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來看你。”

李維正想起了武當山南巖宮的那一幕,他們彼此間無聲的鬥爭,一個知他、信他,與他惺惺相惜的人,竟然會是你死我活的對手,山風吹拂過墳塋,墳頭上一朵剛剛盛開的淡紫色小花搖曳擺動,顯得那麼孤獨。

www_ ttκǎ n_ C〇

李維正忽然回頭對葉紫童道:“去把火摺子拿給我。”

葉紫童一愣,雖不明其意,但還是從馬袋中摸出火摺子遞給了他,‘嚓!嚓’兩聲,李維正的手中出現了一團火苗,他從懷中取出了那封信,抖開信紙,在韓淡定的墓碑前慢慢點燃了它,火舌舔過信紙,信紙捲曲,火光中彷彿蒙古人的千軍萬馬在奔騰疾駛,刀槍突出,喊殺震天,火光漸漸暗淡,信燒成一團灰燼,李維正手一揚,片片黑灰在空中飛舞,飄落在韓淡定的墳頭之上。

“韓兄,你安息吧!”

...........

第132章 蓄勢待發第204章 東征日本(七)第294章 燕王之死(下)第238章 高熙出逃第129章 軟硬兼施第251章 奇襲容城第216章 視察臺灣(上)第222章 風雲疾變(下)第224章 京都風雲(二)第181章 初到遼東第46章 把水攪渾第49章 王府夜宴(一)第51章 王府夜宴(三)第10章 明月初升第36章 生死一線第48章 目光漸聚第283章 大明變天第28章 表妹顧英第119章 銀案收網第57章 李善長死第45章 楚王朱楨第173章 故伎重施第137章 出使日本(二)第81章 貴人相助第152章 中山肅倭第43章 無忌其人第222章 風雲疾變(下)第92章 兩個副手第156章 初次述職第259章 小露鋒芒(下)第73章 龍顏震怒第48章 目光漸聚第271章 眉資大戰(中)第51章 王府夜宴(三)第72章 發現端倪第137章 出使日本(二)第227章 京都風雲(六)第70章 太子施恩第286章 紅參案(一)第77章 秦王幕僚第135章 炮轟釜山第200章 東征日本(三)第57章 李善長死第55章 道觀驚魂第35章 各路神仙第72章 發現端倪第130章 兩個千戶第193章 制槍造炮第203章 東征日本(六)第204章 東征日本(七)第159章 高麗來使第246章 異曲同工第92章 兩個副手第166章 遠方來客第247章 燕王二子第289章 紅參案(四)第23章 初入京城第162章 人心難測第31章 失蹤兩人第190章 雙面間諜第151章 兵發琉球第270章 眉資大戰(上)第246章 異曲同工第131章 寶船起航第294章 燕王之死(下)第88章 早朝前夕第57章 李善長死第92章 兩個副手第285章 奇襲關中第145章 蓬萊紛亂第180章 潛龍出海(下)第111章 風吹草動第87章 秦燕之別第169章 寧王再來第116章 銀船到來第215章 高麗雜報第111章 風吹草動第36章 生死一線第150章 陰謀陽用第260章 奉旨入朝(上)第13章 池州飛鼠第270章 眉資大戰(上)第94章 葉家有事第210章 高麗女王第267章 調糧事件第72章 發現端倪第1章 重回大明第227章 京都風雲(六)第222章 風雲疾變(下)第296章 喜訊傳來第144章 耽羅後裔第288章 紅參案(三)第29章 太子屈尊第80章 新店選址第147章 遠方來客第11章 家厚養廉第4章 遠房二叔第269章 首戰嘉定第263章 道衍遠謀第97章 千戶受傷
第132章 蓄勢待發第204章 東征日本(七)第294章 燕王之死(下)第238章 高熙出逃第129章 軟硬兼施第251章 奇襲容城第216章 視察臺灣(上)第222章 風雲疾變(下)第224章 京都風雲(二)第181章 初到遼東第46章 把水攪渾第49章 王府夜宴(一)第51章 王府夜宴(三)第10章 明月初升第36章 生死一線第48章 目光漸聚第283章 大明變天第28章 表妹顧英第119章 銀案收網第57章 李善長死第45章 楚王朱楨第173章 故伎重施第137章 出使日本(二)第81章 貴人相助第152章 中山肅倭第43章 無忌其人第222章 風雲疾變(下)第92章 兩個副手第156章 初次述職第259章 小露鋒芒(下)第73章 龍顏震怒第48章 目光漸聚第271章 眉資大戰(中)第51章 王府夜宴(三)第72章 發現端倪第137章 出使日本(二)第227章 京都風雲(六)第70章 太子施恩第286章 紅參案(一)第77章 秦王幕僚第135章 炮轟釜山第200章 東征日本(三)第57章 李善長死第55章 道觀驚魂第35章 各路神仙第72章 發現端倪第130章 兩個千戶第193章 制槍造炮第203章 東征日本(六)第204章 東征日本(七)第159章 高麗來使第246章 異曲同工第92章 兩個副手第166章 遠方來客第247章 燕王二子第289章 紅參案(四)第23章 初入京城第162章 人心難測第31章 失蹤兩人第190章 雙面間諜第151章 兵發琉球第270章 眉資大戰(上)第246章 異曲同工第131章 寶船起航第294章 燕王之死(下)第88章 早朝前夕第57章 李善長死第92章 兩個副手第285章 奇襲關中第145章 蓬萊紛亂第180章 潛龍出海(下)第111章 風吹草動第87章 秦燕之別第169章 寧王再來第116章 銀船到來第215章 高麗雜報第111章 風吹草動第36章 生死一線第150章 陰謀陽用第260章 奉旨入朝(上)第13章 池州飛鼠第270章 眉資大戰(上)第94章 葉家有事第210章 高麗女王第267章 調糧事件第72章 發現端倪第1章 重回大明第227章 京都風雲(六)第222章 風雲疾變(下)第296章 喜訊傳來第144章 耽羅後裔第288章 紅參案(三)第29章 太子屈尊第80章 新店選址第147章 遠方來客第11章 家厚養廉第4章 遠房二叔第269章 首戰嘉定第263章 道衍遠謀第97章 千戶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