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這不是巧合

次日,方應物按照約定,前往城裡浙江布政使司衙門拜訪寧師古。

至於禮物,方應物隨便買了把精緻的摺扇,然後親筆抄一首詩上去,他向來就是這麼做的。不但價格便宜量又足,又顯得雅緻不俗氣,同時還可以爲自己詩詞揚名,可謂是一舉多得——反正肚子裡存貨還夠用的。

杭州城作爲浙江首府和東南前三的大都會,城中衙署數目當然是非常多的。比較知名的有三司、杭嚴道、杭州府、錢塘縣、仁和縣,以及察院、織造局、衛所等等。

這些衙署在分佈上有個特點,大部分衙署都集中在西半城的中部,涌金門、清波門內之間。這片地方衙門密度極高,可謂三步一衙,五步一署,幾乎就是一座挨着一座連綿修建的。

方應物從武林門入城,一邊打聽一邊沿街向南行,約摸走了一多半路時,忽然望見前方街口處人頭攢動。

又走得近些,卻發現這裡是杭州織造局衙署附近。在大街中間,有一團火堆,地面上還零零散散扔着一些物事,數十人圍着指指點點。

方應物好奇的豎起耳朵聽別人議論,原來是剛纔在這兒鬧了一場衝突,混戰中而織造局一輛運絲車遭殃被燒了。

方應物看完熱鬧便繼續向南,布政使司衙門就在織造局南面一里多路程的地方。

穿過當街牌坊,方應物走到布政使司衙署大門這裡,卻見今日要拜訪的前輩寧師古寧衙內站在石獅子旁邊,不停地東張西望。

看到方應物,寧師古迎上前打招呼道:“方賢弟,愚兄等候多時了!”

能出門迎接就是超規格待遇了。更別說提前在大門外等候,方應物雖然自視不低,但也知道自己的分寸。所以寧師古這大禮可真讓方應物受寵若驚,“在下何德何能,敢勞駕寧前輩在此久候?折殺我也!”

寧師古擺擺手道:“你真誤會了,剛纔有數十鄉民在此上書鬧衙,我擔心擋着你進不來,所以出來看了看。”

居然有人在布政使司這裡鬧衙?卻說天下承平日久,江浙地方風氣漸漸解放。鬧衙的事情時有耳聞,但當前一般也就是鬧鬧最底層的縣衙而已。

在方應物的記憶裡,以後到了萬曆年間,民衆鬧布政使司、鬧巡撫都是有的,但在成化朝的民風應該還沒到這個地步。

故而他十分驚訝。很有統治階級腔調的問道:“是何方刁民?竟如此大膽!”

寧師古唉聲嘆氣道:“說來話長,今天就不談了。”

兩人在門口寒暄幾句,正要進門時,忽有僕役從外面回來,對寧師古稟報道:“方纔衙前刁民被勸去後,小的暗暗跟隨他們,見他們往北出城。

但路過織造局時。那批刁民又與織造局運生絲的人起了衝突。聽說是織造局的人太跋扈,馬車撞了人,把那批刁民惹怒了,雙方當街互毆。還燒了織造局的車輛。”

方應物忍不住出聲問道:“眼下這些人去了哪裡?”

那僕役看了看方應物,又看了看寧師古,這才答道:“燒了運絲車,他們也知道惹了禍事。便四散而逃,追之莫及。”

寧師古對前來布政使司衙門鬧事的刁民沒好感。但對以盤剝攤派爲能的杭州織造局也沒好感,聽到這裡小聲嘀咕了一句:“狗咬狗。”

方應物暗笑,這寧衙內倒是個直爽人。但他隨即心頭一動,通過這句嘀咕,可以看得出寧衙內對織造局很沒有好感?便開口道:“在下斗膽一問,藩臺與織造局素來關係如何?”

寧師古如實道:“織造局那些閹人專好敲骨吸髓、驚擾民衆,地方府縣也不堪其擾。家父屢加勸止,所幸能阻擋一二。”

這真的會是巧合麼?近年來飽受陰謀歷練的方應物習慣性皺眉思索片刻,有所醒悟後對寧師古道:“寧前輩還是速速告知老大人,對今天的事情要當心,我看其中有古怪!”

寧師古疑惑不解,他沒看出有什麼古怪的,要說奇也有,刁民和織造局的人打羣架也算一樁。可是織造局的人跋扈慣了,馬車撞人惹怒了正在氣頭上的一羣刁民,被羣起而攻也是正常。

“當今提督杭州織造太監是誰?”方應物又問道。

寧師古答道:“聽說是由宮中內官監總提督蘇杭織造,在杭州本地則由浙江鎮守太監李義兼管杭州織造。”

方應物提醒道:“我若是那李太監,必然向天子奏上一本,彈劾寧老大人激起民變,禍及織造局並造成損失。”

寧師古也不是蠢笨之人,聞言也立刻有所醒悟。那李太監若真的來這一手,自己父親說不定真要吃頓訓斥。

地方事務千頭萬緒,誰也不可能萬無一失,出問題不怕,也不算什麼稀奇的。但波及到別人就是無能和過錯了,特別是還把織造局財物燒了,某種意義上這也相當於陛下的產業。

“只怕還不止李太監!”方應物又扔出一句讓寧師古不太明白的話。

寧師古一臉的問號,不清楚方應物到底想說什麼。

方應物看看周圍無人,便指點道:“假設今天的事都不是巧合,那背後必有串聯!

鎮守中官雖然職責號稱是安民,但畢竟不是親民官,只是制衡地方官府的太監而已。所以鎮守太監想找來一羣刁民上布政使司鬧衙,肯定需要其他地方衙門的暗中相助。這纔是最值得憂慮的!”

寧師古很爲方應物的想象力而驚愕。方應物這話就是暗示有地方官與鎮守太監勾結,所以纔有今日的這些事情?若真如此,那就必須要警惕了,他們針對的目標顯然就是自己父親,今天的事情說不定只是個開始。

把方應物請到花廳,吩咐僕役上茶。並請了清客來陪着說話。然後才拱拱手致歉:“愚兄去去就來,望方賢弟海涵。”

沒過多久,寧師古又匆匆忙忙的回來了,拉着方應物便向外走,“家父請方賢弟過去說話。”

方應物苦笑幾聲,他今天來只是禮節性的拜訪一下寧師古寧衙內,爲昨日的事情道謝。並沒想驚動浙江左布政使寧良,結果還是不低調了。

布政使,名義上的一省最高行政長官。尤其是在總攬全權的巡撫出現之前。但又因爲曾經的布政使權力太大,出於扯皮製衡原則,太祖皇帝將布政使分左布政使和右布政使。

現如今的浙江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寧良寧老大人,也是個做官經歷頗有特色的官員了。

他的最大特點就是在浙江一連當了十幾年布政使,這樣的官場資歷在大明是很罕見的。連續十幾年在一個省當布政使。很有可能是空前絕後的獨一份,特別是大明官場這個極度重視平衡的體制內。

早在成化初年,寧老大人就升爲浙江布政使司右布政使,一直當到了成化十一年,又升爲左布政使。然後就一直當到了現在成化十五年......

官場傳言(其實就是事實):寧老大人能有如此特殊的經歷,都是託了前首輔商相公的福氣。正是因爲商相公的信任和大力支持,寧老大人才能在浙江穩穩當當的做布政使。

畢竟浙江是商相公的故鄉。在浙江官員任命的問題上,朝廷一般都會給商相公面子,這也算是一種隱性福利和潛規則。

若能在一個地方連續當十幾年官,那足以將外來戶變成土皇帝了。特別是成化十一年後。由於種種原因朝廷罷設浙江巡撫,在沒有巡撫的情況下,寧老大人這個左布政使便成了真正的浙江官場第一把交椅。

據說這也是寧老大人升巡撫的事情被攪黃後,商相公所給的補償。讓他當一個不是巡撫的巡撫。所以官場也有句俏皮話,寧良老大人是天下地方官中最接近巡撫的存在。

不過對這麼一位大人物。方應物確實沒有什麼拜訪的心思,去年北上的時候路過杭州,他也沒去拜見寧良。

這不虛僞和矯情,也不是故意顯示傲骨,原因很簡單,因爲寧老大人太老了。

寧老大人是商相公的同年,正統十年進士,到如今三十多年。商相公都已經致仕,而且那個時代活躍於政壇的人幾乎已經沒有了,故而寧老大人顯然也已經進入了官場暮年期。

對於年紀輕輕、看重長期效益的方應物而言,寧老大人不具備長期投資價值。

其一,像便宜外祖父王恕雖然也是老頭子,但卻是歷史名人,方應物知道王老頭能硬挺到弘治朝,還當了吏部尚書。

不過換做寧老大人,方應物就沒什麼印象,說明寧老大人也就到此爲止了,退休養老也就眼前了。

其二,這種身居高位的老官僚見多識廣,小利小義是糊弄不了的,而且多半講究很多,想交結常常要下大本錢,性價比很差。若投入太多,萬一過兩天老人家就致仕,那豈不血本無歸?

其三,寧老大人雖然就在浙江布政使高位上,但畢竟不曾入朝,沒有執掌過中樞要職,侷限性很大,對全國的影響力很小。換句話說,門生故吏之類資源大概也不行......

其四,方應物有幾分根底了,氣定神閒得很。所以已經不需要像從前那樣,什麼機會都不能放過,一切可能性都要抓住。如今即使不結交寧老大人,他也不覺得可惜。

不過分析歸分析,既然寧老大人這有淵源的老輩高官主動邀請相見,方應物也不會故意拒而不見,該做到位的還是要做到位,這也是爲人處事的基本功夫。

ps:??新一章如約送到,不知月票還有沒有!下一章大概是中午發。

第249章 鄉試榜議論第769章 渣男和底線第235章 你去死罷!第699章 狐朋狗友(上)第70章 入學第74章 暫別!第749章 三顧茅廬......第125章 求種第328章 內情中的內情第425章 挑釁與羞辱?第544章 四條法令第650章 從來未有事第497章 劇本不是這樣啊......第32章 縣試第53章 你被雙規了第489章 文選司的死局第639章 你行你上啊第233章 知易行難第569章 進宮之前(下)第753章 關鍵所在第94章 汪直何人?第399章 沒文化真可怕(上)第78章 好心當驢肝肺第567章 天大的驚喜......第712章 心理對抗(下)第692章 這是你逼我的......第550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第637章 新流派第525章 後退不得第687章 天下最大的冷竈第66章 潛入縣學第373章 上任之前(下)第381章 百姓都盼有青天......第660章 此事真沒有完第99章 再行路難第693章 極致的藝術第688章 納頭便拜第521章 有組織纔有戰鬥力第476章 也鬼上身了?第207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690章 小三和原配第15章 功名之路第673章 事與願違第100章 二把刀的邪氣第181章 與我無關!第275章 謎底第459章 掃雪(上)第535章 兩軍交戰(下)第541章 財貨動人心第37章 君子藏器於身第485章 翻雲覆雨第131章 漢賊不兩立!第390章 潛伏猛獸第59章 不瘋魔不成活第232章 北方來信第280章 公子落難第543章 欽差施政第588章 兩字千金......第716章 知錯就好!第49章 訪客第103章 世態人情第83章 臺閣風新解第358章 一次早朝(下)第361章 真相大白(上)第174章 物是人非第89章 膽氣第301章 實在太刺激了第348章 公公?女人?第42章 紅花和綠葉第575章 難成大器第798章 一個傳奇第487章 “虎落平陽”第410章 難言之隱(上)第709章 回馬槍(上)第78章 好心當驢肝肺第449章 是你變了第460章 是人是鬼?第362章 真相大白(下)第217章 院試賭約第703章 人名樹影(下)第664章 內幕及其它第490章 不好的預感......第712章 心理對抗(下)第362章 真相大白(下)第609章 家事國事第716章 知錯就好!第614章 失敗的陰謀論第476章 也鬼上身了?第768章 這是誤會第657章 功高不賞......第444章 一個有童心的人第86章 喧賓奪主第742章 接近的真相第110章 這是我應該做的第325章 宮裡宮外第29章 老童生的秘密第680章 狐假虎威第61章 非你之錯也!三百一十六章 即便全天下人都相信你下第555章 生意服從於政治
第249章 鄉試榜議論第769章 渣男和底線第235章 你去死罷!第699章 狐朋狗友(上)第70章 入學第74章 暫別!第749章 三顧茅廬......第125章 求種第328章 內情中的內情第425章 挑釁與羞辱?第544章 四條法令第650章 從來未有事第497章 劇本不是這樣啊......第32章 縣試第53章 你被雙規了第489章 文選司的死局第639章 你行你上啊第233章 知易行難第569章 進宮之前(下)第753章 關鍵所在第94章 汪直何人?第399章 沒文化真可怕(上)第78章 好心當驢肝肺第567章 天大的驚喜......第712章 心理對抗(下)第692章 這是你逼我的......第550章 王莽謙恭未篡時第637章 新流派第525章 後退不得第687章 天下最大的冷竈第66章 潛入縣學第373章 上任之前(下)第381章 百姓都盼有青天......第660章 此事真沒有完第99章 再行路難第693章 極致的藝術第688章 納頭便拜第521章 有組織纔有戰鬥力第476章 也鬼上身了?第207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690章 小三和原配第15章 功名之路第673章 事與願違第100章 二把刀的邪氣第181章 與我無關!第275章 謎底第459章 掃雪(上)第535章 兩軍交戰(下)第541章 財貨動人心第37章 君子藏器於身第485章 翻雲覆雨第131章 漢賊不兩立!第390章 潛伏猛獸第59章 不瘋魔不成活第232章 北方來信第280章 公子落難第543章 欽差施政第588章 兩字千金......第716章 知錯就好!第49章 訪客第103章 世態人情第83章 臺閣風新解第358章 一次早朝(下)第361章 真相大白(上)第174章 物是人非第89章 膽氣第301章 實在太刺激了第348章 公公?女人?第42章 紅花和綠葉第575章 難成大器第798章 一個傳奇第487章 “虎落平陽”第410章 難言之隱(上)第709章 回馬槍(上)第78章 好心當驢肝肺第449章 是你變了第460章 是人是鬼?第362章 真相大白(下)第217章 院試賭約第703章 人名樹影(下)第664章 內幕及其它第490章 不好的預感......第712章 心理對抗(下)第362章 真相大白(下)第609章 家事國事第716章 知錯就好!第614章 失敗的陰謀論第476章 也鬼上身了?第768章 這是誤會第657章 功高不賞......第444章 一個有童心的人第86章 喧賓奪主第742章 接近的真相第110章 這是我應該做的第325章 宮裡宮外第29章 老童生的秘密第680章 狐假虎威第61章 非你之錯也!三百一十六章 即便全天下人都相信你下第555章 生意服從於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