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徵收供奉

於是同安知縣一下就慌了手腳,一邊命人趕緊到城外召集各鄉各村的鄉勇團練入城協防,一邊命令城中駐軍趕緊加強防禦,同時還派人星夜趕往泉州府求援。.

而同安縣城雖然是個縣城,但是駐兵數量還不如高浦城多,整個同安縣城只有區區三百多官兵駐防,就算是加上同安縣的差役,能湊起來的也只有幾十個人,總共也只有幾十個弓手,想要守住同安縣城幾乎不太可能。

就算是將周邊各鄉團練和鄉勇都招入城中協防,他們也召集不起來多少人手,因爲這些各鄉的團練鄉勇,平時都是有錢的大戶出錢養的,他們主要是負責保護各鄉的村堡,各鄉各村之間進行聯防。

現如今海狼大舉來犯,這些鄉紳們自顧不暇,有點人手,還要留着保護他們自家的寨堡,哪兒願意將手中的團練鄉勇們派到縣城裡面協防呀!

所以就算是同安知縣去派人召集,這些鄉紳們也只會陽奉陰違,強勢的乾脆不理不睬,就算是看在面子上,派一些鄉勇來縣城協防,也只會派出一些老弱,到城裡面也就是屬於打醬油白混飯的罷了。

故此當得知高浦城陷落的消息之後,整個同安縣城之中的當官的還有士紳們,都頓時慌了手腳,有些有錢的士紳,乾脆天一亮就帶着家眷細軟,蜂擁出了同安縣城,逃往了泉州府暫避一時。

就算是沒有逃走的,也惶惶然不知所措,紛紛跑去找知縣大人,讓知縣大人拿個主意,到底該怎麼辦。

而這個知縣大人這會兒也早已是嚇得六魂無主了,哪兒還能拿出什麼主意呀!於是衆人湊在一起商議,最後拿出一個主意,就是讓城中有錢人家出錢,招募城中青壯上城守城,另外士紳家的家奴家丁,也都拿出來,也派到城上協防,先解決人手的問題。

另外有錢人家還有商人都要出一些錢,來作爲賞金和餉錢使用,先給城中那三百守軍還有差役們發一些銀子,調動一下他們的士氣,然後另外懸賞,殺一個海狼的賊人,賞銀五兩,以此來刺激城中的官兵還有鄉勇們振作士氣保衛縣城。

這麼一來,倒是東拼西湊的湊出了千把人,算是暫時先把城牆給守了起來,另外知縣分派了一下,他親自守東門,城內的巡檢坐鎮西門,至於南門則由縣丞負責,北門則請城內的一個有名望的士紳坐鎮。

如此一來,好歹是先穩住了縣城內的局面,城牆上多出了一些巡守的人員,讓人多少安心了一些。

不過就算是如此,他們照樣心中沒底,因爲他們都清楚,高浦城可是足足有兩千守軍駐防,可是在海狼的進攻之下,卻也連兩天的時間都沒有能堅持下來,就宣告了被克,而他們同安縣城,東拼西湊湊出來的這一千多一點的烏合之衆,難道就能做的比高浦城還好嗎?

故此他們唯一指望的,還是泉州府能趕緊派出大批援軍,來同安縣城協防,這樣的話大概還能守住縣城。

果不其然,就在海狼攻克了高浦城之後的第三天,便開始出現在了同安縣城周邊,而同安縣外面有東溪和西溪兩條河,同安縣城就在兩河交匯處的夾角位置,從地勢上來說,對縣城形成了天然的屏障,使得同安縣城易守難攻。

海狼如果從海上來的話,不管從哪個方向,都必須要渡過河,方能進逼到同安縣城下,對此如果官軍數量比較足,戰鬥力比較強的話,大可在城外沿河設置防禦,將海狼的兵馬堵在河對岸,便可使得海狼的人馬無法威脅到同安縣城。

就算是海狼想要把船隊駛入西溪之中也不行,因爲西溪水深有限,只能走小船,大船無法駛入到西溪之中,所以海狼只能從陸上對同安縣城發動進攻。

對此地形上來說,對同安縣城的防禦很有利,可惜的是同安縣卻沒有足夠的兵力,派出城去阻擊海狼的人馬。

而海狼似乎也並不急於攻打同安縣城,在他們拿下了高浦城之後,先將主力步兵運送到了西溪河口一帶登陸,對同安縣周邊一帶展開了一場掃蕩。

於孝天打定主意,吃掉圍頭灣,今後將圍頭灣當做他的海上貿易的集散地,但是想要在這一帶站穩腳跟,這一帶的地方勢力以後將會很可能給他造成不少麻煩,所以既然如此,倒不如趁着現在,就對這些地方勢力進行一次清理,於是海狼的陸軍在西溪河口登陸之後,便開始了對這一帶的掃蕩活動。

同安縣的地理位置,很適合做通海貿易,加之又毗鄰月港,這些年來受惠很大,當地有錢人多做通海貿易,不少人都發了大財,別看同安縣不算大,但是這裡的有錢人卻相當多。

有些大戶人家有錢了之後,便在城外大量置辦土地,然後建起他們的莊堡,結寨自保,故此同安縣一帶人口相當密集,寨堡更是比鄰相望。

這些寨堡之中,有很多寨堡都擁有團練鄉勇保護,地方武裝力量很強,海盜屢犯月港,但是卻在這邊一般討不到多大便宜,就是因爲同安一帶的這些村寨之間聯保聯防,一村有事,毗鄰的各村都會派人支援,以至於小股海盜在這一帶很難取得多少戰果。

但是這一次海狼卻不是小股海盜,他們的實力之強,是一般海盜絕對難以企及的,特別是攻堅能力,更不是普通海盜可以望其項背的。

而且海狼陸軍此次在同安縣一帶的活動,雖然彈藥物資需要海軍從淡水城那邊運送過來,可是糧食給養卻還是要就地進行解決的。

在攻打同安縣城之前,李大嘴和孟飛都認爲,有必要先把同安縣城周邊的一些大型的村寨拔除掉,就地進行糧食補給,順便也將當地一些大戶打掉,省的以後這些大戶結夥跟海狼爲敵。

於是他們便根據當地的帶路黨的供述,從當地選擇了七個大村寨作爲他們的目標,這七個大莊,都是當地一些有錢的士紳的宅院所在。

而且這七個鄉紳在當地也素有惡名,仗着有錢有勢,在當地平時沒少作惡,即便是官府也拿他們沒有辦法。

只要打掉他們,就等於基本上把同安縣周邊的地方勢力掃清,至於其它那些小一些的村寨,根本無力再聯合起來跟海狼爲敵。

當地的村寨當看到海狼的陸軍雄赳赳氣昂昂的出現在他們村堡外面的時候,一個個都嚇得是噤若寒蟬,根本產生不出一點要和他們爲敵的想法。

許多村堡一看到海狼的兵馬,就連忙在村子裡面組織了豬羊雞鴨,還準備了酒水和幾十幾百兩不等的銀子,慌忙送出村堡,擺在村子外面送給海狼。

對此李大嘴他們也不客氣,盡數收入囊中,但是對於這種收穫,他們並不敢輕易私自收取,全部由隨軍同行的理事堂人員登記在冊之後,可以直接使用的就地撥給軍中使用,像銀兩和酒水之類或者多出的豬羊雞鴨等物,則派人用小船運回到中左所那邊,入庫統一處理。

另外海狼派出人員,到各鄉村外面喊話,令他們今後每年要向海狼提供一定數量的銀子,其實就是收保護費,按時交納的,以後海狼不會對他們進行襲擾,保護他們的既得利益,其實就是將當地今後也納入到海狼的管理範圍之內,形成海狼的勢力範圍。

這些村寨自然不敢不答應,連連表示沒有問題,畢竟海狼提出的要求並不算太苛刻,每個村一般每年也就是繳納百八十兩銀子,最多的也就是交幾百兩銀子,很顯然海狼對他們的情況很瞭解,這樣的勒逼不算是太過分,各鄉各村都可以承受,掏錢買個平安也是可以接受的。

另外這些鄉村的人們,也暗自有他們自己的小算盤,他們認爲海狼雖然提出這樣的要求,但是不見得他們年年都要交,因爲現在看海狼囂張,可是一旦官軍大軍前來的話,海狼還能在這一帶盤踞一輩子不成?

只要官軍大軍一到,這些海狼遲早還是要走的,他們一走,這錢就自然不用再交了,現在先答應下來,也沒有什麼損失,如果海狼不走的話,那麼到時候照交就是了。

另外海狼在上岸之後,要求一些村堡出一些民夫,供他們調用,幫海狼運送物資,對此要求,各鄉村也不敢不答應,於是便將村中一些獨戶人家的青壯抽出來,派他們去給海狼幫忙。

這樣的要求同樣也不算過分,海盜登陸之後,不燒殺搶劫,已經算是好的了,現在海狼只是要求他們出點人工,實在是算不上多大的事情,反正各村之中,都有一些外來戶,這些外來戶在村裡面沒有根基,也沒有親戚,自然是可以被拋棄的,於是不管他們願意不願意,都只能被各村派出去給海狼當勞力。

但是這些人被派到海狼那邊之後,才發現事情沒有他們想的那麼壞,海狼雖然名義上是海賊,但是做事很規矩,對他們這些人也不算壞,飯給管飽,不要他們自帶吃的東西,每天還每個人發給幾十個大錢,作爲給他們的酬勞。

(哇!多謝鋒芒畢露之心兄弟的打賞,對了也同樣要謝老兄弟胡嚕呼嚕的打賞!你們的支持我銘記於心,什麼也不說了,下個月依舊保持每天兩章更新!決不食言!)

第298章 清除行動2第105章 兵站第60章 爭議第88章 遠征臺灣第47章 重炮快船第172章 天生仇日第112章 渾水摸魚第79章 君臣相見1第239章 親赴淡水第101章 朱大典的困局第82章 正主第263章 潭頭鎮第211章 不眠之夜3第53章 打賭第263章 潭頭鎮第232章 兵亂泉州府第143章 鬱悶的鄭一官第98章 登陸第78章 曹化淳第50章 未雨綢繆第57章 親赴臺灣第55章 我們叫海狼第62章 強攻2第9章 狼狽爲奸第1章 火帽第140章 歷史謎案第73章 下家第73章 下家第149章 以夷制盜第74章 財政赤字第31章 壟斷貿易第249章 水壩和水輪機第23章 偷襲第10章 戰兵登陸第120章 有苦自知第35章 決戰6第186章 下馬威第123章 叛將授首第115章 抱大腿第109章 建寨第22章 小人得志第195章 傾巢攻之第9章 不招自來第70章 第一條膛線第31章 螳螂捕蟬5第19章 嘍囉第20章 暗流涌動第108章 挺進平度州第145章 正主登場第66章 沼氣池第30章 高歌猛進第47章 巡視生意第33章 黃雀在後2第63章 叛軍來了第30章 高歌猛進第86章 困坐愁城第314章 官府動向第78章 強攻第15章 強行出關第34章 黃雀在後3第5章 獻策倒魏第166章 咆哮公堂第89章 改稱基隆第64章 瘧疾第2章 先下手爲強第280章 軍火生意的暴利第111章 狙擊手第79章 君臣相見1第107章 新秩序第126章 改元大中第274章 覬覦第212章 炮擊金門第142章 審俘第166章 馬梟來投第40章 天下巨震第297章 清除行動1第154章 航海日誌第129章 殺雞儆猴第251章 土高爐第90章 動手第33章 怒海狂濤第95章 啓用孫傳庭第18章 京觀第161章 老謀深算2第238章 謀叛第308章 以商養兵第251章 土高爐第150章 狗屎運第124章 被遺棄的殘兵第150章 狗屎運第128章 強權的好處第99章 以夷制夷第210章 報復懲戒第43章 試炮1第164章 窮書生1第78章 奴僕和炮臺草案第47章 收買人心2第89章 生擒活捉第178章 暗抵東沙嶼第38章 破釜沉舟
第298章 清除行動2第105章 兵站第60章 爭議第88章 遠征臺灣第47章 重炮快船第172章 天生仇日第112章 渾水摸魚第79章 君臣相見1第239章 親赴淡水第101章 朱大典的困局第82章 正主第263章 潭頭鎮第211章 不眠之夜3第53章 打賭第263章 潭頭鎮第232章 兵亂泉州府第143章 鬱悶的鄭一官第98章 登陸第78章 曹化淳第50章 未雨綢繆第57章 親赴臺灣第55章 我們叫海狼第62章 強攻2第9章 狼狽爲奸第1章 火帽第140章 歷史謎案第73章 下家第73章 下家第149章 以夷制盜第74章 財政赤字第31章 壟斷貿易第249章 水壩和水輪機第23章 偷襲第10章 戰兵登陸第120章 有苦自知第35章 決戰6第186章 下馬威第123章 叛將授首第115章 抱大腿第109章 建寨第22章 小人得志第195章 傾巢攻之第9章 不招自來第70章 第一條膛線第31章 螳螂捕蟬5第19章 嘍囉第20章 暗流涌動第108章 挺進平度州第145章 正主登場第66章 沼氣池第30章 高歌猛進第47章 巡視生意第33章 黃雀在後2第63章 叛軍來了第30章 高歌猛進第86章 困坐愁城第314章 官府動向第78章 強攻第15章 強行出關第34章 黃雀在後3第5章 獻策倒魏第166章 咆哮公堂第89章 改稱基隆第64章 瘧疾第2章 先下手爲強第280章 軍火生意的暴利第111章 狙擊手第79章 君臣相見1第107章 新秩序第126章 改元大中第274章 覬覦第212章 炮擊金門第142章 審俘第166章 馬梟來投第40章 天下巨震第297章 清除行動1第154章 航海日誌第129章 殺雞儆猴第251章 土高爐第90章 動手第33章 怒海狂濤第95章 啓用孫傳庭第18章 京觀第161章 老謀深算2第238章 謀叛第308章 以商養兵第251章 土高爐第150章 狗屎運第124章 被遺棄的殘兵第150章 狗屎運第128章 強權的好處第99章 以夷制夷第210章 報復懲戒第43章 試炮1第164章 窮書生1第78章 奴僕和炮臺草案第47章 收買人心2第89章 生擒活捉第178章 暗抵東沙嶼第38章 破釜沉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