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戰後復甦:皇族的親情,由校和由檢

轉眼到了萬曆十七年。

大明經濟復甦正在正軌之上,而張居正卻再次向皇權發起了挑戰。

撤皇帝制,啓用新制,他認爲是歷史的潮流。

可推翻皇帝制,是衆望所歸,可推翻那個人,往往會捨不得皇帝制的。

歷史上有太多人,捨不得皇位的。

而那種真能捨棄皇位的人,屈指可數,那纔是聖人。

聖人終究是少數,俗人才是最多的。

推翻皇位的人,往往還要坐那個位置。

可笑不?

能徹底看開,並真的不要的人,千古纔有幾個人啊。

張居正絕對不是那樣的人。

他是一個權力慾望極重的人,他辭官歸鄉那幾年,他幾乎大門都不出,面容則肉眼可見的衰老。

重新執掌天下權柄之後,六十多歲的他越活越年輕。

這樣的人,捨得將皇位拱手讓人?

他所謂的推翻皇帝制,無非是把朱家變成張家而已,把皇位挪到自己家而已。

而張居正抓到的機會,對萬曆帝發動衝擊。

萬曆帝早就盯着他呢。

他把二次復起,當做實現政治抱負的臺階。

萬曆帝同樣將張居正視爲最大的敵人,他一直在觀察張居正,也一直在監控他的佈局。

這幾年也琢磨明白了,張居正還要第二次衝擊皇帝制。

這次,皇家犯錯了。

張居正先放大這個過錯,然後藉機向皇帝制發起衝擊。

萬曆帝的二兒子,朱由檢老丈人嚴重貪污違紀,被朱由檢包庇下來,張居正發現後,並沒有立刻發難,而是助長朱由檢的老丈人,繼續貪污。

第二次,朱由檢又給遮掩下來。

而報紙上忽然就出現了流言,但被張居正壓了下來。

此事本以爲就過去了。

但在萬曆十八年京察中,被御史揪住不放,甚至要求萬曆帝罷黜朱由檢的郡王職位,貶爲庶人。

而基於此事反應最大的,是他的兄長太子朱由校。

朱由校激烈反對,死保弟弟。

這就給了張居正可乘之機。

貪污,在萬曆朝是大問題。

因爲萬曆朝沒錢,早年間幾次肅貪,從權貴身上割肉,反哺民間。

朱由檢犯錯,自然被上下揪住不放。

張居正反應最大。

萬曆帝可捨不得朱由檢這個兒子,隆慶帝在時,就說他這兩個孫子,一個皇帝,一個賢王,未來會支撐起朱家宗室,起碼能延續皇帝制五十年。

事實證明,隆慶帝眼光很好。

朱由校得到文武青睞,都得說一句太子賢明。

朱由檢能力極佳,這些年幫助朱由校秉政,兄弟配合無間。

最讓萬曆帝欣慰的是,太子並不猜忌弟弟,反而對弟弟親愛有加;弟弟朱由檢也從未垂涎過兄長的皇位,反而全心全意地幫助兄長。

兄弟倆配合無間,前朝諸事處理得井井有條。

而且,還能和張居正分庭抗禮。

可見這對兄弟的治政能力。

朱由檢還是犯錯了,他的王妃,是有名的賢妃,可他的岳父可不咋地,平時在家連大米飯都捨不得吃,頓頓吃粗糧……反正,朱由檢看到的是頓頓粗糧。

他不在的時候,老岳父吃啥他就不知道了,反正民間都說是極盡奢侈。

王妃周氏,則是他的賢內助,他能成爲賢王,和王妃的佐助息息相關,他王妃本可以走向臺前,成爲一名官員的,可她爲了丈夫的前途,默默隱居幕後支持他。

最重要的是,他的妻子和皇嫂張嫣有幾分像,和皇嫂一樣賢惠……

所以,他岳父第一次求他的時候,他心裡下意識認爲,岳父不是一個鋪張浪費的人,俸祿絕對夠吃飯了,不可能去貪污的。

他岳父也說自己冤枉,他也就信了,畢竟不是什麼大事,他一個郡王,又不是太子,何況是他的岳父,貪幾萬塊而已,還是栽贓的,先壓下來,再查清楚,若真是他岳父貪污,他會毫不猶豫秉公執法。

而正在查的過程中,他岳父第二次貪污了。

他不再相信岳父了。

可是,他的賢內助跪在他面前,求他幫幫她父親,他沒法拒絕自己的妻子跪在他的面前,苦苦哀求,但也僅此一次。

這纔有了第二次遮掩,當時他沒想到會釀成這般苦果。

他確實聰明,但也有自己的侷限性,所以犯了錯誤。

一個宗室藩王,犯點錯誤纔是正確的,這樣纔會讓皇帝、讓百官、讓天下放心,認爲他沒有垂涎過皇位。

反而有賢名的賢王纔要小心。

朱由檢覺得無所謂,他不介意污點,恰恰也需要污點。

結果張居正卻抓住機會,大做文章,劍指皇帝制,還有人撰寫了一篇文章,消除特權階級,建立平等民主的新政治體制。

雖然文章寫得模糊,其實就指向了皇帝制。

信王朱由檢就是特權階級,他因爲親情,就公器私用,視國家法度於無物。

隨着輿論發酵,謾罵聲此起彼伏,已經要求罷黜信王王位,貶爲庶人。

萬曆帝也在降輿論熱度,並且轉移視線。

很顯然,張居正的手腕更高,他準備了十幾年,等的就是今天。

所以,萬曆十九年,八十多歲的張居正向皇權發動了第二次抗爭。

太子朱由校是死保弟弟的。

他和弟弟年齡相差不大,但是,信王和幾個弟弟,都是他一手養大的,尤其是信王,他倆雖是異母弟,但信王的母親早逝,信王養在皇后宮中。

在太子十歲的時候,萬曆帝皇后薨逝,從那之後,朱由檢就和太子住在一起,兄弟倆形影不離。

那時候他們的祖父隆慶帝還活着呢。

隆慶帝很疼愛兩個孫子,但玉不琢不成器,經常摔打磨礪他們,在太子十六歲的時候,把他倆送去民間住了四年。

那四年,是他們最苦的四年,也讓兩兄弟感情更加親密。

回來後,朱由校先大婚,兩年後朱由檢大婚。

萬曆登基後,朱由檢也跟兄長同住東宮,這是其他皇子沒有的待遇,信王的信字,就是朱由校給挑的。

信王,準確地該叫信郡王。

可朱由檢卻沒有這個郡字,這就是區別其他郡王的地方,可見兄弟關係之好。

這也是今天,太子死保弟弟的原因。

朱由檢跪在東宮門前。

朱由校眼珠血紅:“孤不同意!你是孤的弟弟,孤不容你被千夫所指!”

“哥哥,去了我的王爵,方能平息天下之怒火。”

朱由檢目光堅定:“是我包庇了岳父的罪證,鐵證如山,我沒有理由辯駁,怪我當時沒和您商量,就擅自做主,兩次犯下同樣的錯誤,是我的錯。”

朱由校要扶他起來:“你別這樣怪自己,這是張居正的政治手段,逼着皇家犯錯,哪怕沒有伱,他也會對皇帝制發動衝擊的,這是他的使命。”

可朱由檢不肯起來:“終究是我犯錯,我必須承擔責任。”

“你是我的弟弟,我一定要保你!”朱由校更加堅決。

他在保護弟弟,也在保護皇帝制。

祖父用一生的時間,保住皇帝制,對他們兄弟寄予最大的希望,可不能毀於一旦。

“兄長,當務之急是保皇帝制,我的王位無關痛癢,哪怕現在沒了王位,只要您肯給我機會,我照樣能憑自己的努力,拿回自己的王位。”

朱由檢壓低聲音道:“當務之急,是鬥倒張居正,只要皇權取得勝利,我日後拿回來的,就是親王爵位!”朱由校卻堅決地抓住他:“大明只有兩位,因功封王的,一位於謙,一位王越。”

“還只是郡王。”

“你要走這條路,什麼時候才能封上來?”

“此事你不必再管,你只要回到府中,管束好你的家人便是,其餘事交給我,相信我!”

兄弟爭執之後,朱由檢拗不過兄長。

隨後,朱由校對張居正發動了衝擊。

出乎張居正預料的是,萬曆帝作壁上觀,並沒有直接下場,反而沉默不語,很顯然在等張居正出招。

張居正看出來了,這是等小的打不過,老的再上。

呵呵,你們一起上也沒用。

張居正早就做好了萬全之策。

民間輿論紛紛,張居正和太子鬥得你來我往,太子漸漸落入下風,而這個時候,民間出現了張居正兒子科舉作弊的流言。

張居正根本就不在乎,他兩個兒子中進士,確實是運作出來的,他第一次罷相,就因爲此事被彈劾,關鍵他兩個兒子都被削籍爲民了。

他一共有五個兒子,小兒子去年登科,靠的是真本事。

因爲他小兒子不姓張,籍貫也不在張居正名下,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家還有一個小兒子。

這個小兒子,是他爲政治鬥爭失敗留的後路,他敗了,就算被誅族,他還有一個血脈在家族之外。

當然了,以他的功勞,只要不是謀反,絕對不會被誅族的。

他主要擔心自己的兒子們支撐不起門楣,衰落之後的事情了,算是未雨綢繆未來五十年後的事情。

這次流言對象正是他的小兒子。

張居正不慌不亂,兒子並不是他的軟肋,這種華夏曆史金字塔尖上的人傑,自身幾乎沒什麼弱點。

太子朱由校的攻擊無效,反而在張居正的攻擊下,太子的名聲受到很大的影響。

萬曆二十年,身體極好的張居正,忽然病重了。

正處於漩渦之中的朱由校,忽然就脫身了,所有攻擊全部不攻自破,那些指責太子和信王的聲音,忽然就消失了,連都察院都改變口風了。

當張居正病重之後,皇帝罕見的出宮,親自去太師府慰問張居正。

張居正卻在服藥之後,身體更加敗壞,眼看就不行了,關鍵張居正已經八十四歲了,忽然病倒也在情理之中。

可病倒的時間點,則值得人商榷。

萬曆帝和張居正密談半個小時,當天晚上,張居正就病逝了。

據說張居正臉上含淚,是被皇帝逼死的。

萬曆帝還不錯的口碑,開始滑坡。

可張居正死了就是死了。

對朱由校的進攻,忽然就瓦解了,朱由檢也得到了釋放。

趁着端午節,朱由檢入宮謝恩的機會,偷偷問他爹,張居正到底是怎麼回事?

明眼人都知道是他爹出手了。

但是怎麼出手的,沒人知道。

“他是朕的師兄,朕今年都七十四了,到了這個年紀,誰知道哪天人就沒了?”

萬曆帝不承認。

他並沒有清算張居正的黨羽,而是給予張居正最高規格的葬禮,最高規格的諡號,並追贈爲王,配享太廟。

大明第一個被追贈爲王爵的文官。

可謂是極盡恩寵。

而這,怎麼看都像是萬曆帝擺脫嫌疑的舉動,越看他嫌疑越重。

史學家公正的評價張居正的一生,是大明功勞最大的文官,當代國士。

萬曆帝親口說,大明功勞最大的三個人:徐達、于謙、張居正。

能把張居正和前面兩位並列,已經是最高的評價了。

萬曆二十二年,萬曆皇帝病重,他在迷離之際,交代太子:“要善待張居正的後人,於私,他是朕的同窗,於公,他對國有大功。”

“朕知你厭惡他,因信王之事,你一直想清算於他。”

“不行的。”

“如果連張居正你都清算了,以後誰還會爲大明效力呢?”

“這裡面涉及了國家,你要以大局爲重。”

“你御極之後,要從張居正的後人中拆出一支,進入勳貴,當個侯爵吧,算是你對張家的恩寵。”

“記住了,不要壞了大明的規矩。”

朱由校聽得出來,萬曆帝對張居正是有虧欠的。

恰恰證明,張居正是被他爹弄死的。

朱由校猛然一震,這些年萬曆帝看似一動沒動,其實收買了張居正的身邊人,隨時都能對張居正動手。

所以,萬曆帝纔信任張居正。

他爹並沒有將這條線索交給他,說明已經斬斷了。

朱由校登基稱帝,改年號爲天啓。

萬曆帝則上廟號爲神宗,諡號,顯。

天啓帝只有兩個兒子,早早就立了太孫,皇位順利傳承沒有問題。

他繼位後,就迫不及待地讓信王出來代爲秉政,和他的太子一起,主持朝政,絲毫不擔心信王變成權臣。

哪怕朝臣一勸再勸,天啓帝一意孤行。

轉眼到了天啓四年,太子外出巡查時,忽然得了重病,拖了兩年還是病逝了,只留下兩個女兒,沒有兒子。

大明皇位再次出現了波折。

太子,上一代皇帝指定的太孫死了,皇位傳承出現了問題。

太子沒留下兒子,主要因爲他還年輕,死的時候才三十歲,已經有兩個女兒了,早晚會有兒子的。

他是嫡子,朱由校另一個兒子,則是庶子。

而五十八歲的朱由校,只剩下一個兒子了,繼承他的皇位的,應該就是這個兒子,沒什麼意外。

可是,朱由校卻猶豫了。

他看向了自己的弟弟。

他除了嫡長子之外,最疼愛的就是弟弟朱由檢,關鍵朱由檢的能力,是比他更強的。

登基六年來,國政大事,基本都是三人共同商議完成的。

太子英年早逝,而另一個兒子明顯不堪重用,最好的選擇是兄終弟及,讓弟弟登基。

可是,他的另一個兒子會同意嗎?朝臣會同意嗎?弟弟會同意嗎?

從朝臣的角度來說,肯定是上來一個容易控制的皇帝,比較順從民心。

而朱由檢鋒芒畢露,尤其被張居正坑了一波之後,他斬斷情絲,人變得更加幹練老辣。

他更像是正德皇帝,兢兢業業,只做事不看後果。

他未必能善終,但一定是個好皇帝。

這也是天啓帝傾向於他的原因。

如果嫡長子活着,他壓根就不會考慮弟弟,可嫡長子早逝,庶子不堪重用,他必須得爲皇帝傳承負責。

現在的皇帝制,經過張居正兩次衝擊之後,已經變得搖搖欲墜,坐在這個位置上的人,要如履薄冰,不能出現任何錯誤,被人抓住把柄。

做六十億人的皇帝,就要被六十億人的眼睛盯着,就要被這種挑剔的眼光死死盯着。

皇帝制搖搖欲墜。

這就讓宗室團結起來,並團結勳貴,死死保住底線。

所以天啓帝要考慮信王。

第366章 大明房地產爆發,外國月亮比國內圓第384章 炮轟倫敦,發明大爆發,書寫革命,第26章 襄王!閉嘴!你連朱高煦都不如!(三第375章 第一次波蘭戰爭,第一次奧斯曼戰爭第12章 把高閣老舉高點,讓叛軍看到第307章 明中六大奇案,漢宗案第338章 兩年,東南聯軍覆滅,平暹之戰第429章 首輔換命:誰能保證朕順利下手術檯第284章 中樞震怒,朕要把南直隸上下全部殺第382章 文娛大聯動,辦傳統文化樂園第246章 斷頭臺加超人飛拳,打到你腦溢血!第362章 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要說第347章 沒有文集的官員,不配爲官;辣妹子第90章 爾等就是一幫那(煞)啥(筆)!飄了第167章 火銃踹營,打崩韃靼騎兵!新銃炸膛第243章 含刀審訊,看我的彈指神通!(月票第269章 邊鏞,大明見聞錄第202章 收回世券,罵死成國太夫人!(七夕第369章 聯軍侵西,火燒阿爾罕布拉宮第41章 往朱祁鎮頭上扣屎盆子!(近七千字求第411章 鍾國英國衛國楚國篇第477章 戰後復甦:影視繁榮(十)第55章 太上皇沸騰的胃!(吃飯勿看)第384章 炮轟倫敦,發明大爆發,書寫革命,第307章 明中六大奇案,漢宗案第2章 你們逼朕做暴君!第196章 排隊伺候王妃!(月票加更)第421章 治貪 肅清和改革,續命盛世三十年第118章 黑化吧,于謙!成國公不老實,就換第344章 建立信用社會體系,信用大明,朱祁第258章 天降三龍,殺哪個?留哪個?皇太后第222章 刑不上大夫,哪來的狗屁規定!第76章 預料之中,行刺鑾駕!開殺吧,皇帝!第273章 釋奴令,漢兒不爲奴!第113章 搶!邊將可開關搶掠漠北!束腳陋習第215章 遇伏,誰敢殺我歐信?第432章 朕就是蘇大強!朱見漭變成了朱見淇第217章 出手就千萬兩銀子,這纔是藏富於民第340章 三年之功,改立太子,攻打東察合臺第3章 暴殺門達第223章 改變歷史,重建鄴城和晉陽,熱河簡第236章 年夜飯殺器,麻辣火鍋!第129章 太上皇降格漠北王,南宮的眼淚!第19章 皇爺,奴婢不能伺候你了第384章 炮轟倫敦,發明大爆發,書寫革命,第22章 陛下爲何如此暴戾?(近三千字!求收第164章第24章 把高谷的心挖出來,看看是不是黑的!第85章 當朕的狗不丟人!強收軍權入軍機處!第185章 挖士紳的根子,坐看土司攻伐,大明第360章 文化根源大挪移,世界的都是大明的第141章 啪!廢物!你朱祁鎮就是個廢物!第352章 截流印度河,灌溉西域,千古第一大第410章 崇國淮國代國隨國鄂國篇:非洲風雲第412章 收復倭國,大明最後一塊拼圖集齊,第277章 年富破敵,蓋世功成,大治可期,皇第355章 太子,你娘和楊氏同時掉進水裡,你第18章 朕,回來了(三千字,求追讀!)第287章 朝鮮版奪門之變,獻朝鮮于陛下!第158章 天降騎兵,畏威而不懷德!紅薯 土豆第449章 大限將至:大明版圖第361章 大明疆域止步於此,打不了一場國戰第158章 天降騎兵,畏威而不懷德!紅薯 土豆第35章 你要清名,朕給你!(求收藏!)第444章 命運啊,朕想給世界上上強度第397章 建立紫光閣,宋國篇:島嶼上的平頭第430章 老朱家,沒一個好東西第454章 至暗來臨:對朱見深的歉意(七)第33章 朕殺不死朱祁鎮,還戳不死你?(求收第95章 蛐蛐喜歡吃你!黑吃黑,大人,跪下!第63章 搞錢!徵收保護賦!願有來生,還做你第160章 想裂土分王?就憑你姓朱?一羣豬狗第223章 改變歷史,重建鄴城和晉陽,熱河簡第451章 時光不可逆:朕和朕的后妃們(四)第439章 禪讓鬧劇,拆分西域第94章 撒歡兒地搶,放肆地殺!快讓老子在血第335章 迴鑾,日新月異的大明!中學爲本,第75章 京營出征,朝堂爭鋒!朕此生,定要橫第193章 爹,求求您,愛女兒一次!第187章 神兵天降,土司被殺怕了!鎮國軍也第406章 以死明志,若由太子登基,大明必亡第18章 朕,回來了(三千字,求追讀!)第309章 明中六大奇案,妖書案(15萬)第288章 朝鮮建省,經濟論第58章 清算開始!先剁手指頭!再挖錦衣衛叛第303章 鯨吞安南之戰第429章 首輔換命:誰能保證朕順利下手術檯第53章 請聖母用包子!第43章 於少傅,天下可無朕,不可無君!(求第422章 瀾滄篇 東歐風雲 朱佑榶的政治智慧第117章 於太保,朕說過,朕給你擔着!第53章 請聖母用包子!第475章 戰後復甦:天啓朝的太子歸屬(六)第175章 壯哉于謙!大明邊境北推萬里!第58章 清算開始!先剁手指頭!再挖錦衣衛叛第74章 汪汪汪!把陳循推入屎坑!和胡濙做政第57章 裡庫迷蹤!西華門哭諫!你們要累死朕第34章 朕賜你天子劍,可敢殺他?(三千字求第351章 畫王八和外交論,武力征服到外交斡第99章
第366章 大明房地產爆發,外國月亮比國內圓第384章 炮轟倫敦,發明大爆發,書寫革命,第26章 襄王!閉嘴!你連朱高煦都不如!(三第375章 第一次波蘭戰爭,第一次奧斯曼戰爭第12章 把高閣老舉高點,讓叛軍看到第307章 明中六大奇案,漢宗案第338章 兩年,東南聯軍覆滅,平暹之戰第429章 首輔換命:誰能保證朕順利下手術檯第284章 中樞震怒,朕要把南直隸上下全部殺第382章 文娛大聯動,辦傳統文化樂園第246章 斷頭臺加超人飛拳,打到你腦溢血!第362章 不利於團結的話不要說第347章 沒有文集的官員,不配爲官;辣妹子第90章 爾等就是一幫那(煞)啥(筆)!飄了第167章 火銃踹營,打崩韃靼騎兵!新銃炸膛第243章 含刀審訊,看我的彈指神通!(月票第269章 邊鏞,大明見聞錄第202章 收回世券,罵死成國太夫人!(七夕第369章 聯軍侵西,火燒阿爾罕布拉宮第41章 往朱祁鎮頭上扣屎盆子!(近七千字求第411章 鍾國英國衛國楚國篇第477章 戰後復甦:影視繁榮(十)第55章 太上皇沸騰的胃!(吃飯勿看)第384章 炮轟倫敦,發明大爆發,書寫革命,第307章 明中六大奇案,漢宗案第2章 你們逼朕做暴君!第196章 排隊伺候王妃!(月票加更)第421章 治貪 肅清和改革,續命盛世三十年第118章 黑化吧,于謙!成國公不老實,就換第344章 建立信用社會體系,信用大明,朱祁第258章 天降三龍,殺哪個?留哪個?皇太后第222章 刑不上大夫,哪來的狗屁規定!第76章 預料之中,行刺鑾駕!開殺吧,皇帝!第273章 釋奴令,漢兒不爲奴!第113章 搶!邊將可開關搶掠漠北!束腳陋習第215章 遇伏,誰敢殺我歐信?第432章 朕就是蘇大強!朱見漭變成了朱見淇第217章 出手就千萬兩銀子,這纔是藏富於民第340章 三年之功,改立太子,攻打東察合臺第3章 暴殺門達第223章 改變歷史,重建鄴城和晉陽,熱河簡第236章 年夜飯殺器,麻辣火鍋!第129章 太上皇降格漠北王,南宮的眼淚!第19章 皇爺,奴婢不能伺候你了第384章 炮轟倫敦,發明大爆發,書寫革命,第22章 陛下爲何如此暴戾?(近三千字!求收第164章第24章 把高谷的心挖出來,看看是不是黑的!第85章 當朕的狗不丟人!強收軍權入軍機處!第185章 挖士紳的根子,坐看土司攻伐,大明第360章 文化根源大挪移,世界的都是大明的第141章 啪!廢物!你朱祁鎮就是個廢物!第352章 截流印度河,灌溉西域,千古第一大第410章 崇國淮國代國隨國鄂國篇:非洲風雲第412章 收復倭國,大明最後一塊拼圖集齊,第277章 年富破敵,蓋世功成,大治可期,皇第355章 太子,你娘和楊氏同時掉進水裡,你第18章 朕,回來了(三千字,求追讀!)第287章 朝鮮版奪門之變,獻朝鮮于陛下!第158章 天降騎兵,畏威而不懷德!紅薯 土豆第449章 大限將至:大明版圖第361章 大明疆域止步於此,打不了一場國戰第158章 天降騎兵,畏威而不懷德!紅薯 土豆第35章 你要清名,朕給你!(求收藏!)第444章 命運啊,朕想給世界上上強度第397章 建立紫光閣,宋國篇:島嶼上的平頭第430章 老朱家,沒一個好東西第454章 至暗來臨:對朱見深的歉意(七)第33章 朕殺不死朱祁鎮,還戳不死你?(求收第95章 蛐蛐喜歡吃你!黑吃黑,大人,跪下!第63章 搞錢!徵收保護賦!願有來生,還做你第160章 想裂土分王?就憑你姓朱?一羣豬狗第223章 改變歷史,重建鄴城和晉陽,熱河簡第451章 時光不可逆:朕和朕的后妃們(四)第439章 禪讓鬧劇,拆分西域第94章 撒歡兒地搶,放肆地殺!快讓老子在血第335章 迴鑾,日新月異的大明!中學爲本,第75章 京營出征,朝堂爭鋒!朕此生,定要橫第193章 爹,求求您,愛女兒一次!第187章 神兵天降,土司被殺怕了!鎮國軍也第406章 以死明志,若由太子登基,大明必亡第18章 朕,回來了(三千字,求追讀!)第309章 明中六大奇案,妖書案(15萬)第288章 朝鮮建省,經濟論第58章 清算開始!先剁手指頭!再挖錦衣衛叛第303章 鯨吞安南之戰第429章 首輔換命:誰能保證朕順利下手術檯第53章 請聖母用包子!第43章 於少傅,天下可無朕,不可無君!(求第422章 瀾滄篇 東歐風雲 朱佑榶的政治智慧第117章 於太保,朕說過,朕給你擔着!第53章 請聖母用包子!第475章 戰後復甦:天啓朝的太子歸屬(六)第175章 壯哉于謙!大明邊境北推萬里!第58章 清算開始!先剁手指頭!再挖錦衣衛叛第74章 汪汪汪!把陳循推入屎坑!和胡濙做政第57章 裡庫迷蹤!西華門哭諫!你們要累死朕第34章 朕賜你天子劍,可敢殺他?(三千字求第351章 畫王八和外交論,武力征服到外交斡第9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