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七章 先打吳三桂

打了吳三桂,那麼其他雲貴的清軍和南明軍以及那些參與深山老林,荒無人煙的軍閥,土司們將沒有屏障,沒有助力,到時候,即便是民兵配合守備營,加上俘虜兵就能在若干年以後將這些殘匪剿滅,而實際上這裡就是華夏軍的地盤了。

窮山惡水,這裡不同於廣西州,不同於湖廣州,也不同於福建州,江西州,這裡的山民更加野蠻,更加不開花,據內閣評價,即便使用華夏軍以前的辦法,也得好幾年才能讓那些不開花之人,古代稱之爲撩人的野蠻人臣服。

低級認證並不需要你識字或者讀過書,只要你在行業裡面能弄個拿出手的東西,並且獲得官府認可就行。

並且能獲得免費上成人夜校的資格,如果再夜校裡面獲得畢業,也就是說認識了十個阿拉伯數字,並且認識百字以上的字,就可以參加資格認證二級的考試。

這些考試都集中在行業翹楚上,農活能說出個頭頭道道,並且在別人的輔助下記錄下來,自己還能看懂一些,你就能獲得二級的資格認證了。

這些人都被官府徵用,幫助解決比如下鄉統計農田多少,出產多少,鐵多少,一天能打多少鐵,木匠打造的一些東西是否符合官府規定的標準,幫助官府解決同這些行業的人接觸的任務。

當然這些人是不用領工資的,徵用的時候給你酬勞,不徵用的時候你還是幹自己的老本行,官府優先使用你的東西。

這些人都被官府徵用,幫助解決比如下鄉統計農田多少,出產多少,鐵多少,一天能打多少鐵,木匠打造的一些東西是否符合官府規定的標準,幫助官府解決同這些行業的人接觸的任務。

當然這些人是不用領工資的,徵用的時候給你酬勞,不徵用的時候你還是幹自己的老本行,官府優先使用你的東西。

楊陽陽,華夏義軍曾經的衛指揮使,隨着華夏義軍改變爲華夏軍,楊陽陽逐漸的厭倦了打戰的生活,成爲一華夏軍總督府的一名文吏。

但由於先前底子太薄,隨着越來越多的能力比他高的人進入侍從室,進入華夏軍文官隊伍,楊陽陽的地位越來越尷尬。

周粥擔任首相以後,楊陽陽藉機找了個日子去找他,周粥考慮了一下,然後調他去新光復的福建州福州府擔任了一個縣的縣吏。

以後華夏軍文官和武將經過歷次變遷,他從縣吏升爲主薄,然後調往其他地方擔任了新兵營教官文吏,知縣,從小縣知縣上升爲正科級的中縣知縣,副處級的大縣知縣,乘機不說斐然,然也是基本過得去,剛好達到升級標準。

雖然他的成績平平,可誰敢和他較真,他曾經跟隨張強南征北戰,還鎮守過東陽鎮,江浦縣城,龍陽島,如果沒有從軍隊退役,現在至少是一名總兵級的甲級野戰旅旅長了。

楊陽陽,古月笙,蕭飛,金麒等人曾經是第二批張強的心腹戰將,是張強訓練出來的戰兵,雖然張強很忙,但下面這些人都很照顧楊陽陽,所以別看楊陽陽官位不高,還是在崇尚武力的華夏軍裡面擔任一個並不受人重視的文官知縣,可沒有人敢和他作對或者欺負他。

他手下的很多戰將已經不是守備團的參將團長,就是守備營的守備營長,要不就是親衛營裡面的小隊長一類的,再不濟退伍的將官也出任了民兵大隊的副大隊長,管理着萬人大隊。

也許在官位和顯赫方面他無法和同期的其他戰友相比,可在當官方面,在人脈方面,他已經走在了那些官位高過他的兄弟戰友們前面,就在不久前,他的岳父,一名早期被招募近侍從室的舉人出任安徽州監察部監察廳廳長,用明朝的話來說,就是一州的按察司按察使,專門巡視該州的官員風紀,貪腐,替天子監察百官的。

在他的岳父和他自己的努力下,楊陽陽擔任了安徽州已經解放很多年的半個州這邊華夏軍佔領地盤內一個府的民情部巡查使,按照官位排位來論,他就是這個州的第四把手,知府,相當於地級市市長,一把手,布政使,兵備道,三個人下來就是他了。

也是不知道張強那麼忙,怎麼知道他在這裡,於是欽點他主持這裡的縣諮詢局的成立,他翻來覆去,想來想去也不知道這個縣諮詢局怎麼弄?

無論是大明還是大清,甚至是前面歷朝歷代都沒有先例啊。

他實際上是沒有什麼實權的,有的實權只是民情部的實權,而在政務和軍務上是沒有發言權的,他今天出席這個會議也是因爲他是第四把手,來走個過場而已。

雖然他是文官系統的,但他從文官跳到了民情部這和文官系統就有區別了,而且是差不多天然敵對,因爲民情部有一部分工作就是配合監察部調查官員,所以他在這個崗位上不受人待見,但偏偏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這個會議的主體,設立縣諮詢局,卻是由民情部牽頭的,他成了縣諮詢局的所有局長們的頭頭。

一行三人,躲躲藏藏,閃閃爍爍,在鄉間小路行走,不時走上已經鋪就石子,並且在石子上面澆灌了一層土石灰糯米糕等混合的土法水泥。

這使得的道路有了水泥的模樣,也有了石子的堅硬,雖然不是太美觀,可走起大車來,平穩結實,還不咯腳,關鍵是加速了行人奔走在道路上的速度,遠比土路要快很多,比土路要乾淨了很多,因爲大明沒有後世那種重達幾十噸的汽車,即便有運輸的馬車,也絕對不會超過幾噸的重量,這點重量對於這種低級的道路來說,綽綽有餘,這就是張強帶給這個時代的改變。

不能說有多高級,多先進,但絕對便利。

大清朝廷,順治皇帝年輕英俊,揹着手,聽着洪承疇分析從華夏軍哪裡傳來的關於縣諮詢局的消息,對於這種類似御史臺的彈劾,議論,參與地方政務,監督官員和社會輿論的事情,不由的點頭大讚,“漢人的腦子就是夠靈活,要不得他們統治這片中原大地千年之久,屢次興起,洪卿,要是你,能想出這樣的主意來嗎?還有我大清是否可以仿效,以同華夏軍一爭長短?”

第五百一十七章 把路走到了死衚衕第八百六十九章 盪滌東南亞第七百八十二章 衰敗的日本人第三百六十八章 解職第三十五章 流寇小隊第六百四十五章 懲戒營的彙報第七百三十九章 四國島的厄運2第一百三十章 練兵第一百四十六章 鄭彩末日12第四百九十九章 魯國滅亡對局勢的影響2第五百五十二章 鄭成功服軟第五百三十三章 大清危局第三百零八章 先鋒遭遇戰第八百八十六章 風雨飄搖的大清國第四百一十四章 朱大典的籌謀1第六百四十八章 渡江戰役第六百六十章 東南亞憂心的事情第四百五十四章 會鰲拜6第七百二十六章 大勝第四百三十八章 南明烽火19-逆轉3第四百二十六章 南明烽火7第八百三十章 好消息就是好消息2第2378章 成長起來的王國將領們1第六百八十五章 驚慌失措第二百八十四章 敵友難辨,僵持不決第四百二十一章 南明烽火2第二百一十八章 鄭成功的底線第六百三十五章 沒得逃了第六百八十八章 慘死第六百七十三章 驚動第七百九十六章 處理舊艦第八百四十四章 聲東擊西之計2第三百八十一章 削他個葡萄牙人第四十七章 拿下武義縣城第四百三十三章 南明烽火14-對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絕地死戰第四百四十六章 他們兩個勾搭上了第五百二十一章 懲戒營視察第三百五十二章 不得閒第四百八十章 李過的想法第一百一十四章 再戰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明烽火10第八百零八章 鄭智反叛?第六百五十六章 裁撤軍隊2第三百五十九章 滿洲風起第四百七十一章 新變局第六百四十九章 心灰意冷第三百六十八章 解職第一百一十五章 向包圍圈挺進第六百八十七章 捉拿第三百五十二章 不得閒第三百一十六章 急攻第二百九十七章 詭異的婉轉:洪承疇其人第四百八十四章 反正軍最恐怖的一天第六十七章 收穫第十一章 奪軍第三百七十四章 對手也在進步第五百二十八章 李過在華夏軍第八百六十一章 周邊無事專心對付滿清第二百零二章 這人太頑固第三百五十二章 不得閒第一百三十一章 兵工廠1第八百六十八章 軍銜制度改革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成棟的緬甸之戰第七十九章 束手無策第三百五十二章 不得閒第四百三十八章 南明烽火19-逆轉3第五百七十七章 評價第四百九十一章 投靠第一百七十七章 伏擊10第五百三十八章 華夏軍的厲害之處第八百一十三章 衆怒共謀第五百一十五章 大順軍滅亡八十七章 工匠弗朗西斯第四百四十三章 南明烽火24-逆轉8第三十三章 追兵第三百九十三章 密謀2第二百九十八章 全面圍剿第二百九十七章 詭異的婉轉:洪承疇其人第二章 奇怪的朱大典第五百二十五章 鄭成功也反了第七百八十五章 新船定型生產第七百九十章 新的人員培養第四百八十四章 反正軍最恐怖的一天第一百七十章 伏擊3第七百零一章 全方位覆蓋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有疑慮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清出兵濟州島第八百六十六章 王玉羣的最終去向第六百六十四章 海上貿易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王今日不早朝第四百四十七章 打湖廣第一百九十六章 追兇5第一百七十四章 伏擊7第五百四十八章 帝王之樂第三十一章 改編部隊第二百三十一章 孫猴子鑽到了鐵扇公主肚子裡2第六百七十四章 推動第六百二十九章 戰爭應該這麼打第七十一章 授官布政使
第五百一十七章 把路走到了死衚衕第八百六十九章 盪滌東南亞第七百八十二章 衰敗的日本人第三百六十八章 解職第三十五章 流寇小隊第六百四十五章 懲戒營的彙報第七百三十九章 四國島的厄運2第一百三十章 練兵第一百四十六章 鄭彩末日12第四百九十九章 魯國滅亡對局勢的影響2第五百五十二章 鄭成功服軟第五百三十三章 大清危局第三百零八章 先鋒遭遇戰第八百八十六章 風雨飄搖的大清國第四百一十四章 朱大典的籌謀1第六百四十八章 渡江戰役第六百六十章 東南亞憂心的事情第四百五十四章 會鰲拜6第七百二十六章 大勝第四百三十八章 南明烽火19-逆轉3第四百二十六章 南明烽火7第八百三十章 好消息就是好消息2第2378章 成長起來的王國將領們1第六百八十五章 驚慌失措第二百八十四章 敵友難辨,僵持不決第四百二十一章 南明烽火2第二百一十八章 鄭成功的底線第六百三十五章 沒得逃了第六百八十八章 慘死第六百七十三章 驚動第七百九十六章 處理舊艦第八百四十四章 聲東擊西之計2第三百八十一章 削他個葡萄牙人第四十七章 拿下武義縣城第四百三十三章 南明烽火14-對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絕地死戰第四百四十六章 他們兩個勾搭上了第五百二十一章 懲戒營視察第三百五十二章 不得閒第四百八十章 李過的想法第一百一十四章 再戰第四百二十九章 南明烽火10第八百零八章 鄭智反叛?第六百五十六章 裁撤軍隊2第三百五十九章 滿洲風起第四百七十一章 新變局第六百四十九章 心灰意冷第三百六十八章 解職第一百一十五章 向包圍圈挺進第六百八十七章 捉拿第三百五十二章 不得閒第三百一十六章 急攻第二百九十七章 詭異的婉轉:洪承疇其人第四百八十四章 反正軍最恐怖的一天第六十七章 收穫第十一章 奪軍第三百七十四章 對手也在進步第五百二十八章 李過在華夏軍第八百六十一章 周邊無事專心對付滿清第二百零二章 這人太頑固第三百五十二章 不得閒第一百三十一章 兵工廠1第八百六十八章 軍銜制度改革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成棟的緬甸之戰第七十九章 束手無策第三百五十二章 不得閒第四百三十八章 南明烽火19-逆轉3第五百七十七章 評價第四百九十一章 投靠第一百七十七章 伏擊10第五百三十八章 華夏軍的厲害之處第八百一十三章 衆怒共謀第五百一十五章 大順軍滅亡八十七章 工匠弗朗西斯第四百四十三章 南明烽火24-逆轉8第三十三章 追兵第三百九十三章 密謀2第二百九十八章 全面圍剿第二百九十七章 詭異的婉轉:洪承疇其人第二章 奇怪的朱大典第五百二十五章 鄭成功也反了第七百八十五章 新船定型生產第七百九十章 新的人員培養第四百八十四章 反正軍最恐怖的一天第一百七十章 伏擊3第七百零一章 全方位覆蓋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有疑慮第七百七十六章 大清出兵濟州島第八百六十六章 王玉羣的最終去向第六百六十四章 海上貿易第五百二十三章 君王今日不早朝第四百四十七章 打湖廣第一百九十六章 追兇5第一百七十四章 伏擊7第五百四十八章 帝王之樂第三十一章 改編部隊第二百三十一章 孫猴子鑽到了鐵扇公主肚子裡2第六百七十四章 推動第六百二十九章 戰爭應該這麼打第七十一章 授官布政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