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官和紳就是兩個不同的階層。
官是統治者,紳是地方上的豪強,兩者相互依存,又相互制衡。
朱檀的這個想法,無異於是在挑戰幾千年來的傳統和秩序。
“你小子,膽子不小啊!”
朱元璋眯起眼睛,語氣中聽不出喜怒。
“父皇,”朱檀不慌不忙地說道:
“您想想,那些官紳,仗着自己有權有勢,欺壓百姓,魚肉鄉里,無惡不作。他們就像是大明肌體上的毒瘤,如果不除掉,遲早會毀了大明江山!”
“你說的這些,朕何嘗不知?”
朱元璋長嘆一聲,他何嘗不想除掉這些毒瘤,可是談何容易?
這些官紳,蟠根錯節,勢力龐大,稍有不慎,就會引起朝野震盪,甚至會動搖大明的根基。
“父皇,您還記得當年您說過的話嗎?”
朱檀目光炯炯地看着朱元璋,“您說過,要讓這天下百姓,都能吃飽穿暖,都能過上好日子!”
朱元璋心頭一震,當年他還是一個放牛娃的時候,就曾經立下誓言,要推翻元朝的暴政,建立一個讓百姓安居樂業的國家。
如今,他做到了,可是,他真的讓所有百姓都過上好日子了嗎?
“父皇,”
朱檀的聲音再次響起:
“官紳一體,勢在必行!只有這樣,才能徹底剷除這些毒瘤,才能真正讓大明江山永固,才能真正讓天下百姓安居樂業!”
朱元璋沉默了,他看着眼前這個意氣風發的兒子,心情很是複雜。
他不知道,朱檀的這個想法,究竟是對是錯,他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該不該支持他。
“父皇,”朱檀見朱元璋不說話,以爲他在猶豫,於是繼續說道,“兒臣知道,這件事很難,但是,兒臣相信,只要我們父子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成功!”
“你小子,”朱元璋看着朱檀,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總是能給朕出難題啊……”
他揹着手,在田埂上慢慢踱步,金色的陽光灑在他的身上,爲他鍍上了一層金邊。
“這件事,朕需要好好想想……”
朱元璋沒有說話,只是邁步走上了田埂。
他身後的侍衛想跟上,卻被朱元璋一個眼神制止了。
朱檀見狀,連忙跟上,父子二人一前一後,走在田間小路上。
初秋的風吹過金黃色的稻田,掀起一陣陣麥浪。
朱元璋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這片土地的氣息讓他感到安心。
“說吧,你小子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
朱元璋揹着手,望着遠處說道。
“嘿嘿,父皇,您別急啊。”朱檀笑着,快步走到朱元璋身邊,“您看這田,多肥沃啊!可是種地的百姓卻年年賦稅沉重,這到底是爲什麼呢?”
朱元璋斜了他一眼,“你小子,少跟朕打馬虎眼,朕問的是官紳一體,你扯這些有的沒的作甚?”
“父皇,您別急啊,這都連着呢!”朱檀指了指田埂另一邊的豪華莊園,“您看,那是什麼地方?”
朱元璋順着朱檀手指的方向看去,臉色頓時沉了下來,“那是張員外的莊子,怎麼,你小子又想打土豪分田地?”
“父皇,您誤會了,兒臣可不是那意思。”
朱檀連忙擺手,“兒臣只是想說,這土地是死的,人是活的,咱們得想個法子,讓這土地發揮最大的作用,讓百姓們都能過上好日子,您說是不是?”
朱元璋沒有說話,只是靜靜地聽着。
朱檀接着說道:
“父皇,您想想,那些官紳,他們佔着最好的土地,卻不好好種,反而把土地租給百姓,收取高額的租金,這合理嗎?”
“這……”
朱元璋遲疑了一下,他知道朱檀說的有道理,可是幾千年來都是這樣過來的,想要改變談何容易。
“父皇,兒臣知道您擔心什麼。”朱檀看出了朱元璋的顧慮,“您擔心動了官紳的利益,會引起他們的反彈,甚至會動搖大明的根基,對吧?”
朱元璋點了點頭,他最擔心的就是這個。
“父皇,您想過沒有,如果我們不動他們,任由他們這樣下去,大明的根基就會穩固嗎?”
朱檀反問道。
“此話怎講?”朱元璋眉頭一皺。
“父皇,您想想,那些官紳,他們仗着自己有權有勢,欺壓百姓,魚肉鄉里,百姓們敢怒不敢言,長此以往,民怨沸騰,到時候不用別人來動搖大明,大明自己就垮了!”
朱檀語氣沉重地說道。
朱元璋心頭一震,他何嘗不明白這個道理?
當年他起兵造反,不就是因爲元朝的腐敗和暴政嗎?
“那,你想怎麼辦?”朱元璋問道,語氣中已經少了一絲質問,多了一絲詢問。
“官紳一體,勢在必行!”
朱檀語氣堅定地說道,“我們要讓那些官紳也承擔起應盡的義務,讓他們也爲大明的江山社稷出一份力!”
“怎麼個一體法?”
朱元璋追問道。
“很簡單!”朱檀眼中閃爍着智慧的光芒,“讓他們也交稅!讓他們也服兵役!讓他們也參與到國家的建設中來!”
“父皇,百姓纔是國家的根基,只有百姓安居樂業,國家才能長治久安!”
朱檀繼續說道,“官紳一體,不僅僅是爲了限制官紳的權力,更是爲了喚醒他們的責任感,讓他們明白,他們也是大明的一份子,也要爲大明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朱元璋沉默了,他揹着手,在田埂上慢慢踱步。
良久,他才停下腳步,擡頭望向遠方,彷彿要看透那層層迷霧,“你說的官紳一體,具體打算怎麼做?”
朱檀心中一喜,他知道,父皇這是同意了!
他連忙將自己準備好的計劃和盤托出:
“父皇,兒臣以爲,這官紳一體,當從賦稅、徭役、商賈三方面入手……”
夕陽西下,父子二人在田埂邊談論了許久,直到天邊最後一抹餘暉消失殆盡。
朱元璋最終點頭同意了朱檀的新政方案,並承諾會親自處理朝堂上的反對聲音。
“山東這邊的事,你放手去做,那些老頑固若是敢多嘴,朕替你收拾他們!”
朱元璋拍了拍朱檀的肩膀,語氣中充滿了對兒子的信任和支持。
“謝父皇!”
“好了,時候不早了,咱們回府吧。”
朱元璋說着,便率先向田埂下走去。
朱檀連忙跟上,二人一前一後,消失在暮色之中。
……
回到濟南魯王府,朱元璋看着眼前這棟風格奇特的建築,不禁愣住了。
高聳的尖頂,華麗的雕花,五彩斑斕的玻璃窗,無一不透着異域風情,與他見過的任何一座王府都截然不同。
“老十,你這府邸……倒是別具一格啊。”
朱元璋遲疑了一下,纔開口說道,語氣中帶着一絲不易察覺的疑惑。
“嘿嘿,父皇,這是兒臣按照西洋的風格設計的,怎麼樣,還不錯吧?”
朱檀笑着說道,他特意讓人按照前世的記憶,將魯王府改造成了歐式風格。
既然都成爲王爺來到封地了。
當然是要享受享受的。
朱元璋沒有說話,只是邁步走進王府。寬敞明亮的大廳,鋪着柔軟地毯的地板,以及那些造型奇特,卻異常舒適的傢俱,都讓他感到新奇不已。
“父皇,您請坐。”
朱檀引着朱元璋來到一張柔軟的沙發前,這沙發也是他特意讓人仿製的。
內部填充了上好的鵝毛,坐上去柔軟無比,比之皇宮裡的龍椅也不遑多讓。
朱元璋小心翼翼地坐了下去,頓時感覺身體彷彿陷入了雲端一般,說不出的舒服。
他忍不住用手按了按沙發扶手,臉上露出了驚訝的表情,“這……這是什麼東西?竟如此柔軟舒適?”
“嘿嘿,這叫沙發,是西洋人用來休息的東西,父皇您覺得舒服就好。”
朱檀笑着解釋道。
朱元璋在沙發上坐了一會兒,才起身說道:
“老十,你這府邸,處處透着新鮮玩意兒,說吧,還有什麼新奇的東西,都給朕展示展示。”
朱檀聞言,心中暗喜。
想不到老朱表面上嚴肅威嚴,但骨子裡卻是個喜歡新奇事物的人。
於是,他便帶着朱元璋在王府裡四處參觀,爲他講解各種西洋玩意兒的用途和來歷。
從自鳴鐘到望遠鏡,從留聲機到自行車,每一件東西都讓朱元璋大開眼界,嘖嘖稱奇。
他彷彿一個好奇的孩子,不停地詢問着各種問題,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多。
然而,當朱檀帶着朱元璋來到一間佈置典雅的書房時,朱元璋臉上的笑容卻漸漸消失了。
因爲他看到,書房的書架上,除了四書五經,史書典籍之外,竟然還擺放着許多他從未見過的書籍。
這些書籍的封面大多是西洋文字,只有少部分是用漢字書寫的,但內容卻讓他感到十分陌生,甚至有些不安。
“老十,這些都是些什麼書?”
朱元璋指着書架,語氣嚴肅地問道,眼神中帶着一絲警惕和懷疑。
“回父皇,這些都是兒臣從西洋商人那裡收集來的書籍,內容包羅萬象,有天文地理,有數學物理,還有醫學機械……”
朱檀解釋道,但他注意到父皇的神情不對,於是便沒有繼續說下去。
“西洋的東西,你就這般推崇嗎?”
朱元璋語氣沉了下來,他拿起一本封面印着人體骨骼圖的書籍,翻開看了看,眉頭皺得更緊了:
“這些東西,對治理國家,有何用處?”
朱檀看着朱元璋陰沉的臉色,知道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
但他心中卻毫無懼意,反而涌起一股莫名的興奮。
他這位父皇,向來以雄才大略著稱,但骨子裡卻也透着一股迂腐。
他倒要看看,這些來自未來的知識,能否撞擊出不一樣的火花。
“父皇,您覺得這些西洋玩意兒,比起我大明的物件如何?”
朱檀沒有直接回答朱元璋的問題,反而將話題引向了另一個方向。
朱元璋眉頭緊鎖,顯然對朱檀的迴避頗爲不滿,但還是順着他的話說道:
“西洋之物,雖精巧,卻不過是奇技淫巧,豈能與我大明之物相提並論!”
“父皇所言極是,但這些西洋之物,卻也蘊含着不少值得我大明學習借鑑之處。”
朱檀說着,拿起一本封面印着人體骨骼圖的書籍,“就比如這本《人體解剖圖譜》,詳細記錄了人體的構造,這對治療疾病,提升醫術,大有裨益啊!”
“荒唐!”朱元璋猛地一拍桌子,怒道,“人體構造,豈是凡人可以隨意窺探的?這等有違倫常的書籍,你竟也敢收藏?”
朱檀早料到朱元璋會有此反應,也不惱怒,只是平靜地說道:
“父皇,兒臣知道您是擔心這有違天理,但醫者父母心,若是能通過學習這些知識,救治更多百姓,豈不是功德無量?”
“哼,巧言令色!”朱元璋冷哼一聲,顯然不爲所動,“我看你就是在逃避話題!”
朱檀心中暗笑,終於說到點子上了。
他拿起一本用漢字書寫的書籍,遞給朱元璋,“父皇,您請看這本《君主論》。”
朱元璋狐疑地接過書,翻開一看,只見書中寫道:
“君主不應以仁義道德爲準則,而應以維護自身統治爲最高目標,必要時可以不擇手段……”
“放肆!”朱元璋勃然大怒,將書狠狠地摔在地上,“一派胡言!君者,以仁義治天下,豈能行此等卑鄙之事?”
“父皇息怒,兒臣並非推崇此書中的所有觀點,只是覺得其中一些道理,也值得我們借鑑。”
朱檀不慌不忙地解釋道:
“比如書中提到,君主應該善於利用各種手段,包括欺騙和暴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雖然聽起來有些殘酷,但不可否認,在現實的政治鬥爭中,這的確是一種有效的手段。”
“你……”朱元璋指着朱檀,氣得渾身發抖,“你竟敢當着朕的面,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話!”
朱檀絲毫不懼,繼續說道:
“父皇,兒臣只是實話實說罷了。您想想,當年您起兵反元,不也是用盡了各種手段嗎?若是沒有當初的果斷和狠辣,我大明江山,焉能有今日之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