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檀兒真孝順啊.
朱元璋:
這孩子隨誰了?
怎麼還主動要上飯了?
咱那是請你留下吃飯的意思嗎?
然而,對於朱檀這樣的厚臉皮,朱元璋還偏偏有些吃這套。
朱元璋今年已經57了。
而朱檀剛剛15。
到了朱元璋這個歲數,對朱檀更多了幾分疼愛。
他有些好笑地瞪了朱檀一眼,哼道:“你魯王殿下不嫌咱的飯菜差就行!”
朱檀聽到這話。
忽然想起來。
在自己的記憶裡,老朱的伙食一直都是比較差的那種。
說起來。
這裡面還有一個典故。
朱元璋有一次和馬皇后抱怨臣子奢靡無度,縱情享樂。
馬皇后給老朱出了個主意。
在馬皇后的生日宴上,請羣臣一起來用膳。
每人面前上的菜,都是四樣簡簡單單的炒青菜和蔥花豆腐湯。
藉着羣臣震撼的功夫,朱元璋教育羣臣要樸素節儉。
同時規定,今後公務宴請,只許按此標準,四菜一湯。
據說。
最早的“四菜一湯”標準,就發源於此。
朱檀想到這裡。
臉上的笑容頓時凝固。
這御膳,蹭的大意了!
算了,就當吃減脂餐了。
朱檀嘆口氣。
很快,隨着朱元璋處理完政務,老朱便帶着朱檀、朱標一起用膳。
擺在衆人面前的,就是兩樣簡簡單單的炒青菜,一盤炒雞蛋、一碟滷豬頭肉和一盆湯。
主食倒是多了些,諸如高粱餅、小米糕、餡餅、米飯等等.
看到端上來的菜,朱檀心中感慨。
老朱這皇帝,當的有什麼意思?
每日吃不好睡不香,一年三天假,朝五加晚十
這麼多年了,自己規定的四菜一湯,竟然還能一直堅持!
朱元璋看向朱檀,忽然一笑。 wωw• TTκan• C O
“在咱這裡蹭不到山珍海味吃,後不後悔?是不是稍後回去,還要再吃一頓啊?”
說着。
朱元璋哼了一聲。
“咱可是聽說了,你就藩以後,早就將咱立下四菜一湯的規矩拋在腦後了!飲食極盡奢侈!真是豈有此理!
這一次,你願意陪咱吃飯也好!咱就讓你看看,你老子的膳食也不過如此,你還好意思繼續奢侈浪費嗎?”
朱檀乾笑一聲。
奢侈浪費的都是前身。
他還好。
何況,穿越前吃慣了重口味,更是每頓飯無辣不歡。
而辣椒的原產地是美洲,大明現在可還沒有辣椒。
至於用青花椒、胡椒、姜之類的調辣味,無論如何,跟辣椒比,都還是差許多的。
縱然魯王府的廚子煎炒烹炸、燜溜熬燉樣樣精通,也難以讓朱檀始終保持旺盛的胃口。
只是朱檀爲了維持人設,不想被人在細枝末節上懷疑,所以纔在飲食上沒有改變太多,一餐二十幾個菜還是有的。
這在老朱眼裡,自然是不可饒恕的奢侈浪費。
朱標微微一笑。
他陪父皇久了,對於這樣清淡的飲食早已習慣。
何況他胸中自有丘壑,根本不在意這些凡俗享樂。 朱元璋一邊吃着飯,一邊嘆口氣。
眼睛微微有些溼潤。
“這四菜一湯,還是咱跟你們母后一起定的規矩!這麼多年了,咱也一直遵守着!
咱當皇帝,不圖那些享受!
能吃飽、能穿暖,已是知足!
你們母后,也是天底下最賢明的皇后!
咱命人在皇宮後院種菜,供咱吃喝。
她就在宮裡放上織機,閒暇了就織布!
咱皇家明明是天底下最尊貴的一羣人,爲什麼要這麼做?
唉.說到底,咱跟你們母后如此節儉,是要做天下的表率,是爲了朝廷,也是爲了天下百姓!”
朱檀聽到這話,也有些感慨。
說起來,到了洪武十八年,朝廷已經不窮了。
甚至很多地方的國庫,已經稱得上充盈了。
地方上一旦發生災害,地方官都能在第一時間開倉放糧,賑濟災民。
後來的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的基礎,其實都是洪武朝打下來的。
而這個治隆唐宋的洪武皇帝自己,卻如此節儉。
朱檀忍不住道:“父皇每日如此勞累,飲食又這麼清淡,身體可怎麼受得了?兒臣這次送來這麼多銀子,父皇留下些,改善一下飲食吧?”
朱元璋聽到這話,整個人竟是僵住了。
老十這是心疼自己呢?
還要把他的銀子給自己花?
從當年的乞丐,到如今的九五至尊,朱元璋經歷了太多太多。
無論是親人,兄弟還是朋友,無論多少情誼,在權勢面前都變得如紙一般薄弱,朱元璋也變得殘暴且多疑。
但他真的就心冷如鐵,毫無感情嗎?
當然不可能!
而且,通常來說,越是缺少什麼就越在意什麼。
馬皇后逝去,朱元璋哀聲痛哭,終其一朝沒有再立皇后。
外甥李文忠逝去,朱元璋心痛無比。
後來徐達逝去,朱元璋依然痛哭。
說李文忠被朱元璋訓斥的抑鬱而死,事實上也並非如此。
畢竟李文忠在病重之後,朱元璋可是親自派人日夜守候照料。
所謂的賜燒鵝害死徐達,更是純屬後世文人的污衊罷了。
哪怕對李善長,若是他知道收斂,不要處處都以老相國自居,更不要在致仕之後還勾結朋黨,隱隱成爲淮西勳貴的領袖。
老朱也有可能再多觀察他幾年,自己實在不行了再將他帶走。
可惜李善長太不知自省,最終老朱沒有忍住,纔將這個最大的威脅提前除了,但對李善長的親人,都沒有做出什麼嚴厲懲罰。
畢竟李善長對標的就是當年的司馬懿。
說起來朱元璋是重情重義的,但他畢竟是一個合格甚至優秀的皇帝,所以對最是無情帝王家,也感悟和體會的最深。
但現在,當朱元璋真的聽到自己十五歲的兒子真心實意的關心起自己來。
身體卻忽地一下子,涌現出一股暖流來。
這就是父子情深啊!
除了在朱標身上,他對哪個兒子的感情都是十分克制的。
怕這些兒子誤會自己生出爭儲的心思。
怕大明沒了禮法,亂了規矩。
怕孩子們被自己驕縱過甚,沒有出息。
朱元璋只能用盡可能的放縱和寵溺來彌補這些孩子。
所謂大愛無言,不過如此。
這也是這些藩王對朱元璋並沒有多深感情的原因。
畢竟老朱對他們的關心都埋在最深處了。
他們對朱元璋的感情,更多是敬畏,和恐懼。
譬如後來的潭王,犯了錯之後一聽到朱元璋要招自己迴應天,竟然被嚇得自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