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已經發現沙俄帝國軍隊的前鋒,那麼大部隊主力估計也不會太遠。田見秀立刻命令隨後跟進的一萬多民兵趕快修建簡易的壕溝,民兵們毫無怨言,立刻下馬拿出攜帶的鐵球開始挖土。雖然這些人平時很少敢這樣的活計,但是保護自己的家園這個口號還是非常激勵人心的,再加上田見秀分配給他們的工具很好用,便在很短的時間內挖出了三條壕溝。
遠遠的已經看到了沖天的塵土,大隊的沙俄帝國騎兵趕了過來,田見秀就讓這些民兵先撤出工事,自己則帶領士兵開始進行防禦準備。前面兩條壕溝目的是讓沙俄帝國騎兵放慢速度,最後一條壕溝纔是防禦工事,只等他們放緩了騎速,纔好讓炮火發揮更大的威力,殺傷更多的敵人。
三萬人的騎兵部隊同時衝鋒的氣勢驚人,大有鋪天蓋地一般的景象,田見秀冷靜的看着他們不斷的接近第一條壕溝。當他們的速度終於降下來時,一排****就落到了他們頭上,立刻就造成了隊形混亂,不少戰馬直接就摔倒了壕溝裡面,很快的沙俄帝國騎兵就不得不下馬填平壕溝,在炮火的洗滌下傷亡一大片,不過還是順利的通過了第一條壕溝。
沙俄帝國的軍官也不是傻子,他們看到了前面的第二條壕溝,但是他們並沒有直接衝擊,而是冷靜的向兩邊分開。畢竟時間太短,民兵們不可能將工事挖的太長,看到這條壕溝失去了作用,但是延長時間的目的達到了,田見秀毫不猶豫,帶領士兵們立刻上馬撤退,跑回下一條防禦線,再次組織防禦。
總共十條防禦線用完,終於將時間拖到了傍晚,田見秀他們累得不輕,沙俄帝國的士兵們更累,在晚上他們不敢行軍了,只好就地安營休息,給了田見秀寶貴的一晚上時間,讓他可以更好的安排明天的防禦線,繼續阻止沙俄帝國的進軍速度。
爲了更好的遲滯沙俄帝國的士兵,到了晚上田見秀也不讓他們好好休息,分出數波士兵利用迫擊炮轟炸營地,讓民兵們敲鑼打鼓假裝襲擊等手段,疲憊這些原來的敵人,讓他們第二天無法恢復精力。
距離順河城越來越近,田見秀的壓力越來越大,沙俄帝國的部隊已經清楚的明白了田見秀的部隊數量,他們開始肆無忌憚的衝鋒,讓田見秀的士兵開始出現了傷亡。這裡沒有山,順河城周圍也沒有城牆,一旦沙俄帝國的士兵進入城郊,很快就會造成極大損失,田見秀終於拼命了。
圍繞順河城周圍,田見秀讓民兵們拉開了一道道鐵絲,這是田見秀的秘密武器,一根根鐵樁早就被埋在地裡,爲了保證鐵樁的堅固,下面還澆築了水泥。爲了儘量的拖延時間,這樣的鐵絲牆田見秀一共拉出了十道,在鐵絲牆後面就是明軍的機槍陣地,不過人數只有沙俄帝國十分之一,防守的壓力依然非常大。
鐵絲很細,它不像壕溝那樣一眼就可以看得見,第一批感到的沙俄帝國騎兵吃了個大虧,大量的戰馬被絆倒,摔斷了馬腿,在明軍的火力打擊下傷亡慘重,進攻速度開始減慢,騎兵下馬變成了步兵,大量的鐵絲讓他們不敢肆意催動騎兵衝鋒。
戰事一直處於膠着狀態,沙俄帝國軍官企圖快速突進城內,田見秀四處安排士兵進行頑強阻擊,每發現一處危險的陣地,田見秀就命令士兵組織火力反擊,然後再架設鐵絲,堅決不讓敵人突進城內。
李鴻基在米烏斯河戰鬥開始不久就接到了田見秀的情報,但是不擊敗奧斯曼帝國聯軍他無法返回,還在這場戰鬥時間不長,所以戰鬥結束以後,他立刻就分出一半的士兵,親自帶着返回順河城。看起來自己的兵力還是太少了,明軍現在無法進行兩面作戰,好在現在都是騎兵部隊,就算是步兵也可以騎馬,這樣行軍速度稍快一點,但是接下來還必須擴軍,不然無法在這裡擴大地盤。
順河城的戰鬥到了最關鍵的時候,田見秀的部隊已經退到不能再退的的地步,民兵們也自發開始進入戰場,就算不能使用機槍,他們也可以使用步槍。田見秀也沒有猶豫,就將他們也組織起來分發步槍,這個時候無法考慮太多,先將順河城保衛下來再說。
在田見秀堪堪就要抵擋不住的時候,李鴻基終於帶着援軍趕到了,一排排****落入正在進攻的沙俄帝國士兵頭上,強大的壓迫感終於讓他們害怕了,不用軍官們下令,他們已經明白佔領、摧毀順河城的目標實現不了了,明軍的援軍趕到了。
沙俄帝國的軍官們很是光棍,看到任務無法完成,一聲令下部隊立刻就開始撤退,他們不是整隊撤離,而是四散分開,讓明軍無法集中兵力圍殲一部,而李鴻基遠道長途行軍趕來,士兵們非常疲乏,無法進行長距離追擊,就算是一人兩馬也不行,人的身體狀況受不了,先打了一場防禦戰,在接下來的急行軍,鐵打的身子也會疲勞,快速的解圍順和城,沒有讓居民和工廠、人員付出犧牲就算完成了任務。
再說在莫洛奇那亞河邊的艾沙德總督和格萊三世他們,大量的部隊接應確實讓他們逃出生天,也在那裡擋住了明軍的追擊,和明軍對峙下來。不過喘過一口氣來的艾沙德總督現在可是後悔的要死,回到奧斯曼帝國首都以後,他將要面臨着穆拉德四世嚴酷的懲罰,無論是坐牢或者殺頭的事情都會發生,最起碼的自己的家業是保不住了,自己的前途在哪裡呢?
先別考慮以後的事情,艾沙德總督強行壓制住自己的痛苦,想找來格萊三世商議下一步究竟該怎麼辦,怎樣才能擺脫眼前的困局,甚至立功翻盤,至少要想法保住自己的性命再說,是不是還可以再從克里米亞汗國召集到更多的士兵呢?
其實艾沙德總督不知道格萊三世比他更苦逼,在克里米亞汗國他的汗位並不是很穩固,幾年來他和自己的弟兄們爭來爭去,不停的輪換坐在那把汗位椅子上,這次和艾沙德總督一起出兵李鴻基的領地是他一手促成,他企圖保住艾沙德總督這條粗腿,將他的汗位穩定下來,下一步纔可以清除自己的那些弟兄。但是這次很不幸,戰爭徹底失敗了,艾沙德總督現在的地位都有些朝不保夕,甚至還可能面臨穆拉德四世的嚴懲,他幻想着自己是不是該去派人賄賂一下穆拉德四世身邊的寵臣,看看下一個總督是誰。
殘酷的現實會讓所有的人幾乎感到絕望,無論是艾沙德總督還是格萊三世,他們現在想的都是如何要保住自己的位子,但是他們的想法又有非常大的矛盾。艾沙德總督期望格萊三世能夠調來更多的兵力保住自己的位子。格萊三世則想到了艾沙德總督將要失去現在的地位,無法幫助他穩定自己的汗位,二人在各自的屋子裡盤算着怎樣從對方身上獲得更多的利益,或者減少自己的損失而絞盡腦汁。
李鴻基取得這場反擊戰的勝利以後,不敢有任何自大的心裡,而是從中看到了危機和機會,危機是自己的實力還是很弱,還需要擴大軍隊和地盤,田見秀挑選的一萬民兵就不要回去了,給與他們一定的待遇,讓他們直接轉爲軍隊,立刻加強訓練,這些人也將看到了自己的實力,不會有牴觸心裡。而機會則是從沙俄帝國騎兵襲擊順河城的規模看出來的,三萬人的騎兵部隊對於沙俄帝國來說無疑是極小的一部分,而且這支軍隊的實力並不是很強,而他們幾乎百萬的軍隊哪裡去了,西線的波蘭--立陶宛邊境肯定會有不少,和瑞典王國的緊張局勢也會有不少部隊作戰,但是還有幾十萬軍隊去了哪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