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大義之名

這一夜,蕭凡和朱允炆都喝多了。

兩個酒量並不好的人坐一塊喝酒,實在算不得豪邁慷慨,一小杯一小杯的抿,溫熱的竹葉青小小一口下肚,二人齜牙咧嘴,五官皺成一團,跟喝毒『藥』似的。

就這慫酒量居然還醉了,讓人很無語。

一衆侍衛攙扶着二人,朱允炆掙扎着不肯上馬車,和蕭凡互相勾着肩膀,在深夜的京師大街上搖搖晃晃,醉態可掬。

紀綱腰間挎刀,默默跟在二人身後,看着他們勾着肩膀的親密模樣,紀綱眼中冒出兩團嫉妒的火花,與天子的交情好到這個份上,多麼令人羨慕,如果有一天他和天子的私交也能達到這個地步,那該多好,一個權臣總要有幾份倚仗纔敢當權臣,蕭凡的倚仗是什麼?看着前方二人互相勾着肩膀的樣子,紀綱終於清楚蕭凡在天子心中佔着多大的分量,這是任何大臣都不可比的。

“蕭……侍讀,你還記得嗎?你在江浦當酒樓掌櫃那會兒,你請我喝酒,後來我們也喝醉了,你二話不說拉起我就跑,說什麼吃霸王餐……哈哈。”

“陛下……臣的光輝事蹟有很多,你幹嘛非挑這件來說?”

“可我覺得這事兒最光輝,哈哈……”

“…………”

紀綱走在後面,心中有些沉重,他發現有些人是永遠代替不了的,因爲曾經的經歷永存記憶,無法取代,後來的人再怎麼努力鑽營,也無法參與到曾經的記憶中去。

一股難言的抑鬱之情沉沉的壓在紀綱心頭,他的臉『色』瞬間變得有些陰沉。

世間最悲哀的事,莫過於野心滋長之時被人狠狠的扼住了脖子,那種感覺真的很難受。

蕭凡踉蹌着走在前面,『迷』醉的雙眼不經意的回頭一瞟,紀綱陰沉的表情落入他的眼簾,那種森然冷酷的目光緊緊盯着他,如狼般兇狠,如蛇般陰毒,見蕭凡回頭,目光中的森然飛快消逝,轉而換上一臉討好恭敬的笑容。

蕭凡瞟過一眼,若無其事的回過頭,勾着朱允炆的肩膀繼續往前走。

喝醉酒的朱允炆表現得很活潑,很快樂,很不安分。

踉蹌走了兩步,朱允炆忽然大聲道:“朕要更衣!”

蕭凡一楞:“你喝多了吧?在這大街上換衣服?”

朱允炆俊臉通紅,大着舌頭道:“不對!更衣……更衣的意思,哎呀!我要撒『尿』!”

“早這麼說我就瞭然了,去吧,大家都是男人,隨便找個地方解決……”

朱允炆喝得有點過了,撒『尿』的方式很獨特。

自己解開褲子,非常歡快的跑到路邊一棵樹下,撒幾滴,提着褲子又飛快跑到另一棵樹下撒幾滴,然後又非常歡快的找下一棵樹……

蕭凡直着眼看了半晌,終於忍不住上前拎住了他的衣領,拖着他往牆根走……

“見到樹就撒『尿』,你跟狗有什麼兩樣,佔地盤呢你?”

“朕習慣這樣!”

北平,燕王府。

北平都指揮使張信坐在王府內堂中,朱棣坐在上首,二人各自用客氣的語氣寒暄着。

張信三十多歲,臨淮人,父親張興,曾任永寧衛指揮僉事,張信嗣其官,積功而晉都指揮僉事,直到現在任北平都指揮使。

都指揮使是掌一地兵權的武將,不過在北平這個地方有點不太一樣,所有人都知道,北平是燕王的,從民政到軍事,水利,農桑,河道,商業等等,皆燕王親掌,可以說,朱棣是北平府的土皇帝,北平府的百姓軍士只知有燕王,不知有天子。

張信雖然掛着都指揮使的名銜,但他手中可以調動的兵馬實在少得可憐,不過他倒從未怨恨過,因爲他是燕王的老部下了。

現在張信心神不寧的跟朱棣寒暄,心中卻有些焦急。

本來他的都指揮使職務是朝廷委派的,目的是爲了牽制監視藩王的舉動,藩王若有異動,必須迅速報上朝廷,並積極調兵防守,控制事態擴大。

前幾日燕王府人來人往,諸多部將頻繁出入王府,燕王雖對外稱王妃壽辰,可張信是朱棣的老部下了,多少對他有幾分瞭解,他敏感的察覺到,北平即將有大事發生。

向朝廷告密?還是投靠燕王?

張信猶豫不決。

從小苦讀聖賢書,張信非常明白君君臣臣的道理,他的父親張興一直告誡他,要做個忠心於天子的好臣子,因爲這是世間綱常正道,必須要遵從,否則便是大逆不道。

可是……張信是燕王的老部下了,要他舉報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燕王,心中何忍?

猶豫不定的時候,張信的母親幫他做了決定。

他的母親告訴他,千萬不要跟燕王爲敵,因爲市井傳言,燕王有九五之相,位極至尊,遲早會當皇帝的,你若向朝廷舉報燕王,將來燕王成了大事,我張家必有滅族之禍。

張信是個孝子,立馬便做了決定,——投靠燕王,爲燕王效忠。

這便是今日張信坐在燕王府內堂的原因。

一個正三品的武將,竟因『婦』人的一句『迷』信之言,而改變了自己奉守多年的忠君之道,可笑亦復可憐。

不着邊際的聊了很久,張信神情漸漸有些不耐,燕王漫不經心的敷衍態度,以及不時流『露』出的客氣生疏語氣,令張信感到很受傷。

——我下定決心,排除萬難,立志當一名有理想有前途的反賊,你爲何不肯相信我?我曾是你的老部下啊!

“王爺,末將是個直爽人,不想再兜圈子了。”張信決定攤牌了。

朱棣微微一楞,接着似笑非笑道:“本王何時兜圈子了?”

張信咬牙道:“王爺,明人不說暗話,末將知道王爺要幹什麼,前幾日王府戒備森嚴,張玉,朱能諸將頻繁來往於府上,難道王爺以爲末將真的相信什麼王妃壽辰的鬼話麼?”

朱棣神『色』一變,表情漸漸變冷:“張大人你想說什麼?”

“王爺欲舉事,爲何獨瞞末將?”張信盯着朱棣,一字一句緩緩道。

朱棣臉『色』一白,心跳徒然加快,他突然站起身,指着張信厲聲道:“張信你在說什麼?你敢污衊本王?”

“王爺,已經這個時候了,你還想瞞我嗎?”

朱棣盯着張信半晌不出聲,眼中的殺機卻愈來愈盛。事若不秘何以成?張信他若已知道自己的企圖,會不會已經向朝廷告密了?

朱棣坐不住了,忽然高聲喝道:“來人!”

內堂外的走廊處,黑壓壓的冒出一大羣王府侍衛。

朱棣擡手一指張信,怒道:“把他給本王……”

“王爺!末將誠心投靠,你就是這樣對待末將的嗎?”張信不慌不忙,鎮定如山。

朱棣一楞,陰隼般的眼睛森然注視張信良久,終於朝王府侍衛們擺了擺手,侍衛們瞬間退下。

“張信,你……都知道了?”

“是的,王爺。”

“你……可有向朝廷告密?”

“王爺,末將若向朝廷告密,現在怎麼敢坐在這裡?”

“如此說來,你是打算……”

張信長身而起,朝朱棣躬身抱拳,凜然道:“末將願與王爺共生死,赴患難!”

朱棣神『色』陰晴變幻不定,接着黝黑的面孔泛上感動之『色』,朝張信行了一個很正式的大禮,哽咽道:“張將軍,本王恩人也!來日本王事成,必以國士待之。”

張信慌忙回禮。

兩名超級大反賊對上了眼,互相在內堂拜了起來,如同劉備找到了諸葛亮,那叫一個如魚得水……

“天子猜忌,欲行削藩,本王此舉實不得已而爲之,本王不想做逆臣賊子,可天子容不下我,如若任由天子削藩,本王將來生死未卜,本來,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可是,天子對皇叔如此刻薄寡恩,絲毫不顧天家叔侄之情,諸王皆心寒,本王實不甘心引頸就戮於天子屠刀之下!”朱棣一番話說得大義凜然,甚至擠出了幾滴傷心的淚水。

“王爺舉兵反朝廷的苦衷,末將已深知,天子口稱仁德,行事卻陰毒卑鄙,這樣的皇帝,咱們早該反了他!”張信激昂道。

朱棣慌忙搖手,悽然道:“張將軍不可胡說,天子是仁德的,行事陰毒卑鄙之人,是天子身邊的『奸』臣佞臣,比如蕭凡,茹瑺之流,本王舉兵的初衷,只是爲了清君之側,只要天子願意納本王之諫,斬了蕭凡那個惡賊,本王願自解兵權,縛手跪於玉階前,向天子請罪。”

張信皺眉道:“王爺,所謂君權天授,若王爺舉事成功,兵臨應天城下,天子若有自知之明,應當退位讓賢,這大明的皇帝,該由王爺去做纔是。”

朱棣大驚,急忙搖頭道:“不可不可,本王素無野心,只求清君之側,還朝堂和天下一個凜然正氣而已,天子乃先帝所立,怎可『逼』其退位,由本王代之?此乃大逆也,不可不可……”

張信冷眼看着朱棣,心中不覺有些來氣。

想當皇帝你就明說,大家都是自己人了,編那麼多理由幹嘛?你起兵造反難道不算大逆嗎?既然已是大逆不道了,何妨再當個皇帝?

當了婊子還想立牌坊,有那個必要嗎?

朱棣迎着張信略帶幾分鄙視的目光,不由有些心虛的笑了笑。

本王就算當了婊子,那也是被天子『逼』良爲娼,立牌坊還是很有必要的……

“張將軍,本王萬事已備,十餘萬精兵執戈帶甲於城外,本王欲奪北平九門,北平在手,麾下將士便可揮師南下,直取保定,大名,張將軍以爲如何?”

張信沉『吟』道:“王爺,如今守北平九門者,乃北平指揮使司和北平布政使司的兵丁,王爺若取北平,指揮使司的副指揮使謝貴,布政使張昺必須除之,此二人乃朝廷委派,負有監視王爺之責,王爺欲反,這二人不可不除!”

“如何除之?”

“請二人來王府赴宴,席上擊殺之!”

“好!依將軍之言!”

北平城風雲突變,殺氣盈天。

王府花廳內,昏暗的燭光照映着朱棣和道衍二人微微有些扭曲的臉,興奮,恐懼,不安,惶然,以及貪婪。

很難想象,一個人的臉上竟然能同時浮現出這麼多的表情。

二人心裡很清楚,這一把,他們已坐到了人生的賭桌前,顫抖着的手巍巍押上了自己和家族的所有,包括自己的身家『性』命。

賭贏了這一把,京師奉天殿的金黃龍椅在向他招手,若是賭輸了,他們將失去所有,包括自己的『性』命。

這是真正的人生豪賭,他們不僅押上了自己的賭注,還『逼』得他們的對手押上了賭注,賭注的內容都是相同的,皇位和『性』命。

“王爺,貧僧已以王爺的名義,向張昺和謝貴下了請柬,請二人明日來王府赴宴……”

朱棣點頭,冷冷道:“刀斧手可曾安排妥當?”

“已經安排好了,刀斧手由朱能將軍帶領,內堂外的花園內可埋伏五十人,待王爺摔杯爲號,五十人足夠將張昺和謝貴斬殺成肉泥。”

朱棣點頭:“那樣本王就放心了,這二人的首級便權當本王舉事祭旗之用吧。”

道衍神情冷凝,垂眼低誦了一聲佛號,然後緩緩道:“王爺,自古行大事者,都有一番大義凜然的理由,這個理由是要寫到檄文上,傳於天下士子百姓看的,名不正則言不順,師出無名,必敗也。”

“先生幫本王想幾個妥當的理由。”

“王爺舉事,自然是正義的一方,朝廷天子重用『奸』臣,寵信小人,朝堂烏煙瘴氣,妖氣沖天,蕭凡違先帝祖制,妄自推行什麼新法,王爺施以兵諫,挽大廈於將傾,正是忠臣的表現,依貧僧之見,莫如‘清君側,復祖制’這兩個理由爲最佳,王爺以爲如何?”

朱棣沉『吟』道:“清君側,復祖制,天子身邊如蕭凡之流的『奸』臣衆多,他們欺上瞞下,一手遮天,權傾朝野,禍『亂』朝綱,本王奉先帝遺旨,舉兵勤王,清君之側,恢復洪武祖制,以安天下萬民,不錯,不錯!清君側,復祖制,這兩個理由很好!天下的士子和百姓都挑不出本王任何不是,好,就這兩個理由!”

道衍目光閃動,笑道:“那麼,王爺這次舉事,貧僧以爲,不如冠以‘靖難’之名,王爺以爲如何?”

“靖難?好!靖難!本王奉天靖難!”

大明王侯相關作品

第69章 不做君子第293章 當仁不讓第203章 信念執着第62章 淨身出戶第285章 濟南攻防第114章 深夜刺殺第103章 無良太孫第276章 殺質祭旗第218章 凱旋歸來第196章 囤積軍糧第293章 當仁不讓第286章 神仙炸營第257章 敲打紀綱第29章 月黑風高第309章 國公討債第291章 雪上加霜第167章 甫立新君第3章 前世今生第174章 款待世子第106章 金殿面聖(上)第95章 王臣鬥毆第52章 廣告宣傳第8章 太虛道長第91章 深宮麗人第292章 警告紀綱第291章 雪上加霜第56章 臣強君弱第29章 月黑風高第100章 文臣威力第177章 情海生波第218章 凱旋歸來第43章 不解風情第246章 苦情掌櫃第66章 洪武召見第11章 破家縣丞第270章 大義之名第140章 禪房烈火第33章 道爺發火第137章 御前激辯(上)第92章 祖孫密談第317章 怒毆御史第172章 不歡而散第157章 再見鶯兒第155章 處男提督第128章 烏合之衆第289章 轉守爲攻第180章 君臣決裂第106章 金殿面聖(上)第156章 燕王離京第318章 欲尋青天第164章 暗中佈局第62章 淨身出戶第39章 禍事即臨第91章 深宮麗人第196章 囤積軍糧第124章 婚期將定第139章 殺機漸生第38章 重新開業第233章 情困天子第27章 知縣行商第181章 城外送別第170章 君臣定策(下)第136章 北平軍報第210章 斬首行動第158章 金殿賜婚第301章 再試深淺第133章 塵埃落定第207章 敵師漸近第44章 江浦來客第184章 芳蹤終現第53章 帝王祖孫第226章 蕭凡回京第136章 北平軍報第237章 學子風波第271章 英雄救美第171章 以德服人第26章 拒絕習武第189章 初至北平第249章 自薦門下第129章 嚴旨追兇第309章 國公討債第122章 郡主問情第312章 盛名虛名第169章 君臣定策(上)第293章 當仁不讓第267章 天子問情第262章 衣錦還鄉第273章 兵陷懷來第294章 保定激戰第194章 虛以委蛇第150章 另生枝節第52章 廣告宣傳第254章 會面朵顏第4章 陳府千金第19章 許願神燈第173章 世子進京第74章 進京趕考第134章 湖畔定情第157章 再見鶯兒第176章 朝爭又起
第69章 不做君子第293章 當仁不讓第203章 信念執着第62章 淨身出戶第285章 濟南攻防第114章 深夜刺殺第103章 無良太孫第276章 殺質祭旗第218章 凱旋歸來第196章 囤積軍糧第293章 當仁不讓第286章 神仙炸營第257章 敲打紀綱第29章 月黑風高第309章 國公討債第291章 雪上加霜第167章 甫立新君第3章 前世今生第174章 款待世子第106章 金殿面聖(上)第95章 王臣鬥毆第52章 廣告宣傳第8章 太虛道長第91章 深宮麗人第292章 警告紀綱第291章 雪上加霜第56章 臣強君弱第29章 月黑風高第100章 文臣威力第177章 情海生波第218章 凱旋歸來第43章 不解風情第246章 苦情掌櫃第66章 洪武召見第11章 破家縣丞第270章 大義之名第140章 禪房烈火第33章 道爺發火第137章 御前激辯(上)第92章 祖孫密談第317章 怒毆御史第172章 不歡而散第157章 再見鶯兒第155章 處男提督第128章 烏合之衆第289章 轉守爲攻第180章 君臣決裂第106章 金殿面聖(上)第156章 燕王離京第318章 欲尋青天第164章 暗中佈局第62章 淨身出戶第39章 禍事即臨第91章 深宮麗人第196章 囤積軍糧第124章 婚期將定第139章 殺機漸生第38章 重新開業第233章 情困天子第27章 知縣行商第181章 城外送別第170章 君臣定策(下)第136章 北平軍報第210章 斬首行動第158章 金殿賜婚第301章 再試深淺第133章 塵埃落定第207章 敵師漸近第44章 江浦來客第184章 芳蹤終現第53章 帝王祖孫第226章 蕭凡回京第136章 北平軍報第237章 學子風波第271章 英雄救美第171章 以德服人第26章 拒絕習武第189章 初至北平第249章 自薦門下第129章 嚴旨追兇第309章 國公討債第122章 郡主問情第312章 盛名虛名第169章 君臣定策(上)第293章 當仁不讓第267章 天子問情第262章 衣錦還鄉第273章 兵陷懷來第294章 保定激戰第194章 虛以委蛇第150章 另生枝節第52章 廣告宣傳第254章 會面朵顏第4章 陳府千金第19章 許願神燈第173章 世子進京第74章 進京趕考第134章 湖畔定情第157章 再見鶯兒第176章 朝爭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