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浮雲富貴(三)

“族議?怎議?”沈舉人失了平素的淡定,漲紅的臉道:“難道族長也覺得三房與九房說的對?就這樣瓜分孫氏嫁妝?”

三房老太爺與九房太爺面上隱露得色,其他房頭的族親臉色則不好看。即便爲了沈家名聲,此事確實不宜鬧到公堂上,可也不能稀裡糊塗。

族長太爺厲聲道:“族規第四條,侵佔族人錢財產業者當退還本主,違者……除族!”

三房老太爺忙道:“朝廷律法規定,‘交爭田地,官憑契書’,本是真金白銀交易,不過比市面上價格低些,怎就成了侵佔族人產業?”

族長太爺黑着臉道:“律法是規定田產糾紛以‘官憑契書’爲準,可還規定了以交易之名侵奪他人產業者流!陳永善是何人,說的好聽是四房姻親,說的直白不過是給四房打理外務的管事,焉能有資格處置孫氏私產?明知不妥當,還故意買賣者,不是侵奪產業是什麼?”

三房老太爺怒道:“混說!誰不曉得自孫氏臥病,四房與其私房產業盡數託給張家打理,張家女婿手中又拿着契書,買賣產業,首問親鄰,官府立契,納稅過戶,手續俱全,哪裡就不妥當?”

族長太爺也不看三房老太爺,只寒着臉對宗房大老爺道:“侵奪產業本就是觸犯國法族規之事,雖說此事不宜鬧到公堂,族議此事不是縱容,而是不好傷了族人和氣。若是老二迷途知返,返還產業還罷;若是利令智昏,不知悔改,那自是要送官除族!”

宗房大老爺躬身道:“理應如此,無規矩不成方圓,要是族中縱容惡行,那百年沈家的清名也不用要了。”

父子一對一答,氣的三房老太爺與九房太爺跳腳。族長太爺做了五十多年族長,積威已深,近些年雖不怎麼露面,可早年卻是行風雷手段。眼下這“大義滅親”的姿態都出來,兩人滿臉怒火,可也不敢再話趕話地硬頂。

且看他如何處置,沈江可是族長太爺嫡子,難道他還真的要“送子入官”不成?

沈舉人本已絕望的臉上終於露出幾分希望,顫聲道:“大伯……”

族長太爺只掃了沈舉人一眼,便對衆人道:“孫氏嫁入沈家二十餘年,孝順賢良,憐貧惜弱,多有善行,沒有半點錯處,堪爲沈門賢婦。得此等婦人爲婦,是我沈家幸事。如今孫氏屍骨未寒,留下萬貫嫁財,就要被吃肉喝血?若是沒有公道,日後誰人還敢將女兒嫁入沈家?沈家女兒又如何有臉面出門?敢壞我沈家百年清譽者,既是沈家之大罪人!”

八房老太爺冷笑道:“就是,要是族中縱容此事,那沈家還有什麼顏面立足松江?侵奪孫氏產業,真是好厚麪皮?族親血脈且不論,只恩將仇報這一條就讓人不恥!除了在京的二房,沈家八個房頭,哪個沒受過孫氏的好處?萬八千兩銀子,好大便宜,就讓人喪了良心不成?”

五房太爺跟着道:“樹有枯枝,族人中難免有行事不端者。小宗五世而遷,沈家聚居松江,傳承不止五代,不過爲族親可依。若是族親不親,黑了心肝,倒是比外人更可怕哩。我等老實之人,實不敢與這等族人論親!”

三房與九房先是羞惱,可聽到這裡已經底氣不足。

三房與九房爲何吃相這樣難看,因三房掛着書香望族的牌子,行的是商賈事,最是重利輕情;九房則是諸房頭中,產業最薄者。正因如此,這兩房人才不顧面子,也早就打定主意與四房扯皮,纔敢佔這樣的便宜。

族長太爺說的是沈族名聲,八房老太爺說的是恩義,五房太爺說的是親緣。

即便沈氏族人是一個老祖宗,可外五房早已是無服親,有族人之名,實際上血脈甚遠;就是內四房,老一輩還罷,還是有服親,傳承到小一輩,都要出服了。族長太爺真要借題發揮,將三房、九房逐出沈氏一族,也並非不可能之事。

三房雖富裕,可沒有沈族做招牌,沒有出仕的族人做庇護,就是一塊肥肉。而九房本就因虧待沈理父子名聲有瑕,出族後難保有人爲了討好沈理落井下石。

三房老太爺與九房太爺心都稱不上方正,難免用險惡心腸推斷他人,反而被五房老爺這一席話嚇到,有了顧忌。

沈瑞看着這一場大戲,心中已經踏實下來。怪不得族長太爺要“族議”,沈家八個房頭,六比二,這個“公道”族長太爺還真主持得了。孫氏嫁妝既能在族譜上記上一筆,還能使得孫氏故去後混個贈封,那就絕對不會便宜了眼前這些小人。

他看了一眼旁邊站着的沈瑾,沈瑾臉上,露出幾分失望,不知是失望孫氏嫁產的消失,還是失望族人侵產的醜陋嘴臉,明明面容依舊稚嫩,卻像是一下子長大了。

察覺到沈瑞視線,沈瑾轉過頭來,面上的失望已經斂去,露出幾分關切,低聲安慰道:“二弟別怕,有族長太爺在,有六族兄在!”

沈瑞不想說話,便點了點頭,轉過頭去,望向沈理。沈理面上帶了幾分嘲諷,卻是安坐如山。

屋子裡一下子緘默下來。

沒有人先開口,只有沈舉人“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氣,惡狠狠地望向三房與九房諸人,面上再無半點溫文儒雅。

屋子裡的氣氛越發壓抑,還好這時外頭傳來動靜,有小廝隔着門稟道:“老爺,兩位太爺來了。”

衆族長聞言,齊刷刷望向沈理。

沈理也不起身,只大喇喇道:“請兩位太爺進來。”

來的是沈理家下僕,纔有這樣稱呼。

話音剛落,門口便過來兩人,正是走了沒多久的沈江與沈漣。兩人臉色惴惴,各找各爹,一個望向族長太爺,一個望向三房老太爺。

族長太爺呵道:“跪下!”

沈漣還懵懂,沈江已經“撲通”一聲跪倒在地。

族長太爺也不多問,起身舉着柺杖,狠狠地抽到沈江背上。沈江一個趔趄,歪倒在地,臉上露出駭色。族長太爺的柺杖已經雨點般的落下,沈江亦不躲避,只堆萎在地上,咬牙受着。

衆族人看着心驚,宗房大老爺忙上前拉住族長太爺胳膊:“爹……二弟不是貪財的性子,定是被人糊弄了,您先聽他說兩句!”

族長太爺怒道:“他是四十八,不是十八,難道還不知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沈江,滾回去將契書拿來,老實地還給四房,否則就滾出沈家!”

沈江擡起頭,臉色刷白,額頭上是黃豆大的冷汗,祈求道:“爹,那幾處產業孩兒是不該佔便宜低價買進,可那花的是屈氏的嫁妝銀子……”

不等他收完,族長太爺冷聲道:“你還有臉說,屈氏三十年前嫁入沈家,壓箱銀子不過一千兩,我倒是不曉得她竟能置辦上萬兩的產業。平素她眼皮子淺,從公中沾個三瓜兩棗的,念在她給你生兒育女的份上,也無人與之計較。這回倒是攛掇你奪人產業,此等不賢婦人,不堪爲婦,不堪爲母,讓她去家廟爲兒女祈福去吧。”

沈江擡起頭,道:“爹,三姐、四姐婚期都在年後……”

族長太爺冷笑道:“那又如何?難道就因你們要嫁女,嫌着嫁妝少,就去奪他人嫁妝?我的兒孫,做不得這樣醜事,沈氏一族也容不得這樣黑心肝的人。要麼交還契書,給四房賠罪,要麼滾出沈家,去公堂上好好辯辯,以交易爲名爲名侵佔他人產業到底該受甚責罰!”

老爺子擲地有聲,並沒有給沈江其他選擇。

沈江擡起頭,看了族長太爺一眼,又看了沈舉人一眼,哆嗦着嘴脣,小聲道:“爹……那過戶交割的一萬兩銀子……”

三房與八房諸人被族長太爺這“訓子”場面個唬住,皆屏氣凝聲。族長是真發威了,除族後頭還連着送官,這便宜誰還敢佔?他們心中早已悔了,無非也跟沈江似的,擔心交割出去的真金白銀。

族長太爺冷哼道:“冤有頭,債有主,既然被陳永善詐去,自然向他追討!”

沈江已經苦着臉,卻不敢再囉嗦。

三房老太爺與九房老爺對視一眼,臉色都有些灰敗。銀錢是同陳永善交割的不假,可他既有心欺詐,自然早已遠走高飛。這都兩、三個月過去,去哪裡找人。可族長太爺雖沒有提及三房與九房得到的八處產業,可已經將話擺出來。選擇那些產業,就要先除族,再經官;否則就要老實將那些契書交還出來。

沈江的三處的買賣金額是一萬兩,九房雖是四處產業,可因九房沒銀錢,所以這四處不過別院與偏僻鋪面,花費了不過幾千兩,卻是九房抵押了幾處產業才湊齊的;三房接手的是兩處大田莊與兩處旺鋪,花費了三萬餘兩。這銀子,難道就打水漂?

可若是不有二話,族長連親兒子都舍了,對於他們這些族人焉能留情?

三房老太爺做了一輩子買賣營生,只有佔便宜的,哪裡吃得了這個虧,紅着眼睛咬牙道:“孫氏的產業不是張家人打理哩?陳永善是陳家人不假,可卻是憑着張家女婿的身份纔出面料理這些。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找不到陳永善,還有張家……”

第四十五章 千里之行(五)第二百四十章 天作之合(三)第四百一十二章 百年歸壽(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較長絜短(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歸去來兮(六)二百二十八章 未雨綢繆(二)第四十六章 千里之行(六)第三百九十二章 歸去來兮(五)第695章 克紹箕裘(五)第三百四十四章 添油熾薪(四)第五百二十六章 各方匯聚(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桂子飄香(五)第四百四十七章 小人之道(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久聞大名(一)第三百五十六章 端倪可察(一)第五百一十六章 螳螂捕蟬(一)第623章 鳳凰于飛(二十二)第五百零九章 廬山真面(四)第四百二十五章 時不待我(一)第676章 山重水複(四)第三百六十一章 真僞莫辨(一)第659章 田月桑時(七)第三百八十四章 初提兼祧(二)第七十二章 人心不足(五)第三百四十四章 添油熾薪(四)第三十三章 景星鳳凰(一)第三百六十九章桃李之教(四)第四百二十七章 時不待我(三)拜求月票第四百四十三章 頭角崢嶸(四)第一百八十三章 喜事盈門(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順水行舟(五)第五百二十章 螳螂捕蟬(五)第一百四十三章 萬象更新(四)第二百零三章 塵埃落定(五)第三百六十一章 真僞莫辨(一)第一百零一章 羊狠狼貪(四)五百四十四章 明鏡高懸(一)第二百一十章 如意算盤(六)第一百一十六章 高飛遠走(一)第二百零八章 如意算盤(四)第三百八十四章 初提兼祧(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事難兩全(四)第638章 緱山鶴飛(八)第三百零六章 種因收果(一)第四百六十六章 大變將生 (二)第648章 星河明淡(十)第七十一章 人心不足(四)第一百六十五章 人以羣分(一)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變將生(四)第六百零八章 鳳凰于飛(七)第684章 朱闕牙璋(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時不待我(二)求保底月票第三百四十六章 倦鳥知還(一)第五百八十一章 多方角力(七)第四百二十二章 桂子飄香(五)第五百四十八章 明鏡高懸(五)第一百九十三章 利之所在(一)第三十二章 浮雲富貴(六)第一百零七章 東道主(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聞風而動(三)第六百零五章 鳳凰于飛(四)第627章 晚來風急(三)第四百二十八章 時不待我(四)求保底月票第五百零八章 廬山真面(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接風洗塵(四)第四百二十三章 桂子飄香(六)第一百八十七章 春風得意(一)第五百七十七章 多方角力(三)第687章 朱闕牙璋(五)第四百四十章 頭角崢嶸(一)第629章 晚來風急(五)第七十七章 過路財神(四)第四百一十九章 桂子飄香(二)300加更第一百九十二章 春風得意(五)第七十五章 過路財神(二)第五十八章玉軟花柔(四)第679章 花明柳暗(三)第三百二十九章 與人爲善(四)第二百五十三章 褏然舉首(五)第二百一十一章 木落歸本(一)第三百零七章 種因收果(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至親骨肉(一)第六十四章雛風清音(五)第646章 星河明淡(八)第五百七十四章 啓程歸京(二合一)第三百六十七章 桃李之教(二)第四百零九章 秋來風疾(五)第三十四章 景星鳳凰(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利之所在(四)第二百七十八章 恩甚怨生(五)第四百三十七章 頂門立戶(三)第三十七章 景星鳳凰(五)第四十八章 善始善終(下)第四十二章 千里之行(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分煙析產(五)第五百七十三章 人心鬼蜮(十一)(二合一)第四百八十一章 抽絲剝繭(二)第四百八十七章 引蛇出洞(三)第二章 歲暮天寒(二)第五百一十四章 血淚盈襟(四)
第四十五章 千里之行(五)第二百四十章 天作之合(三)第四百一十二章 百年歸壽(一)第二百八十五章 較長絜短(二)第三百九十三章 歸去來兮(六)二百二十八章 未雨綢繆(二)第四十六章 千里之行(六)第三百九十二章 歸去來兮(五)第695章 克紹箕裘(五)第三百四十四章 添油熾薪(四)第五百二十六章 各方匯聚(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桂子飄香(五)第四百四十七章 小人之道(三)第二百二十二章 久聞大名(一)第三百五十六章 端倪可察(一)第五百一十六章 螳螂捕蟬(一)第623章 鳳凰于飛(二十二)第五百零九章 廬山真面(四)第四百二十五章 時不待我(一)第676章 山重水複(四)第三百六十一章 真僞莫辨(一)第659章 田月桑時(七)第三百八十四章 初提兼祧(二)第七十二章 人心不足(五)第三百四十四章 添油熾薪(四)第三十三章 景星鳳凰(一)第三百六十九章桃李之教(四)第四百二十七章 時不待我(三)拜求月票第四百四十三章 頭角崢嶸(四)第一百八十三章 喜事盈門(二)第一百三十一章 順水行舟(五)第五百二十章 螳螂捕蟬(五)第一百四十三章 萬象更新(四)第二百零三章 塵埃落定(五)第三百六十一章 真僞莫辨(一)第一百零一章 羊狠狼貪(四)五百四十四章 明鏡高懸(一)第二百一十章 如意算盤(六)第一百一十六章 高飛遠走(一)第二百零八章 如意算盤(四)第三百八十四章 初提兼祧(二)第三百二十四章 事難兩全(四)第638章 緱山鶴飛(八)第三百零六章 種因收果(一)第四百六十六章 大變將生 (二)第648章 星河明淡(十)第七十一章 人心不足(四)第一百六十五章 人以羣分(一)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變將生(四)第六百零八章 鳳凰于飛(七)第684章 朱闕牙璋(二)第四百二十六章 時不待我(二)求保底月票第三百四十六章 倦鳥知還(一)第五百八十一章 多方角力(七)第四百二十二章 桂子飄香(五)第五百四十八章 明鏡高懸(五)第一百九十三章 利之所在(一)第三十二章 浮雲富貴(六)第一百零七章 東道主(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聞風而動(三)第六百零五章 鳳凰于飛(四)第627章 晚來風急(三)第四百二十八章 時不待我(四)求保底月票第五百零八章 廬山真面(三)第一百三十六章 接風洗塵(四)第四百二十三章 桂子飄香(六)第一百八十七章 春風得意(一)第五百七十七章 多方角力(三)第687章 朱闕牙璋(五)第四百四十章 頭角崢嶸(一)第629章 晚來風急(五)第七十七章 過路財神(四)第四百一十九章 桂子飄香(二)300加更第一百九十二章 春風得意(五)第七十五章 過路財神(二)第五十八章玉軟花柔(四)第679章 花明柳暗(三)第三百二十九章 與人爲善(四)第二百五十三章 褏然舉首(五)第二百一十一章 木落歸本(一)第三百零七章 種因收果(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至親骨肉(一)第六十四章雛風清音(五)第646章 星河明淡(八)第五百七十四章 啓程歸京(二合一)第三百六十七章 桃李之教(二)第四百零九章 秋來風疾(五)第三十四章 景星鳳凰(二)第一百九十六章 利之所在(四)第二百七十八章 恩甚怨生(五)第四百三十七章 頂門立戶(三)第三十七章 景星鳳凰(五)第四十八章 善始善終(下)第四十二章 千里之行(二)第三百九十八章 分煙析產(五)第五百七十三章 人心鬼蜮(十一)(二合一)第四百八十一章 抽絲剝繭(二)第四百八十七章 引蛇出洞(三)第二章 歲暮天寒(二)第五百一十四章 血淚盈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