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3章 外人看來

奇怪歸奇怪,遭災的百姓們沒有什麼選擇,趙字營能夠賑濟這就已經是大慈悲了,他們只能乖乖聽從。 ,

對於偷土的村寨處置也極爲嚴厲,就在水剛退去的泥濘地面上動手殺人,偷土那村寨的男女老少,除十四歲以下的孩童外,其他人一概要抽籤定生死,五中抽一。

那村子裡的百姓才從決口發水中倖存,又是遭遇到了這個,可這般悽慘卻沒有人願意同情,其他被波及村寨的倖存者趕過來不少,如果不是趙字營的家丁們維持秩序,這村子的倖存者只怕要被趕盡殺絕。

被砍下來的腦袋用石灰硝制之後,裝在木盒裡沿着河壩展示,遇到附近村寨,只要是沒被這次水患波及的,全村男女老少都是叫出來,不管敢看不敢看,都要一個個看過去,然後說出命令,如果再有被發現偷挖河壩土石的,全村雞犬不留。

除了這些被砍下的腦袋巡遊之外,那些遭災村寨的百姓也進行巡遊,他們不用說太多,背井離鄉就足夠悽慘了。

人都怕死怕窮,看到首級,看到同鄉的慘狀,已經足夠嚇住許多人,誰還敢再去偷土,何況進爺已經下了“雞犬不留”的死令。

偷挖河壩土石的不光那兩個村寨,徐州這邊還有六處,有四處早早的已經把土石填了回去,第二年繳納的賦稅加了一成,還有兩處居然就在何家莊附近的河段,這個當真讓趙進以及趙字營的核心們大怒,居然就在眼皮底下做了這樣的事情。

“..。我們都以爲百姓會畏懼敬服,卻沒想到他們始終會耍弄小聰明,自以爲可以佔便宜得好處,只有用嚴刑酷法才能嚇住他們..”

被發現的幾處都已經被及時補上,同時又安排家丁、團練、巡丁和各處民壯手持竹竿木棍沿着河堤探查,看看有沒有被挖掘出來的空洞殘留,或者有什麼別的隱患,也要考慮到沿河村寨被嚴厲的懲罰嚇怕了,所以心存僥倖。

但這次也有發現,那就是何家莊河段處的堤壩空洞居然沒有發生什麼險情,按照通曉汛情的河工講,在何家莊這一段水流比徐州那邊要相對湍急些,不知這是不是原因。

災禍發生的突然,不過趙字營處理的也是很快,災民迅速得到了賑濟和安置,垃圾被收拾掩埋,屍體被及時焚燒,毀壞的堤壩得到了及時的修繕填補。

五天過後,原本堤壩決口處的狼藉已經消失不見,被沖毀的村寨連廢墟都沒剩下太多,一切都是乾乾淨淨的樣子。

徐州城內的水也迅速退去,按照城內住戶的話說,這一次發水倒像是把城池洗了一次,讓城內又變得乾淨了不少。

有傳聞徐州知州和同知以及推官一起上城觀看,看到城外的救災處置之後都是無言,各自悶悶下城,回家後都是心情不太好,到底爲什麼這樣大家也能猜到,無非是覺得如果換了大明官府來做這個賑災救濟,肯定不會如此快速有效。

接下來幾天,河南開封府和歸德府一直在下小雨,徐州的雨也一陣陣不停,不過黃河水勢卻穩定住了,天晴後沒有多久,就開始下降。

這讓大家都鬆了口氣,進入八月之後,不管河南還是徐州這邊,雨水都會迅速變少,再也不用擔心洪水的禍患。

可就在徐州這邊鬆了口氣之後,邳州有兩處決口,一處決口在距離邳州城二十里的地方,有四個村莊遭災,其中一個是趙字營的田莊,而在雎寧縣城東南的河段,則是河堤崩塌,雎寧縣城進水,水深六尺以上,而周圍村莊都被沖毀,死傷無數。

雎寧縣歸屬淮安府,這裡不管從田地還是交通都不怎麼重要,趙字營在這裡沒有放置什麼力量,這次的損失也不太大。

不過這次邳州和雎寧縣的水災卻讓徐州上下後怕不已,想想如果在徐州出現這樣的局面,那會造成怎麼樣的破壞和損害。

趙字營對雎寧縣水災的處置就沒有徐州這麼有效了,雲山行掌櫃管事們拿着銀子和糧食在沒有發水的安全地帶等候,等大水退去他們就會進入,買下一切值得買的,從人口到田地,甚至連安置雎寧難民的地方也已經選好,那就是鳳陽府毗鄰徐州和淮安府的那部分,那裡地勢偏高,不會被水患波及。

除了雲山行的人之外,徐州邳州那些開辦工場作坊的業主也都趕了過去,遭災之後的青壯勞力最爲便宜,給口飯就會勤苦做活,正是賺這個便宜的大好時機,而且被水浸泡之後,莊稼很難再漲,估計滿地雜草,還有人琢磨着是不是弄來牛羊在這邊放羊,這羊毛可以製成羊絨,也是一門生意。

儘管災害程度不同,可對於官府的吏員們來說,這足可以做手腳了,而且還是能博得趙字營歡心,讓自家賺到好處的手腳,沒過多久,徐州、邳州、雎寧三處大災的消息就報向泰州巡撫官署,然後又是急報京師,按照常規的處置很快就是下達,遭災三處免賦稅錢糧兩年,也就是說,這兩年的收成都歸趙字營所有,吏員們也有分紅好處。

這三處的確受災,也都有了損失,可這損失對於徐州邳州兩地來說完全是九牛一毛,而且恢復的也很快,但看在外人眼裡就完全不同了,徐州和邳州封鎖森嚴,來這邊的做生意的人又都有默契,所以相關的消息很難傳出去,很多人只能從報災的文書以及閒言碎語的傳聞上來判斷。

有人覺得徐州受災嚴重,就算不是元氣大傷,也是傷筋動骨,而且之所以消息不多,那是趙字營在掩飾什麼,免得讓人發現這次被傷到,在這樣的猜測下,傳聞就更加離譜,甚至還有人說趙進有家人死在這次洪水中..

黃河汛情在危急時刻讓人心驚肉跳,可一過了那個季節,水位立刻就下降到讓人放心的地步,徐州上下都是安心鬆氣,不過趙進和夥伴們卻輕鬆不起來,黃河在淮安府的河段和運河重合,和駱馬湖相連,然後駱馬湖又和淮安北區的各處河流溝渠相連。

這次汛情,也就是在雎寧縣被洪災侵害的時候,駱馬湖跟着漲水氾濫,隅頭鎮沒有被淹沒,可全鎮都是進水,而淮安北區的各處村寨不少也都是進水,很多泥土搭建的窩棚被沖毀,雖然死傷不過十幾人,可也是實打實的損失,更讓人的心思不安起來。

之所以沒有大害,歸根到底還是這平時興修維護的水利設施起了大用,溝渠通暢,排水的效率就很高,村寨倉庫等等當時建造就選擇在地勢較高的地方,按照規矩一絲不苟,這次也得了不少好處。

但這次之後,第二旅第一團要向海州那邊遷移,一方面是保護海州港口,另一方面則是儘可能的離開有可能被水災波及的地方。

計劃不如變化快,前面兩批遼民在山東次第上岸之後,第三批遼民就接到了趙字營的快馬傳信,讓他們在海州那邊的港口登陸,因爲那邊需要大量的人口,而且這大量的人口安居,還是海州地方上的請求,趙字營順勢而爲。

對於海州地方官員士紳,還有鹽政的官吏豪商,他們原本躺在淮鹽的暴利上睡覺,享受着金山銀海,醉生忘死根本不管其他,可以說是一灘富貴死水,但趙字營在海州的一系列作爲卻在這死水中投入了幾塊石頭。

這港口貿易吞吐居然有這般的暴利,居然不次於這食鹽專賣,港口修的越好,來的海商越多,商貨貿易也就更多,原來這食鹽並不僅僅是官鹽私賣才賺錢,裝上船運到南方居然能有更高的暴利,大家原來是坐地收錢,可那銀子都是死的,每日每月每年都有定例,可現在把銀子投入到生意上,馬上就有大筆的回報。

海州的官吏豪商們開始把眼光轉向徐州,轉向清江浦,原來這兩處商機這麼多,原來自己手中的錢財如此有用,可以投入到任何一個地方坐收厚利。

他們的確不缺銀錢,缺的是動作,缺的是做事的成就感和收穫,現在他們都感覺到了,原本覺得海州鹽業就是金山銀海,守住了一輩子吃用不盡,可心裡也有惶恐,這樣的地方要輪流坐莊,自己撈夠了一輩子幾輩子的花用,可總有花完這天,但做生意走貿易,抓準各處商機,這個纔是能一代代傳下去的聚寶盆。

海州上下都爲這些激動,甚至狂熱起來,他們看到兩處正在建設的船廠,他們也想買船出海貿易,他們看到一根根大木堆積在那邊,他們也想要參與遼東的貿易,每一項機會他們都想試試,每一項生意他們都想把銀子投下來,因爲趙進不會吞了這些,而且已經有豐厚的回報。

想要行動起來的富豪們有極大的力量,他們想要更大的港口,能提供修建港口人力的只有趙字營,他們想要出產更多的鹽場,能提供煮鹽曬鹽人力的只有趙字營,他們想要各種勞力,能提供這些的也只有趙字營。

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感謝“戚三問、沒有風的夏天、風中龍王、小齊文明奇蹟”四位老友的打賞,謝謝大家的訂閱和月票,謝謝大家

第1511章 看似不近人情第622章 怎麼會忘記第73章 問得出第272章 鄰居們第1107章 北上要路過臨清第173章 種子第1610章 漢家子弟命貴第324章 木家人第1228章 都留下了第1125章 新設大名巡撫第407章 隅頭鎮這邊第747章 我是趙進第635章 見一個人第580章 親疏有別第1272章 京城城外兵多賊少第963章 都在算計之中第2章 爹、娘、叔第288章 過河第1658章 和談也是一種選擇第611章 有識之士皆然第122章 評價第1125章 新設大名巡撫第1228章 夾板大船第748章 幾年第335章 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第679章 何家莊第1078章 搜查失蹤家丁第574章 家丁對團練第1442章 向前 向前 向前第1195章 重賞之下第654章 突然第1370章 實在忍不住操心第1659章 大漢低品似關白第1101章 徐州紡紗機第1566章 鼓聲響起第1547章 覺悟第901章 夜聚第428章 邳州城外第464章 方寸間的攻防第348章 對練第210章 當年故事第25章 少年心計第249章 來了 來了第99章 招人去大漢太祖趙進研究2第908章 路易的打算第1638章 無計可施第1374章 眼前的銅牆鐵壁第1353章 金州第1233章 清流必勝過閹黨第377章 王家父子的話第470章 不跑難道等死嗎第78章 清理手尾第969章 橫衝直撞第1533章 世上不止一個大國第724章 何家莊的大宴第1429章 攻陣第973章 我遇到了官軍第682章 趙進有請第1306章 馬賊來襲第89章 你們甘心嗎第510章 無趣無聊第579章 自產自銷第1330章 我不走了第1188章 該咱們了第808章 調查第799章 謀反的御史第151章 月黑風高第671章 永城縣第1371章 年輕毛躁 兵法輕佻第583章 六耳坊第1447章 日本第982章 重炮開城第131章 小試牛刀第831章 罵得嗎第729章 篩過去第384章 盡歡第1519章 大漢使團所在第254章 你們怕不怕第241章 今非昨日第343章 橫刀欲奪愛第87章 賠罪第472章 事先如此第991章 火漸熄第827章 官軍北上第1349章 趙進的決定第1175章 他們跑不了第1228章 都留下了第1180章 給你們一炷香第1330章 我不走了第1425章 建州是黃雀第188章 官道上第1307章 徐州式的勝利第1456章 太子的疑問第288章 過河第1613章 炮擊,炮臺第1447章 日本第1407章 下雪了第475章 收尾清算第131章 小試牛刀
第1511章 看似不近人情第622章 怎麼會忘記第73章 問得出第272章 鄰居們第1107章 北上要路過臨清第173章 種子第1610章 漢家子弟命貴第324章 木家人第1228章 都留下了第1125章 新設大名巡撫第407章 隅頭鎮這邊第747章 我是趙進第635章 見一個人第580章 親疏有別第1272章 京城城外兵多賊少第963章 都在算計之中第2章 爹、娘、叔第288章 過河第1658章 和談也是一種選擇第611章 有識之士皆然第122章 評價第1125章 新設大名巡撫第1228章 夾板大船第748章 幾年第335章 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第679章 何家莊第1078章 搜查失蹤家丁第574章 家丁對團練第1442章 向前 向前 向前第1195章 重賞之下第654章 突然第1370章 實在忍不住操心第1659章 大漢低品似關白第1101章 徐州紡紗機第1566章 鼓聲響起第1547章 覺悟第901章 夜聚第428章 邳州城外第464章 方寸間的攻防第348章 對練第210章 當年故事第25章 少年心計第249章 來了 來了第99章 招人去大漢太祖趙進研究2第908章 路易的打算第1638章 無計可施第1374章 眼前的銅牆鐵壁第1353章 金州第1233章 清流必勝過閹黨第377章 王家父子的話第470章 不跑難道等死嗎第78章 清理手尾第969章 橫衝直撞第1533章 世上不止一個大國第724章 何家莊的大宴第1429章 攻陣第973章 我遇到了官軍第682章 趙進有請第1306章 馬賊來襲第89章 你們甘心嗎第510章 無趣無聊第579章 自產自銷第1330章 我不走了第1188章 該咱們了第808章 調查第799章 謀反的御史第151章 月黑風高第671章 永城縣第1371章 年輕毛躁 兵法輕佻第583章 六耳坊第1447章 日本第982章 重炮開城第131章 小試牛刀第831章 罵得嗎第729章 篩過去第384章 盡歡第1519章 大漢使團所在第254章 你們怕不怕第241章 今非昨日第343章 橫刀欲奪愛第87章 賠罪第472章 事先如此第991章 火漸熄第827章 官軍北上第1349章 趙進的決定第1175章 他們跑不了第1228章 都留下了第1180章 給你們一炷香第1330章 我不走了第1425章 建州是黃雀第188章 官道上第1307章 徐州式的勝利第1456章 太子的疑問第288章 過河第1613章 炮擊,炮臺第1447章 日本第1407章 下雪了第475章 收尾清算第131章 小試牛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