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2 絕不稱臣議和割地

話說一半,就看到對方几個人眉頭皺起,這還不是那種暴躁,而是明確的表明態度,巡撫趙彥索性直接改口說道:“朝廷爲各位新設一鎮,若是願意去河南、湖廣、山西和陝西這幾處,趙..趙進可有個總兵的位置,其餘諸位在這鎮內各有官職,麾下兵馬編成官軍,由朝廷發下糧餉,也算是有個光宗耀祖的正途了,將來若是爲國立功,封侯拜將,那又是一番光耀和前程。”

崔文升微微搖頭,臉上帶着些許感慨,有明以來,招安都是低配,過萬賊衆能得個守備位置已經是稀罕,有個千總當就算不錯,那過萬人馬點檢一番之後剩下幾百,倒是沒想到朝中這次下這麼大血本,看來現在的關鍵是朝爭,只要能穩住這邊的局面,在朝中徹底鬥倒了魏忠賢一黨,這徐州局勢肯定還有反覆。

但直接就給總兵的位置,而且單設一鎮,不管出於什麼目的,這都是足夠豐厚了,總兵官這可是大明實權武將的頂點,沒有千戶出身很難到這個位置,這單設一鎮則是劃定一片,在這片區域內,你只要不扯旗造反,差不多可以爲所欲爲了,被巡撫巡按和地方官盯上那是將來的小事,而且這封侯拜將的承諾看着虛妄,細想想卻不是不可能,眼下大明四面起火,以徐州人馬的精銳強悍,如果能守禦疆土,殺敵立功,以大明這些年少勝多敗的局面,封侯拜將還真不是不可能,如果他們真能答應的話,那就是個皆大歡喜的局面了。

太監崔文升的情緒振奮了下,不過隨即就冷靜下來,這些無法無天,野心極大的年輕人會答應這個嗎?如果想要打贏?以他們在官場上的關係,以他的財勢,恐怕現在早就是一鎮總兵了。

那邊巡撫趙彥說得正高興,卻看到對方几人神情淡然,甚至連交換眼神的表情都沒有,邊上的崔文升嘆了口氣,趙彥自然知道自己這條件對方沒有動心,趙彥愣了愣,開口說道:“這可是總兵官,要加都督銜頭的,沒有一二品的品級可做不到,這可是咱們大明最頂級的武將..”

對方依舊無動於衷,崔文升咳嗽了聲,趙彥這次沒有掩飾的轉頭,詫異的看看崔太監,崔文升遲疑了下,也是說道:“應該不止這一條路,趙大人說出來,讓徐州各位參詳下。”

趙彥眉頭皺起,崔太監這個態度立場實在太古怪了些,到底是站在朝廷一邊,還是站在這徐州賊一邊,不過誰能想到,剛開始談就陷入僵局,虧得自家一開始就拿出了最高的條件,趙彥沉吟片刻,又是開口說道:“各位或許故土難離,若在這徐州之地,那就只有個參將格了,朝廷最多給一個參將,兩個遊擊和一個都司一個守備,其他自行委派,兵馬也不能超過五千。”

徐州是天下樞紐要地,佔據這邊,等於將南北直隸攔腰截斷,隨時可以干預漕運,所以朝廷既不想答應在這邊,也不願意給太多的編制,不過,這都只是朝廷的一廂情願。

前任兵部尚書,現任鳳陽巡撫,招安徐州大使趙彥看到自己說完這些之後,對方依舊是無動於衷的模樣,沒有對視交換眼神,沒有私下交談,還是這麼淡然看着自己,難道對這個條件還是不滿意?趙彥眉頭皺起,內閣六部給他的條件裡,這兩條就是最高的了,甚至這兩條即便這邊談定,京城那邊都未必會答應,怎麼根本沒辦法打動對方?

那麼接下來還怎麼談,其餘的條件更加苛刻,兵部那邊拿出的招安方略,只給徐州賊六個守備的銜頭,還不能駐紮在一處,還要點檢兵馬,最起碼要將徐州賊這邊裁撤掉九成,甚至還有人捎信過來,讓他和徐州賊談條件,要把對方經營各處的產業拿一部分過來,如果對方識趣,那就可以將條件放寬鬆,甚至趙彥自己的將來都可以商榷。

這些都是異想天開,坐在京城拍腦袋琢磨出來的,這次針對徐州賊的會剿,身爲兵部尚書的趙彥參與很多,他當然明白對方是什麼實力,自河間府沿着運河入山東,一路來到徐州,更印證了這一點,對方怎麼會巴結着朝廷,怎麼會將自己的產業送出來,真是天大的笑話。

朝中諸公都覺得這次雖然是朝廷被迫招安,但這是給了徐州賊好大的體面,徐州賊就該感激涕零,從此進入正途受人拿捏,可這麼怎麼可能?

從一開始照面,巡撫趙彥就知道要從最高處開始了,哪怕答應些不切實際的都要答應,不然非得崩掉,可沒想到這幾個看着不合實際的,對方理都懶得理,那他們到底要做什麼?朝廷這邊要招安,你們立刻按兵不動,這難道不是誠意的默契嗎?難道在這個時候還有反覆?或者在當時按兵不動甚至後撤是因爲別的?

巡撫趙彥在這邊千迴百轉的琢磨,那邊崔文升卻漠然開口了:“趙公子,諸位,剛纔趙大人已經說了朝廷的意思,既然要談,那就是雙方都要說話,你們也講講你們這邊的。”

這話算是讓有些尷尬凝滯的氣氛得以緩和,趙進對邊上的王兆靖點點頭,然後開口說道:“二位既然帶了文書,那就記下我等的條件,不要事後遺漏,給這幾位搬桌椅進來,筆墨之類的也預備好。”

站在崔文升和趙彥身後的四名幕僚師爺臉色都不怎麼好看,他們能給這樣的人物做幕賓,都不是尋常沒前程的讀書人,身上都有個舉人的功名,之所以不去官場,無非是想借着東主的力量更進一步,圖謀更大,可在這邊卻被叫做文書,這真是讓人惱火憤怒,但也只能心裡惱火了。

惱火歸惱火,無論是趙彥和崔文升,還是那幾位幕僚師爺,都對趙進等人的決定沒什麼異議,不管是從大局還是沿路所見,他們知道誰纔是把握主動的一方。

桌椅在崔文升和趙彥身後擺好,幕僚們過去坐下,筆墨紙硯也是預備好,而在趙進等人身後也有文書坐下,只不過手裡拿着的是類似於羽毛筆的硬筆,這讓趙彥和崔文升一干人頗爲鄙視,心想這根本不是正途所在。

王兆靖看了眼趙進,然後開口說道:“趙大人,崔公公,在下先圈定地方,然後咱們再議細節。”

這開頭讓朝廷過來招安的人一愣,王兆靖也不管他們的反應,自顧自的開口說道:“以徐州爲中心,向南包括淮安府、揚州府和鳳陽府,這鳳陽府除卻中都皇陵,向西是河南歸德府,向北則是山東兗州府和東昌府,咱們先議的就是這些地方。”

他這邊話音未落,那邊趙彥、崔文升以及身後那四名幕僚都是臉色大變,太監崔文升面若死灰不說,趙彥臉色已經徹底黑了,站起來怒喝說道:“你們還真是狂妄,纔打了這麼幾場仗居然就想要割取這麼大一塊地盤,還是大明腹心之地的州府,不必談了,本官寧死也不會談什麼割地求和的勾當,本官也把話告訴你們,這大明上下,不會有人答應你們這狂妄要求,億萬百姓,百萬大軍都會和你們不死不休!”

相對於鳳陽巡撫趙彥的激動,鳳陽守備太監崔文升則是很頹然,用手撐着額頭嘆氣,而趙進那邊人人都在微笑,這表現讓趙彥更怒,覺得對方在狂妄挑釁,輕蔑嗤笑,這當真不能談了,被貶斥到徐州招安,或許有個黑鍋背在身上,日後只有罷官致仕這條路,可那還能回鄉安享富貴太平,或許被定罪下獄,可那還有起復的可能。

但就算在政爭中倒黴到底,死在天牢詔獄裡面,也不能答應割地這樣的要求,如果答應了,那就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自家倒黴不說,自家的家人、親族甚至學生好友都要受牽連,永世不得翻身,會被清流甚至閹黨都唾罵至死。

身在中樞的大明文臣都清楚一件事,大明對外對內的最底線都是根據宋朝設置的,北宋南宋對遼,對金、對蒙元議和、割地、賠款、遷都,一路忍氣吞聲的後退直到亡國,這樣的錯誤大明絕不會再犯,即便瓦剌在土木堡俘虜明英宗,即便俺答幾次打垮了北地防線,大明都是絕不會議和動搖。

如果答應了,身前罪名牽連家人這已經很殘酷,更殘酷的則是死後被史書唾罵,萬世不得翻身,對於趙彥這等高位文臣是最不能忍受的,身前身後名,這個可是極爲重要。

“趙大人請坐,且聽我說完,我只是先圈定地方,我沒有說割地,且稍安勿躁了!”王兆靖笑着說道,語氣裡滿是戲謔。

可趙彥卻不敢有絲毫的放鬆,反倒看了眼身邊的太監崔文升,崔文升點點頭,這態度讓趙彥多少放下點心,這才氣呼呼的重新坐下,渾身繃緊不敢有絲毫的放鬆。

感謝“非然哥、zzb、元亨利貞、戚三問、段逸塵、起航1024”幾位新老朋友的打賞,感謝大家的訂閱和月票,謝謝大家i580

第179章 佔住第1097章 湯若望的信(8)第1161章 鐵陣前第1009章 南逃第1632章 以教制教 以倭制倭第299章 城中亂 城門險第1574章 大漢似暴秦第557章 官差來了第129章 早晚知道第1266章 大明的行家第228章 去不去第509章 災年1636章 倭奸第1426章 適合伏擊的谷地第712章 七月二十二第1131章 一波未平第750章 爲什麼第53章 糧食和銀子第1222 絕不稱臣議和割地第1319章 建州登岸第1320章 徐州造靠得住第1256章 來吧第236章 走後如何第1139章 有人不見第538章 清江浦第1662章 不足萬人的自信第218章 典故第639章 男兒閒時第1659章 姬路城下第1579章 對大名的暗示第30章 貴公子第1178章 戰龜第261章 從未想過會來第917章 趙進出行第906章 改進的火炮第701章 誰說的第802章 似驚雷炸響第1549章 要適應現在是大漢而不是大明第1007章 不能涼了人心第1091章 冬末初春第1510章 民情第605章 鐵鉤第737章 雲山行分店第34章 趙進的第一第1176章 動大軍了?第354章 小鐘第1147章 未雨綢繆第853章 不懂兵法第1681章 向奈良的壓迫第1572章 國王拜見太子第568章 似大風颳過第172章 火箭第708章 趙龍第268章 陳大升 王兆靖第638章 用人當疑第531章 這是俺們拼命打下來的第974章 騎兵踏營第96章 公差靠山第1057章 宗室朱行書第1575章 能贏嗎第521章 爺是錦衣衛第500章 就這麼了結豈不是笑話第1454章 鄭家人第324章 不能收第482章 早就預備好的退路第147章 小攻堅第767章 清江浦的變動和預想第632章 傾談第293章 若是城破又如何第1103章 清江浦的海上人第1615章 圍城打援第681章 我想不出第1004章 棉、布、人心第828章 重諾守信第564章 大棍第224章 卻是故人第388章 看似荒唐實爲真第1613章 炮擊,炮臺第749章 快去第1354章 攻守艱難第509章 災年第597章 清江浦商事第1347章 廠衛的禍事第474章 前景無限第1157章 誘之以利第1051章 崔文升的到訪第578章 各有心思第931章 滾雪球第1671章 連德川家都來人了第221章 不服氣第606章 這就是天開眼第1148章 徐州布第1564章 幕府傾軋第802章 似驚雷炸響第25章 少年心計第656章 膽大包天耿滿倉第1567章 太子的心思第1346章 雨打風吹去第591章 急報急報第152章 心路
第179章 佔住第1097章 湯若望的信(8)第1161章 鐵陣前第1009章 南逃第1632章 以教制教 以倭制倭第299章 城中亂 城門險第1574章 大漢似暴秦第557章 官差來了第129章 早晚知道第1266章 大明的行家第228章 去不去第509章 災年1636章 倭奸第1426章 適合伏擊的谷地第712章 七月二十二第1131章 一波未平第750章 爲什麼第53章 糧食和銀子第1222 絕不稱臣議和割地第1319章 建州登岸第1320章 徐州造靠得住第1256章 來吧第236章 走後如何第1139章 有人不見第538章 清江浦第1662章 不足萬人的自信第218章 典故第639章 男兒閒時第1659章 姬路城下第1579章 對大名的暗示第30章 貴公子第1178章 戰龜第261章 從未想過會來第917章 趙進出行第906章 改進的火炮第701章 誰說的第802章 似驚雷炸響第1549章 要適應現在是大漢而不是大明第1007章 不能涼了人心第1091章 冬末初春第1510章 民情第605章 鐵鉤第737章 雲山行分店第34章 趙進的第一第1176章 動大軍了?第354章 小鐘第1147章 未雨綢繆第853章 不懂兵法第1681章 向奈良的壓迫第1572章 國王拜見太子第568章 似大風颳過第172章 火箭第708章 趙龍第268章 陳大升 王兆靖第638章 用人當疑第531章 這是俺們拼命打下來的第974章 騎兵踏營第96章 公差靠山第1057章 宗室朱行書第1575章 能贏嗎第521章 爺是錦衣衛第500章 就這麼了結豈不是笑話第1454章 鄭家人第324章 不能收第482章 早就預備好的退路第147章 小攻堅第767章 清江浦的變動和預想第632章 傾談第293章 若是城破又如何第1103章 清江浦的海上人第1615章 圍城打援第681章 我想不出第1004章 棉、布、人心第828章 重諾守信第564章 大棍第224章 卻是故人第388章 看似荒唐實爲真第1613章 炮擊,炮臺第749章 快去第1354章 攻守艱難第509章 災年第597章 清江浦商事第1347章 廠衛的禍事第474章 前景無限第1157章 誘之以利第1051章 崔文升的到訪第578章 各有心思第931章 滾雪球第1671章 連德川家都來人了第221章 不服氣第606章 這就是天開眼第1148章 徐州布第1564章 幕府傾軋第802章 似驚雷炸響第25章 少年心計第656章 膽大包天耿滿倉第1567章 太子的心思第1346章 雨打風吹去第591章 急報急報第152章 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