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太祖趙進研究4

多發的災難讓徐州人民和明帝國的邊疆民族一樣強悍好鬥,不畏生死,不蓄恆產,崇尚武力,這樣的民間傳統也是趙進組織強軍的因素之一。

沒有地利憑依從防守上是劣勢,但如果保持進攻的話,就成了優點,隨時可以開拔出相當規模的力量,當趙進有了一支拿得出手的力量之後,就可以向東威脅明帝國的財賦來源——兩淮鹽場,並且奪取了那邊的廣袤荒地,這荒地是爲了給鹽場提供煮鹽的荒草存在的,這片兩倍于徐州面積的荒地成了趙進最初的領地,趙進在那裡設置了屯墾莊園,收攏明帝國的災民,讓他們成爲自己的奴隸,讓他們爲自己生產糧食,並把這些奴隸變成了自己的士兵、工匠、甚至官員。

明帝國對士紳極爲重視,但這種重視變成了對帝國本身的殘害,想要依靠士紳們作爲政權的延伸,所以給他們種種優待,不過這種優待在出身於士紳階層的文官運作下,變成了只有權利沒有責任的狀況。

士紳們拿走了好處,所有的義務和責任都由平民承擔,這就導致了極爲惡性的循環,在趙進奪得天下之前,這種惡性循環已經快要摧毀明帝國的基礎,並且導致全盤的崩潰,將士紳階層看成統治的同伴和同盟軍,卻導致了這等惡果,這個教訓誰都會看得很明白。

明帝國的軍事階層也是個笑話,過二百年的歷史中,閃亮的將星寥寥無幾,各處的駐屯軍和世襲軍官們變成了寄生在體制上的蛀蟲,他們對於軍事一竅不通,卻成了侵吞軍田的地主,這樣的階層和士紳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都是隻吸取利益,不創造價值,不負擔責任的廢物。

無論文武都依靠不上,皇室依仗爲夥伴的階層本質上卻是統治的摧毀者,明帝國的結局可想而知,在這個惡性循環下被不斷壓榨摧殘的平民百姓,活得無比悽慘,被迫從自己的家鄉離開流浪,破產破家,無處可去的民衆在明帝國有個官方的稱呼“流民”,官方對“流民”的態度很冷酷,往往是驅趕和置之不理,甚至會武裝剿殺。

流民的組成中有很多是貧苦階層,他們對稅賦的變動和自然災害沒有任何的抵抗力,但也有很多自耕農,他們的抵抗力不比前者強太多,他們的土地和家產也是當地豪強的侵吞對象,諷刺的是,如果稅賦變動和自然災害加劇,中小地主也會破產破家,在這一階層中,就有士紳,衛所的軍戶,也就是明帝國的軍方農奴同樣是流民的組成部分。

有了知識階層和軍事人員的加入,對體制充滿了怨氣的流民團隊往往會成爲威力巨大的破壞者,更不要說,在大明處處都有居心叵測的邪教存在。

從趙進拿起武器到他統一天下,親身參與大部分戰鬥和戰爭的敵人都是流民和邪教團體,等到趙進的團體強大之後,很多戰鬥已經不用他參與了......

衆所周知的是,趙進的第二皇后木淑蘭女士是聞香教,也被稱爲華夏正教教會的聖女,類似於教皇和大牧首的地位,現在的聞香教在教義上和佛教道教區別不大,而組織體系上很接近耶穌教會卻更加先進,如今聞香教的教義隨着大漢帝國的征服傳播各處,且光明正大,但在明帝國時候,卻是一個爲了斂財和實現野心家目的的標準邪教,但這個邪教幾次大的行動都是被趙進破壞毀掉。

我們不是要談趙進和聞香教的糾纏,而是要闡述一個更大的話題,趙進在這一次次牽扯流民的戰鬥中壯大起來,之所以牽扯流民,因爲每一次大的流民暴動背後總有邪教的影子。

流民本身沒有什麼戰鬥力,大量的流民人口會洗掠沿途村鎮,流民的死亡會製造疫病,這就是他的破壞所在。

散沙一盤的流民面對稍有組織,裝備相對精良的民團和正規軍不值一提,但這是平常的情況,有邪教參與其中後就完全不同,以聞香教參與的幾次爲例,在流民流動的過程中進行極爲殘酷的篩選,吸納馬賊和盜匪以及流亡軍士作爲骨幹,並且有制式的兵器作爲裝備,到最後會成爲少部分精銳武裝裹挾大隊前進的行動,這樣的情況,已經和明帝國所謂的“大軍”很接近。

在這樣的力量面前,區區村鎮的自衛力量和縣城的官方武裝就不值一提了,幾次聞香教掀起的行動,如果沒有趙進的出現,都會造成極大的破壞,動搖明帝國在東南之地的統治。

當然,流民被趙進擊敗之後,對明帝國的統治造成了更巨大更深遠的破壞,這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說的事。

因爲種種原因,毗鄰徐州的淮安府和鳳陽府的面積都十分巨大,而且這兩府大多是平原地形,他們的平原面積差不多等於福建和浙江等沿海省份的平地面積,但淮安府和鳳陽府兩地又沒有和土地面積相稱的人口,所以有大量的荒地存在。

趙進的一次次勝利並不是敵人殺光,實際上,當擊潰邪教組織的武裝之後,流民團體就沒什麼戰鬥力可言了,甚至沒有邪教組織的裹挾,僅僅靠着糧食和安置就可以“擊敗”大股流民。

勝利給趙進帶來了大量的俘虜,這些人口恰好補上了徐州的人力短板。

趙進的一次次勝利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威望,儘管他沒有任何官方的名義,可實際上趙進很早就成爲了徐州以及周圍地域的真正庇護者。

以他的實力,拿到官方名義很簡單,但趙進卻堅辭拒絕,這也是他有計劃的一個證明,從此處來看,趙進早早就有了取代明帝國的心思,他不願意接受名義,就是不願意被這些名義掣肘。

回到正題,趙進巨大的威望和實力讓臨近地域的官方和私人對其敬畏非常,對他含蓄低調的侵入往往報以容忍的態度,也有人開始反抗,不過這批人遭到了迅速和堅決的打擊。

趙進對這些“無主”荒地的佔有並不是掠奪式的,而是利益分享,願意釋放出部分的紅利,相較於本地地主和商人低效率的經營,趙進給他們帶來的好處往往比出讓的還要大,這讓趙進支持者的羣體迅速擴充。

還有一點,即便趙進有了壓倒性的實力,他也從不明目張膽的行事,一切對土地和財富的佔有都有官方的承認,一切的殺戮和打擊都儘可能的保密,儘管這些佔有和殺戮盡人皆知,但在官方的口徑上,這都是合法的,無人可以提出指控,只要面子上過得去,也沒有人敢提出什麼指控。

趙進身上幾乎沒有年輕人的張揚和虛榮,許多英雄豪傑都是在這上面遭遇了挫折,但趙進卻沒有,他在應該張揚躁動的時候依舊保持着老年人才會有的沉穩。

很多研究者都認爲這素質來自於王兆靖父親王友山,或者還有部分董冰峰父親董繼科的功勞,這二位一位是徐州難得的高級文官,另一位則是中級武將,他們有豐富的官場經驗和社會經驗,會給趙進提出類似的建議,但這些說法並不那麼讓人信服,因爲在那個時候,身爲明帝國臣子還是既得利益者的的王友山和董繼科,沒有任何理由會對明帝國懷有異心。

要知道當時趙進的那些舉動已經超出了賺取財富的範疇,更是實際上的割據。

明帝國政府的昏聵和無能在趙進的侵奪上反應無疑,地方官僚的反應是既然沒有侵犯到實際的利益,既然城市還在自己的控制之下,既然地方上的有力人士沒有任何反應,那麼就沒沒有任何事發生,何必多此一舉,況且大家都在這件事上得到了好處,流民的危機被解除,灰色收入大幅增加,爲何要去阻止。

在這樣的情況下,趙進在明帝國的核心地帶成功的實現了割據,他用的法子看起來和明帝國的衛所制度並無區別,但卻將這些人口利用的極爲高效,更關鍵的是,趙進建立了龐大的工商業,釀酒業、鐵業、紡織業、造船業、鹽業以及等等等等,這些規模巨大的工場一方面爲他創造了巨量的財富,另一方面在工場中做工的勞力會被訓練,會適應紀律,他們之間優秀的會成爲趙進體系的骨幹,其他人會是合格的基礎。

我們都知道,大漢帝國是個實用主義的帝國,他對典籍是持輕視態度,對傳統中鄙視的吏學和工商之學則很推崇,大漢帝國初代的文武官員,大多出身於趙進的工場,大多在法理上曾是趙進的“奴隸”。

這些被明帝國拋棄的難民本來會豬狗不如的死去,他們稍有姿色的妻女會被當成牲畜一樣的販賣,但他們因爲趙進的收容有了溫飽,然後在新的體系內有了自己的富貴和價值,自然會對趙進忠心耿耿,成爲大漢帝國最堅實的基礎。

第951章 緣由第656章 膽大包天耿滿倉第239章 老騎兵第660章 能防能守第680章 夜驚第658章 千金市骨第812章 各方動第901章 夜聚第1679章 和幕府的血仇第354章 小鐘第935章 大亂魯南第338章 城中不是久居之地第58章 月有陰晴圓缺第856章 眼中的火焰第605章 鐵鉤第616章 灘塗上第1359章 緊張輕鬆大不同第742章 山東路上第371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1631章 歷史的車輪碾過第775章 你敢打我第1129章 匪盜第1242章 先到第18章 敗家子第1526章 借師助剿第117章 這就是離別第127章 暫時之計第1534章 血仇不敢忘第650章 名正言順第67章 深夜的敲門聲第86章 驚悸不安第807章 魯王府來人第825章 黃口小兒第276章 怪事第645章 越來越不對了第1388章 古道熱腸第1160章 捨生取義第631章 偶遇第1488章 爲國爭公心私心第280章 面面俱到第261章 從未想過會來第994章 奪門而逃第394章 人總是要變的第773章 鳥銃試射第806章 來客上門第313章 是背叛嗎?第697章 你們倒是心寬的很第51章 安排第430章 一起去第816章 我們委屈啊第509章 災年第144章 瘋子也是人第453章 京師交際第522章 瘋了嗎第348章 對練第1192章 尚家太公第1101章 徐州紡紗機第687章 自家人面前第1512章 少年侍從們第409章 餘波未了第746章 似是幻像第1580章 長崎酒宴第8章 我要學武第176章 是巧合嗎?第952章 自亂陣腳的城池第1092章 湯若望的信(5)第1638章 無計可施第10章 天賦第1098章 湯若望的信(9)第953章 等不等第906章 改進的火炮第72章 此時見真心第81章 妥當可笑第884章 營屬第1405章 謝了第1410章 號稱十萬第476章 且等着不急第245章 這麼大場面第1382章 臨行前的忐忑第1293章 這是實力第25章 少年心計第1080章 海上的風險第266章 城中案第1426章 適合伏擊的谷地第714章 我自巍然第194章 兄弟們第1605章 源自百年前的信心第523章 明白人第1288章 草木皆兵的虛驚第888章 心裡話第1474章 元帥的心思第1482章 倭銅貿易第49章 現實的生活第921章 雪上加霜的山東第137章 僱工第1558章 天真第278章 大搬家第943章 碗下是什麼第1661章 天子使臣第1453章 一團和氣
第951章 緣由第656章 膽大包天耿滿倉第239章 老騎兵第660章 能防能守第680章 夜驚第658章 千金市骨第812章 各方動第901章 夜聚第1679章 和幕府的血仇第354章 小鐘第935章 大亂魯南第338章 城中不是久居之地第58章 月有陰晴圓缺第856章 眼中的火焰第605章 鐵鉤第616章 灘塗上第1359章 緊張輕鬆大不同第742章 山東路上第371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1631章 歷史的車輪碾過第775章 你敢打我第1129章 匪盜第1242章 先到第18章 敗家子第1526章 借師助剿第117章 這就是離別第127章 暫時之計第1534章 血仇不敢忘第650章 名正言順第67章 深夜的敲門聲第86章 驚悸不安第807章 魯王府來人第825章 黃口小兒第276章 怪事第645章 越來越不對了第1388章 古道熱腸第1160章 捨生取義第631章 偶遇第1488章 爲國爭公心私心第280章 面面俱到第261章 從未想過會來第994章 奪門而逃第394章 人總是要變的第773章 鳥銃試射第806章 來客上門第313章 是背叛嗎?第697章 你們倒是心寬的很第51章 安排第430章 一起去第816章 我們委屈啊第509章 災年第144章 瘋子也是人第453章 京師交際第522章 瘋了嗎第348章 對練第1192章 尚家太公第1101章 徐州紡紗機第687章 自家人面前第1512章 少年侍從們第409章 餘波未了第746章 似是幻像第1580章 長崎酒宴第8章 我要學武第176章 是巧合嗎?第952章 自亂陣腳的城池第1092章 湯若望的信(5)第1638章 無計可施第10章 天賦第1098章 湯若望的信(9)第953章 等不等第906章 改進的火炮第72章 此時見真心第81章 妥當可笑第884章 營屬第1405章 謝了第1410章 號稱十萬第476章 且等着不急第245章 這麼大場面第1382章 臨行前的忐忑第1293章 這是實力第25章 少年心計第1080章 海上的風險第266章 城中案第1426章 適合伏擊的谷地第714章 我自巍然第194章 兄弟們第1605章 源自百年前的信心第523章 明白人第1288章 草木皆兵的虛驚第888章 心裡話第1474章 元帥的心思第1482章 倭銅貿易第49章 現實的生活第921章 雪上加霜的山東第137章 僱工第1558章 天真第278章 大搬家第943章 碗下是什麼第1661章 天子使臣第1453章 一團和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