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明廷反應

鹿兒島議事廳中,一襲大黑僧袍年近六旬的島津義久端坐上位,一襲淺紫色官袍頭戴大名象徵烏紗帽的島津義弘年過半百,有些發福的身形,端坐兄長身旁。

島津義久目光掃視着一衆島津氏兄弟子侄及家臣,沉聲道:“許三官爲何被太閣殿下派人帶走,想必爾等都已知曉了。”

“嗨”一衆兄弟子侄家臣紛紛迴應着,許三官突然被抓走,此事恐怕還會牽連到島津氏。

“許三官私通明國,企圖將太閣殿下伐明計劃密報給明國,兩位主公並不知曉,皆是許三官揹着兩位主公所爲。”伊集院忠棟起身稟道:“臣認爲兩位主公當向太閣殿下稟明此事,並配合太閣殿下加強對明國海商監管,所有明國海商一律不許下船。”

“喲西”島津義弘欣然贊同道:“許三官私通明國吾並不知曉”

島津義久看了一眼沒心沒肺的兄弟,你兒子是誰救活的,沉聲道:“既如此,就按家老說的辦吧,交由家老代爲向太閣殿下稟明此事。”隨即話鋒一轉道:“許三官私通明國一事並未成功,念其對吾島津氏有功,希望太閣殿下能放過他。”

шшш. ttκΛ n. c○

島津義久原本稱雄九州,被豐臣秀吉一朝打回解放前,被迫臣服選擇出家,以向豐臣秀吉表明自己隱退不過問軍政事務。島津義久對豐臣秀吉準備假道朝鮮攻打明朝的戰爭毫無興趣,持中立立場,表面上沒有反對,也沒有表示支持。

但私下卻故意透露給許儀後,縱容許儀後向大明通風報信,島津義久是很希望看到豐臣秀吉被大明打得一敗塗地,好報自家深仇大恨,因此對老三島津歲久私下糾結一衆激進的家臣侍大將、筆頭在身邊搞事情也默認了。

就連老三偷偷販賣軍火給義軍都督陳瀚,島津義久也樂觀其成,一切都做得很好。島津義久最近完全沒有心思念經了,北九州徹底亂了,老三販賣軍火資助的那幫浪人一揆已經攪翻天了,想不到無心插柳柳成蔭,一幫浪人一揆竟能鬧出如此大聲勢。

島津義久獨自偷着樂,隔岸觀火,等着看豐臣秀吉焦頭爛額大快人心。但是許儀後私通明國之事敗露了,被豐臣秀吉下令捉拿到大阪下獄問罪。

島津義久本就是有意向許儀後透露豐臣秀吉攻明計劃,不然許儀後師徒和郭國安能輕易弄到如此詳細情報。但沒想到許儀後竟暴露了,還是被明國海商檢舉捅到淺野長政哪裡,這事鬧大發了。

假和尚島津義久是坐不住了,事涉島津氏,自己是不能派人找豐臣秀吉直接求情,說不定許三官救不出來,島津氏反倒會被扣上一頂失察帽子。

家老伊集院忠棟一直都是島津氏與豐臣秀吉溝通的橋樑,伊集院忠棟是長袖善舞的縱橫家,在根白阪合戰關鍵之時按兵不動把島津氏坑了一把,險些坑死老東家。還是深得老家督器重,島津氏一門衆中大多對伊集院忠棟不滿。

島津義弘急着撇清關係,免得惹火燒身。但島津義久與許儀後相交多年,感情非常深厚,許儀後又是自家救命恩人,島津義久心裡着急,不得不暗示家老伊集院忠棟。

島津氏家督一門衆及家臣們商議完對策,衆人離去後,島津義久吩咐老三島津歲久留下,兩人來到一間密室中。

“北九州如今情形怕是越來越亂啊”島津義久長嘆一聲道:“想不到連小早川隆景也鎮壓不了肥前國浪人一揆”

“兄長,小早川隆景雖然才能出衆,浪人首領更是非常狡猾,想不到小早川隆景盡被引誘至島原城,又遇上颶風襲擊。”島津歲久也是驚歎不已道:“浪人一揆竟從有明海北上轉進進攻佐賀郡,沒想到連佐嘉城也落城了。

肥前國、筑後國都被接連攻下,聽聞連筑後國也被攻下了不少郡,只剩下不落之城柳川城了。浪人首領實在是太狡猾了,也太幸運了。用唐人的話叫吉人自有天相。”

“當初吾未攻下佐嘉城,不曾想卻被一羣浪人一揆攻破。”島津義久一臉自嘲道:“真是不中用啊,看來太閣也老了,他手下都不中用了啊。”

島津歲久相視一笑道:“難得見兄長一笑啊”

“納尼”島津義久看向老三吩咐道:“歲久,島津氏有恩必報,務必保下許三官。”

“嗨”島津歲久躬身領命道:“兄長,此事不能操之過急。”

“此話何意”

“北九州亂了,太閣必然會對吾島津氏有所顧忌,若吾島津氏表明支持太閣平定北九州叛亂,太閣必然會投桃報李。”島津歲久謀略過人,得意笑道:“不過此事吾島津氏不能直接出面,得另託他人代爲求情,可事半功倍。”

“喲西”島津義久信以爲然,還是老三老謀深算,不愧是島津家參謀軍師,第一智者,當即吩咐道:“此事交由你負責”

“嗨”

大明福建

自從豐臣秀吉一統東瀛後,戰亂多年的日本在其治國有方下一時國泰民安,豐臣秀吉遂萌生建立亞洲大帝國的野心。猴子(豐臣秀吉綽號)不光是心動,更是積極行動起來。

豐臣秀吉開始規劃出兵方向及路線,正如後世日本帝國的國策‘田中奏摺’中所言:“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豐臣秀吉的策略是:欲征服唐國(明朝),必征服高麗(朝鮮),再征服印度。豐臣秀吉積極謀劃攻明的消息還是被傳了出來,其中大多是來自薩摩國。

許儀後依仗着是島津義久的親近,揹着島津氏向來往的大明海商透露日本關白豐臣秀吉準備進攻大明的消息。琉球國往來於日本薩摩國的商船不少,消息一傳十,十傳百,傳播得沸沸揚揚。

明萬曆十九年三月,正在琉球國經商的海商陳申探聽到日本關白豐臣秀吉準備進攻大明的消息,陳申趁月港開洋之際,從琉球國出發經東番(臺灣)回到福建漳州府月港。

又藉着東南風前往福州府有司衙門稟報示警,陳申一路北上福州府不斷宣揚日本關白豐臣秀吉即將進攻大明之事。

щщщ ●Tтkд n ●C〇 福建巡撫趙參魯剛巡撫福建不到兩年,接到陳申示警,趙參魯很懷疑陳申的動機。陳申則表示若自己是妄言謊報軍情,朝廷可分別派遣人前往朝鮮琉球一探便知,兩國緊鄰日本,消息往來傳播很快。

大批倭寇即將來襲,福建沿海各衛所駐軍也開始不安起來,整個福建沿海一帶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事態越鬧越大,福建巡撫趙參魯直接將陳申定性爲勾結倭寇,以爲立功,更是以霍亂軍心爲由下獄,並言:“倭來即斬汝”

福建沿海衛所各府縣紛紛加強防禦倭寇,倭寇久不至,明軍中剋扣軍餉習已成風,軍中拖欠糧餉已是常事。因此沿海明軍時常反覆叛降,曾一本、林阿鳳、林道乾等原本也是叛降無常。

漳州府守軍譁變,誘因自然是錢糧問題,更是有領頭之人帶頭起鬨。福建有司官員擔心漳州府守軍作亂生變,福建巡撫趙參魯採取雷厲風行強硬手段,將領頭譁變之人盡皆斬首示衆,漳州守軍不敢妄動,漳州守軍譁變被平息下來。

但到了七月,琉球國也傳來日本即將進攻明朝的消息,福建巡撫趙參魯同浙江巡撫常居敬互相書信往來探討分析此事,最後兩人一致認同是大批倭寇前來劫掠,兩人聯名上奏朝廷。

內閣次輔東閣大學士許國接到奏報後次日上奏萬曆帝言:“蓋緣傾年達虜猖獗於北,番戎蠢動於西。緬夷侵擾於南,未經大創,以致島夷心生乘間竊發。中外小臣爭務攻擊,始焉以卑凌尊,繼焉以外製內。”

就在趙參魯與常居敬聯名上奏朝廷後不久,琉球國尚寧王也派使臣通事鄭迪前來通報明朝:“日本關白豐臣秀吉大造戰船,調集大軍準備進攻大明,並要琉球也協同進攻大明。

又言琉球國長史鄭迥危言聳聽,極言大明武力之盛,倭人聞之,亦各疑懼。關白又差人令琉球入貢,勿往大明泄露事機。”

琉球使臣鄭迪的通報與陳申示警不謀而合,明朝自嘉靖倭寇大亂,海商勾結倭寇影響甚深,早已在明朝官員心中根深蒂固,已有先見。趙參魯仍然堅持自己的判斷認爲是大批倭寇來襲,陳申也一直被下獄待斬。

明朝上至朝廷,下至地方官員都在爲即將入侵的是倭寇還是倭軍爭辯不休。福建巡撫趙參魯同浙江巡撫常居敬兩人又上奏請求加強沿海防禦倭寇,請求朝廷劃撥糧餉打造戰船,操練士卒,得到朝廷准許截留兩省部分稅銀充餉。

而此時的明廷內部官場爭鬥不斷,地方官湯顯祖、李琯等先後疏劾首輔申時行。次輔許國請嚴禁小臣攻擊大臣。而此時的萬曆帝朱翊鈞早已在萬曆十四年(1586)十一月開始沉湎於酒色之中,身體虛弱,每況愈下,幾乎很少上朝。

劉慶帶着數十名手下義軍將士搭乘大明海商順風船南下琉球國快到東番,沿途一路打探得知福建近半年來發生的事。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越是打聽清楚,劉慶開始懷疑自己回國朝貢請求國朝支持是否正確。

劉慶與一衆手下商議後決定返回九州,但所乘海船一路南下到了東番北端的補給點淡水港才停靠補給,劉慶帶着手下下船,準備換乘北上東瀛的海商海船回去。

淡水港是一座臨海小港,多爲海商、漁民、海盜停留,淡水港附近也有數十戶漢人移民定居於此。

滯留在淡水港的海商不少,一見剛從琉球國南來的海船,紛紛上前詢問日本九州的最新消息。

劉慶一行人也被十幾名水手圍着詢問:“這位兄弟,你們這趟是從琉球國南下還是從東瀛回來。”

“從東瀛來的”劉慶隨口回了一句

一名中年水手聞言欣喜不已問道:“兄弟,打聽一下,東瀛那邊眼下情形如何了。”

“剛吹完颶風,我們的船都被吹跑了。”劉慶忙問道:“你們是要去東瀛嗎?”

“是啊”

劉慶大喜問道:“你們何時去東瀛”

“東瀛不是在打仗嗎?不是聽說浪人連長崎港都攻佔了嗎?”

“不用怕,浪人不會劫掠你們的。”劉慶當下寬慰道:“大哥,其實浪人中很多將領都是我們漢人。”

“真的嗎?那太好了。”中年水手隨即又問道:“他們真不會搶我們的船和船上貨物”

“絕對不會”

第五零一章 金山金海第四九二章 柯欽之戰第一三九章 搶功嫌疑第三九七章 正朝歪風第一二零章 前車之鑑第四一九章 投誠反正第一一八章 接觸名將第十章 江湖兒女第一九七章 黃雀在後 (一)第三五八章 鳳山之役 (上)第二二零章 備戰伐倭第三八六章 殿前會議(下)第七十五章 毛利銀山第一八一章 真臘使臣第二二三章 西狩平壤第三一零章 論功封賞第二六六章 漢城會議第二三零章 鶴蚌相爭第三八二章 家事商事第二九六章 釜山海戰 (上)第一六一章 珠池大盜第二一六章 日軍先鋒第九十二章 回國船隊第三四九章 攀比分紅第五零零章 明廷震怒第九十五章 赤間關下第四九零章 攻滅馬杜賴第二六四章 布武天下第四七一章 東方凱撒第二七零章 尾大不掉第三三九章 貿易逆差第一二四章 無敵大將軍第三六二章 撤兵外交第三八九章 南風騷人第一零八章 林姑娘第二十五章 渾水摸魚第四十六章 天助我也第九十四章 諜影重重第九十三章 碟戰刀影第二三四章 通倭謠言第一百章 天下人第一九一章 奏請伐倭第三八零章 凱旋迴都第五十一章 立花傾國第一三四章 定心丸第七十七章 琉球攻略(下)第一一五章 聯姻林氏第一一八章 接觸名將第二七九章 家康喪志第四四四章 奸賊合流第四九七章 香料戰爭第三六三章 基隆之戰第四零二章 諜網行動(下)第四一零章 海市之戰(上)第四十二章 九州義統第三七一章 陳璘行賄第一八二章 攻取西貢第四九二章 柯欽之戰第一三四章 定心丸第四三六章 逆漢子孫第三九二章 澳門之戰第九十五章 赤間關下第三十六章 軍火商第二四六章 趨之若鶩 (二)第二八六章 兵敗逃亡第一二六章 史世用第一零七章 東番局勢第二二二章 亡國跡象第三二四章 釜底抽薪第二八九章 錦山之戰(下)第十八章 脫籠入海第四二五章 龍元黃牛第一二二章 勒石記功第二二八章 海外東土第四七四章 撿漏高手第四九零章 攻滅馬杜賴第一七八章 駱千斤第二七四章 野心勃勃第七十六章 琉球攻略(上)第三八九章 南風騷人第三三八章 殖民呂宋第二十章 衆意難違第六十六章 枕邊風第十八章 脫籠入海第四八二章 安州驚變 (上)第四八二章 安州驚變 (上)第三一一章 正本清源第二三一章 盡化我俗第二二五章 大豐收第一四一章 策反海盜第一六二章 薪俸待遇第六十章 府內落城第四三二章 杭州會戰 (中)第四五九章 兵臨淮安第二八零章 家康臣服第三四零章 徵明計劃第二二一章 南山大營第七十三章 以攻爲守
第五零一章 金山金海第四九二章 柯欽之戰第一三九章 搶功嫌疑第三九七章 正朝歪風第一二零章 前車之鑑第四一九章 投誠反正第一一八章 接觸名將第十章 江湖兒女第一九七章 黃雀在後 (一)第三五八章 鳳山之役 (上)第二二零章 備戰伐倭第三八六章 殿前會議(下)第七十五章 毛利銀山第一八一章 真臘使臣第二二三章 西狩平壤第三一零章 論功封賞第二六六章 漢城會議第二三零章 鶴蚌相爭第三八二章 家事商事第二九六章 釜山海戰 (上)第一六一章 珠池大盜第二一六章 日軍先鋒第九十二章 回國船隊第三四九章 攀比分紅第五零零章 明廷震怒第九十五章 赤間關下第四九零章 攻滅馬杜賴第二六四章 布武天下第四七一章 東方凱撒第二七零章 尾大不掉第三三九章 貿易逆差第一二四章 無敵大將軍第三六二章 撤兵外交第三八九章 南風騷人第一零八章 林姑娘第二十五章 渾水摸魚第四十六章 天助我也第九十四章 諜影重重第九十三章 碟戰刀影第二三四章 通倭謠言第一百章 天下人第一九一章 奏請伐倭第三八零章 凱旋迴都第五十一章 立花傾國第一三四章 定心丸第七十七章 琉球攻略(下)第一一五章 聯姻林氏第一一八章 接觸名將第二七九章 家康喪志第四四四章 奸賊合流第四九七章 香料戰爭第三六三章 基隆之戰第四零二章 諜網行動(下)第四一零章 海市之戰(上)第四十二章 九州義統第三七一章 陳璘行賄第一八二章 攻取西貢第四九二章 柯欽之戰第一三四章 定心丸第四三六章 逆漢子孫第三九二章 澳門之戰第九十五章 赤間關下第三十六章 軍火商第二四六章 趨之若鶩 (二)第二八六章 兵敗逃亡第一二六章 史世用第一零七章 東番局勢第二二二章 亡國跡象第三二四章 釜底抽薪第二八九章 錦山之戰(下)第十八章 脫籠入海第四二五章 龍元黃牛第一二二章 勒石記功第二二八章 海外東土第四七四章 撿漏高手第四九零章 攻滅馬杜賴第一七八章 駱千斤第二七四章 野心勃勃第七十六章 琉球攻略(上)第三八九章 南風騷人第三三八章 殖民呂宋第二十章 衆意難違第六十六章 枕邊風第十八章 脫籠入海第四八二章 安州驚變 (上)第四八二章 安州驚變 (上)第三一一章 正本清源第二三一章 盡化我俗第二二五章 大豐收第一四一章 策反海盜第一六二章 薪俸待遇第六十章 府內落城第四三二章 杭州會戰 (中)第四五九章 兵臨淮安第二八零章 家康臣服第三四零章 徵明計劃第二二一章 南山大營第七十三章 以攻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