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今日是薩天師作爲客座講師的課。
這堂課雖然主講是三豐天師,但實際上包括他在內有五位講師。最後一堂課,似乎還有一位神秘講師會到來。
這堂課是薩天師的第二講。他今天的主題是雅浦石幣。
今日的薩天師特地沒有戴墨鏡,而是穿着正裝出席——在課堂這種地方,就算是走到哪都穿沙灘襯衫的薩天師也會穿正裝來。因爲站在課堂上的時候,教師和學生都超脫了自己的身份,因爲這裡就是人類文明將知識流傳下去的“聖所”。
這堂課的主題是經濟史,雅浦石幣在經濟史上也是重要的發現。
“這堂課的主題,是告訴各位什麼是【貨幣】。那麼各位,先翻到講義倒數第二頁的附圖。”
講課的時候,薩天師也比以往看起來都更加嚴肅:“諸位可以自己先考慮一下一下,你們看到了什麼。”
圖片上是一系列石頭的圓盤。這些圓盤並不很圓,中心有一塊打磨出的圓形孔洞。這些圓盤就這麼放在那裡,任憑風吹日曬長青苔。石盤的邊緣遍佈風化的磨損,其中不少放在這裡已經有幾十乃至幾百年了。
“看完之後我有個問題——爲什麼所有這些石盤,中間一定要有個孔呢?”
他看了看下面,然後伸手直接點出了一個熟人:“283892號的韓行知同學,你來說說看。”
“啊?”韓行知猛然就站了起來,“應該是爲了方便搬運?用棍子穿過去就可以滾着走?”
“這是其中一點。但我點你出來回答,你能不能回答一下不那麼一眼就能看出來的東西?”
“額”
“坐吧。”薩天師擺了擺手,示意他坐下,然後望向了坐在後排的商洛和朱先烯。他眼睛在商洛和朱先烯的身上停留了一下,還是把商洛點了起來:
“283001號商洛同學,你來回答一下,爲什麼這些石幣上面都有一個孔?”
“因爲,要打一個孔,才能知道這是個貨幣,而不是普通的石頭?”
“非常正確,非常好。那麼,你是怎麼知道的?”
“我去琉球打過.哦不,我去琉球參觀過。我見到過琉球的龍宮信仰中,會將某些特定的大石頭用紅繩子綁起來,將其視作‘御嶽’,用來當作信仰的中心向其供奉祭品。我當時問過琉球的龍琉球的祭司小姐,她說這些繩子綁在那裡,還用顯眼的紅色,就是爲了把他們從自然物之中區分開來。”
“嗯,很好,坐吧——商洛同學所說的,就是本堂課的核心。到底什麼是貨幣呢?一言以蔽之,貨幣本質就是【被普遍接受的信用共識】。任何圍繞着貨幣所建立的體系,都是在強化其【被普遍接受的信用共識】的特性。在石頭上打孔也好,綁繩子也好,在他們的文化體系中,這就是一種普遍的共識:打孔的圓盤是貨幣,石頭綁上繩子就是神體。”
說完,他倒是提醒了一句:“以及關於琉球的那個,展開來還可以細說,因爲琉球人對那些石頭神的普遍認知是‘龍’。至於爲什麼石頭、溪流、瀑布之類的是‘龍’。如果感興趣,可以去圖書館查一查有關資料。這是最後一堂課課程內容,諸位可以在課前就組織一下自我學習。這麼大的人了,我們的課堂上也不是單純的我講你聽,將來的研究工作需要你們自己進行。大家,都要有發現問題的眼睛才行——好,我們來講先來簡單講講,這些石幣在當地是怎麼樣運行的。
“這些貨幣的使用規則只有一條——共識。一切規則,都圍繞着共識。只要讓所有人都知道這塊石頭屬於你,並且只屬於你,那麼它就是屬於你的。說來,這很荒謬不是嗎?天造地設的東西,爲什麼你說你‘你的’,這就是你的呢?爲什麼孫悟空跳進水簾洞裡,裡頭的家當是天造地設,孫悟空卻說這是他的呢?因爲共識。孫悟空跳進水簾洞時,得到了花果山羣猴的見證,他們認爲跳進水簾洞的人就是他們的王,水簾洞就是王的宮室。所以說來,不只是貨幣,這世上的許多東西——財富、權力、信用,所有這些都來源於共識。那麼,共識要如何維持呢?
“此事在史書上亦有記載。在座的有不少都是史學系,‘共識’不只是貨幣的起源,也是史的起源。因爲史本身,就是人類的對集體記憶的共識。”
史是周禮的根本,也是周禮中的世界秩序得以運行的根本。周王室不可能親自統治世界上的每一塊土地,所以他衆建分封。受限於當時的條件,周王室和諸侯國的聯繫可能會非常淡薄。所以周禮的運作方式,是所有諸侯國之間進行分佈式記賬。
按照周禮的秩序,各諸侯國之間要互相通信,互相派遣使者採訪對方的情況,並且各國都要修撰自己的史書。所有的史書都要定期對天子的史官彙報,然後把所有諸侯國的記錄攤開在面前互相比對,看看是否有所缺漏。如果某件事在魯國沒有記載,而在齊國等其他國家都有記載,那麼魯國就會被天子問詢。
查證歷史的另一個方式就是天文,這是第二重加密。史書中一定要記載天文現象,因爲天文現象是刻在所有人記憶中的最大的共識,天底下不管哪裡都會經歷一樣的天象。乙未日有彗星、丙申日月食、丁酉日日食等等。這些無可爭辯的天文事實就像楔子一樣在歷史中插得滿滿當當,任何想要做假賬的人都無法越過這些既定的事實。所以要查證一本史書是否被篡改,首先就是查證其中的天文現象是否正確。
任何時期的事件,都可以通過分佈式的史書互相做證;任意長度的史書,都可以通過檢索天文信息的正確性來知道這本史書是否經歷過大規模的篡改。
這二者確保了全天下統一在了同一個共識之中。雖然周的王權並未覆蓋到已知世界的每個角落,但周的天下就依靠這樣的周禮刻在了所有人的共識之中,世界觀也由此塑造。
“所以從史學的角度,從共識的角度來分析,接下來我要講的這些石幣的使用方式,諸位應當就能夠很快的理解了,因爲那說來也就兩條——第一,石塊在進行交易時,必須有公證人作爲見證,大型交易在進行時必須邀請全島的人進行見證,這就是爲了確保共識得以建立。這塊石頭屬於誰,那塊石頭屬於誰,這本賬冊分佈在全島所有人的記憶中,形成了共識。“第二,所有這些石塊都來自島上並不出產的石灰岩,並且由特定的一戶人家打造。這戶人家的手上擁有所有石塊的賬本,並且他在製造石塊時必須向島上的所有人報賬。這二者合在一起,就讓石幣在交易時實際上不需要移動,只需要在島上固定的地方擺放在那裡就可以。雙方交易的時候,甚至不是一定要去石頭面前,只需要互相確認就可以。
“這兩點加在一起,就是一種‘石禮’。他可以讓經濟圍繞着固定的石頭,在無形之中運行。我們講義上講了一個極端的例子——某戶人家擁有一塊巨大無比的石幣,這塊石幣看不到也摸不到,因爲它在運到島上的時候沉到海里去了。雖然如此,那塊石頭因爲‘滿足了石幣的儀式’,所以所有人都認同那是一筆貨幣。這樣,島上的所有人都認同那戶人家有一筆‘看不見又摸不着的巨大的財產’。所以它無論是躺在所有者的家裡,還是躺在貨幣交易所,還是躺在深不見底的海里,對交易來說都沒有區別。因爲共識,已經成立了。
“甚至基於共識,把這些石頭放在公共場所要比放在家裡還要更加穩妥。所以往往具有最大價值的石幣,是那些流通量更大的貨幣,而不是單純體量更大的貨幣。不少傳奇性的石幣都有自己的名字——當然,這就和這堂課之前說過的‘庫拉圈’形成了呼應。有關內容大家可以翻一翻以前的講義,我就不再贅述了。”
和之前一樣,這堂課也是面向未來所建立的。商洛明確地知道這是在說什麼——
分佈式記賬其實是在說區塊鏈算法。
而檢索一段信息是否被篡改,就檢索其中的關鍵數值——這個其實是哈希算法,用來校驗數據是否無誤。其中比較常用的是MD5校驗碼,它可以從任意長度的數據中生成這麼一串字符。只要檢查字符是否有變化,就能檢查程序是否在傳播的過程中經歷過篡改。
共識的重要性貫穿了人類的歷史。這堂經濟史學的主要目的,就是以史爲鑑,從史海中分析那些經歷了時間還能在人類的歷史中留存下來的,那些支撐經濟運行的“底層代碼”。貨幣的底層代碼就是共識,這就是這堂課的內容。
至於共識要如何建立,這就是政治問題了。貨幣要如何使用,那是鍊金術的問題。這兩個都不在這堂課上進行討論。
下課後,薩天師在講臺上整理着桌面,商洛揹着書包就走了上去。
“哦,商洛,你那問題回答得不錯。果然出門看看是有好處的——所以,你來找我是有事吧?”
“嗯,是的是的,我有事。”
“你怎麼看着還不太好意思?說吧,有什麼事?”
“就是那個.”他有些猶豫,“我能不能問問,我拍那部《王靈官大戰飛天夜叉》的片酬是多少啊?”
“啊。”薩天師笑了笑,他搖了搖頭,“我就知道你要來問這個,畢竟你還沒問過我片酬是多少。說到這個,我給你補一個小節如何?剛纔說的石幣,其實有那麼一節不方便在這堂課上講。一者,那其實不是貨幣史,二來影響不太好。”
“怎麼說?”
“就是當時朝廷開始統治這塊島的時候,要徵稅。但是這島上的交易過程太過於原始,以實物來徵稅的成本太高了,稅吏根本不知道要怎麼徵——然後那位仁兄也是絕了,他也是你們是史學系畢業的,他一眼就看到了這些石塊的分佈式記賬和楔子算法。”
“我猜,他用這些石塊來徵稅了?”
“是,他是這麼做了,但方法非常離譜——他先找當地酋長把賬冊搞到了手。這個很正常,因爲分佈式記賬是沒有辦法保密的,所有人的財產數量都是公開的。然後,他拿了個記號筆,在所有的見證下給每個石塊上都畫了個橫槓,然後徵發所有人去做徭役,給島上修路、修水渠、修碼頭。只有完成徭役,他纔會用另一種顏色的記號筆在石頭上再勾一筆,把今年的徭役勾掉。”
那位仁兄直接找到了這貨幣的正確使用方法:
要分佈式記賬是吧?他就在所有人的石幣上都劃一筆。因爲所有人都要徵發,所以這就成了共識了。許多人沒有看到自己的石幣被劃勾了,那個沉在海里的石幣沒有辦法劃勾,但無所謂,共識已經形成了。
第二,要用哈希值加密。他用的是島上沒有的記號筆,這種記號筆島上根本沒有辦法生產,所以除了他以外任何人都不能打出這個記號。同樣,將記號擦除也是無用的,因爲徭役完結的證明並非擦除記號,而是用另一種顏色的記號筆。這另一種,同樣是島上找不到的。
【這什麼人啊這是!對海島部落徵發徭役什麼的也太離譜了吧!而且這還真的能徵發得起來?天才!簡直是天才!】
商洛也被震驚到了:“這位學長還真是還真是有辦法哈.”
怪不得這個不在課堂上說,這個影響確實不太好。
“所以商洛,你想要片酬是吧?我覺得,我們也可以放眼一下未來。你看這個石頭,它又大又圓。這麼着,你先演着,票房到20億之後我們分賬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