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清流(上)

“哪那麼簡單?”南京右僉都御史嚴鋒夾了了一眼,不屑地搖頭,“這南京百姓,平素各種陣仗見得多了,個個油得跟泥鰍一般。看熱鬧可以,若沒見到真金白銀,纔不會你幾句話就煽動起來跟高門大戶作對。”

“學生辦事不利,請恩師責罰!” 吳四維不敢頂嘴,只好垂首做受教狀。嚴鋒心裡對他雖然失望,但耐於眼下正值用人之際,也不便對他敲打過甚。皺着眉頭想了想,再度換回了長者面孔,和顏悅色地說道:“你起來吧,都跟你說過,不要動不動就下跪。起來把話說完!“

“學生跪恩師,宛如跪親生父母,沒什麼委屈!” 吳四維笑着迴應了一句,緩緩起身。振作起精神,從自己看到張維善和李彤帶領家丁押着王應泰等人下船時說起,將雙方交鋒的整個過程從頭到尾仔仔細細彙報。其中對於張維善的跋扈,江寧縣捕頭、捕快們的“趨炎附勢”以及錦衣衛的卑鄙兇惡,自然要要添油加醋一般,以襯托自己的機智勇敢,威武不屈。

以右僉都御史嚴鋒的老辣,自然能聽出其中許多不實之處。但是他也不肯戳破,只管繼續皺着眉頭從其中尋找對自己有用的關鍵信息。直到吳四維終於把整個“見義勇爲”的過程描述完畢,才又笑了笑,柔聲勉勵道:“好了,老夫清楚了。你這場,輸得不算太冤。那張維善和李彤都是貢生,終日泡在國子監裡,即便是兩塊頑鐵,也早泡出七竅玲瓏心了。你以一第二,家世也不如對付遠甚,能做到這步,已屬不易。回去溫書吧,準備去北京趕考。皇上不肯上朝,今年春試又推遲了幾個月,但是再遲,肯定不能遲過夏天。我輩讀書人,終究要在科場上見高下,其他都不過是一時得失!”

“學生謹遵恩師教誨!” 吳四維鄭重行了禮,起身告辭。然而心裡頭終是覺得不甘,走了幾步,又轉過頭來,小心翼翼地試探道:“恩師,那兩個傢伙不過是區區貢生,以您老的身份,隨便伸一下手指頭,就能碾得他們粉身碎骨……”

“胡說!” 嚴鋒的眼睛迅速豎了起來,剎那間,目光銳利如刀,“老夫這輩子所彈劾的官員,至少都是三品以上。若是親自出手去對付兩個國子監的貢生,豈不是貽笑大方?”

“是!學生想簡單了,想簡單了!” 吳四維心裡打了個哆嗦,趕緊又躬身謝罪。

“你出馬跟他們兩個放對,無論怎麼折騰,都是幾個年青人在胡鬧。”嚴鋒瞪了他一眼,繼續大聲呵斥,“有些大人物即使不高興,也不便出手對付你。而如果老夫親自下場,就不僅僅是以大欺小這麼簡單了。英國公府和臨淮侯府即便再不把這兩個小兔崽子當一回事,爲了各自家族的榮譽,也必須得跟老夫爭個高低。而一旦到了那種地步,輸贏也不止是罰幾兩銀子,打幾下板子那麼簡單。贏家即便不能將輸的一方斬盡殺絕,也至少要將他趕到海南或者大同去,這輩子甭想再進南北兩京!”

“啊——” 吳四維沒想到自己的餿主意一旦實施,居然會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頓時嚇得臉色發白,頭重腳輕。南京右僉都御史嚴鋒將他的表現都看在了眼裡,笑着搖了下頭,聲音迅速放緩,“你年少氣盛,又從沒進入過官場,不懂這些也是應該。以後,切莫胡亂再給人出這種主意。要知道,朝廷中每一次大動作,其實在底下,都是已經差不多鬥出了輸贏。端到檯面上給人看見的,不過是最終結局罷了!”

“是,是,恩師指點的是,學生如醍醐灌頂!” 吳四維的額頭上,汗珠子迅速淌成了串兒。

他自以爲是天縱之才,這些年憑着一隻巧嘴巴和一張厚臉皮,在南直隸地頭上,也闖下了不小的名頭。而現在,才發現自己先前做的那些,在真正的行家眼裡,根本就是小孩過家家。

“你收過王家的好處?” 正惶恐間,嚴鋒的聲音又緩緩傳來,不算高,卻宛若晴天霹靂。

“沒有,學生沒有!”吳四維雙腿一軟,第三次跪了下去,“學生只是心裡頭不服氣,才,纔想請恩師出頭。真的,真的沒有收王家的好處。”

“真的沒有?” 嚴鋒低頭看着他,宛若老鷹在看雞仔。

吳四維不敢再狡辯,竹筒倒豆子般說道,“學生真的不是想替王家出頭,才請恩師出手對付他們。學生借個膽子也不敢做此欺師滅祖之事。學生,學生只是在中了秀才之後,每當逢年過節,都會收到蘇州王氏給的一份節禮,不是收自南京這一支。並且不是學生一個人收到,幾乎,幾乎所有在學生老家那邊秀才試中排名靠前的,都會收到。”

“哦?” 嚴鋒笑了笑,將信將疑地點頭,“那這次你出手幫忙,也是受了王家所託?”

“沒,沒有,學生真的沒有!” 吳四維流着汗,將腦袋搖晃得宛若撥浪鼓,“昨天除了恩師要學生盯着張維善那小畜生之外,真的沒人要求學生做任何事情。王家這些年來,也從沒要求過學生替他做任何事情。”

“哦,原來是廣種薄收,並不新鮮。” 嚴鋒恍然大悟,笑着點頭,“你倒是個有良心的,收了人家的錢,就想着幫忙,只是自不量力了些!”

大明朝商人光有錢卻在官場上說不上話,所以大明朝許多經商的家族,就會想方設法培養自己在官場中的代言人。有的是給自家晚輩中聰明伶俐者換籍,不惜家財聘請名師指點,讓他們去考科舉。有的則是,花錢默默支持一些家境普通,但勤學上進的秀才,將他們一路送上青雲。

前者投入相對少,但見效慢,且風險大。後者,雖然免不了要花很多冤枉錢,卻能在十年或者二十年之內就看到效果,且沒任何風險。那些受過資助的秀才們一路過關斬將,成了舉人,進士,自然不會全都忘記了當年誰曾經雪中送炭。只要其中有一兩個肯感恩的,就能讓資助人不至於任由官吏宰割。

而受資助者還跟資助人之間沒有任何血緣關係,替他說話時,不需要考慮避嫌。受資助者哪天一旦在朝堂爭鬥中站錯了隊,也不會牽連到他們,讓他們跟着雞飛蛋打。

所以,吳四維接受的“資助”,嚴鋒在沒中進士之前,也曾經得到過,根本不覺得新鮮。相反,他卻因爲吳四維拿了資助之後,關鍵時刻竟然不惜拖自己這位四品御史下水,也要替資助人說話的行爲,頗爲欣賞。 在他嚴某人眼裡,君子也罷,小人也罷,只要懂得感恩,就值得自己下力氣去培養提攜。而不懂得感恩的人,哪怕再堂堂正正,也不值得他嚴御史花任何力氣。

“起來,起來!”低頭看見吳四維還在等待自己的最後判決,他心裡突然一軟,主動伸手拉住了此人的胳膊,“起來,還不到夏天,地上涼。跪久了小心傷到膝蓋。你懂得感恩,是好事。爲師不會怪你。王氏既然給那麼多秀才和舉人都送過禮,只有你在關鍵時刻想着拉他們一把,這非常難能可貴。只是,以後記得要量力而行,否則,非但幫不了別人,還可能把自己給搭進去!”

“恩師,恩師您真的不怪我?” 吳四維又是感動,又是困惑,紅着眼睛小聲試探。

“怪你什麼?怪你滴水之恩涌泉相報?” 嚴鋒看了他一眼,笑着反問。“還是怪你這些年,不該跟王家有人情往來?你又不知道他們家跟倭寇有交往,怎麼會想到今天?《西遊記評話》中佛祖傳經,還要收個資金鉢盂呢。我等誦讀聖人之言,替天子教化萬民,收他點節禮有何不可?”(注1:西遊記原始版本誕生於明初。書中已經是明代中晚期)

“多謝恩師!” 吳四維終於相信嚴鋒沒有怪罪自己,眼淚稀里嘩啦淌了滿臉。

“這麼大人了,哭哭啼啼,也不怕羞!”嚴鋒笑着責備了一句,然後又低聲指點,“你已經替王家做了不少了,剩下的事情,就順其自然,切莫再強出頭。想那王氏家族,能將生意做得如此大,自然還有別的依仗。再不濟,也能斷尾求生,斬掉南京這個支脈,確保整個家族不會受到牽連。”

“學生明白!”吳四維聽得心中一凜,畢恭畢敬地拱手,“多謝恩師指點!”

“也算不上指點,這些東西,以你的聰明,即便老夫不教你,你也會慢慢悟透!”嚴鋒卻不肯受他的禮,側了下身子,笑着擺手。“罷了,今天的事情,到此爲止。你不用再摻和了,只管在旁邊看。老夫這次外放南京,本以爲會過一段清閒日子。現在看來,恐怕是不成。自馮保死後,錦衣衛這才消停了幾天?居然有人就嫌日子太安生,非要折騰出些動靜來!”(注2:馮保,明代著名太監。生前與張居正爲盟友,支持改革,功勞極大。但生性貪婪,張居正死後被抄家。)

“啊——” 吳四維聽得似懂非懂,在旁邊拼命轉動眼珠。

嚴鋒有心培養他做自己的利刃,笑了笑,乾脆直接揭開謎底,“你以爲錦衣衛們是在替張維善和李彤兩個小畜生撐腰麼?或者想借着這倆小畜生,跟英國公府和臨淮侯府搭上關係?他們纔沒那麼蠢!他們是想借助這次日本攻打朝鮮,恢復錦衣衛昔日在大明的顯赫地位。張維善和李彤那兩個小畜生,只不過正好可以拿來替他們開路罷了!”

“日本攻打朝鮮?” 吳四維徹底傻了眼,怎麼想不明白,此事爲何又跟兩個外邦之間的戰爭還牽扯在了一起。

“那個叫江南的貢生,是朝鮮來的。而刺殺他的人,偏偏又來自倭國!” 在教導弟子方面,嚴峰絕對是個好老師。一點兒都不嫌吳四維視野窄,繼續耐心地點撥。“錦衣衛最露臉,最名正言順的差事,是刺探敵國軍情,挑動其內部紛爭。而不是監督文武百官和藩王勳貴,弄得人人惶惶不可終日。所以,只要大明決定對朝鮮用兵,錦衣衛立刻就會再度受到重視。功勞和名聲,自然又接踵而至!如此看來,王家在南京這個分支,是誰都救不得了。錦衣衛爲了讓朝廷重視起日本對我大明的威脅,也會將這個案子做大,做實!”

“那恩師您就想辦法,讓朝廷堅決不向朝鮮派一兵一卒!” 吳四維心中靈光乍現,立刻找到了最終解決方案。“讓他們白忙活一場,卻什麼都撈不到!”

御史嚴鋒最近也是寂寞得很了,找不到可傾訴對象。笑了笑,繼續大聲指點:“你以爲爲師對付的是錦衣衛麼?爲師當初派你去盯着張家,根本就不是爲了他們。他們再能折騰,最終也不過是皇上養的一羣鷹犬罷了。爲師提防的,乃是有人要趁着這次戰事,打破我大明以文御武的慣例。當初若不是英宗皇帝在土木堡將滿朝的武將全都葬送掉,哪來我大明這一百四十年的安定局面?前些年崛起了一個戚繼光,我大明清流,又是豁出去多大代價,才終於將其趕回了老家?”(注3:土木堡之變,英宗北伐,在土木堡陷入包圍,導致大明武將被一掃而空。從此,文貴武賤的局面開始形成。)

“那,那將來萬一有什麼戰事?” 吳四維又聽不明白了,眨巴着眼睛不停地擦汗。

“再提拔幾個能打的上來就是!我大明坐擁雄兵百萬,還愁其中找不到幾個能打仗的粗痞!” 嚴鋒猛地一揮手,虎視鷹盼,宛若一座高高在上的天神。

第五章 上賓 (上)第十七章圖窮(下)第二十四章賭命(上)第八章 狂瀾 (上)第二章 遭遇 (中)第九章寶物(上)第八章 疑雲 (中 )第十三章 夜襲 (下)第十八章匕現(上)第二章互啄(中)第二十五章 時代 (下)第十九章 獻俘(中)第十七章 權謀(上)第十二章變數(中)第八章 疑雲 (下 )第二十六章 暮靄(上)第七章 揚帆 (上)第十八章 暴露 (下)第二十七章冷槍(中)第二十四章 得歸 (中)第一章 潛流 (上)第四章 天威(中)第六章 使舵 (下)第九章寶物(上)第一章雛鷹(下)第十四章 故知 (中)第十三章坑爹你(上)第四章娼妓(中)第五章拯救(中)第十二章 龍山 (上)第十四章 內應 (上)第十八章 暴露 (下)第二十四章 驚夢 (中)第二十三章 蹉跎 (下)第二章 旋渦 (下)第一章 潛流 (上)第十章意外(上)第三章 急援 (下)第十二章社鼠(下)第十二章 爭奪 (下)第二十四章 得歸 (上)第十一章 奇兵 (中)第十七章 再戰 (下)第十五章 雪仗 (中)第三十三章 求索 (下)第二十四章 橫掃 (中)第二十四章 得歸 (上)第十六章 光暗(中)第十六章抽絲(下)第十六章 光暗(下)第二十七章 長歌 (中)第十章 逆風 (上)第三十四章 雄風 (下)第十六章抽絲(下)第十六章 交鋒 (上 )第二十五章 時代 (中)第二十九章 闕一 (下)第三章 急援 (上)第十八章匕現(上)第三十三章 求索(上)第二十三章 脫離 (中)第二十八章醬缸(下)第七章老儒(上)第十九章 孤軍 (中)第十六章 礪鋒 (中)第二十五章 時代 (中)第十五章剝繭(下)第三十章掀桌(上)第一章雛鷹(中)第十一章三國(上)第二十章 圍獵 (上)第十七章 勝負 (上 )第五章 惡戰 (中)第四章逆流(中)第二十一章 奇兵(下 )第二十六章 遲暮(下)第十二章 爭奪 (上)第二章 遭遇 (上)第八章反殺(下)第二十章 旋渦(下)第二十三章 蹉跎 (中)第十七章圖窮(上)第二十四章賭命(下)第三章紈絝(上)第二章互啄(下)第三十三章 求索(上)第二十章 圍獵 (中)第三章 急援 (中)第二十一章 驚變(下)第二十六章 襲營 (下)第二十三章奇招(上)第七章老儒(下)第十三章坑爹你(中)第十章 試刃(中)第四章 碧蹄(下 )第三十一章同行(下)第二十三章 蹉跎 (中)第十七章 再戰 (中)第十章 管窺 (下 )第二十五章 大謊 (下 )
第五章 上賓 (上)第十七章圖窮(下)第二十四章賭命(上)第八章 狂瀾 (上)第二章 遭遇 (中)第九章寶物(上)第八章 疑雲 (中 )第十三章 夜襲 (下)第十八章匕現(上)第二章互啄(中)第二十五章 時代 (下)第十九章 獻俘(中)第十七章 權謀(上)第十二章變數(中)第八章 疑雲 (下 )第二十六章 暮靄(上)第七章 揚帆 (上)第十八章 暴露 (下)第二十七章冷槍(中)第二十四章 得歸 (中)第一章 潛流 (上)第四章 天威(中)第六章 使舵 (下)第九章寶物(上)第一章雛鷹(下)第十四章 故知 (中)第十三章坑爹你(上)第四章娼妓(中)第五章拯救(中)第十二章 龍山 (上)第十四章 內應 (上)第十八章 暴露 (下)第二十四章 驚夢 (中)第二十三章 蹉跎 (下)第二章 旋渦 (下)第一章 潛流 (上)第十章意外(上)第三章 急援 (下)第十二章社鼠(下)第十二章 爭奪 (下)第二十四章 得歸 (上)第十一章 奇兵 (中)第十七章 再戰 (下)第十五章 雪仗 (中)第三十三章 求索 (下)第二十四章 橫掃 (中)第二十四章 得歸 (上)第十六章 光暗(中)第十六章抽絲(下)第十六章 光暗(下)第二十七章 長歌 (中)第十章 逆風 (上)第三十四章 雄風 (下)第十六章抽絲(下)第十六章 交鋒 (上 )第二十五章 時代 (中)第二十九章 闕一 (下)第三章 急援 (上)第十八章匕現(上)第三十三章 求索(上)第二十三章 脫離 (中)第二十八章醬缸(下)第七章老儒(上)第十九章 孤軍 (中)第十六章 礪鋒 (中)第二十五章 時代 (中)第十五章剝繭(下)第三十章掀桌(上)第一章雛鷹(中)第十一章三國(上)第二十章 圍獵 (上)第十七章 勝負 (上 )第五章 惡戰 (中)第四章逆流(中)第二十一章 奇兵(下 )第二十六章 遲暮(下)第十二章 爭奪 (上)第二章 遭遇 (上)第八章反殺(下)第二十章 旋渦(下)第二十三章 蹉跎 (中)第十七章圖窮(上)第二十四章賭命(下)第三章紈絝(上)第二章互啄(下)第三十三章 求索(上)第二十章 圍獵 (中)第三章 急援 (中)第二十一章 驚變(下)第二十六章 襲營 (下)第二十三章奇招(上)第七章老儒(下)第十三章坑爹你(中)第十章 試刃(中)第四章 碧蹄(下 )第三十一章同行(下)第二十三章 蹉跎 (中)第十七章 再戰 (中)第十章 管窺 (下 )第二十五章 大謊 (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