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一章 兵發南京,抄家去!

而接下來的兩個月裡,楊都督一直就這樣在王三善等人視爲的胡鬧中。

訴苦大會,親自帶着他們去接親人,給他們在朝廷登記編戶,其實最適合的是變成他的家奴,但數萬家奴還是太誇張了,就是江浙那些世家大族都沒這麼喪心病狂的,所以還是編戶爲民好了。

畢竟他也得低調。

這一萬五千降兵和他們的家屬,加起來近五萬人,統統由他給確定姓名並編制戶籍。

戶籍所在依然是遵義。

反正朱燮元也不在乎這個……

遵義是屬於四川的,這裡是四川布政使司下屬的遵義軍民府。

平播州後原本播州宣慰司一分爲二,遵義歸四川,另外一個平越軍民府歸貴州。

他甚至安排了幾個文官專門負責伺候着楊都督編造這些東西,最終在遵義縣的戶籍上增加了一萬五千戶,無論有沒有成家一個降兵就算一戶。實際上沒有女人的也有了,畢竟他們原本的寨子裡在這場戰爭中也死了不少,那些孤兒寡母們很樂意跟着那些沒有女人的土兵,要不然她們以後也很難活下來。

至於和戶籍配套的居住地,這個隨便在遵義附近荒山野嶺劃唄。

唯一問題是需要交稅,但這些人並沒有田土,所以他們需要交的只是人頭稅而已,這個楊都督很慷慨地表示他替他們交了。

以後每年都交。

畢竟這些人既然編戶,那麼人頭稅是得交的。

此外還有徭役,總之並不是沒有地就不交稅了,這些都是折銀,但折銀數量各地並不一樣,貴州肯定是最低的。

最終楊信和朱燮元派來署理遵義知府的梓桐知縣陳揚美,共同商議出一個比較合理的數字就是每丁兩錢,其中丁銀和徭役折銀各一錢,差不多和江西山區一樣。這個實際上是那些官員對他一分錢不花帶走那麼多人口不甘心,話說他們原本可以把戰俘賣了的,就算不賣了這些以後也是要交稅的。

當然,楊信也可以不交。

反正這些文官也奈何不了他,不過楊都督一向是依法納稅的楷模,所以這一年五千兩銀子他掏了。

畢竟他接下來是要在這一帶搞商屯的。

而這些商屯他是不會交稅的,因爲商屯本來就不交稅,商屯是過去開中制時候鹽商僱人在九邊及西南開荒,用糧食向朝廷換鹽引,再用鹽引去販鹽的,它生產的餘糧全部供應軍隊。而且開中制主要在前期,那時候對朱元璋的政策還能執行,而朱元璋規定新開荒地永不起科,開荒的地永遠不用交稅,所以楊信的商屯肯定不會交稅。

但吃獨食終究不好。

五萬口人,他弄走賣了還得幾十萬兩呢。

而且這些人抽空遵義府和永寧很大一部分人口,這些人原本都是可以編戶交稅的,甚至遵義府的部分早已經編戶交稅了。

他都弄走了以後地方怎麼辦?

不過那些文官也歡迎他把這些人弄走,因爲這樣就不用擔心以後再有土人造反這種事情了,人都沒了還造個屁反,然後空出的好地就可以被接下來過來的士紳商人瓜分。可以說他們既喜歡又不甘心,這樣給他們五千兩銀子,他們心裡還好受些,實際上他們根本沒指望楊都督以後會繼續給,說白了這就是個一錘子的買賣,等楊信把人帶走了,他們難道每年去找楊信繼續收?

想想就不可能。

總之就這樣這一萬五千戶的戶籍解決。

然後他們全部和楊信簽了僱傭合同,由楊信僱傭他們去開荒種地。

種子,農具,耕牛之類全部由楊信提供,第一年有工錢,第二年起就不再給工錢,但他們無論收穫多少,楊信一升也不要,只不過他們生產的餘糧必須出售給他,價錢同樣由他來定。

當然,那些降兵根本不懂。

他們就知道按手印,知道楊大仙在外面會給他們一塊平原的土地。

至於留下來……

以後不得交稅啊。

以前那些編戶交稅的什麼日子他們又不是不知道。

他們爲何抗拒改土歸流?

不就是改土歸流以後得過那樣日子嗎?

尤其是這段時間他們吃穿全是楊大仙管着,那日子舒服的很,他們自然願意以後繼續跟着楊大仙,至於他們的管理由鳳陽那邊來人,楊信從鳳陽墾荒區調來大批經驗豐富的莊頭管理。同時也教他們學漢語,實際上他們裡面本來就有的是懂漢語的,這些人早就和漢民雜居幾百年,根本不存在語言的問題,也就是存在方言的問題而已。

而就在這期間,朱燮元指揮的落洪之戰也落幕。

十幾萬官軍和土司兵圍攻落洪,用了十天時間全殲奢家,奢寅被部下的奴隸殺了帶着腦袋投降,奢崇明自殺,據說自殺前還詛咒楊信,搞得楊都督恍惚間感覺陰風陣陣,彷彿奢崇明的鬼魂在他身邊飄啊飄。

戰後就是改土歸流了。

永寧改土歸流,楊信承諾任世藩的宣撫使沒成功。

不過估計任世藩自己也沒有當真,畢竟他知道自己的級別差得遠,但他的九姓司撤銷,原九姓司的地盤給永寧衛,以奢崇明的落洪,古藺這片核心區,單獨給他設立土藺州,由他家帶着原本九姓司的屬民過去,世襲藺州土知州,說白了就是鎮壓奢家剩下那些屬民。這樣他就很滿意了,因爲這是川鹽到遵義,甚至北上水西乃至貴陽的主要通道,無論沿赤水河到茅臺,還是從古藺陸路北上過鄢家渡都是食鹽運輸通道。

這樣任家就美得很了。

至於永寧剩下部分改永寧軍民府,設立流官來管理。

宋家的水東改土歸流,雖然天啓爲了表彰宋萬化不肯附逆,被安邦彥殘忍殺害,他兒子爲父報仇戰死沙場的父子忠義,特意封贈了一大堆亂七八糟但毫無意義的封號,順便下旨尋找宋家後代以廕監入國子監讀書,並賜錦衣衛籍。但宋家的地盤終歸還是被朝廷笑納了,宋家統轄的水東十二馬頭,改成隸屬貴陽府的開州,也就是開陽。

安家降爲宣撫司。

安家其餘十二則溪設立十二個長官司,其中水東的兩個歸貴陽府,剩下水西的十個中最西邊兩個,也就是楊信橫穿的現代六盤水一帶,分別歸臨近的普安州和永寧州。

這樣就可以了。

實際上安家很難再有造反的機會了。

畢竟這時候安位才幾歲,等他長大有野心也得二十年後,實際原本歷史上安家造反是四十年後,安坤造麻哥的反,然後被平西王給弄死了,但他兒子躲進深山不再出來,一直到平西王造反再出來。只不過安坤打的旗號是反清復明,他兒子就改成爲咱大清討逆了,而且在麻哥欣賞下恢復祖業,但很快病死後就被麻哥卸磨殺驢,安家土司徹底成爲歷史。

剩下的烏撒改土歸流。

安效良家的土知府沒了,就給他家保留一個鹽倉司。

他爹的沾益州徹底沒了,沾益同樣改土歸流,不過那裡是雲南的,屬於曲靖府的,跟貴州沒什麼關係。

總之這場西南土司的大叛亂,在開始不到半年後,就迅速被平定,雖然搞得西南各省一片風聲鶴唳,但到最後算是虛驚一場,除了之前被毀的遵義府再一次被毀外,其他各地損失都不大。

貴陽圍城期間總共死了不到五千人,而且其中兩千還是病死的,作爲叛亂起源地的永寧總共死傷不到兩千,各省雖然調動的軍隊最後超過二十萬,但絕大多數還沒來得及投入戰場,戰場上最主要戰鬥都是那些土司打的,官兵傷亡也就是在遵義,烏江還有落洪,總共加起來朝廷的軍隊傷亡兩萬。

銀子倒是消耗不少。

但和以前不同,這次近半軍費都是楊信墊付的。

尤其是最初秦良玉調動那些土司兵的時候,所有銀子全都是從重慶和成都兩個守誠錢莊調用,爲此南京守誠錢莊特意運了五十萬兩入川,包括貴陽那邊也是守誠錢莊墊付,無論最後這些銀子由誰支付,至少目前來看四川爲此付出的銀子並不多。

這還是值得欣慰的。

就這樣到九月底的時候,雲貴川的戰事終於塵埃落定。

重慶。

“老姐姐,兄弟就不去石柱了。”

楊都督對秦良玉說道。

“兄弟一路走好!”

秦良玉說道,

然後楊信擡頭看着後面那些文武官員,後者也紛紛跟他行禮告別。

楊都督頗有些悵惘地看着後面綿綿羣山,最終踏上了碼頭的官船,緊接着船工解開纜繩,用長篙將官船撐離,在江水推動下開始向前,楊都督摟着後面船艙出來的隴孝祖,站在甲板欣賞着風景就這樣離開重慶。

看着這一幕岸邊文武官員全都長出一口氣。

這個禍害終於走了。

“我怎麼看這天都有一種明媚啊!”

一個文官看着頭頂天空,多少有些難以自已的感慨道。

後面一幫文武官員紛紛點頭。

而在他們面前的長江上,一艘艘滿載着男女老幼的內河船順流而下,跟隨着楊都督踏上他們的漫長旅程。

“走,兵發南京,抄家去!”

楊都督同樣難以自已的喊聲隨風傳來。

(今天兩章,感冒,嗓子都說不出話了)

第二二九章 萬人敵第五八二章 權力的高傲第五十五章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第三八零章 恨不相逢未娶時第六四九章 歪脖樹,又見歪脖樹第二九五章 民意裹挾第六五五章 天可汗第六十三章 敵人還是熟悉的好第五二四章 順民與刁民第三六九章 他算個屁呀第六六零章 末日浩劫第三五三章 戰爭?你剛纔說的是戰爭?第五七八章 歷史的車輪第一二八章 三族聯軍再戰建奴第一六五章 狗男女第五九三章 宿命之戰第五九八章 遼東鐵騎第一七二章 我再給大家吟一首大風歌第四六一章 反賊們的最好用途第二六九章 打開城門迎接大汗啊第四七五章 俠客行第一七八章 舌戰羣儒第六二七章 大家都來賣第四六零章 奸臣的自我修養第四九四章 共和國的曙光第五三五章 回不去的主聖臣賢第一九七章 荼毒士紳第四六二章 這昏君無可救藥了第六一零章 昭昭天命第三五三章 戰爭?你剛纔說的是戰爭?第二一七章 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第四八六章 正義永不倒第五一一章 砸碎剝削者的狗頭第二二四章 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第三三九章 殘酷鎮壓第三九零章 訴苦大會第四十五章 做人不要那麼囂張第五四一章 一鍋端第二十五章 有個詞叫走光你知道嗎?第六四五章 救駕,敢阻攔者殺無赦第一三七章 戰爭開始了第六一八章 趁他病要他命第四五二章 後宮爭寵第五三二章 王師北定中原日第二三五章 諸位,讓我們一起清君側好嗎第五七五章 星星之火第一零八章 楊某就不喜歡留隔夜仇(五更完成)第二三五章 諸位,讓我們一起清君側好嗎第五七六章 以牙還牙第四六一章 反賊們的最好用途第二八六章 終於又要開始了。第五五一章 分崩離析的大明第三五一章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第三五一章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第一六零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三九一章 兵發南京,抄家去!第五七五章 星星之火第四二六章 太子殿下第二五二章 這是逼老子大開殺戒啊第三零八章 這是塊說你有罪你就有罪的牌子第五五七章 邪惡的聲音第四六零章 奸臣的自我修養第一七八章 舌戰羣儒第一八零章 整風肅紀第六七零章 都跳出來吧,我就喜歡他們都跳出來第一三零章 紅丸案加移宮案啊!第六零四章 倉裡有糧心裡不慌第六九四章 天災模式開啓第五一五章 小鮮肉第二十二章 九千歲的失敗前半生第四四九章 資本家第二九五章 民意裹挾第六零零章 盧象升的淝水第一四八章 終於抓住把柄了第一九五章 全民戰爭第五七六章 以牙還牙第五七三章 少年英雄第五十三章 烏鴉嘴第四四九章 資本家第六四九章 歪脖樹,又見歪脖樹第四八九章 九千歲的春天第三十九章 大明之五好青年第四十九章 大明朝最橫的人第五零七章 爆炸不要停第九十三章 公忠體國楊義士第四六八章 小人物的掙扎第四八五章 最後底線第三五八章 糜爛世界的幾朵奇葩第一六九章 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第四零七章 天怒民變第三一四章 戰爭這就開始了第六零三章 天下大勢,浩浩湯湯第四十二章 楊氏百科全書第五七九章 火炎昆岡,玉石俱焚第六一三章 我倒是知道一個仙方第五三三章 大家都來玩造反第三六六章 挑釁,挑釁,再挑釁第四九零章 大明之萊剋星敦第三六四章 救救孩子第六五八章 天下太平
第二二九章 萬人敵第五八二章 權力的高傲第五十五章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第三八零章 恨不相逢未娶時第六四九章 歪脖樹,又見歪脖樹第二九五章 民意裹挾第六五五章 天可汗第六十三章 敵人還是熟悉的好第五二四章 順民與刁民第三六九章 他算個屁呀第六六零章 末日浩劫第三五三章 戰爭?你剛纔說的是戰爭?第五七八章 歷史的車輪第一二八章 三族聯軍再戰建奴第一六五章 狗男女第五九三章 宿命之戰第五九八章 遼東鐵騎第一七二章 我再給大家吟一首大風歌第四六一章 反賊們的最好用途第二六九章 打開城門迎接大汗啊第四七五章 俠客行第一七八章 舌戰羣儒第六二七章 大家都來賣第四六零章 奸臣的自我修養第四九四章 共和國的曙光第五三五章 回不去的主聖臣賢第一九七章 荼毒士紳第四六二章 這昏君無可救藥了第六一零章 昭昭天命第三五三章 戰爭?你剛纔說的是戰爭?第二一七章 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第四八六章 正義永不倒第五一一章 砸碎剝削者的狗頭第二二四章 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第三三九章 殘酷鎮壓第三九零章 訴苦大會第四十五章 做人不要那麼囂張第五四一章 一鍋端第二十五章 有個詞叫走光你知道嗎?第六四五章 救駕,敢阻攔者殺無赦第一三七章 戰爭開始了第六一八章 趁他病要他命第四五二章 後宮爭寵第五三二章 王師北定中原日第二三五章 諸位,讓我們一起清君側好嗎第五七五章 星星之火第一零八章 楊某就不喜歡留隔夜仇(五更完成)第二三五章 諸位,讓我們一起清君側好嗎第五七六章 以牙還牙第四六一章 反賊們的最好用途第二八六章 終於又要開始了。第五五一章 分崩離析的大明第三五一章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第三五一章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第一六零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三九一章 兵發南京,抄家去!第五七五章 星星之火第四二六章 太子殿下第二五二章 這是逼老子大開殺戒啊第三零八章 這是塊說你有罪你就有罪的牌子第五五七章 邪惡的聲音第四六零章 奸臣的自我修養第一七八章 舌戰羣儒第一八零章 整風肅紀第六七零章 都跳出來吧,我就喜歡他們都跳出來第一三零章 紅丸案加移宮案啊!第六零四章 倉裡有糧心裡不慌第六九四章 天災模式開啓第五一五章 小鮮肉第二十二章 九千歲的失敗前半生第四四九章 資本家第二九五章 民意裹挾第六零零章 盧象升的淝水第一四八章 終於抓住把柄了第一九五章 全民戰爭第五七六章 以牙還牙第五七三章 少年英雄第五十三章 烏鴉嘴第四四九章 資本家第六四九章 歪脖樹,又見歪脖樹第四八九章 九千歲的春天第三十九章 大明之五好青年第四十九章 大明朝最橫的人第五零七章 爆炸不要停第九十三章 公忠體國楊義士第四六八章 小人物的掙扎第四八五章 最後底線第三五八章 糜爛世界的幾朵奇葩第一六九章 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第四零七章 天怒民變第三一四章 戰爭這就開始了第六零三章 天下大勢,浩浩湯湯第四十二章 楊氏百科全書第五七九章 火炎昆岡,玉石俱焚第六一三章 我倒是知道一個仙方第五三三章 大家都來玩造反第三六六章 挑釁,挑釁,再挑釁第四九零章 大明之萊剋星敦第三六四章 救救孩子第六五八章 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