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新式武器

御三家中,德川賴房頂上了策劃了由井正雪(又稱由比正雪)之亂的帽子,遠逃海外。顯然不可能站出來反抗德川家光,紀州的德川賴宣站在了幕府這一邊,讓幕府穩住了好大一塊人心,而今更是被德川家光軟禁在大奧之中,顯然也不可能被聯絡起來反抗德川家光。

那麼接下來的選擇題就只有唯一的答案。

前田綱紀想要順利獲得譜代大名以及其餘親藩大名的支持,只有將德川義直頂在前頭,支持他作爲新一代幕府將軍。

“請接受……來自前田綱紀的效忠。另外,這一回起事的人中,除了我以外,還有伊達忠宗、黑田忠之……”明白了這一環,前田綱紀就顯得灑脫許多,一下子將這一回造反的底子都給透露了出來。

德川義直緩緩頷首:“放心,這一回的親藩大名與譜代大名……我已經有所掌握。既然外樣大名之中大多態度堅決,那麼此事,已然有八成把握了!”

德川義直的加入讓前田綱紀等人的行動一下子變得順利起來。

前田綱紀等人激動不已,紛紛以爲找到了破局的要點。

這時,引起所有日本大名憤慨一條消息如願以償地傳達了過來。

“拆分重組令!”

大明皇帝以中華同盟聯合作戰指揮委員會主席身份下達的命令簽發到了德川家光的手中,隨後迅速傳遍了江戶。

拆分重組令是當初朱慈烺在朝鮮所做過的事情,是以江戶裡的各個大名纔會對加入聯合作戰指揮委員會如此憤慨。

如果只是保留此前建制,自然是無礙,頭頂上有一個更強力的老大沒人不願意。

可如果這個老大要傷害自己的利益,那就別怪大家翻臉無情了。

拆分重組令無疑就是那個會傷害所有大明利益的存在。

所謂拆分重組令,就是要打散此前的組織結構,重新訓練出一支強大的軍隊。而且,明軍對正規軍的要求可是很高的。自然,挑選人馬,訓練軍隊,都會由明軍排除的教練團來執行。

毫無疑問,一旦等明軍的教練團完成訓練,這支軍隊的指揮權力也將順理成章轉移到明軍的手中。

自己的兵馬,一轉眼就成了別人的,不管是哪個大名都不會希望這一幕發生。

軍權,可是他們維護自己利益的最後依仗。

這一條消息傳出,所有大名紛紛憤怒了。

一股暗流澎湃而出,激發了所有人的情緒。

在有意的引導與充沛的準備之下,一場戰爭一觸即發。

而不管是幕府還是朱慈烺,似乎都這一切的發生都顯得無知無覺。

拆分重組的命令被毫無阻礙,無人反對地執行了下去。偏偏,明人的命令顯得那麼的狂妄。

朱慈烺竟然下令全部的日本軍隊都集合到位於荒川的江戶大校場,要畢其功於一役地完成納入日本軍權的目的。

時間匆匆而過,距離定在大明二七九年七月三日的拆分重組日只有三天的時間了。

七月一日這一天,朱慈烺抵達了橫濱。

又一支龐大的船隊從本土轉移到了日本。

朱慈烺興高采烈地歡迎着每一個到來的大明將士,最終親自將李峻迎接了下來。

“時間匆匆流逝,匆匆五年過去了。五年呀,終於收到李峻同學的捷報了!”朱慈烺看着帶了助聽器的李峻,格外欣慰。

李峻是朱慈烺五年前的舊識,當年在京師武學相會,正是看着李峻在研發掣電銃。

只不過,掣電銃的研發顯然不是很順利。

首先,掣電銃不是火繩槍,擊發的方式截然不同。故而,一開始研發就有一個極大的難關。但同樣也是掣電銃矢志不渝的研發,從而讓大明的軍械發展走上了厚積薄發的道路。

燧石擊發的技術革新帶動了中興一式步槍的出現,奠定了明軍火器犀利,戰無不勝的優勢。

不過,掣電銃並非是普通火銃。他之所以難度高昂,還在於他是後裝火銃,還帶有子銃。後裝火銃顧名思義就是子彈是在火銃後面安裝的,也就是後膛槍,子銃雖然有點難以理解,但見了圖紙朱慈烺就明白了,這是彈夾。

這兩樣革新無疑是飛躍性發展的,但同樣,其中需要克復的技術難關也是一重高過一重。朱慈烺是商科出身不是工科出身,說一點建設性的概念可以,但具體的技術難關則必須依賴一線科研人員的智慧。

李峻聽完,卻是感覺苦笑,連連擺手,比劃着手語。他的身邊,一個徒弟連忙翻譯:“陛下繆讚了。這一回抵達橫濱,臣也是惶恐不已。掣電銃只能說完成了一小半,只是將前裝改成了後裝,另一部分子銃的研發依舊進步緩慢。就是前一部分,也只能說勉強堪用。臣……慚愧……”

朱慈烺聞言,卻是沒有斥責。

畢竟,不管是後膛槍還是彈夾金屬定裝彈這些都是一百年後的技術。而一切槍械工藝,說到底還是需要整個工業化都初具規模纔有基礎。

朱慈烺傾盡資源拔苗助長終歸會到極限,過於逼迫,反而會摧毀來之不易的土壤。

“好啦,不管如何,這一回我們都可以在這片異國土地裡試驗一下兩個新的神兵利器了。先看看一個,掣電銃的列裝代號準備好了嗎?”朱慈烺寬慰了一下李峻,隨後問向一旁隨行而來的兵部侍郎張繼孟。

這是畢懋康的弟子。

畢懋康年過七旬,在原定歷史上三年前就要掛了。好在,朱慈烺知曉這一位是槍械專家,又是難得朝中高官,於是再次徵召其入主匠作大院,將匠作大院定格成了正部級單位,直接對朱慈烺彙報工作。

也許是試圖暢通帶來的心情開闊,也許是京師的醫療水平今非昔比,總之畢懋康又活躍在了科研一線之上。但他畢竟是一個七旬老人,不可能折騰得住遠洋航行。故而,這一回兩處新研發的神兵利器都交給了畢懋康的弟子張繼孟。

張繼孟原本是民政官員,就任山東布政司參議,現在有了軍械科研的部門,自然要人盡其才。

“陛下,掣電銃項目尚未結業,李先生的意思是不能用掣電銃之名。這一回新的槍械還請陛下命名。”張繼孟說。

第八十章:大權漸握第四十二章:功勳卓著 賀小不長老加更第五十一章:新的希望第一百一十三章:殖民第九十二章:女醫師登臺第十八章:圖窮匕見第十七章:伏擊第六十章:順義公主第六十章:血濺桃花扇第九十四章:宮內宮外第三十九章:揚眉吐氣第八章:虛實不清第三十六章:阿巴泰的憤怒第一章:大明猛人第二十二章:朱慈烺的追求第四十四章:清軍總攻第三十四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一百二十一章:暗戰第六十一章:真假虛實第一百一十六章:難關第一百三十九章:開封大校場第二十三章:選妃酬太子第一百三十章:出兵第九章:紫禁城的雄心第五十五章:三韓關稅第五十八章:瘟疫爆發第四十五章:明清對局第十八章:開火碾壓第十九章:雙面間諜第46章:抓捕漢奸,絕不議和第五十九章:有人記得咱們第十四章:國務會議開始第六章:攻佔仁川第一百五十二章 行動開始第四十二章:朝議震盪第二十二章:沙裡院大捷第六十五章:設計下套第二十九章:中日自由貿易區第六章:攻佔仁川第二十九章:號召第一百四十一章:戰略轉進的清兵第五十一章:飛熊團的新打法第八十四章:文明與野蠻第一百一十三章:趙家娘子第十四章:威尼斯還可以再搶救一下第五十二章:平賊的希望是我軍第四十三章:李巖復起第十六章:正式交接第十六章:正式交接第四十一章:外交戰線第八十章:第二件神兵利器第一百一十四章:撕第一百零六章:怎麼這麼能打第一百一十四章:全軍出擊第一百零四章:進攻進攻再進攻第五十八章:威脅第三十三章:諜戰風雲第七十五章:截胡第一百五十六章:後路之軍第六十六章:戰鼓我先擂第一百三十九章:開封大校場第八十六章:山人自有妙計第四十五章:平生快意封侯事第六十六章:北大荒第二十七章:運河堵住了第二十三章:援助朝鮮貸款第二十六章:改天換地第九十五章:合適的人選第一百二十九章:秦兵第一百一十六章:新紀元第七十九章:“死”而復生第五章:李巖與紅娘子第四十六章:海外第一章:太子的闊氣第五十八章:打完就跑第六十六章:意有所指第九十五章:水淹千軍第一百二十四章:攻守之勢異也第一百一十七章:全面戰爭第八十六章:山人自有妙計第六十八章:論戰到來第二十八章:重禮第二十一章:勝者—明皇太子殿下第二十九章:號召第九章:新東林黨第四十六章:軍魂第二十四章:欽封太子爲兵馬大元帥第六十二章:小鮮肉朱慈烺第四十五章:無禮失禮第九十二章:女醫師登臺第三十七章:柳生但馬守第十五章:太原的戰鬥第40章:來自日本90度的謙卑第十一章:新官顧炎武第五章:佔領輿論陣地第十九章:不敢彈壓的軍紀第九章:兵臨武昌第一百一十一章:錦衣衛的關鍵情報第八十六章:領土擴張第七十六章:贏家是他
第八十章:大權漸握第四十二章:功勳卓著 賀小不長老加更第五十一章:新的希望第一百一十三章:殖民第九十二章:女醫師登臺第十八章:圖窮匕見第十七章:伏擊第六十章:順義公主第六十章:血濺桃花扇第九十四章:宮內宮外第三十九章:揚眉吐氣第八章:虛實不清第三十六章:阿巴泰的憤怒第一章:大明猛人第二十二章:朱慈烺的追求第四十四章:清軍總攻第三十四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第一百二十一章:暗戰第六十一章:真假虛實第一百一十六章:難關第一百三十九章:開封大校場第二十三章:選妃酬太子第一百三十章:出兵第九章:紫禁城的雄心第五十五章:三韓關稅第五十八章:瘟疫爆發第四十五章:明清對局第十八章:開火碾壓第十九章:雙面間諜第46章:抓捕漢奸,絕不議和第五十九章:有人記得咱們第十四章:國務會議開始第六章:攻佔仁川第一百五十二章 行動開始第四十二章:朝議震盪第二十二章:沙裡院大捷第六十五章:設計下套第二十九章:中日自由貿易區第六章:攻佔仁川第二十九章:號召第一百四十一章:戰略轉進的清兵第五十一章:飛熊團的新打法第八十四章:文明與野蠻第一百一十三章:趙家娘子第十四章:威尼斯還可以再搶救一下第五十二章:平賊的希望是我軍第四十三章:李巖復起第十六章:正式交接第十六章:正式交接第四十一章:外交戰線第八十章:第二件神兵利器第一百一十四章:撕第一百零六章:怎麼這麼能打第一百一十四章:全軍出擊第一百零四章:進攻進攻再進攻第五十八章:威脅第三十三章:諜戰風雲第七十五章:截胡第一百五十六章:後路之軍第六十六章:戰鼓我先擂第一百三十九章:開封大校場第八十六章:山人自有妙計第四十五章:平生快意封侯事第六十六章:北大荒第二十七章:運河堵住了第二十三章:援助朝鮮貸款第二十六章:改天換地第九十五章:合適的人選第一百二十九章:秦兵第一百一十六章:新紀元第七十九章:“死”而復生第五章:李巖與紅娘子第四十六章:海外第一章:太子的闊氣第五十八章:打完就跑第六十六章:意有所指第九十五章:水淹千軍第一百二十四章:攻守之勢異也第一百一十七章:全面戰爭第八十六章:山人自有妙計第六十八章:論戰到來第二十八章:重禮第二十一章:勝者—明皇太子殿下第二十九章:號召第九章:新東林黨第四十六章:軍魂第二十四章:欽封太子爲兵馬大元帥第六十二章:小鮮肉朱慈烺第四十五章:無禮失禮第九十二章:女醫師登臺第三十七章:柳生但馬守第十五章:太原的戰鬥第40章:來自日本90度的謙卑第十一章:新官顧炎武第五章:佔領輿論陣地第十九章:不敢彈壓的軍紀第九章:兵臨武昌第一百一十一章:錦衣衛的關鍵情報第八十六章:領土擴張第七十六章:贏家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