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報國疆場上(五)

東北的局勢,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但是國內的情況,仍然是四分五裂,每個人都在打自己的算盤。

1931年十月三日,蔣校長一面全力調節廣州方面矛盾,同時見東北軍不戰而逃丟失大片國土以後,準備遷都洛陽用中央對東北日軍開戰。其發表申明:決定以西北爲政府之第二根據地,而以洛陽與西安爲陪都。

在發表申明之後,蔣校長針對東北的日後作戰,專門成立了參謀組,以軍政部長何應欽爲組長,甘肅省主席孫興華爲副組長,商討東北作戰的一切事宜。

十月五日,國民黨南京廣州兩政府商討和平,蔣校長請粵方到上海蔘加統一會議。

廣州方面絲毫不肯讓步,要求以釋放胡漢民、蔣校長立即下野及第19路軍調寧,任陳銘樞爲京滬衛戍司令爲條件,粵方代表方能北上。

廣州方面的條件十分苛刻,放掉胡漢民是縱虎歸山,至於蔣校長下野和19路軍調寧是更是完全想要謀權篡位。

到了現在這種地步,這些喊着救國救民的革命者,所想的不過是自己的利益,或許對他們而言,九一八事變,成爲他們爭取地位的籌碼。

南京,軍政部。

現在的局勢已經十分清楚了,在軍政部成立的參謀組,日夜忙碌着,着手策劃在東北開戰後的一切事宜。

孫興華提出的十五個精銳師,成爲參謀組最難以完成的任務,因爲在全國根本就無法抽調這麼多的精銳部隊,何應欽在和孫興華仔細的核算之後,最多隻能夠抽調五個精銳師先期投入作戰之中,這五個精銳師裡面包含孫興華的黨軍第一師,還有兩個中央軍師,兩個地方師。

由於國內的情況限制,參謀組擬定了先期防禦,後期反攻的作戰計劃。

不過孫興華在得知廣州的事情之後,突然覺得,東北根本就保不住了,一個國家,在面對侵略的時候,內部的掌權者想的不是抵抗,而是爭權奪利,這樣的國家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希望。

“輔國,校長已經着手擬定對日開戰時之宣戰大旨,並要求各國元首應共負公約上之責任,以共同保持世界和平。現在政府的主要事情,就是調合廣州方面,組織抗日部隊,和擴大外交政策。如果不出我所料,恐怕三個月之內,先期抗日的部隊就可以趕到東北了。”何應欽一臉興奮的從外面走了進來,看着站在窗戶面前的孫興華說。

這次東北的戰局,似乎讓何應欽看到了希望,一個重新掌握兵權的希望,從蔣校長任命他爲參謀組組長的時候,何應欽就已經意識到了什麼。

不過何應欽卻清楚,如果中日之間真在東北舉行大規模的會戰,恐怕蔣校長一定會來一個御駕親征,而自己面前的這個副組長,一個前敵總指揮肯定是跑不了的。

不過對於孫興華來說,事情恐怕不會發展這樣的順利,他可以預料到的事情,那就是國民政府的抗日行動,不會付之行動,廣東方面抓住了南京國民政府的軟肋,他們自然是不會輕易放手的。

在國民政府展開行動的同時,日軍也開始展開了行動,他們消化已經佔領的區域,對於黑龍江省,則是以張海鵬的部爲主要兵力,對黑龍江省實施攻擊。

不過張海鵬的部隊就是一羣烏合之衆,日本人想要依靠他們拿下黑龍江省,根本就是癡心妄想,在第一次攻擊之無效後,日本人開始大規模的武裝投奔自己的東北軍部隊,並且向這些部隊派遣了軍事教官。

日本人的想法很簡單,國聯不是不讓日本人繼續展開行動嗎,那他們就讓中國人去打中國人,這樣國聯的干涉就沒有任何的理由了。

對於中國部隊來說,此刻出擊東北,是最佳的時刻,但是蔣校長的中央軍,不是應付。。。(大家懂的),就是被廣東那夥人牽制住了,根本就無法抽調任何的部隊,至於抽調地方部隊支援東北作戰,恐怕這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即便南京國民政府對各省軍閥下達命令,他們也不會派遣任何部隊參加東北的作戰的,因爲東北是張學良的地盤,張學良的手上還有幾十萬的東北軍,這樣的軍事實力,根本就不是各地軍閥相比的,張學良都不想保住東北,這些軍閥爲什麼派遣部隊去保護別人的地盤?

張少帥仍然以保護實力爲主,部隊全部收縮在關內。錦州作爲關內外的戰略要地,應該派遣重兵把守,至少以張少帥部隊現在的實力,想要守住錦州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但是張少帥的心思,並不是保住錦州,他把錦州當成一個潰兵收容所,經過這裡把東北戰場上潰逃的東北軍官兵撤往關內。

這樣的事情可以在內心裡面想,但是卻不能夠說出來。

張學良的地位,不是孫興華能夠捍衛的,恐怕就連南京國民政府,都拿這位張少帥沒有任何的辦法,別說丟失東北三省,就算是把他節制的八省全部丟失了,只要張少帥握住了手上幾十萬東北軍的兵權,就沒有人敢哪他怎麼樣。

看着一臉興奮的何應欽,孫興華並沒有在說什麼,坐在椅子上面,看着東北的地圖發呆,他知道保護東北,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現在孫興華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命令樑浩的抗日先遣隊,協助黑龍江省守軍作戰,給與日軍最大的傷亡。

黑龍江省有三個省防步兵旅,兩個省防騎兵旅,還有一個炮兵團,一個衛隊團,總兵力在兩萬七千人左右,加上樑浩的抗日先遣隊,總兵力達到了三萬多人。

東北軍的編制之中,國防旅是用來打野戰的,下轄三個步兵團,相當於中央軍的師級編制,至於所謂的省防旅,下轄兩個步兵團,相當於各地的保安部隊性質,部隊裝備不如國防旅。

在日本侵佔遼寧和吉林省之後,黑龍江省省主席萬福麟早就撤到了北京,至於留下的人物,幾乎沒有管事的,關鍵這幾個不管事的,在對待日軍的問題上面,卻有着不同的看法。

整個九一八的過程之中,黑龍江省的表現,要比遼寧和吉林兩省要好的很多,駐守在黑龍江省的省防旅部隊,要比國防旅表現強很多。

軍人是支持和日軍作戰的,但是張少帥雖然遠在北平,仍然控制着黑龍江省的主要事情,張少帥和黑龍江省的萬福麟主席,早就給黑龍江省發來了指示電文:張逆海鵬來黑省,堅決討伐之。若是日軍來了,應當做相當避讓,避免衝突。。

以萬福麟的兒子萬國賓爲首的黑龍江省文人們,堅決擁護張少帥和萬主席的命令,認爲張海鵬可以打,日本人不能打。

兩夥人爭論不下,遲遲也沒有做出任何決定。

張學良對東北的局勢,似乎還沒有清醒的認識,似乎以爲不招惹日本人,就能夠保住黑龍江省了,但是日本人可不是這樣好滿足的,尤其是看到東北軍根本就沒有作戰的信念,他們自然不會放棄黑龍江省這塊肥肉了。

日本人一方面加緊訓練張海鵬的部隊,一方面則是加緊對黑龍江省軍政高級官員的誘降工作,不過黑龍江省軍政官員總體表現不錯,至少沒有選擇投靠日本人。

1931年十月十二日,國民政府委任馬占山代理黑龍江省政府主席,兼東北邊防軍駐黑副司令,並命令其固守黑龍江,組織抵抗日軍可能開始的第二階段進攻。

1931年十月十六日,張學良再次任命馬占山爲黑龍江省代理主席、軍事總指揮職務,馬占山在得到張學良的命令之後,這才從黑河晝夜兼程前往省城,於19日經哈爾濱到達齊齊哈爾,20日上午就任黑龍江省代主席,並宣佈成立黑龍江軍臨時總指揮部,以便統一指揮。馬占山任總指揮,以副司令公署參謀長謝珂任副指揮。

南京國民政府的任命,早在12日就已經下達了,但是馬占山不敢就任黑龍江省代理主席,因爲東北地盤的事情是張少帥說了算,南京政府的命令在東北三省根本就行不通。

在到達齊齊哈爾之後,馬占山開始召集在黑龍江省的主要將領參加會議,商討對江橋的守備任務。

在十月十六日的時候,被日軍武裝的張海鵬部,派遣了三個步兵團,抵達到江橋,與駐守該地的衛隊團徐寶珍部展開激戰,其後徐寶珍衛隊團在樑浩抗日先遣隊的增援下,對張海鵬叛軍進行了反擊,進犯黑龍江省的張海鵬部損失慘重,一齊潰退,在江橋以南地區與守軍對峙。

爲了防止日軍的增援,守軍遂將江橋破壞3孔,並且調集重兵守備江橋北端,防止日軍進犯。

著名的江橋抗戰由此拉開序幕,只不過歷史上面的江橋守軍一萬多人的部隊,有了樑浩抗日先遣隊的加入,已經變成了兩萬多人,在武器裝備上面也有所好轉。

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辦公室。

黑龍江省的戰局,是蔣校長最爲關心的事情,在十月二十二日,國民黨政府外交部長兼駐國聯代表施肇基向國聯提出四項基本要求:㈠日軍撤兵;㈡中立委員會監視;㈢賠償損失;㈣設中日調和公斷之永久機構。

次日國聯表示認可中國方面得要求,並且作出決議,督促日本於11月16日完成撤兵,由中國接收日軍所佔領之地方,並設調和公斷之永久機關。

實際上面,國聯已經做出了表態,他們是站在中國這一邊的,可是他們的力度不大,以至於日本人對於國聯的表態根本就不在意。

蔣校長指望的國際調停,已經成爲了泡影,現在蔣校長能夠做的,就是調整和廣東方面的關係,調集全國部隊與日軍在東北進行決戰,除了這一條路外,蔣校長沒有任何選擇,否則丟失東北三省的髒水,就要潑在他身上了。

“事情怎麼樣了,日軍大概什麼時候會對黑龍江省展開攻擊,如果日軍對黑龍江省展開攻擊,那裡的部隊能夠堅持多久?”蔣校長看着面前的孫興華,何應欽,平靜的說着。

(本來是打算放棄的,但是還是寫了一章。更新可能不穩定,但是會堅持到完本的,情節進展會快一些。至於女朋友那裡,失而復得,好像小孩子過家家一樣。唉,家庭的力量有些可怕。只能努力爭取一下,人盡其力,而後看天意。。。另外感謝大家的支持和安慰,經過這一次,我發現成長了很多,再次鞠躬感謝。爲了你們,爲了我,把這本書寫下去。)

;小說限時免費?大神獨家訪談?名家新書首發?每週還有抽獎活動,蘋果手錶、Q幣、起點幣等你來拿!別猶豫了,打開微信,掃一掃左側二維碼,輕鬆關注,精彩不再錯過~?

第117章 側翼行動第141章 黨軍一師第172章 各有打算第171章 威逼利誘第178章 坐山觀虎第148章 龍潭大戰5第115章 王牌對決第66章 黨軍一團(下)第186章 飛機制造第179章 修生養息第155章 杜大耳朵第280章 南天門10第111章 以退爲進第270章 長城抗戰14第75章 駐守惠州(二)第196章 三家聯盟(三)第255章 風波再起第86章 實驗一下第9章 初見總理第145章 龍潭大戰2第68章 二次東征第133章 攻克永定第268章 長城抗戰12第128章 悍匪樑浩第344章 召見第155章 杜大耳朵第310章 復仇第367章 誘而殲之第142章 校長下野第36章 團長照顧第21章 攻擊東莞(中)第81章 關鍵時刻(三)第338章 陝西第88章 汪家家宴第76章 駐守惠州(三)第309章 僞軍第292章 反攻8第231章 九一八事變(五)第163章 初戰日寇(四)第262章 長城抗戰6第313章 假幣第242章 九一八事變(十六)第335章 交易第197章 三家聯盟(四)第238章 九一八事變(十二)第181章 亂中取慄(下)第72章 惠州之戰(四)第339章 南京第372章 軍事會議第372章 軍事會議第84章 開展副業第386章 大同會戰3第309章 僞軍第361章 萬全縣第69章 惠州之戰(一)第226章 互相交換第269章 長城抗戰13第290章 反攻6第38章 淡水之戰(二)第143章 龍潭大戰第287章 反攻3第19章 到達虎門第288章 反攻4第298章 救人第101章 留守部隊第40章 淡水之戰(四)第214章 中原大戰(十三)第144章 龍潭大戰1第314章 閩變第226章 互相交換第166章 校長親臨第202章 中原大戰(一)第314章 閩變第279章 南天門9第350章 少帥第191章 圍殲馬麒(下)第174章 戰爭孩童第12章 廣州之行第264章 長城抗戰8第327章 開戰第108章 衛戍司令第257章 長城抗戰1第310章 復仇第143章 龍潭大戰第133章 攻克永定第355章 晚餐第213章 中原大戰(十二)第38章 淡水之戰(二)第340章 局面第338章 陝西第56章 廣州平叛(一)第119章 一番混戰第111章 以退爲進第114章 制定計劃第145章 龍潭大戰2第82章 兄弟情深第100章 增兵湖南第152章 校長婚禮3第210章 中原大戰(九)第391章 打援
第117章 側翼行動第141章 黨軍一師第172章 各有打算第171章 威逼利誘第178章 坐山觀虎第148章 龍潭大戰5第115章 王牌對決第66章 黨軍一團(下)第186章 飛機制造第179章 修生養息第155章 杜大耳朵第280章 南天門10第111章 以退爲進第270章 長城抗戰14第75章 駐守惠州(二)第196章 三家聯盟(三)第255章 風波再起第86章 實驗一下第9章 初見總理第145章 龍潭大戰2第68章 二次東征第133章 攻克永定第268章 長城抗戰12第128章 悍匪樑浩第344章 召見第155章 杜大耳朵第310章 復仇第367章 誘而殲之第142章 校長下野第36章 團長照顧第21章 攻擊東莞(中)第81章 關鍵時刻(三)第338章 陝西第88章 汪家家宴第76章 駐守惠州(三)第309章 僞軍第292章 反攻8第231章 九一八事變(五)第163章 初戰日寇(四)第262章 長城抗戰6第313章 假幣第242章 九一八事變(十六)第335章 交易第197章 三家聯盟(四)第238章 九一八事變(十二)第181章 亂中取慄(下)第72章 惠州之戰(四)第339章 南京第372章 軍事會議第372章 軍事會議第84章 開展副業第386章 大同會戰3第309章 僞軍第361章 萬全縣第69章 惠州之戰(一)第226章 互相交換第269章 長城抗戰13第290章 反攻6第38章 淡水之戰(二)第143章 龍潭大戰第287章 反攻3第19章 到達虎門第288章 反攻4第298章 救人第101章 留守部隊第40章 淡水之戰(四)第214章 中原大戰(十三)第144章 龍潭大戰1第314章 閩變第226章 互相交換第166章 校長親臨第202章 中原大戰(一)第314章 閩變第279章 南天門9第350章 少帥第191章 圍殲馬麒(下)第174章 戰爭孩童第12章 廣州之行第264章 長城抗戰8第327章 開戰第108章 衛戍司令第257章 長城抗戰1第310章 復仇第143章 龍潭大戰第133章 攻克永定第355章 晚餐第213章 中原大戰(十二)第38章 淡水之戰(二)第340章 局面第338章 陝西第56章 廣州平叛(一)第119章 一番混戰第111章 以退爲進第114章 制定計劃第145章 龍潭大戰2第82章 兄弟情深第100章 增兵湖南第152章 校長婚禮3第210章 中原大戰(九)第391章 打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