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報國疆場上(四)

關內的輿論不斷,對於各方的反應,輿論都有不同的平叛,無論張學良怎麼樣的狡辯,一頂不抵抗的帽子,是牢牢的扣在了他的頭上。

位居在甘肅的孫興華,再次成爲輿論的寵兒,黃埔第一驍將的稱呼,再次出現在各大報館上面。

南京國民政府需要孫興華這樣的人物,來當作他們最後的一塊遮羞布。

1931年九月二十四日,甘肅抗日先遣隊,在章古臺鎮與日軍78聯隊展開激戰,評價着抗日先遣隊強大的火力,在與78聯隊激戰一晝夜後,78聯隊拼勁全力突圍而出。

根據戰後的統計,日軍在這一次的作戰之中,傷亡大二千餘人,一個聯隊幾乎被抗日先遣隊全殲。

甘肅抗日先遣隊取得的戰績,讓關內所有人大跌眼鏡。

如果之前張學良的撤退,一部分還可以理解日軍作戰能力強,東北軍爲了保存實力而退居關內以備再戰。

但是甘肅抗日先遣隊取得的戰績,讓關內所有人都清楚了,東北的日軍戰鬥力不是達到不可戰勝的地步,東北軍的撤退,純碎是丟失國土。

中國自古就有寧失千軍,不丟寸土的古語,一時間,張學良再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成爲全國輿論打擊的重點。

對於樑浩抗日先遣隊取得的成績,國民政府私下嘉獎大洋十萬塊,同時授予抗日先遣隊司令樑浩職務少將軍銜,以示嘉獎。

抗日的事情,國民政府明面上是不能支持的,否則就是和日本徹底交惡,但是實際上面,政府對這樣的事情,是必須採取鼓勵的辦法。

日軍在吃虧之後,立即調集重兵對抗日先遣隊採取圍殲,這次日軍混成39旅團不敢大意,匯合了東北軍三個步兵團的兵力之後,以近萬人的部隊,再次對樑浩的抗日先遣隊展開圍殲。

1931年九月二十五日,國聯理事會開會討論日本對中國東北侵略事件,中國代表施肇基要求國聯派中立委員會監視日本撤兵。

“我知道,如果對日宣戰,自然少不了你們這支不敗之師。不過現在還不是時候,你們現在必須在甘肅,威懾一部分人。政府遷都洛陽之後,我會抽調部分的中央軍,參加到對東北的作戰。這次我叫你來,是爲了商議一下,我們如果對日作戰,能夠有幾分勝算。”蔣校長的表情嚴肅了起來,看着面前的孫興華說。

孫興華猶豫了一下,如果是自己的部隊加上中央軍的部隊出戰的話,對東北的日軍勝算應該大一些,如果算上地方部隊的話,恐怕勝算要低一些。

地方部隊和中央部隊有隔閡,互相根本就無法配合。更何況地方部隊訓練差,武器彈藥也不行,無法和武裝到牙齒的日軍相比。

“日軍在東北有四五萬人,加上朝鮮的部隊,大概有七八萬部隊可以投入到作戰之中。如果校長能夠抽調十五個精銳師,取得東北的作戰,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孫興華嚴肅的說了一句。

但是孫興華的要求,卻讓蔣校長倒吸了一口冷氣。

十五個精銳師,已經超過蔣校長的想象了,他根本就無法抽調出這麼多的部隊,更何況一點,那就是一些人不會允許蔣校長把這麼多的部隊集結起來,例如廣州的汪精衛。

“還要加上一些地方部隊,中央軍無法抽調出這麼多的部隊,只要政府遷都到洛陽,一部分的地方部隊還是可以調動的。”蔣校長無奈的說着。

孫興華也只能夠點了點頭,畢竟這些事情是他無法決定的。

就在這一天,九月二十八日,瀋陽地方治安維特會發表“獨立宣言”,成立宣佈瀋陽獨立,同日建立僞政權。接着,東北各地相繼發表同類宣言。

蔣校長把孫興華召集到南京,已經說明了一個問題。

1931年十月一日,黑龍江省。

擔任洮南鎮守使的張海鵬在洮南宣佈獨立,同時自認邊境保安司令,這個官和當年張作霖起家時候的職務一樣大。

同日,在日軍的策劃之下,張海鵬派遣部隊對黑龍江省展開攻擊,不過在當地守軍的反擊之下,只得灰溜溜的退回來了。

日本人一看張海鵬的部隊,完全是一羣烏合之衆,只得暫時取消對黑龍江省的攻擊行動,派遣了一個守備大隊,一個戰車中隊的部隊進入到了洮南,對張海鵬的部隊進行訓練,然後讓他們繼續當炮灰。

就這樣,日本人在洮南訓練張海鵬的部隊。

而此刻的黑龍江省,卻是一盤散沙。

黑龍江省省主席萬福麟,可是他去北平了,讓洮昂鐵路總辦萬國賓(萬主席的兒子)代行省政,軍事交給警務廳長竇聯芳。

萬國賓留學德國,攻讀鐵道管理,鐵路方面是個人才,可是不懂政治,更不懂軍事,又是二十多歲,正是愛玩的年紀,什麼事不管,一問就說:“這事找謝參謀長去。一定要認真對待,拿出最佳方案,從大局出發妥善處理——二餅?和了!”

省警務廳長竇聯芳,也是個人才,特別是寫得一手好字,可什麼事也是不聞不問,整天就是練書法。九一八後,年近花甲的竇聯芳混身腦袋疼,肚子迷糊,難見人影。

於是黑龍江省的事情,全部壓在黑龍江省軍署參謀長謝珂的肩上了。

不過此刻的謝珂倒是放鬆了不少,因爲抗日先遣隊,已經來到了黑龍江省。

甘肅省政府主席孫興華,也以個人的名義,捐贈了黑龍江省一批武器彈藥。

第110章 良禽擇木第102章 朦朧之愛第248章 報國疆場上(二)第319章 銀彈第47章 棉湖大戰(六)第291章 反攻7第57章 廣州平叛(二)第188章 威脅蘭州第350章 少帥第226章 互相交換第345章 密商第191章 圍殲馬麒(下)第357章 阪垣之膽第135章 招撫人才(下)第384章 大同會戰1第21章 攻擊東莞(中)第390章 大同會戰7第249章 報國疆場上(三)第245章 九一八事變(十九)第83章 政治漩渦第215章 中原大戰(十四)第268章 長城抗戰12第180章 亂中取慄(上)第179章 修生養息第246章 九一八事變(二十)第74章 駐守惠州(一)第112章 急援前線第370章 黨軍第一軍團第10章 政治主任第139章 一心發展第81章 關鍵時刻(三)第150章 校長婚禮第21章 攻擊東莞(中)第18章 潰兵來襲第51章 棉湖大戰(十)第290章 反攻6第168章 濟南司令第293章 反攻9第393章 打援2第174章 戰爭孩童第325章 求和第279章 南天門9第240章 九一八事變(十四)第10章 政治主任第7章 冤家路窄第46章 棉湖大戰(五)第166章 校長親臨第3章 斷其後路第172章 各有打算第247章 報國疆場上(一)第252章 報國疆場上(六)第91章 一顆棋子第248章 報國疆場上(二)第59章 廣州平叛(四)第248章 報國疆場上(二)第326章 後路第210章 中原大戰(九)第220章 甘肅亂局第123章 伏擊騎兵第180章 亂中取慄(上)第310章 復仇第320章 遊說第215章 中原大戰(十四)第8章 總理北上第84章 開展副業第393章 打援2第336章 時光第369章 功虧一簣第276章 南天門6第284章 南天門14第54章 教導三團第63章 刺廖事件(上)第34章 一座空城第257章 長城抗戰1第329章 攻堅第301章 求婚第255章 風波再起第380章 刺刀旅第250章 報國疆場上(四)第55章 校場訓話第147章 龍潭大戰4第198章 部隊擴編(上)第157章 開赴河南第25章 佔領寮步第162章 初戰日寇(三)第344章 召見第212章 中原大戰(十一)第336章 時光第281章 南天門11第194章 三家聯盟(一)第152章 校長婚禮3第205章 中原大戰(四)第373章 陣前換將第385章 大同會戰2第386章 大同會戰3第346章 前兆第287章 反攻3第339章 南京第356章 龍虎臺失守第252章 報國疆場上(六)
第110章 良禽擇木第102章 朦朧之愛第248章 報國疆場上(二)第319章 銀彈第47章 棉湖大戰(六)第291章 反攻7第57章 廣州平叛(二)第188章 威脅蘭州第350章 少帥第226章 互相交換第345章 密商第191章 圍殲馬麒(下)第357章 阪垣之膽第135章 招撫人才(下)第384章 大同會戰1第21章 攻擊東莞(中)第390章 大同會戰7第249章 報國疆場上(三)第245章 九一八事變(十九)第83章 政治漩渦第215章 中原大戰(十四)第268章 長城抗戰12第180章 亂中取慄(上)第179章 修生養息第246章 九一八事變(二十)第74章 駐守惠州(一)第112章 急援前線第370章 黨軍第一軍團第10章 政治主任第139章 一心發展第81章 關鍵時刻(三)第150章 校長婚禮第21章 攻擊東莞(中)第18章 潰兵來襲第51章 棉湖大戰(十)第290章 反攻6第168章 濟南司令第293章 反攻9第393章 打援2第174章 戰爭孩童第325章 求和第279章 南天門9第240章 九一八事變(十四)第10章 政治主任第7章 冤家路窄第46章 棉湖大戰(五)第166章 校長親臨第3章 斷其後路第172章 各有打算第247章 報國疆場上(一)第252章 報國疆場上(六)第91章 一顆棋子第248章 報國疆場上(二)第59章 廣州平叛(四)第248章 報國疆場上(二)第326章 後路第210章 中原大戰(九)第220章 甘肅亂局第123章 伏擊騎兵第180章 亂中取慄(上)第310章 復仇第320章 遊說第215章 中原大戰(十四)第8章 總理北上第84章 開展副業第393章 打援2第336章 時光第369章 功虧一簣第276章 南天門6第284章 南天門14第54章 教導三團第63章 刺廖事件(上)第34章 一座空城第257章 長城抗戰1第329章 攻堅第301章 求婚第255章 風波再起第380章 刺刀旅第250章 報國疆場上(四)第55章 校場訓話第147章 龍潭大戰4第198章 部隊擴編(上)第157章 開赴河南第25章 佔領寮步第162章 初戰日寇(三)第344章 召見第212章 中原大戰(十一)第336章 時光第281章 南天門11第194章 三家聯盟(一)第152章 校長婚禮3第205章 中原大戰(四)第373章 陣前換將第385章 大同會戰2第386章 大同會戰3第346章 前兆第287章 反攻3第339章 南京第356章 龍虎臺失守第252章 報國疆場上(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