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地球牌圓珠筆

“老闆,你也太黑了吧!!!最便宜都要6美元一支,有多少人捨得買?”魏蘇南忍不住叫道。

文德嗣和善的笑了笑,說道:“呵呵,當然不是每個人都用得起。因爲我們的地球牌圓珠筆的定位就是高檔外銷產品,面對的是國外富人階層,我這又是壟斷獨佔產業,價錢貴一點點也很正常嘛……”

“就算是高檔外銷產品,可這個價格也太過分了!和直接開搶也差不多了!”魏蘇南擦了把汗,他懷疑這個文總是不是有猶太人血統。這太踏馬的黑了,一支筆要6美元,你還不如去搶。

文德嗣一臉理所當然的表情:“別這麼說嘛,魏總工。我這主要是賺外國人的錢。反正洋人有錢,又從中國颳了那麼多賠款和資源,如今讓他們出點兒血也是應當的,你說是不是?再說了,比起現在的派克鋼筆,我這個價錢算是良心了。那東西沒有我的圓珠筆好用,還得8美元一支呢。”

“但是,但是……即使是在美國,這種價錢也太高了吧……這種筆雖是好用,可這個價賣得出去嗎?”

文德嗣笑道:“呵呵,對於美國一般的工人來說,這個價錢肯定是高了。因爲他們的年薪只有200~500美元,而以這個價格,一般工人平時是不會捨得買的。但是,像政府官員、作家、教師、律師、新聞從業者這些高薪階層就不一樣了,他們的購買力遠比工人高的多,這個價對他們來說只不過是一兩天的薪水。”

“……我們一開始以6美元銷售,就是走高價精品路線賣給這些人。然後等過一段時間市場接受後,再出新的平價版讓工人階層接受。如此上下皆吃,皆大歡喜。反正洋人有的是錢,我們不賺白不賺,只是筆桿上做了一些雕刻,走精品路線就可以把售價提高到10倍,這麼好的事不幹就是傻瓜,我們不用和他們客氣。”

文德嗣笑得很開心。

1906年,美國人口大約有一億,他們的政府官員、作家、教師、律師、新聞從業者這些文書工作者,以及其他所有富有階層約佔總人口的5%,也就是大約有五百萬人。這個階層的平均薪水是一般工人的6倍,年薪約1200~3000美元,因此都用得起圓珠筆,而且都會有購買的動機。

畢竟這又不是一兩天就用完了,根據幾天前的測試,一支筆正常使用大約可以寫6個月,因此平均消耗是每年二支共12美元。而一支圓珠筆的原料和製造成本,不過才0。3元。

若市場以富有階層人口的五成250萬人計,又假設能賣到人手一支,每人每年二支,一年總共消耗500萬支。這樣就是3000萬美元的年銷售額,扣除原料、工資、運輸、店鋪、廣告等支出,年淨利大約是在2700萬美元左右。此時美元對銀元的比例是1:1。96,2700萬美元換算成銀元,就是5292萬銀元。

當然,一開始市場還沒鋪開時肯定賺不到這麼多,需要一段時間去打開市場,但是等產銷穩定下來之後,那這就是鐵打的穩定收入了。

這還不算完,按照文德嗣的計劃。等過上幾年,大家熟悉了圓珠筆之後,再推出簡裝平價版本,價錢降至3美元,甚至更低的2美元。看起來是比較少,但是這個價格卻有強大吸引力。這在美國只相當於幾包煙的價格,美國工人每個月差不多也要買四五包煙。

而美國有多少工人?現在應該在1500~2000萬之間。他們的消耗量比較少,可能一年才用一支。所以對他們而言年消耗是3美元,1~2天的薪水。這樣的話,完全可以人手一隻。利潤就又是一個4500~6000萬。當然因爲價格比較低,純利會比較少,但勝在量大。

這還僅僅是計算了美國市場和單色圓珠筆,如果加上歐洲和亞非拉市場,以及價位更高的雙色、三色、四色圓珠筆,這個數字起碼上漲一倍。

最後,魏總工是精神恍惚着,歪歪倒倒的走出會議室的,他被這個驚人的數字嚇到了。

其實這個價錢並不是文德嗣信口開河,在原時空,第一種商業型圓珠筆是1943年發明並獲得專利的,當1945年圓珠筆在美國推出時,每支售價就是10美元,還是單色的。首批1萬支圓珠筆,沒幾天就賣光了。到了50年代,它的價格都還貴於鋼筆。1906年的6美元也就相當於1945年的10美元了,文總還是很尊重歷史的。

還要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此時的鋼筆還很原始。派克公司在1905年生產出的“黑巨人”,也就是派克著名的“世紀系列”的雛形。這種鋼筆才第一次有了吸水膠囊,有了現代鋼筆的樣子,但性能還是很坑,經常漏墨、堵塞等等,但這麼坑的東東居然還要賣8-10美元左右。

所以文總的圓珠筆賣6美元完全算是良心產品了,更何況圓珠筆可比鋼筆方便好用多了,可以說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用最方便的書寫工具。

………………

文德嗣正要離開,手腕上的通訊器振動起來。

他拿起一看,卻是派到西北去的都報春發來了通訊請求。

“什麼事?”

都報春說道:“文總,敦煌行動順利結束,我們的人已經以新任道士的身份,控制了敦煌莫高窟,並將所有經洞封閉。原看守道士王圓籙師徒、抄經手楊三一家共7人,已經被我們帶回來了。同時帶回來的,還有被王圓籙先期發現的部分文物……”

他頓了頓,又一臉古怪的說道:“……文總,我們在途中遇到幾個計劃外的人,他們的交通工具,是一艘飛艇,我們發現時,已經在敦煌縣南方的大沙山墜毀了,這幾個人大都陷入半昏迷,清醒的那個人發現了正在撤離的我們,並向我呼救……爲了防止泄密,也把他們一起帶了回來。”

都報春說完就發來了一組墜毀飛艇的照片:“……文總,就是這艘飛艇。”

這是一艘中型硬式飛艇,大約有80米長。從照片上看得出來,裡面的裝潢相當豪華,這不是一艘作爲客運的飛艇,更像是一艘遊艇。

“計劃外的人?飛艇?”文德嗣摸了摸下巴,心裡升起了幾分好奇。於是他說道:“把那幾個人都弄上記憶讀取儀去過一遍,挖挖他們的底……”

“是,文總。”

……………

星科公司,特別收押室。

此時,裡面正有幾個人惶惶不安的坐着,其中有道士打扮的一老一小,還有看起來是一家子的幾個。鐵門外站着幾個荷槍實彈的衛兵。

都報春說道:“文總,這就是敦煌原看守道士王圓籙等人,他們都是被麻醉後,用飛船送回來的,半小時前才讓他們醒過來……”

文德嗣點點頭,走了進去。

“敬禮!”衛兵們齊齊行禮。

“你就是王圓籙?”文德嗣看着那個老道士,順口問道。

王道士連忙站起來使了個禮,一臉惶恐的問道:“正是貧道。敢問軍爺,我們犯了什麼事?”

文德嗣搖搖頭,說道:“你們沒有犯什麼事,唯一的問題是,你們發現了不得了的東西。爲了防止這些東西被洋人盜走,就只好委屈你們在這裡呆幾年了。只要等我控制了敦煌地區,你們就自由了,想去哪兒都行……”

說完,他對都報春說道:“他們就交給你了。給他們安置一下,並警告他們對此事保密……當然,他們不是囚犯,可以在內江範圍內活動,但是不能離開……”

“是,文總,我會安排的……”

走出特別收押室之後,文德嗣得意的笑起來:“呵呵,歷史上的遺憾,又被我挽回了一個……”

這次行動,文德嗣把剛剛修好的小型飛船都派了出去,爲的就是保住敦煌莫高窟古蹟。

1900年,王道士和抄經手楊三在莫高窟幹活時,發現了保存古籍的石窟。藏經洞發現之後,王道士盡了最大的努力,做了他應該做的一切。他首先徒步行走50裡,趕往縣城去找敦煌縣令嚴澤,並奉送了取自於藏經洞的兩卷經文。

王道士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爲了引起這位官老爺的重視。可惜的是這位姓嚴的知縣不學無術,只不過把這兩卷經文視作兩張發黃的廢紙而已。王道士只好碰壁而返。

之後,他向數位官員報告,又給清宮的老佛爺寫了秘報信。然而,終無結果。

1907年,英國人斯坦因在進行第二次中亞探險時到達敦煌,在翻譯蔣孝琬的協助下,利用王道士的無知和對宗教信仰的虔誠,採取欺騙手段,騙得敦煌遺書24箱,運回英國。斯坦因的“收穫”在西方立即引起震動,盜寶者以“探險家”的名義紛至沓來。後來,法、日、俄以及部分清廷官員也紛紛參與劫奪,大批敦煌遺書由此散落世界各地,最後剩下的十不存一。

不過現在歷史改變了,發掘敦煌遺蹟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在沒有控制當地之前,還是先封鎖消息爲好。因此,文德嗣現在也只是讓生化人去把地方守住,等以後再說。

在清末民初這十幾年裡,被外國搶走、盜走的文物簡直數不勝數,現在文總勢力有限,也只顧得到很少的一部分。唯一的根治辦法就是儘快統一中國,建立一個強大的政權。

………………

(讚美山雞桑,偉大的圓珠筆!^0^)

《大逆轉1906》最新章節由雲起書院首發,最新最火最快網絡小說首發地!(本站提供:傳統翻頁、瀑布閱讀兩種模式,可在設置中選擇)

第613章 新加坡要塞之殤第300章 激鬥!織布駱駝第589章 磨刀霍霍向牛牛第725章 核平時代(下)第518章 西班牙武器展銷大會(下)第219章 憂鬱的首相第669章 非洲問題(5)第65章 起義前夜第645章 新一代的巡洋艦第171章 《中法順化和平條約》第292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206章 釣魚島大海戰(完)第406章 提前的《限制海軍軍備條約》第132章 夏收之後第150章 “一五計劃”(1)第541章 馬奇諾之殤第359章 把尼二那家子撈出來(中)第415章 琉球的秋收(上)第695章 打擊(3)第603章 今夜,我們都是美國人第668章 非洲問題(4)第538章 與小鬍子的會晤第163章 加劇的造艦競賽第414章 石原莞爾的中國行(上)第209章 日本求和第190章 中日癸丑戰爭(二)第479章 牛牛,你爲什麼那麼牛?!第325章 外交官在行爲第564章 埃塞俄比亞皇位繼承戰爭第681章 “強大”的尼泊爾(下)第68章 善後處置第10章 檢疫第335章 一個神經病,兩個好爸爸第154章 “一五計劃”(3)第119章 蘇皖魯戰役(上)第73章 空軍發軔(中)第642章 下餃子啦第125章 蘇皖魯戰役(七)第50章 建黨第218章 履新第660章 歸化人(3)第171章 法國遠東艦隊覆滅(下)第423章 民間車輛第326章 葉目夷的泡妞之路第180章 文總的動物園第507章 大德意志帝國第85章 基層(上)第277章 本土艦隊的日落(下二)第28章 理論準備第216章 歸國的舊船和新的超無畏第16章 筆廠第690章 人革聯維和部隊(4)第91章 席捲天南(下)第515章 蘇聯的總旗艦(下)第55章 王啓年的春天第423章 民間車輛第146章 間諜(下)第28章 理論準備第417章 文明之光第86章 基層(中)第400章 淘金熱第434章 非洲提督第329章 俄國政變第408章 海軍假日和國際聯盟(下)第15章 動工第51章 土地政策第58章 爲國捐軀有巴公第253章 躺着中槍的奧斯曼帝國(上)第232章 北京的一天第282章 日德蘭的餘波第409章 魔改愛莉第700章 打擊(8)第644章 低配版航母第628章 裝甲熊貓(中)第181章 文總的第二動物園第198章 決戰前奏曲第226章 飛艇、火箭、鈾礦第239章 觀察團(下)第251章 西亞風雲(下)第11章 安全教育第675章 不好意思,狗鏈鬆了!(上)第127章 蘇皖魯戰役(九)第553章 全面換裝(下)第369章 狂飆猛進的北方集 羣第704章 次大陸的未來格局第83章 西門村長第297章 文總的能源計劃第211章 戰後處置第307章 美國要下場了第382章 地中海風雲(四)第599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真實第228章 大戰爭,好生意第363章 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第643章 廣東級餃子第37章 威鋼第336章 南洋攻略(四)第210章 《中日上海條約》第433章 論攪屎棍的技巧第200章 釣魚島大海戰(二)
第613章 新加坡要塞之殤第300章 激鬥!織布駱駝第589章 磨刀霍霍向牛牛第725章 核平時代(下)第518章 西班牙武器展銷大會(下)第219章 憂鬱的首相第669章 非洲問題(5)第65章 起義前夜第645章 新一代的巡洋艦第171章 《中法順化和平條約》第292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206章 釣魚島大海戰(完)第406章 提前的《限制海軍軍備條約》第132章 夏收之後第150章 “一五計劃”(1)第541章 馬奇諾之殤第359章 把尼二那家子撈出來(中)第415章 琉球的秋收(上)第695章 打擊(3)第603章 今夜,我們都是美國人第668章 非洲問題(4)第538章 與小鬍子的會晤第163章 加劇的造艦競賽第414章 石原莞爾的中國行(上)第209章 日本求和第190章 中日癸丑戰爭(二)第479章 牛牛,你爲什麼那麼牛?!第325章 外交官在行爲第564章 埃塞俄比亞皇位繼承戰爭第681章 “強大”的尼泊爾(下)第68章 善後處置第10章 檢疫第335章 一個神經病,兩個好爸爸第154章 “一五計劃”(3)第119章 蘇皖魯戰役(上)第73章 空軍發軔(中)第642章 下餃子啦第125章 蘇皖魯戰役(七)第50章 建黨第218章 履新第660章 歸化人(3)第171章 法國遠東艦隊覆滅(下)第423章 民間車輛第326章 葉目夷的泡妞之路第180章 文總的動物園第507章 大德意志帝國第85章 基層(上)第277章 本土艦隊的日落(下二)第28章 理論準備第216章 歸國的舊船和新的超無畏第16章 筆廠第690章 人革聯維和部隊(4)第91章 席捲天南(下)第515章 蘇聯的總旗艦(下)第55章 王啓年的春天第423章 民間車輛第146章 間諜(下)第28章 理論準備第417章 文明之光第86章 基層(中)第400章 淘金熱第434章 非洲提督第329章 俄國政變第408章 海軍假日和國際聯盟(下)第15章 動工第51章 土地政策第58章 爲國捐軀有巴公第253章 躺着中槍的奧斯曼帝國(上)第232章 北京的一天第282章 日德蘭的餘波第409章 魔改愛莉第700章 打擊(8)第644章 低配版航母第628章 裝甲熊貓(中)第181章 文總的第二動物園第198章 決戰前奏曲第226章 飛艇、火箭、鈾礦第239章 觀察團(下)第251章 西亞風雲(下)第11章 安全教育第675章 不好意思,狗鏈鬆了!(上)第127章 蘇皖魯戰役(九)第553章 全面換裝(下)第369章 狂飆猛進的北方集 羣第704章 次大陸的未來格局第83章 西門村長第297章 文總的能源計劃第211章 戰後處置第307章 美國要下場了第382章 地中海風雲(四)第599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真實第228章 大戰爭,好生意第363章 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第643章 廣東級餃子第37章 威鋼第336章 南洋攻略(四)第210章 《中日上海條約》第433章 論攪屎棍的技巧第200章 釣魚島大海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