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大水災

1906年7月20日,長沙。

此時的長沙城顯得格外悽慘,衣衫襤褸、面黃肌瘦的難民,塞滿了整個城市。

從2月開始,湖南多數地區連降暴雨,大雨傾盆,連綿至5月之久,降雨約670mm,以致積水橫決,氾濫于衡、永、長、常四府之交,沿岸縱橫上下,各居民之生命財產付之一洗。數百里間,汪洋一片,田畝田禾漂盪無餘,死者三四萬人,浮屍蔽江,受災者三四十萬人,“皆凍餒之侵,乞食四鄉”,此次奇災,爲湖南省二百餘年所未有。

不過,倒黴的不止湖南,同時間的安徽、江蘇,也發生了特大水災,受災人口達數千萬人。由於地方官吏對賑災救濟工作的漠視,致使災情愈發緊急,僅清江、沭陽一帶災民每天餓死者數百人。

“哎,慘啊,真慘啊……”陳斯堂嘆氣的搖搖頭。

陳斯堂不是災民,但看到眼前的慘狀,他也有種兔死狐悲,物傷其類的感覺。

他是內江縣土著,壕子口人氏,今年30歲,已經有二子一女。他本是小商人出身,年輕時中了個秀才,但去年清廷取消科舉,他只得熄了繼續考科舉的心,專心在家做生意。3月份,他看到星科公司招募人手後,就覺得這是個機會,就關了小店,加入了星科。因爲他能寫字算賬,在大多數都是文盲的員工中就顯得很不錯了。

顧曉綠就讓他去人力資源部做了個文員,後來看他辦事很得力,學習新知識也很積極,上個月又被提拔爲招工科副科長,負責招募工人。

他身邊一個小夥子說道:“陳科長,這裡的災民太多了,光是這城裡就不下三萬,城外起碼有十萬。文總要我們這次在湖南招3000人,恐怕幾天就能招滿……”

陳斯堂搖搖頭道:“未必,故土難離,這些人如果不到實在活不下去的地步,恐怕不願去四川那麼遠的地方……”

這會兒可不像後世,民工們天南地北的到處跑,別說去鄰省,就是去國外也不稀奇。所以一開始,文德嗣也沒打算在外省招工,但是在得知長江中下游發生特大水災之後,他就命令馬上人力資源部派出了人手,到各個災區大肆招工,陳斯堂負責的就是湖南地區。

一方面是公司現在又要辦工廠,又要修路造房,需要大量人手。另一方面也是爲了賑災,這場水災太嚴重了,文德嗣也只能做得這一步。至於捐款捐糧,他根本就不考慮,這些東西能有十分之一發到災民手裡,都算官僚們有良心了。文總纔不願做這種冤大頭呢。

你說星科公司自己出面直接賑災?這不可能,俺大清對這種私人賑災的行爲是極爲警惕的。居然敢收買人心,你想幹什麼?雖然文總披着洋皮,俺大清不敢對他怎麼樣,但在其他方面卡卡脖子實在太容易了。別忘了,這可是在大清國啊,所以只能用“招工”這種間接手段。

………………

“咚咚咚……”幾個閒漢敲着銅鑼,在災民中走動。

他們大聲說道:“四川的星科公司招工啦,願意去四川上工的快去北門大街報名。”

“……包吃包住,每月最少3塊大洋,每年發6套衣服。簽約就發一石大米作爲安家費……”

“咚咚咚……”閒漢們使勁的宣傳着,把星科公司吹上了天。

陳斯堂給這些地頭蛇開了高價,每簽約一個就可以拿一角錢,拉來十個就是一塊大洋,凡是跑腿的,每天還有5角錢補助。這等好事哪裡找?故此他們都賣力得很。

雖然這薪水比起四川招工少一些,但是對於災民來說,這也是個難得的生機,尤其是那一石大米,足夠一家老小維持兩三個月了。靠着官府和縉紳們的那點兒救濟,每天就是一碗能照出人影的稀粥,別嫌少,就這東西每天還不夠呢。這段時間來,那天不擡幾十人到化人場去?

官僚們也樂得有人幫忙收拾這個爛攤子,少一個難民就少一些麻煩,我大清的官僚是最怕麻煩的。再加上還要紅包,所以他們對星科公司的招工非常支持,還派出衙役幫忙維持秩序。

招工進行得很順利,三天不到,3000人的名額就差不多了。

“姓名,籍貫……啊,就是你是哪裡人……嗯,年齡……好了,拿着這個表格,到那邊的醫生那裡去檢查身體……”幾個文員麻利的接受報名。

一個文員走過來,說道:“陳科長,剛纔有3000人通過體檢,已經招夠了,我們是不是停止?”

陳斯堂這時卻沒有一點完成任務的高興,反而滿臉焦慮。

他指了指面前長長的人龍,說道:“我們的事情是完了,可那些人怎麼辦……”

與幾十萬難民比起來,星科招募的3000人只不過是很少一部分。除了前面的幸運兒,還有一大羣眼巴巴的望着工作人員,希望被招募。

文員說道:“咱們只是個公司,又不是官府,能幹什麼呢?現在招了3000人,已經盡力了……”

陳斯堂嘆了口氣:“哎,是啊。如果咱們公司是官府就好了……”

文員看出來他的心思,就勸道:“科長,公司定的標準是3000人,還可以有2%的冗餘量,我們可以再招60人。再多就不行了……”

陳斯堂面色一正,說道:“我覺得還是該做點兒什麼,我們多招些人……”看到那些連哭都力氣的小孩,他就想起自己的兒女,心裡非常難過。

文員大驚,連忙說道:“科長,公司的命令是不能……”

陳斯堂毅然說道:“你不用管,一切責任我來承擔,你們繼續招募……我去給公司發電報解釋……”

…………

隆昌,星科水泥廠。

就在陳斯堂去發電報的時候,文總正在陪同四川總督錫良視察水泥廠。

這個水泥廠是利用買下的一座磚瓦作坊改造的,說是改造其實和新建也差不多,除了那塊地皮和留下的窯工,已經和磚瓦作坊沒有任何關係了。當初買下這座磚瓦作坊的原因,就是因爲它的位置好,距離煤礦和石灰石礦都很近,方便原材料供應。

水泥廠的主要設備是從美國買來的大型迴轉窯兩臺,四臺生料磨,四臺水泥磨,都是眼下最先進的。當然,這些“先進”設備在買來之後,都經過了再次改進。隆昌這裡有着水泥所需的所有原料,石灰石、粘土、石膏,還有燃料煤,非常適合建立水泥廠。

建水泥廠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這個時候的中國要啥沒啥,水泥也不例外,因爲都是洋貨,價格貴得令人髮指,而且還只有上海、天津等幾個沿海大城市有買的。上海那邊現在每桶(175公斤)單價10元,算下來每噸就要57元,這還不算運費。

這個價格都還是因爲這幾年賣家多了的原因,1900年以前甚至買到過20元一桶。而在歐美,1個銀元就可以買兩桶水泥,帝國主義真是太孃的黑了。

文德嗣要搞建設,這水泥的消耗量可不是個小數字。要是都按這個坑爹價格去買,那就是腦殼進水了。文總纔不想當這種冤大頭,就算錢來得容易,可也不是這種用法嘛。

水泥廠在前天就投產了,看着忙碌的工人,和堆成小山的水泥桶。錫良很高興的問道:“星海,這是這座洋灰廠產量多少?”

“星海”就是文德嗣的表字,上次去見錫良,人家就問起他的表字,文德嗣就隨便起了一個。這個表字的含義就是“我的征途是星星的海洋”的意思。

文德嗣答道:“總督大人,水泥廠目前的產量是每天360噸,如果按桶算,就是每天2050桶……”

“每天2050桶?”錫良先是一驚,然後大笑:“好好好!袁世凱、周學熙等人籌辦的啓新洋灰公司,產量不過每天700桶,你這裡是他們的三倍!哈哈哈……”

文德嗣開始有些納悶,心想老子的廠產量比別人高,你這麼高興幹嘛?

錫良得意的說道:“建水泥廠,咱們四川雖然沒爭到第一,但產量卻是當之無愧第一。而且,啓新公司要明年才能投產,現在中國的本土洋灰,就只有咱們四川能生產了……袁慰亭、周學熙都是洋務老手,這次卻落在四川后面了……”

聽到這裡,文德嗣總算明白總督大人爲啥這麼開心了,原來這也能和政績掛鉤啊,我靠。好吧,還有比贏了袁世凱的原因。

要說能力,錫良在清末督撫裡面,也是能排進前五的人物。他也很想做出一番事業,但四川那悽慘的工業基礎和坑爹的交通,根本不可能和湖北、直隸這些地方比,這讓他感到壓力山大。尤其是他的人面沒有袁世凱那麼廣,手下沒有擅長洋務,熟悉現代工業的人。現在終於有了文德嗣這個洋務人才,還在水泥工業走到了袁世凱前面,他自然是開心了。

與興奮的錫良不同,文德嗣對這個水泥廠實在沒啥感覺。每天360噸的產量實在太低了,要放在後世,也就是個鄉鎮企業的水平,是屬於被強制“關停並轉”的對象。

當然比起鄉鎮企業,這個水泥廠至少在環保上做得比較好。在23世紀,環保概念已經深入人心,辦廠要考慮環保,幾乎成了一種本能。文德嗣也不例外,即使這個小水泥廠,他也竭盡所能的安裝了除塵器和消音器,修了隔音牆。對於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氟化物等廢氣,現在還沒辦法,只能等一段時間,再安裝回收系統。

接下來,錫良又參觀了附近的星科磚瓦廠,這也是在原來的磚瓦作坊基礎上徹底改造的機械化磚瓦廠,同樣是出於環保考慮,這裡的產品不是當時常見的粘土實心磚,而是後世流行的頁岩磚和煤矸石磚,兩種原料在隆昌都很豐富。

《大逆轉1906》最新章節由雲起書院首發,最新最火最快網絡小說首發地!(本站提供:傳統翻頁、瀑布閱讀兩種模式,可在設置中選擇)

第360章 把尼二那家子撈出來(下)第706章 世界工廠第207章 大捷之後第272章 英德決戰日德蘭(中)第696章 打擊(4)第325章 外交官在行爲第690章 人革聯維和部隊(4)第427章 “出嫁稅”事件第6章 出售鑽石第284章 神奇的意大利(上)第613章 新加坡要塞之殤第90章 席捲天南(中)第102章 修約和關稅(下)第408章 海軍假日和國際聯盟(下)第620章 澳洲攻略(一)第416章 石原莞爾的中國行(下)第19章 當官了第545章 各國的反應第5章 買地第659章 歸化人(2)第585章 海軍間諜案(下)第714章 根本停不下來(1)第469章 大蘑菇的栽培(下)第611章 崩潰第144章 間諜(上)第722章 對轟第125章 蘇皖魯戰役(七)第698章 打擊(6)第24章 佈局美國第452章 夜起暴風掃日本第235章 倒黴的約翰牛(上)第705章 新局面第672章 一樣的配方,熟悉的味道(2)第151章 國慶之前第1章 回地球過年第223章 買飛機第331章 下場前的準備第81章 研究機構和黑科技第145章 間諜(中)第521章 海軍大建和西班牙的第三勢力第562章 顛覆進行時(中)第449章 革命前夜第34章 川督變更第458章 我到河北省來……第444章 新飛機第205章 釣魚島大海戰(六)第530章 人革聯峰會(上)第284章 神奇的意大利(上)第139章 友好訪問與宣示主權(上)第123章 蘇皖魯戰役(五)第523章 太空產業的起步第338章 南洋攻略(六)第583章 海軍間諜案(上)第422章 律法之道第144章 間諜(上)第85章 基層(上)第564章 埃塞俄比亞皇位繼承戰爭第129章 調停第486章 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第713章 我們也要種蘑菇第267章 南美佈局,新艦服役第273章 英德決戰日德蘭第54章 平衡貿易第516章 西班牙內戰爆發第388章 國內的情況第157章 “一五計劃”(6)第360章 把尼二那家子撈出來(下)第584章 海軍間諜案(中)第539章 戰爭,總是在不經意中到來第194章 舟山海戰(一)第711章 你們好好玩,我種田去(2)第371章 紅色哥薩克的覆滅(中)第519章 小鬍子的憤怒,大鬍子的憤怒第333章 阿妹你看,人類希望第66章 大徵調第211章 戰後處置第49章 合格的軍火商第167章 武裝干涉(下)第57章 幫列強印鈔票第531章 人革聯峰會(下)第254章 躺着中槍的奧斯曼帝國(中)第168章 外交扯皮第246章 第三代計算機第265章 肥美的南美軍火市場(中)第285章 神奇的意大利(下)第255章 躺着中槍的奧斯曼帝國(下)第214章 新地圖,新忽悠第46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655章 日落帝國第311章 新型軍艦第633章 納拉伯裝甲大會戰(完)第115章 啊,海軍!(下)第158章 “一五計劃”(6)第237章 倒黴的約翰牛(中)第619章 陪你去看流星雨第582章 買槍第702章 文德嗣的全球戰略(上)第429章 分田分地分媳婦第669章 非洲問題(5)第725章 核平時代(下)
第360章 把尼二那家子撈出來(下)第706章 世界工廠第207章 大捷之後第272章 英德決戰日德蘭(中)第696章 打擊(4)第325章 外交官在行爲第690章 人革聯維和部隊(4)第427章 “出嫁稅”事件第6章 出售鑽石第284章 神奇的意大利(上)第613章 新加坡要塞之殤第90章 席捲天南(中)第102章 修約和關稅(下)第408章 海軍假日和國際聯盟(下)第620章 澳洲攻略(一)第416章 石原莞爾的中國行(下)第19章 當官了第545章 各國的反應第5章 買地第659章 歸化人(2)第585章 海軍間諜案(下)第714章 根本停不下來(1)第469章 大蘑菇的栽培(下)第611章 崩潰第144章 間諜(上)第722章 對轟第125章 蘇皖魯戰役(七)第698章 打擊(6)第24章 佈局美國第452章 夜起暴風掃日本第235章 倒黴的約翰牛(上)第705章 新局面第672章 一樣的配方,熟悉的味道(2)第151章 國慶之前第1章 回地球過年第223章 買飛機第331章 下場前的準備第81章 研究機構和黑科技第145章 間諜(中)第521章 海軍大建和西班牙的第三勢力第562章 顛覆進行時(中)第449章 革命前夜第34章 川督變更第458章 我到河北省來……第444章 新飛機第205章 釣魚島大海戰(六)第530章 人革聯峰會(上)第284章 神奇的意大利(上)第139章 友好訪問與宣示主權(上)第123章 蘇皖魯戰役(五)第523章 太空產業的起步第338章 南洋攻略(六)第583章 海軍間諜案(上)第422章 律法之道第144章 間諜(上)第85章 基層(上)第564章 埃塞俄比亞皇位繼承戰爭第129章 調停第486章 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第713章 我們也要種蘑菇第267章 南美佈局,新艦服役第273章 英德決戰日德蘭第54章 平衡貿易第516章 西班牙內戰爆發第388章 國內的情況第157章 “一五計劃”(6)第360章 把尼二那家子撈出來(下)第584章 海軍間諜案(中)第539章 戰爭,總是在不經意中到來第194章 舟山海戰(一)第711章 你們好好玩,我種田去(2)第371章 紅色哥薩克的覆滅(中)第519章 小鬍子的憤怒,大鬍子的憤怒第333章 阿妹你看,人類希望第66章 大徵調第211章 戰後處置第49章 合格的軍火商第167章 武裝干涉(下)第57章 幫列強印鈔票第531章 人革聯峰會(下)第254章 躺着中槍的奧斯曼帝國(中)第168章 外交扯皮第246章 第三代計算機第265章 肥美的南美軍火市場(中)第285章 神奇的意大利(下)第255章 躺着中槍的奧斯曼帝國(下)第214章 新地圖,新忽悠第46章 面目全非的歷史第655章 日落帝國第311章 新型軍艦第633章 納拉伯裝甲大會戰(完)第115章 啊,海軍!(下)第158章 “一五計劃”(6)第237章 倒黴的約翰牛(中)第619章 陪你去看流星雨第582章 買槍第702章 文德嗣的全球戰略(上)第429章 分田分地分媳婦第669章 非洲問題(5)第725章 核平時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