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石原莞爾的中國行(下)

“石原先生,這是您要的菜,請慢用……”幾個服務員端着餐盤,把他點的菜依次送了上來,在桌上擺好。

壽喜燒、鹽漬墨魚、手握金槍魚壽司、章魚燒丸子、鮭魚鐵板乾燒、莓煮、油炸天婦羅,主食是牛丼,甜點是毛豆裹年糕,還有一瓶日本清酒。全是正宗的日本菜。

“真沒想到,在中國也能吃到這樣正宗的日本菜……”石原莞爾一樣嚐了一口,大感滿意。菜的口味相當正宗,就連那瓶日本清酒雖然是中國產的,但口味也極爲地道。

他又看了看房間中的裝修和擺設,也是滿滿的和風。散發着草香味的榻榻米,營造出朦朧氛圍的半透明樟子紙格子推拉門,低矮的日式飯桌,包間裡還放着幾個日式盆景。要不是知道現在是在上海,他肯定認爲這是一家日本的中檔飯館裡。

“石原先生,您覺得味道怎麼樣?”老闆牛大春過來招呼道。他得知石原莞爾是日本人後,就特別來問一下菜餚的口感。

因爲他也沒去過日本,不知道老婆的手藝正宗不正宗,其實他老婆山口百惠子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做的菜還算不算日式料理。因爲她出身貧寒,哪有機會接觸這些花樣百出的各式菜餚?別說吃了,好多連她聽都沒聽說過。

“非常好吃!完全就是家鄉的味道。”石原莞爾雙手合十,很誠懇的說道。他的漢語很熟練,雖然口音有些怪怪的,但交流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那就好,那就好,您慢用……”牛大春鬆了口氣。牛老闆是個誠實人,他這家餐廳可是“日式風味”的牌子,要是做的菜被人指責風味不地道,那就太丟臉了。這個日本客人據說是東京的大學講師,顯然不是老婆那種沒見識的鄉下妹子,他都說口味正宗,那就可以放心了。

事實上,山口百惠子學的很多菜式都是後世纔會有的。這個時期的日本人別說沒吃過,他們連聽都沒聽過,不過風味是一致的就是了。

“牛老闆,能向您請教一些當地的事情嗎?我剛剛到上海,對這裡不熟悉……”石原莞爾連忙留住牛大春。

“哦,這個沒問題,您要問什麼?”牛大春坐了下來。

石原莞爾給他倒了一杯清酒,問道:“牛老闆,我到上海已經幾天了,也走了不少地方,城區郊區都去過,但是我居然沒看到一個乞丐和流浪兒。真是太驚訝了,即使是在我們日本的東京和歐洲的大城市,這種人也是不少的,爲什麼這裡沒有呢?”

要說石原莞爾對上海的第一印象就是乾淨整潔,整個大上海的大街小巷,到處都打掃得非常乾淨,根本看不到紙屑垃圾什麼的。道路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垃圾桶和痰盂,垃圾桶通常都是兩個投物口,分爲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那些痰盂也很有趣,下面有個腳踏板,用腳一踩,上面的蓋子就打開了,裡裝着一層用來消毒的生石灰。

這些垃圾桶和痰盂都是用鐵皮衝壓出來的,造型別致精美,大都是舉着或頂着籮筐的卡通動物造型,以至於石原莞爾這個土鱉一開始都認不出這些東西是丟垃圾吐痰的玩意兒,還以爲是大號的花瓶或花盆之類的東西呢。原本石原莞爾認爲需要很多人去搞清潔,後來見到那種造型別致的清掃車之後,纔回過味來,這些響着音樂的車子只要開過去,路面就乾乾淨淨了,跟在後面的清潔工們只需打掃一下角落就好了。還有專門收垃圾桶的車輛,專門收痰盂的車輛,真是讓他眼界大開。

第二個印象就是秩序,無比的秩序。不但道路上的車輛都是規規矩矩的照章行駛,連行人也是一樣,無論是乘公交車還是購物,所有的人都是規規矩矩的排隊,那種傳說中的混亂場景根本看不到,而且這些人絕大多數都很自覺的使用垃圾桶和痰盂。

這些天來他只見過幾個亂丟垃圾的人,那些違規的中國人立即被幾個帶紅袖籠的人抓住,懲罰就是當半天的義務清潔工,幫助那些環衛工人倒垃圾桶,清理痰盂以及掃大街什麼的。其中一個好像是西班牙人或葡萄牙人,這哥們兒因爲隨地吐痰,被戴紅袖籠的老太太當場抓住,不但被勒令打掃乾淨,也和那些中國人一起做義務清潔工。最後這還不算完,他的護照上還被蓋了個戳。

這個規定石原莞爾是知道的,在檢疫站裡就有人專門給他們進行了相關的法律法規普及教育,其中就包括常見的法律和治安管理條例、交通規則和衛生規則等等,要是他們在中國違反了法律,也會受到和中國人一樣的懲罰。

犯罪的自然不用多說,那就直接進去了。像這種輕微違規事件也不會放過,每一次違規都會被記錄,中國人是被記錄到專門的個人治安檔案上,而外國人就是蓋在護照上那種戳,上面的字樣是“違反治安管理條例”、“違反交通規則”或“違反衛生規則”。

像這種輕微違規事件也不是那麼好違反,每年的前三次是半天義務勞動,第四到第六次就是罰款加義務勞動,第七到第十次就會挨鞭子或板子了,外賓們也概莫能外。本位面的中國政府可沒有那些狗屁倒竈的“優待外賓”的習慣,所有法律和法規都是一視同仁的,除非有法律豁免權的外交人員,否則都是同罪同罰。

如果某個外國人的護照上在一年內被蓋了十個戳,那他就可以滾蛋了,他會被中國有關部門禮送出境的,就連外交人員也會被驅逐,兩年內不許入境。嗯,如果肯花大筆錢交罰金並有該國政府擔保的話,禁入期也可以縮短或取消的。如果違規的是中國人的話,倒是不用擔心會被趕出去,但等待他的就是連續三個月的勞動教育。

當然石原不知道的是,現在的中國人這麼講秩序守規矩都是被鞭子抽出來,罰款罰出來的。在清末那會兒的,絕大多數中國人的衛生習慣和紀律性都很感人,這讓來自23世紀的文德嗣極爲反感。這種事情只靠口頭教育和宣傳是沒用的,原時空的大圖朝已經做得夠可以了,幾十年下來纔有點作用,期間還經常有反彈。

文德嗣一直認爲,只有痛苦纔是最好的記憶增強器,無論是肉體上的痛苦還是心靈上的痛苦,都是極爲有效的。前者就是鞭子或板子,後者就是罰金了,抽到肉痛了或罰到心痛了,他就會牢牢的記住。而且最有威懾力的是,執行鞭刑和打板子,都是在廣場或人多的場合。事實證明,文總這種暴力手段是極爲有效的,幾年之間就把那些不良風氣給掰直了。至於有幾千萬人捱過鞭子或板子,那不過是歷史的陣痛……

原本石原莞爾認爲這是門面活兒,像上海這種國際性大都市,肯定會比較講究的,不但城市的中心區域是這樣的乾淨和秩序,就連那些小巷子和郊區的街道,也同樣的乾淨和秩序。

這些良好的社會風氣雖然讓石原感觸很大,都相對於另一件事,卻不算什麼了。那就是極爲良好的社會治安,在來中國之前,石原也研究過上海的資料。無論是以前來過上海的日本人寫的遊記,還是陸軍情報部門關於上海的介紹,都指出了上海是一個治安很差的城市,這裡的黑幫是很猖獗的,他們包賭包娼,欺行霸市,橫行鄉里。

但是他來這裡已經好幾天了,也經常在車站、港口和市場之類的人口稠密的“犯罪高發區”觀察民情,卻連小偷扒手都沒見到一個,更不用說那些什麼傳說中的“斧頭幫”、“青幫”之類的東西。最不可思議的是,他連乞丐都看到一個,那些遊記和情報上可是特別強調了,上海這個城市是冒險家的樂園,既有無比光鮮的紳士名流,也有無數的乞丐和流浪兒,這些乞丐往往都受幫會控制,一定要小心云云。但是他這些天來卻一個都沒見到。

爲此他還專門到情報裡說的幾個“重災區”去考察,結果他很震驚的發現,這些情報中到處是雜亂的窩棚和茅草屋,骯髒無比,糞水橫流,到處丟留破爛的貧民窟已經完全不一樣了。在他眼前的是一片整整齊齊的五層樓房,到處窗明几淨,道路兩邊都是鬱鬱蔥蔥的樹木和花園草坪,地面上更是乾乾淨淨。

當然,那些傳說中比螞蟻還多的乞丐和流浪兒更是沒影了,當地居民看起來都是紅光滿臉,氣色很好,一看就是營養充足。雖然多數人穿的衣服還不算太好,但也是乾淨整齊,他好不容易發現幾件打補丁的衣服,也是用相同質地和顏色的布料打的補丁,不仔細看根本看不出來。有些補丁因爲位置太對稱,他都懷疑是不是故意點綴的裝飾。

他是對着地圖看了又看,又向周圍的路人再三確認之後,才確定了自己沒有找錯地方。這種現實和傳說強大的反差,給了他極大的震撼。那些寫遊記的和軍部的情報不可能都在胡說八道,那麼就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這個上海是近幾年才變成這樣的。

……………

所以他現在很疑惑的問出這個問題,爲什麼這麼大的城市中居然沒有一個乞丐和流浪兒。這完全不符合邏輯嘛,日本最繁華的東京和大阪就有很多乞丐,哪怕是更加富裕的歐美列強國家,在這種存在也是難以避免的,他又不是沒去過歐洲。

從之前的談話得知,這位牛老闆是老上海,土生土長的上海銀,想必從他那裡能知道原因。

“哈哈哈哈……”牛大春大笑起來。

笑了一會兒,牛大春才說道:“石原先生,你如果要看乞丐流浪兒的話,已經來晚咯。”牛大春的普通話不算太標準,帶着很重的上海口音,甚至還不如石原的標準。

“自從新中國成立後,各地政府就在開始清理乞丐和流浪兒,這些人在幾年前就已經沒有了。現在你到中國任何一個地方,都見不到他們了……”牛大春很自豪的說道。

“哦,怎麼清理呢?”石原心裡一動,又給牛大春滿滿倒了一杯酒。

牛大春一飲而盡,笑道:“很簡單啊,先說流浪兒吧,這些少年兒童會被甄別,能找到父母家庭的就會送回他們自己家去,不能找到的,就由政府的福利院統一撫養,凡是能上學的,都會被送進專門的福利學校一起學習,一直到初中畢業之後,再根據他們的成績特長,送進職業學校或高中,之後也和別的孩子一樣。所以,你要看以前的流浪兒,就得去福利院和福利學校才行,在街上你分不出來的,哈哈哈哈……”

“那麼那些成年乞丐呢?”

“成年乞丐嘛,當然也分情況。只要願意工作的都可以安排工作,務工務農都可以,現在我國只要願意工作,怎麼都能找到的。那種實在沒有勞動能力,也沒有親人贍養的,也是由各地的福利院統一撫養,把他們組織起來進行培訓,讓他們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至於那些身體健康卻好逸惡勞的嘛,嘿嘿嘿,那就是強制勞動了。現在我們中國到處都在搞建設,礦山工地都要人……”牛大春笑了笑。

“他們既然好逸惡勞,那會好好幹活嗎?”石原繼續問道。又給牛大春滿滿倒了一杯酒。

“會的……”牛大春有些邪?惡的笑了笑:“我們政府對這種人有的是辦法,只要他們進了勞教中心,絕對會變成自食其力的勞動者的,想不變都不行。”

“那麼以前那些黑幫分子……哦,我多問了,連乞丐都沒了,這些人肯定也進勞教中心了吧……”

“不,他們進的可不是勞教中心,而是勞改工地或者勞改農場,兩者是不同的。當然,他們裡面具體有些什麼區別,我也不太瞭解……”談起心頭牛大春喝了一杯,搭巴搭巴嘴,就說道:“石原先生,這清酒喝起來不夠勁。咱們來點兒爺們兒喝的,不要你花錢,我請客……”

…………

第108章 魏總工的生意第221章 一戰爆發第13章 忽悠錫良第525章 歐洲局勢再起波瀾第595章 美國的動作第701章 打擊(9)第645章 新一代的巡洋艦第157章 “一五計劃”(6)第612章 新加坡要塞之殤(上)第578章 國慶前夜第86章 基層(中)第354章 不賣隊友約翰牛第81章 研究機構和黑科技第573章 浴血熊貓(下二)第486章 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第491章 “假日”中的中國海軍(下)第697章 打擊(5)第316章 法羅羣島的烽煙(下二)第130章 和平談判第504章 鎢網裝甲第478章 個人電腦普及計劃第362章 趁火打劫爲快樂之本第278章 日落日德蘭(上)第47章 連鎖反應第235章 倒黴的約翰牛(上)第604章 德斯蒙伯爵第5章 買地第615章 巨型航空鑽地炸彈第120章 蘇皖魯戰役(中)第57章 幫列強印鈔票第205章 釣魚島大海戰(七)第95章 首府問題第186章 焦慮的日本(上)第259章 歐洲的坦克會戰第406章 提前的《限制海軍軍備條約》第119章 蘇皖魯戰役(上)第390章 攀鋼和鈦第726章 中國參戰,滅國艦隊第578章 國慶前夜第191章 中日癸丑戰爭(三)第573章 “獸類大作戰”落幕第152章 開國大典第265章 肥美的南美軍火市場(中)第588章 磨刀霍霍向牛牛第207章 大捷之後第45章 神展開的北洋兵變第380章 土耳其革命第382章 地中海風雲(一)第78章 空中攻擊(上)第639章 興滅國,續絕世第48章 湖北解放第329章 俄國政變第534章 太空試驗田(上)第32章 1907年除夕第637章 蘇維埃巨熊來了!第515章 蘇聯的總旗艦(下)第686章 印度猶太人問題第226章 飛艇、火箭、鈾礦第188章 宣戰第54章 平衡貿易第297章 文總的能源計劃第431章 紅白歌會暫停了第4章 寶石第47章 連鎖反應第27章 拉羊與被拉羊第680章 “強大”的尼泊爾(中)第692章 人革聯維和部隊(6)第663章 應得的報酬第381章 南洋的科考團第574章 兒子是皇帝第9章 動員第12章 公路規劃第157章 “一五計劃”(6)第663章 應得的報酬第438章 地震之後第294章 舊船換海灣第708章 美國志願軍第316章 法羅羣島的烽煙(下二)第232章 北京的一天第193章 中日癸丑戰爭(五)第493章 被看到了……第416章 石原莞爾的中國行(下)第541章 馬奇諾之殤第84章 地主和模範第291章 不平安的平安夜第522章 載人航天第390章 攀鋼和鈦第659章 歸化人(2)第669章 非洲問題(5)第290章 重建的聯合艦隊第353章 王師王師這是路(下)第182章 巴爾幹戰爭第449章 革命前夜第137章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第711章 你們好好玩,我種田去(2)第388章 國內的情況第315章 非洲和西亞的事態第36章 熱球機第499章 萬靈丹
第108章 魏總工的生意第221章 一戰爆發第13章 忽悠錫良第525章 歐洲局勢再起波瀾第595章 美國的動作第701章 打擊(9)第645章 新一代的巡洋艦第157章 “一五計劃”(6)第612章 新加坡要塞之殤(上)第578章 國慶前夜第86章 基層(中)第354章 不賣隊友約翰牛第81章 研究機構和黑科技第573章 浴血熊貓(下二)第486章 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第491章 “假日”中的中國海軍(下)第697章 打擊(5)第316章 法羅羣島的烽煙(下二)第130章 和平談判第504章 鎢網裝甲第478章 個人電腦普及計劃第362章 趁火打劫爲快樂之本第278章 日落日德蘭(上)第47章 連鎖反應第235章 倒黴的約翰牛(上)第604章 德斯蒙伯爵第5章 買地第615章 巨型航空鑽地炸彈第120章 蘇皖魯戰役(中)第57章 幫列強印鈔票第205章 釣魚島大海戰(七)第95章 首府問題第186章 焦慮的日本(上)第259章 歐洲的坦克會戰第406章 提前的《限制海軍軍備條約》第119章 蘇皖魯戰役(上)第390章 攀鋼和鈦第726章 中國參戰,滅國艦隊第578章 國慶前夜第191章 中日癸丑戰爭(三)第573章 “獸類大作戰”落幕第152章 開國大典第265章 肥美的南美軍火市場(中)第588章 磨刀霍霍向牛牛第207章 大捷之後第45章 神展開的北洋兵變第380章 土耳其革命第382章 地中海風雲(一)第78章 空中攻擊(上)第639章 興滅國,續絕世第48章 湖北解放第329章 俄國政變第534章 太空試驗田(上)第32章 1907年除夕第637章 蘇維埃巨熊來了!第515章 蘇聯的總旗艦(下)第686章 印度猶太人問題第226章 飛艇、火箭、鈾礦第188章 宣戰第54章 平衡貿易第297章 文總的能源計劃第431章 紅白歌會暫停了第4章 寶石第47章 連鎖反應第27章 拉羊與被拉羊第680章 “強大”的尼泊爾(中)第692章 人革聯維和部隊(6)第663章 應得的報酬第381章 南洋的科考團第574章 兒子是皇帝第9章 動員第12章 公路規劃第157章 “一五計劃”(6)第663章 應得的報酬第438章 地震之後第294章 舊船換海灣第708章 美國志願軍第316章 法羅羣島的烽煙(下二)第232章 北京的一天第193章 中日癸丑戰爭(五)第493章 被看到了……第416章 石原莞爾的中國行(下)第541章 馬奇諾之殤第84章 地主和模範第291章 不平安的平安夜第522章 載人航天第390章 攀鋼和鈦第659章 歸化人(2)第669章 非洲問題(5)第290章 重建的聯合艦隊第353章 王師王師這是路(下)第182章 巴爾幹戰爭第449章 革命前夜第137章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第711章 你們好好玩,我種田去(2)第388章 國內的情況第315章 非洲和西亞的事態第36章 熱球機第499章 萬靈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