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遺老遺少

ps:上一章被屏蔽的詞是“和平(蟹)獎”,暈死了,起點的改不了……

……………

安西故地收復之後,中國政府把這一大片地區劃分爲五個省,分別是:“濛池省”,轄區爲烏茲別克除費爾幹納盆地部分,首府康居(撒馬爾罕,唐高宗永徽時以其地爲康居都督府)。“大宛省”,轄區爲吉爾吉斯、塔吉克與整個費爾幹納盆地,首府碎葉(比什凱克)。“西昆省”(取西崑崙山之意),轄區爲土庫曼地區,首府昆墟(阿什哈巴德,唐朝設昆墟州都督府)。“安西省”,轄區爲哈薩克東部,首府川間(阿斯塔納)。

西海省是安西五省之一,轄區哈薩克西部(以伊希姆河、薩雷蘇河、錫爾河南部爲界,以東爲安西省),包括奧倫堡、伏爾加以東等歐洲部分,面積140。4萬平方公里,首府西平市即原奧倫堡。

海間市就是原時空的曼格斯套州,位於裡海和鹹海之間,市政府治所位於海間區(即阿克套)。該市雖然是個市級單位,但轄區面積達到16.56萬平方公里,與河南省的面積差不多。但人口卻很少,只有35萬人,典型的地廣人稀,這也是所有新領土的特色。海間市不過是其中之一,還有地盤比它更大,人口更少的市級單位。

該市人口91%以上是內地移民,還有8%是來自其他新領土如南洋、朝鮮半島、中南半島、海灣等地的移民,本地原住民不到1%。嗯,這也是所有新領土的特色之一,移民在該地人口中佔據絕大多數。至於那些原住民,原本在玩紅白歌會時就互相殺了個痛快,剩下的又被那些由當地流亡分子或罪犯與地痞流氓組織的“治安維持會”與“自護軍”擼了一遍。再剩下的一部分按照他們的意願送去土耳其當土耳其人了,還有一部分拒不合作的死硬派和極端分子全進了勞改營。

最後剩下的那些聽話的就不多了,其中又有一大半被分配到了安西故地設立的其他幾個省,於是最後還留在原地就只有只有那麼多了。當然這些所謂“老實聽話”的“溫和派”本地人也全都進行了芯片植入,整個安西故地乃至所有新領土的情況都差不多,文總認爲這個小手術可以大大加快民族融合的速度,否則按照正常速度來,那就太慢了。另外那些更符合工業化社會和科學社會主義思想的新教派也都跟上了在當地普及,現在已經完全取代原有的那些不適應時代的舊教派。

完全可以說,當地的風貌已經完全煥然一新了。

該地的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哈薩克地區的石油及天然氣儲量的絕大部分都在該地。此外,還有豐富的磷、煤、錳、鹽等礦產資源。該市的石油及天然氣開採和加工工業的相當發達,其規模是全國最大的之一。另外石化和鹽化工業、磷肥工業、捕魚及魚製品加工業、金屬加工工業、造船工業、農業機械製造業和食品工業等產業也很不錯,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海間市區域生產綜合體。不但能滿足本市需要,還能提供外地或出口。

海間市原本有農業用地萬公頃(約1。9億畝),幾乎全是草場,因而草場畜牧業成爲該市農業的支柱產業。

該地還有約120萬公頃(約1800萬畝)的鹽沼,這些鹽沼地表水呈鹼性,土壤中鹽分含量較高,表層積累有可溶性鹽,原本這些地方只能用來種植鹼蓬、鹽角草、燈盞花之類的鹽生牧草,發展畜牧業。但後來有了耐鹽鹼的新型作物之後,這些鹽沼也被劃了1000萬畝出來種植海水稻、鹽麥和其他耐鹽鹼糧食作物。去年該市收穫各種糧食255萬噸,不但滿足了本地需求,還能供應外地和出口,已經作爲飼料。說句實在話,這裡的地形80%以上都是平原,非常適合機械化農業和機械化牧業。

經過幾年的建設,海間市已經成爲安西地區重要的肉類、奶類和魚類的生產基地,鮮肉、鮮奶、鮮魚以及用以上原料加工的奶粉、罐頭等食品,每天都有火車從該地運往全國,或者國外。去年海間市向蘇俄出口了66萬噸糧食,以及大量的奶、魚、肉製品。

西海省海間市,國家安全局。

國安局第二科主要是負責監控嫌疑分子,此時他們就正在討論一個目標的事情。

“那個叫石原莞爾的乙級監控目標這段時間在幹什麼?”羅科長問道。

具體負責監控他的探員姓趙,是個大鬍子,有些高鼻深目,咋一看像是當地人,但他卻是正兒八經的漢人。趙探員有氣無力的說道:“還能怎麼樣?還不是和以前一樣,這裡走走,那裡走走,東看看西看看的。要麼泡茶館,要麼和人拉家常……”

“沒有刺探我國機密的行動嗎?”

“沒有,至少在俺們這裡沒有,根據我們監控的情況,他似乎都是瞭解一些家長裡短的事情,什麼收入,物價啊,還有民衆對政府的意見等等,都是屬於公開信息。話說俺們這地方除了海間軍港,幾個軍營和幾個工廠也沒啥機密了吧……”趙探員給自己倒了一杯果汁。

羅科長癟癟嘴:“呃,這倒是,海間市這裡也沒幾個機密地方……不過,也不要放鬆。要知道,一個好的情報人員是能夠在公開信息中,得到很多自己想要的情報。從別的地方局轉來的情報看,這傢伙都跑了大半個中國了。”

一聽這話,趙探員也正經起來:“那怎麼辦?羅頭兒,要不要進行逮捕?”

“按照你們的監控結果,如果他現在只是打聽和收集公開信息,這還不構成違法。他是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公開進來的,可不是以前那些老鼠可以隨便搞……”羅科長搖搖頭,說道:“除了設計機密的對方,我們中國又不是不能給別人看的,他們要看,就看好了,沒必要遮遮掩掩。”

這時,趙探員突然身體一陣抖動,就像打擺子一樣,手裡的果汁都差點灑出來。

“……羅頭兒,我沒事,是有信息來了……”趙探員一邊對上司解釋,一邊從腰間掏出一個煙盒大小的儀器。

“……”羅科長看得眼角都在抽,愣了好一會兒才說:“我說,你小子需要把尋呼機的震動開那麼大嗎?我剛纔還以爲你丫羊角風發了……”

“嘿嘿嘿,這種尋呼機原本的震動有點小,在車上不容易發覺,我就讓裝備科的小王幫忙改了一下,沒想到他一不小心就給我開到這麼大了……”趙探員紅着臉解釋道。

“哦,羅頭兒,是小馬發來的,那個石原又有動作了……”趙探員把尋呼機拿給上司看。

羅科長接過尋呼機,只見上面的液晶屏幕顯示着幾行數字和拉丁字母,這些都是他們國安局的內部信息代碼,由一個到四個數字和字母,代表一個短句或詞語或文字,外人看到肯定是一頭霧水。

羅科長從抽屜裡拿出一個小本子,開始對照解碼。不一會兒,他就知道意思了。

“咦,那個石原居然跑那個多福二村的趙成夏家裡去了?”他有些奇怪的說道。

“多福二村的趙成夏?”趙探員略一回想,說道:“是那個前朝鮮小朝廷的禮儀部總贊?他們怎麼會認識?”

羅科長想了想,說道:“讓小馬盯緊點兒吧,搞不好有戲呢……”

“好的……”趙探員連忙接過尋呼機,在號碼盤上按出一串字母和數字構成的信息,發送了出去。

稍微介紹一下,他們用的這種“尋呼機”是一種試點裝備的通訊設備,這種東西和原時空後世的那種“尋呼機”不太一樣,它的樣子更像是手機,有液晶顯示屏和數字鍵盤。它除了尋呼功能之外,還有發送短信的功能。當然目前的技術還不能支持直接顯示漢字,因爲漢字字庫比較大,它的內存不夠,所以它只能發送字母和數字組成的短信。不過這也難不倒使用者,他們很快就想出了辦法,有用摩爾斯電報碼的,也有用自編信息代碼的。

想必大家都看出來了,這種東西就是手機之前的過渡產品。目前這種東西還不成熟,所以沒有推向市場,只是給軍隊、政府機關和某些特殊部門裝備了一些。雖然以目前的功能推向歐美市場已經完全可以,但文總還是打算等到能支持漢字顯示了,功能再成熟一些,再推向市場。當然,如果是情報部門的話,有沒有漢字功能,對他們影響不大。

…………

多福二村。

現在的中國已經完成了集村並寨,就是翻遍全國,也找不到一個自然村了。多福二村也不例外,它同樣是一座新村。

多福二村位於海間市東郊70多公里的鐵道線旁邊,雖然是村級單位,但因爲是以牧業爲主,所以地盤很大,轄區面積足有近300平方公里。

這個村的村民全都是移民,以內地漢人和近支民族爲主,約佔90%,哈薩克人當然也是有的,但他們也不是本地人,離得最近的一家都是從鹹海以東搬來的。這裡還有一家從樂浪省移民來的朝鮮人,呃,從去年開始,朝鮮省就改名爲樂浪省了。

這家朝鮮人姓趙,家長是一個很有文化的老人,人家雖然是朝鮮人,但如果不是事先知道,根本認不出來,這家子的漢語水平讓本村的好多正牌漢人都感到汗顏。按照中國的習慣,本村人都管他叫“趙夫子”。聽說這位趙夫子是以前朝鮮的大官,後來因爲不滿日本對朝鮮的吞併,就辭職不幹了,後來樂浪光復之後,政府有意請他出山,他也拒絕了,後來就到了這裡。

今天他家來了兩撥客人,其中一個還是日本來的,村民就不免有些奇怪。幾個村民就在議論。

“趙夫子不是最恨日本嗎?怎麼還會讓那個日本人進屋?”

“可能是熟人吧。在日本在朝鮮管了幾十年,總會有些打交道的……”

“這趙夫子學問這麼好,爲啥不出山做官啊。”

“哈哈哈,遺老遺少嘛。他大概還留念朝鮮小朝廷吧。就和前清的一些官兒差不多,好比那川督錫良,文總都請了他好幾次,才肯出來當個什麼委員。”

“是政協委員……”

隨着簡體字的推行,以及遍及到每一個人的強制掃盲運動。這個年代的中國人和原時空的同時期已經完全不同了,按去年年底的統計,中國目前的識字率已經達到92%,還剩下的那8%,大多數是新領土的原住民和年紀實在太大的文盲。

多福二村90%以上的村民都能看懂報紙,再加上廣播電視等新型媒體的普及,他們的見識也大幅度提高,政治國際軍事之類的話題,扯起來都是頭頭是道的。

…………

村民們討論的趙夫子,此時正在家裡款待幾位客人,石原莞爾赫然就在其中。

“趙總贊,真是沒想到,您居然會到中亞這裡來,昨天在市裡看到令郎,才得知您已經移居這裡了。這裡離朝鮮有萬里之遙啊……”石原莞爾有些感嘆的說道。

“石原先生,我早就不是什麼總讚了,你就像當地村民那樣,叫我趙夫子即可……”趙夫子笑了笑。

兩人說的都是漢語。這並不奇怪,在當時的日本和朝鮮,漢語和漢字是上層通用的,要是不懂的話,出門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在上流社會根本混不開。

趙夫子名叫趙成夏,在朝鮮李朝末期擔任過禮曹參知,一直反對引進日本勢力。後來那個“大韓帝國”(日本傀儡政府)成立後,他又擔任禮儀部總贊。後來日本撕下臉皮,直接吞併朝鮮後,他就沒幹了。朝鮮光復後,經過調查發現他以前也算是親華派,就準備讓他出山到政府任職,但他以身體不好爲藉口拒絕了。但是他對中國政府也很合作,所以沒有像那些死硬派一般被勞改。後來搞集村並寨時,出於某些考慮,他家就被分到了西海省。

第162章 臉,就不要了第507章 大德意志帝國第96章 投名狀第166章 武裝干涉(上)第15章 動工第122章 蘇皖魯戰役(四)第262章 唐普的狼獾(下)第99章 下馬威第327章 貸款的先決條件第137章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第183章 奧斯曼的拐點第387章 地中海風雲(六)第124章 蘇皖魯戰役(六)第47章 連鎖反應第80章 兩廣局勢第218章 履新第109章 跨國婚姻第41章 第八鎮的慘敗(上)第191章 中日癸丑戰爭(三)第398章 奧匈帝國解體第109章 跨國婚姻第293章 送上門的竹槓第481章 小鬍子大臣的決斷第562章 顛覆進行時(中)第61章 春宮行動第692章 人革聯維和部隊(6)第386章 地中海風雲(完)第668章 非洲問題(4)第229章 大戰爭,好生意第642章 下餃子啦第433章 慘烈的殖民地獨立運動第562章 顛覆進行時(中)第283章 中美密謀第212章 大戰後的影響第696章 打擊(4)第291章 打個招呼第48章 湖北解放第334章 美國佬的“非裔迴歸行動”第294章 舊船換海灣第713章 我們也要種蘑菇第613章 新加坡要塞之殤第209章 臺灣解放第154章 “一五計劃”(3)第139章 友好訪問與宣示主權(上)第599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真實第226章 飛艇、火箭、鈾礦第307章 美國要下場了第468章 大蘑菇的栽培(中)第692章 人革聯維和部隊(6)第515章 蘇聯的總旗艦(下)第414章 石原莞爾的中國行(上)第409章 魔改愛莉第453章 長門號的一聲炮響…...第574章 兒子是皇帝第680章 “強大”的尼泊爾(中)第673章 一樣的配方,熟悉的味道(3)第470章 “奔月”和“東風”第251章 西亞風雲(下)第709章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大西洋第386章 地中海風雲(完)第266章 肥美的南美軍火市場(下)第431章 紅白歌會暫停了第47章 連鎖反應第335章 一個神經病,兩個好爸爸第141章 西北和外蒙第21章 留學計劃第67章 四川解放第528章 人革聯衆生相(中)第362章 這些都是我們自古以來的(中)第30章 共同社第487章 抄底進行時第290章 重建的聯合艦隊第690章 人革聯維和部隊(4)第717章 根本停不下來(4)第316章 法羅羣島的烽煙(下二)第296章 國內的情況第230章 熱鬧的十月第687章 人革聯維和部隊第600章 志願者第559章 扯皮時間第238章 倒黴的約翰牛(下)第463章 拉普拉塔河口之戰第554章 美日對峙(上)第225章 空中艦隊會戰第360章 把尼二那家子撈出來(下)第158章 “一五計劃”(6)第694章 打擊(2)第51章 土地政策第541章 馬奇諾之殤第712章 嫦娥奔月第434章 非洲提督第92章 選擇第691章 人革聯維和部隊(5)第198章 決戰前奏曲第673章 一樣的配方,熟悉的味道(3)第508章 環球訪問第10章 檢疫第117章 天下第一戰列艦第613章 新加坡要塞之殤第574章 兒子是皇帝
第162章 臉,就不要了第507章 大德意志帝國第96章 投名狀第166章 武裝干涉(上)第15章 動工第122章 蘇皖魯戰役(四)第262章 唐普的狼獾(下)第99章 下馬威第327章 貸款的先決條件第137章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第183章 奧斯曼的拐點第387章 地中海風雲(六)第124章 蘇皖魯戰役(六)第47章 連鎖反應第80章 兩廣局勢第218章 履新第109章 跨國婚姻第41章 第八鎮的慘敗(上)第191章 中日癸丑戰爭(三)第398章 奧匈帝國解體第109章 跨國婚姻第293章 送上門的竹槓第481章 小鬍子大臣的決斷第562章 顛覆進行時(中)第61章 春宮行動第692章 人革聯維和部隊(6)第386章 地中海風雲(完)第668章 非洲問題(4)第229章 大戰爭,好生意第642章 下餃子啦第433章 慘烈的殖民地獨立運動第562章 顛覆進行時(中)第283章 中美密謀第212章 大戰後的影響第696章 打擊(4)第291章 打個招呼第48章 湖北解放第334章 美國佬的“非裔迴歸行動”第294章 舊船換海灣第713章 我們也要種蘑菇第613章 新加坡要塞之殤第209章 臺灣解放第154章 “一五計劃”(3)第139章 友好訪問與宣示主權(上)第599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真實第226章 飛艇、火箭、鈾礦第307章 美國要下場了第468章 大蘑菇的栽培(中)第692章 人革聯維和部隊(6)第515章 蘇聯的總旗艦(下)第414章 石原莞爾的中國行(上)第409章 魔改愛莉第453章 長門號的一聲炮響…...第574章 兒子是皇帝第680章 “強大”的尼泊爾(中)第673章 一樣的配方,熟悉的味道(3)第470章 “奔月”和“東風”第251章 西亞風雲(下)第709章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大西洋第386章 地中海風雲(完)第266章 肥美的南美軍火市場(下)第431章 紅白歌會暫停了第47章 連鎖反應第335章 一個神經病,兩個好爸爸第141章 西北和外蒙第21章 留學計劃第67章 四川解放第528章 人革聯衆生相(中)第362章 這些都是我們自古以來的(中)第30章 共同社第487章 抄底進行時第290章 重建的聯合艦隊第690章 人革聯維和部隊(4)第717章 根本停不下來(4)第316章 法羅羣島的烽煙(下二)第296章 國內的情況第230章 熱鬧的十月第687章 人革聯維和部隊第600章 志願者第559章 扯皮時間第238章 倒黴的約翰牛(下)第463章 拉普拉塔河口之戰第554章 美日對峙(上)第225章 空中艦隊會戰第360章 把尼二那家子撈出來(下)第158章 “一五計劃”(6)第694章 打擊(2)第51章 土地政策第541章 馬奇諾之殤第712章 嫦娥奔月第434章 非洲提督第92章 選擇第691章 人革聯維和部隊(5)第198章 決戰前奏曲第673章 一樣的配方,熟悉的味道(3)第508章 環球訪問第10章 檢疫第117章 天下第一戰列艦第613章 新加坡要塞之殤第574章 兒子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