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人革聯衆生相(中)

ps:不好意思,這幾天家裡有事,小孩住院了,現在剛剛出院。

…………………

共和2779年(西元1938年)9月20日,暹羅社會主義共和國,曼谷。

曼谷是暹羅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中南半島最大的城市,因爲佛教寺廟衆多,這兩款也被譽爲是“佛教之都”。十九世紀之後,暹羅不可避免的與歐洲列強產生了接觸,連續幾代國王開始實習西化政策,這也使得曼谷這座城市摻雜了不少西方元素,到現在成了一座融合了東西方文化、包羅萬象的“天使之城”。

19世紀末,曼谷王朝拉瑪五世大量吸收西方經驗進行社會改革。1896年,英、法兩大列強達成利益妥協,劃分中南半島的勢力範圍,暹羅成爲兩國的緩衝區,這也間接使得暹羅成爲東南亞唯一沒有淪爲殖民地的國家。

如果按照原時空的歷史發展,它在之後也會繼續走好運,在二戰時,它跟着日本混,在1942年1月向英美宣戰,日本曾將部份在緬甸和馬來亞半島北部佔領地割讓給暹羅。但是在日本跪了之後,暹羅就非常狡猾的宣佈“暹羅1942年1月25日對英美宣戰宣言無效”。出於某些考慮,暹羅的“宣戰無效”宣言被同盟國承認了,因此他們成爲唯一沒有倒黴的軸心國。

其運道之強,人品爆表,牆頭草技能之強,堪稱亞洲的意呆利。與中二爆表的波蘭相比,完全是兩種生物。

在本位面,暹羅的氣運似乎被文德嗣搶了。在本位面的中國崛起之後,英法爲了爭取中國加入協約國,就把暹羅劃爲中國的勢力範圍。他們的牆頭草好日子就過不成了。暹羅的不幸也就在於“離天堂太遠,離中國太近”,在中國這個龐然大物眼皮子底下,還想玩牆頭草的話,只會有一個後果——被內附。更不用說,暹羅國內本來就有很多的華人,基本上佔了暹羅總人口的七分之一,有這批人在,無論是想幹涉,還是找帶路黨,都是不愁的。

不過暹羅國王拉瑪六世卻有些想法,以爲新中國政府還是像以前的王朝那樣,只要個虛名而不去幹涉他們的內政。於是他就對中國陽奉陰違,在國內搞“去中國化”,限制漢語漢字的使用,還要求暹羅華人改爲本地姓氏。

這一連串措施徹底激怒了文德嗣,於是拉瑪六世就悲劇了。

很快拉瑪六世過於暴虐,寵幸奸佞,登位僅數年即造惡三千餘條,多位大臣苦勸不聽。於是王國警察總監林有德和陸軍副司令林傲天父子,就秉承民意發動了兵諫,他們很快就控制了首都,當天下午國王鄭寶也就是拉瑪六世因情緒過於激動,宿疾發作,暴病身亡了,首相等多位大臣要麼在悲痛之下殉死,要麼就是奸佞被處決了。

事後,王弟鄭光繼位,也就是拉瑪七世。鄭光任命林有德爲王國首相,林傲天爲王國陸軍總司令,並提拔了多位當年受到打擊壓制的賢良忠直之士(九成都是華人)。頓時衆正盈朝,萬衆歡呼,暹羅王國從此重振朝綱,開始了熱火朝天的經濟建設。

1915年5月5日,新王鄭光親自到漢京向文德嗣遞交了有百萬暹羅臣民簽名的血書,懇求重建兩國宗藩關係,並稱暹羅願永爲中華屏藩,爲華夏鎮守天南。盛意難卻之下,文德嗣只得接受了暹羅的歸附。次日,兩國元首發表《中暹聯合宣言》,暹羅重新成爲中國藩屬,從此受到中國保護。暹羅的外交和軍事受中國指導,內政自理。

隨後在1920年七月,暹羅國王拉瑪七世(鄭光),宣佈尊重人民選擇退位,同月在國會表決下,暹羅正式廢除君主制,採取共和制,實行科學社會主義制度。原王國總參謀長林傲天上將退出現役,擔任首任總統,其政府和軍隊全部被華人控制,徹底成爲中國的衛星國。同時,中國開始加大向暹羅的移民,以及在暹羅實行漢化同化政策,原先那些被當地同化的華人早期移民和華泰混血也紛紛認祖歸宗,改回漢名。至於當地的泰人等異族,願意同化的就算了,凡是不識相的全都送去勞改,或者送進文明學校好好學習,和新領土差不多,當地異族上層全部被清洗乾淨。

到了現在,暹羅總人口有1800萬出頭,現在華人在暹羅的總人口當中已經佔了四分之一多,大約28%的樣子,這個比例還在增加。而且華人在這個的國家是上等人,掌握了這個國家的軍政大權,暹羅所有的重要企業和經濟命脈也全部控制在華人手裡。也就是說,基本上就相當於是中國的一部分了,合併不合並都不算什麼了。

其實如果要合併的話,肯定一下子就好了,只不過文總有意留着,作爲一個國內的傾銷市場,以及用來做一些本土不方便做的事情,也就是相當於國家的馬甲。

暹羅還算好,總算留了個獨立的名頭。錫金和不丹這兩個完全被中國領土包圍的小國,就已經被吃幹抹淨了。這兩個小國本來就沒多少人,再加上革命中的清洗,原居民已經死的死,勞改的勞改,還有的進了文明學校。到去年爲止其人口結構已經改變,華人已經佔了錫金的九成,不丹的八成。

在文總看來,這兩國就沒有必要保留了。於是在今年6月,兩國進行全民公投,以超過90%的票數同意併入中國。成爲西藏省的一部分。

…………

曼谷的街頭上,有很多來自中國內地的遊客。現在還好,要是到了冬季,到這裡來遊玩的旅客更多。暹羅的特色旅遊項目也和日本類似,非常受中國銀民的追捧。而且這裡比日本更豐富的是,暹羅人妖可以滿足一些重口味銀民的要求。

“這暹羅真是不錯,氣候暖和,比咱們瀋陽好多了。”

“可惜我們冬天沒休假,要不冬天來更好。”

幾個中國來的遊客正在玉佛寺參觀,玉佛寺位於曼谷大王宮的東北角,是暹羅最著名的佛寺,也是暹羅三大國寶之一。玉佛寺是暹羅國王族供奉玉佛像和舉行宗教儀式的場所,因寺內供奉着玉佛而得名。寺內有玉佛殿、先王殿、佛骨殿、藏經閣、鐘樓和金塔。玉佛殿是玉佛寺的主體建築,大殿正中的神龕裡供奉着被暹羅視爲國寶的玉佛像。玉佛高66釐米,闊48釐米,是由一整塊碧玉雕刻而成。

“這佛像看起來也不大嘛,我還以爲很大,至少有一個人高。”

“切,人家是一整塊碧玉雕刻的,這麼大的玉石已經很少見了。你以爲是泥巴捏的啊……”

“可惜這裡大多數都是小乘教派的,如果是大乘教派的就好了。”

“呵呵,自從暹羅進行宗教改革之後,小乘和大乘也都沒啥區別了。”

暹羅是廟宇林立的千佛之國,到處都是寺廟。並擁有海島、美食和獨特的文化,這是一個天生的旅遊國度。從拉瑪七世開始,這個國家就在大力開發旅遊資源,到了共和制之後,更是開發出了幾百個景點。除了曼谷這個佛教之城,還有普吉、芭堤雅、清萊、華欣、蘇梅島、清邁和帕塔亞等等新的旅遊點,吸引着衆多外國遊客。

當然,以來自中國的旅客是最多的。現在泛亞鐵路已經建好,如果某人想到暹羅旅遊,他在中國的大陸領土的任何一個火車站乘上列車,就都可以到達暹羅。各個海外省和島嶼省的鐵路當然不可能直接連通到大陸,但是也不用急,他們只需要到附近機場,乘坐飛機或飛艇也可以達到目的地。

現在中國的交通十分發達,特別是空運的發達程度,更是遠遠超過了原時空。得益於爲數衆多的航空俱樂部,以及發達的航空工業,無論是飛機還是飛行員在中國都是不缺的。只要是市級行政單位,肯定會有一個機場,甚至一些縣級和鄉鎮級行政單位都有機場。

受到中國的影響,人革聯各國的機場也非常多,特別是暹羅這個中國的“馬甲國家”,幾乎全部照搬中國的制度,同樣也是遍地機場。

…………………

梭桃邑軍港。

這裡是暹羅海軍的母港,是暹羅海軍的主要基地之一。這裡設有暹羅海軍艦隊、海軍航空兵和海軍陸戰隊的總部,駐紮着暹羅海軍第一艦隊。暹羅海軍分爲兩個艦隊,第一艦隊負責太平洋方面。第二艦隊負責印度洋方面,駐紮在普吉。

暹羅海軍的實力還是不錯的,主力艦艇有一艘戰列艦、兩艘航空母艦、三艘重巡洋艦、六艘輕巡洋艦、十艘驅逐艦和十四艘護衛艦,以及26艘潛艇。兩棲艦艇有兩艘大型船塢登陸艦和十艘中型登陸艦。此外還有一些魚雷艇、獵潛艇等小型艦艇,以及掃雷艦、佈雷艦等輔助艦艇。艦艇總噸位接近20萬噸。在世界小國當中,暹羅海軍的實力也還算相當不錯了,至少比荷蘭、瑞典、西班牙這些國家強多了。

暹羅海軍的佈局是東重西輕,大多數大型艦艇都配備在太平洋方面的第一艦隊,印度洋方面的第二艦隊實力要弱小得多,大型軍艦隻有一艘作爲旗艦的長白級重巡洋艦,主要是反潛和巡邏爲主。

事實上,暹羅海軍的指揮權是在中國海軍手裡,他們的第一艦隊直接受南海艦隊指揮,相當於是南海艦隊的一支分艦隊。而第二艦隊則是接受中國印度洋艦隊的指揮,相當於是印度洋艦隊的一支反潛分艦隊艦隊。

他們的戰列艦就是被稱爲“吊絲簡裝版超無畏”的209型戰列艦,這也是一款中國設計的條約型戰列艦。這款戰列艦被稱爲“名將級”,它主要參考了原時空的“喬治五世國王級”的設計思路,這是一款極爲注重性價比的戰列艦,雖然它有九門420毫米50倍徑主炮,標排5萬噸(聲稱4。5萬噸),但價格非常便宜。

中國一共建造了八艘“名將級”,自己卻一艘都沒有裝備。其中五艘是給人革聯小弟們建造的,分別是智利、波斯、土耳其、阿拉伯和暹羅各一艘。因爲太便宜了,所以得知消息的哥倫比亞、西班牙和瑞典也各自買了一艘。

值得一提的是,哥倫比亞在吞併了委內瑞拉和厄瓜多爾“重新統一”之後,在海軍假日期間一共訂購了三艘戰列艦,分別找德國英國中國各自買了一艘,這就是他們故意拉大旗作虎皮,警告宿敵美國的意思。“看,老子背後有人,地球三大流氓集團都賣好船給老子,別惹我哦!”。至於三個國家不同體系的艦艇如何進行協同,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反正這些國家買船也不是爲了打仗。

“名將級”的動力系統是差別最大的,人革聯內部使用的是燃氣輪機型號,最大時速達到32節。而人革聯以外的國家則是蒸汽輪機型號,最大航速只有27節,而且賣給他們的戰列艦,噸位上肯定是絕對沒有超標的,少掉的那自然就是裝甲啥的。

暹羅的兩艘航空母艦都是海軍假日期間建造的“光明級”條約型航空母艦,也就是漢朝級的裝甲強化版。在漢朝級的基礎上重新優化了設計,增加了裝甲飛行甲板和蒸汽彈射器等等,標準排水量上升到3。9萬噸(自稱3。5萬噸)。

這種“魚龍級”航母也算是人革聯的標準航母,性價比十分的高,幾個經濟強點兒的小弟,如日本、阿拉伯、土耳其、波斯、暹羅、阿富汗、智利全都配備了的,其中造船能力比較強大的日本,還取得了生產許可。

順便提一下,外銷版戰艦不用按照中國的命名規則進行命名,而且外銷版戰艦的這個級別名也不是正式名稱,只是爲了方便推銷和形象,廠家一般會取一個比較高大上的名字作爲外號。在官方文件上,“名將級”的正式名稱就是“209型”,“光明級”的正式名稱就是“107型”。

此時,在軍港的碼頭上停靠着“曼谷號”和“清邁號”航空母艦,以及“共和號”戰列艦。在這裡同樣有中國的駐軍,中國在這裡投入重金,修建了一個大型戰略機場和一個十萬噸級的大型維修船塢,在一些敏感區域是直接由中國駐軍看守,連當地軍隊也不能進入。

第136章 定都之爭第664章 重心向非洲轉移第393章 鄧尼茨的回憶第326章 葉目夷的泡妞之路第356章 中荷臺北合約第230章 熱鬧的十月第382章 地中海風雲(四)第122章 蘇皖魯戰役(四)第391章 大西洋上的獵人第701章 打擊(9)第578章 國慶前夜第500章 新型合金核潛艇第156章 “一五計劃”(5)第42章 第八鎮的慘敗(下)第671章 一樣的配方,熟悉的味道(1)第393章 鄧尼茨的回憶第115章 啊,海軍!(下)第258章 歐洲的坦克會戰第706章 世界工廠第334章 南洋攻略(二)第134章 袁世凱的選擇第238章 倒黴的約翰牛(下)第220章 嘴炮和刺殺第661章 賣隊友的高盧大公雞第154章 “一五計劃”(3)第26章 “復漢子”官靜第495章 小鬍子上臺了!第633章 納拉伯裝甲大會戰(完)第469章 代號“彩虹羽蛇”第28章 理論準備第415章 琉球的秋收(上)第237章 倒黴的約翰牛(中)第425章 文化輸出第514章 蘇聯的總旗艦(上)第569章 猛禽之戰(下)第723章 核平時代(上)第205章 釣魚島大海戰(七)第417章 文明之光第461章 南美烽火(中)第411章 北極的寶藏第277章 本土艦隊的日落(下二)第129章 調停第681章 “強大”的尼泊爾(下)第162章 臉,就不要了第172章 漁業(上)第423章 民間車輛第353章 王師王師這是路(下)第333章 阿妹你看,人類希望第319章 兩敗俱傷的結局第241章 炮灰(中)第71章 已報兀師入貴陽第41章 第八鎮的慘敗(上)第105章 搶救第592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中)第703章 文德嗣的全球戰略(下)第638章 拿破崙六世第287章 澡盆裡的海軍第323章 望向南洋的目光第505章 星辰大海的第一步第670章 西門總督第658章 歸化人(1)第82章 生物芯片第163章 加劇的造艦競賽第298章 倫敦陷落第638章 拿破崙六世第9章 動員第105章 搶救第433章 慘烈的殖民地獨立運動第248章 王啓年看新聞第619章 陪你去看流星雨第57章 幫列強印鈔票第1章 回地球過年第406章 提前的《限制海軍軍備條約》第31章 巴納扎爾的奮迅第228章 大戰爭,好生意第628章 裝甲熊貓(中)第304章 沙俄的崩潰第536章 太空試驗田(下)第559章 扯皮時間第542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第691章 人革聯維和部隊(5)第393章 鄧尼茨的回憶第560章 熊貓坦克第447章 蘑菇是怎樣栽培的(下)第705章 新局面第194章 舟山海戰(一)第556章 美日對峙(下)第330章 航空工業的成果第369章 紅色哥薩克的覆滅(下)第257章 歐洲的坦克會戰(上)第476章 二十年代的網絡第371章 紅色哥薩克的覆滅(中)第128章 大獲全勝第148章 營養餐和俱樂部第540章 戰爭前夜第593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下)第501章 飛得比聲音還快第375章 中國參戰第387章 損失與收穫第518章 西班牙武器展銷大會(下)
第136章 定都之爭第664章 重心向非洲轉移第393章 鄧尼茨的回憶第326章 葉目夷的泡妞之路第356章 中荷臺北合約第230章 熱鬧的十月第382章 地中海風雲(四)第122章 蘇皖魯戰役(四)第391章 大西洋上的獵人第701章 打擊(9)第578章 國慶前夜第500章 新型合金核潛艇第156章 “一五計劃”(5)第42章 第八鎮的慘敗(下)第671章 一樣的配方,熟悉的味道(1)第393章 鄧尼茨的回憶第115章 啊,海軍!(下)第258章 歐洲的坦克會戰第706章 世界工廠第334章 南洋攻略(二)第134章 袁世凱的選擇第238章 倒黴的約翰牛(下)第220章 嘴炮和刺殺第661章 賣隊友的高盧大公雞第154章 “一五計劃”(3)第26章 “復漢子”官靜第495章 小鬍子上臺了!第633章 納拉伯裝甲大會戰(完)第469章 代號“彩虹羽蛇”第28章 理論準備第415章 琉球的秋收(上)第237章 倒黴的約翰牛(中)第425章 文化輸出第514章 蘇聯的總旗艦(上)第569章 猛禽之戰(下)第723章 核平時代(上)第205章 釣魚島大海戰(七)第417章 文明之光第461章 南美烽火(中)第411章 北極的寶藏第277章 本土艦隊的日落(下二)第129章 調停第681章 “強大”的尼泊爾(下)第162章 臉,就不要了第172章 漁業(上)第423章 民間車輛第353章 王師王師這是路(下)第333章 阿妹你看,人類希望第319章 兩敗俱傷的結局第241章 炮灰(中)第71章 已報兀師入貴陽第41章 第八鎮的慘敗(上)第105章 搶救第592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中)第703章 文德嗣的全球戰略(下)第638章 拿破崙六世第287章 澡盆裡的海軍第323章 望向南洋的目光第505章 星辰大海的第一步第670章 西門總督第658章 歸化人(1)第82章 生物芯片第163章 加劇的造艦競賽第298章 倫敦陷落第638章 拿破崙六世第9章 動員第105章 搶救第433章 慘烈的殖民地獨立運動第248章 王啓年看新聞第619章 陪你去看流星雨第57章 幫列強印鈔票第1章 回地球過年第406章 提前的《限制海軍軍備條約》第31章 巴納扎爾的奮迅第228章 大戰爭,好生意第628章 裝甲熊貓(中)第304章 沙俄的崩潰第536章 太空試驗田(下)第559章 扯皮時間第542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第691章 人革聯維和部隊(5)第393章 鄧尼茨的回憶第560章 熊貓坦克第447章 蘑菇是怎樣栽培的(下)第705章 新局面第194章 舟山海戰(一)第556章 美日對峙(下)第330章 航空工業的成果第369章 紅色哥薩克的覆滅(下)第257章 歐洲的坦克會戰(上)第476章 二十年代的網絡第371章 紅色哥薩克的覆滅(中)第128章 大獲全勝第148章 營養餐和俱樂部第540章 戰爭前夜第593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下)第501章 飛得比聲音還快第375章 中國參戰第387章 損失與收穫第518章 西班牙武器展銷大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