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法從民心,口吞河山

神靈本尊的核心符篆,主要記錄着兩種神位,其一是竈神之職,另外一個,則是抿元山的山神之位。

這裡面,竈神之職佔據主要,是神文主體,延伸出的法文也以竈神爲主。

符篆邊緣的法文,其主要內容爲竈火、炊煙、竈臺、執掌抿元山枯榮、溝通抿元山陰陽。

前三項,都源自竈神之位,與從前相比,變化不小,但在概念上更爲全面,三種法職相互配合,對菜館、伙房、茶館影響不小,是祭祀傳播的重要推力。

但同時,法文扭曲、變化漸漸多出的幾條法職,其中便有“護持家宅、保人安康”的內容,也與竈神神位聯繫在一起。

這兩種嶄新的法文,代表着兩種全新法職,之所以誕生,直接原因是此刻正在拜神的諸多民衆,認爲竈神具有這般能力。

萬民所想,無中生有!

神祇承民願!

“付出總歸會有回報,難怪董太師說神祇是萬民臆想,如今看來,果然不錯。只要萬民認爲你做得到,你就能做到!神通法域,遵從民心!只是法職新生,並不穩固,若是信民遺忘、改變了想法,最終難免消失,日後還需小心經營,加強概念。”

符篆的變動,是機遇,也是挑戰。

法職的增加,令核心符篆中,竈神神文所佔範圍迅速增加,將抿元山神的神文擠成一團。

與此同時,符篆的劇烈變化,令原本不易察覺的內容顯現出現。

在竈神神文與抿元山神文之間,居然顯化出一點異種神文。

“咦?”邱言輕咦了一聲,念頭一掃。將這點神文的內容參悟透徹,那裡面蘊含的,竟是火種之意,但並非火焰之種,而是象徵文明進程發展的人文火種。是一個部落、一個族羣的文化象徵!

略一思索,邱言就明白了這點神文的來歷。

“這是由廉溪部族人寄託之念形成的,因距離遙遠,人數不多,所以不易察覺,平日裡都被竈神之位遮掩。甚至因太過微小,還未延伸出具體法職,所以符篆邊緣也沒有相應的法文誕生,不過……”

念頭一轉,邱言意識到這點人文火種的重要意義,意念一動。這部分神文漸漸移動,最後竟停在符篆中央!

咔!咔!咔!

因爲神文移動,符篆中神力、香火心念發生了碰撞,整個符篆略有扭曲,有種要潰散開來的趨勢。

不過,這種扭曲和碰撞,卻令邱言的意識。得以更加深入符篆之中,去探究微觀奧秘。

“這是一次不錯的機會,讓我能近距離觀察符篆變動,日後未必還能有這麼好的機會了。”

一念至此,邱言的意識越發深入,漸漸地,竟發現了神力轉化的奧秘。

那一股股的民願念頭匯聚過來,被吸攝過來,都先沿着符篆筆畫流動,從外向內。彼此交叉,互相凝聚,沾染神名印記,之後轉而向外,流經邊緣法文。又融入法域氣息,這才從念頭轉化成精粹神力。

只是,這一發現,卻讓邱言看出了隱患——

“這些念頭在符篆筆畫上傳遞,雖然彼此壓縮、凝聚,但裡面的雜念、瑣碎情緒,也沾染到了符篆上面,雖然稀少,但日積月累,幾十年、幾百年之後,遺留下來的雜念就非常可觀了,而且一直沾在符篆上,最後恐怕會與符篆融爲一體!”

符篆乃是一尊神祇的根本,若讓凡俗雜念與符篆融爲一體,這對於神祇的思維是種精神污染,嚴重的甚至會失去自我、陷入瘋狂,便是輕微,也難免會有性情變化。

“必須防患於未然,事先就做好防護工作,雖不知其他神祇是怎麼做的,但在我來說,倒也容易。”

這個想法落下,核心符篆周圍,忽然閃現一點火光,接着火焰跳動、擴展,一下就將整個符篆包裹起來,灼燒。

這是源自竈神的火焰,具有淨化與提純之效,那些融入黑心符篆的民願念頭,只要進入火焰的籠罩,沾染其上的雜念和瑣碎情緒就會被煅燒、精煉,瞬間被剔除乾淨,點滴不存。

“這樣一來,我所積攢的神力,就要進行一定的規劃,首先是常備神力,既是積累、用以衝擊更高品階,也能在關鍵時刻用來對敵,這部分神力數量最多。”

“其次,神力中的一小部分,要用來維持火焰淨化,灼燒核心符篆,斷絕隱患,維持思維穩定,這部分消耗不大,每吸收百顆星辰量,只需消耗其中一顆。”

“第三,則是劃出部分神力,用來回應信民呼喚,一來加深他們的崇敬之心,二來有助於祭祀的傳播,形成良性循環,大概要劃出十分之一的神力,建立一套循環和響應機制,只有穩固信民的習慣,逐步擴大祭祀範圍,才能培養出穩定的香火源頭,從而神力連綿。”

神靈的思維有香火心念加成,轉動的速度比邱言前世的超級計算機亦不逞多讓,所以很快就總結出一套方案。

只是方案雖然出來了,想要實行,卻不容易,要一步一步來,眼下神靈本尊的主要工作,還是將新獲得的法職,與竈神神位結合在一起,同時將本就計劃好的事情付諸於行動。

兩個嶄新的法職已經凝結成型——

護持家宅、保人安康。

這兩項,本就是民衆因竈神的所作所爲,而產生的念頭,反過來賦予神祇神通,與神位的融合得很順利。

法職穩固,未過多久,核心符篆的變化也趨於平緩。

這個時候,神靈本尊手上一動,手中浮起三團光輝,兩團翡翠色,一團幽藍色。

光團的核心。是三枚符篆,正是得自通山妖王的三枚神祇符篆。

“真不知道這通山老妖是從哪得來這三枚符篆,按理說,神祇符篆都被天庭掌控,記錄在冊。即便赦封神靈,也多是冊封從神,賜下一枚符篆投影,符篆本身被正神掌握……”

心中泛着疑問,這些信息,是邱言從銀孝娥、白文判等人口中得知的。不過現在他當然得不到回答。

隨着光團的出現,光輝散落,三種截然不同的神威擴散開來,各自佔據一方。

其中,幽藍色的那團威勢最盛,散發出粘稠氣息。宛如一團深淵。

看着幽藍色光團,神靈本尊眉頭一皺,沉吟了一下,擡手一掃,將光團又收了回去。

“這沼澤法職,太過陌生,又位於五沼境內。符篆本身還有缺陷,何況還有個五沼老祖沒有處理,我的神力還未積累到五品臨界,貿然吸納,恐怕會有隱患。”

收了沼澤符篆,神靈本尊的目光,自然而然的落到了另外兩團光輝上面。

這兩團光輝,一團釋放出蒼茫氣息,一團則流露着奔涌意境。

“九靈山與大雪河……”

神靈本尊心頭默唸,計算着日子。

“離月底已經沒幾天了。要在地府中掩飾天生神靈和自衍法職,至少要有同品階的神祇符篆做掩護,這兩枚符篆都是五品,論地勢和位置,更是首選。既然如此,就沒什麼好猶豫的了,不過我的根基不在地祇,不能因兩個神位,再被天庭鉗制,所以要有所佈置,不可因小失大。”

一念至此,神靈本尊張口一吸,將兩團光輝吞入口中!

吞嚥。

光芒在神軀中移動,漸漸下沉,很快落入神軀中央,一前一後的朝核心符篆飛去。

轟!

一聲爆響,神靈本尊的神軀劇烈震動,剛剛趨於平緩的核心符篆,因兩團光輝的到來再次劇烈扭曲起來!

光輝中,兩枚符篆徑直飛來,融入核心符篆,代表九靈山和大雪河的兩種神文,一左一右,與竈神之位結合在了一起,而那團抿元山神文則被九靈山神文瞬間吞沒。

一時間,符篆核心,幾種符文彼此爭鬥,爭奪主導。

符篆邊緣,突然間多了兩部分法文。

其中的一部分,呈現出三種法職:執掌九靈山枯榮、統領九靈山生靈、溝通九靈山陰陽;

另一部分則顯露出:大雪河流域行雲布雨、統領大雪河水族、引領溺魂,這三種法職。

頓時,神文激盪,法文變動。

只是無論如何變動,在邱言意識的干涉下,竈神之位和人文火種都不動如山,佔領着符篆的中央位置,而九靈山與大雪河則分於左右,慢慢穩定下來。

淡淡的竈神火籠罩着竈神之位與人文火種,隱約與其他兩種神位隔閡開來。

就在符篆變化的同時,神靈本尊落到了竈山上,安坐不語。

整座竈山,佇立在九靈山中央,成了這條山脈的最高峰。

………

與此同時,被逼得離了洞府的過水大將,卻領着大妖小妖,跋山涉水,一頓疾跑之後,總算緩過勁來,他轉過身,朝竈山眺望過去,恨恨的咬牙。

“這是哪裡來的野神,竟搶佔了本將軍的洞府!”

眼珠子一轉,過水大將突然有了主意。

“有了!這野神來的突然,但這番作爲,卻是過界了,我不妨驅虎吞狼,坐山觀虎鬥!”

一念至此,他突然笑了起來,然後一個翻身,跳到了湍急的河水中。

“大將軍,你這是做什麼?”諸多小妖不解,出聲問着,就見水中冒出一個頭來,卻是個癩蛤蟆頭,它咕咕叫着:“咕咕~,小的們,隨本將軍過來,咱們呀,去水宮告狀!”

ps:感謝“蝦刀二十二”和“逍遙西西”投出的月票!

第644章 腰斬!第554章 承龍散道,人心爲種第691章 石中杖,七彩光!第584章 世間走一遭,不與凡塵合第737章 蜃景北疆大單于第804章 天魔動日晷,遺蛻扭時空!第1308章 囚得異洲人,聞知遺蛻變第937章 星辰之中有玄虛第955章 陰靈元嬰爲引第867章 此事豈能輕了,且將私仇來報第1415章 神像面前辱,金鑾殿上言第1049章 人有何美?第593章 縱橫如盤落佛前第1234章 鏡中言,四方傳第71章 既要見我,就自己過來第487章 時來逢運可見龍第562章 一念矚目,一念谷底第970章 移風易俗,文網初起第237章 東邊離去,西邊登門第1386章 調虎離山引蟄龍第808章 幕後鑄就法家典!第365章 心比天高兮蒙紅塵第1115章 性命出珠猛如龍第599章 心即真如!第671章 軍爭之處聚新書第634章 安營紮寨成陣陽第638章 天狗動,筆下成山第712章 無腸將軍食顱髓第644章 腰斬!第466章 來得正好!第601章 帝王驚,九韻反饋第676章 身成仙,念聚神,皆爲人道始第505章 新黨論人,翰林失竊第646章 惑心而用身,秩序懼漸去第879章 性命森羅第1375章 眼前當下,過往雲煙第586章 翰林觀人,新居思神第246章 雲霧氤氳,一入四品坤在胸第602章 強扭信民念!第643章 山河奇異,吐氣如冬第1455章 殊途同歸,皆不可爲第63章 行善積德,自有民佑第636章 問將力如何,欲書一文章第572章 扯念動軍,定心上榜!第258章 撲朔迷離第1272章 百家一堂引人來第120章 岩漿嘴,念頭純第988章 君臣尚憂國事艱,片刻捷報應不暇第835章 寒霜徑,氤氳門,似非冥土人第1376章 夢中夢,念與心第325章 歷史長河第819章 印術勢如猛虎,孟生籌謀拜師第867章 此事豈能輕了,且將私仇來報第586章 翰林觀人,新居思神第1248章 京畿接人,士林來客第1236章 莫問心意,皆歸王法第1016章 平蓮傳第1134章 羣賊入書魂出體第1314章 位格須臾成,古神日晷催第1332章 機關人的目的第85章 八擡大轎落門前第1334章 心想事成,不知此處何方第796章 強凝人文根基淺,退而弄潮在人間第1345章 山印連運火燒天第1430章 文網落,羣念出,入墨淵第700章 贈書第1055章 諸子聖賢演曆法第1263章 邱來海波現巨影第1091章 太子不得師,轉而築其院第515章 一語心忐忑,一拜壓魂魄第1115章 龍王責子第800章 朕,命不久矣……第1337章 天地鎖運!第1143章 冥土王朝依民建第1044章 中盤廝殺第477章 畫外書生樓中人第649章 龍與龍!第23章 魂中洞第690章 心火治亂分,秩序恆毅合第394章 燈滅沙粒飛第1435章 黃龍碎界,掌上託星第336章 聚晶成書感入心第670章 亂於內而敵在外第770章 五行與我築道,帷幕封禁二尊!第216章 孽緣,神查第518章 命在道外見氣識人第1212章 飲鴆止渴,以待時機第691章 石中杖,七彩光!第794章 通通罷黜!第244章 有眼無珠!第125章 遺蹟部落 爲 悟性 加第759章 因勢知行,格物致知第386章 擒龍拿魂第195章 爭爐第330章 乘風破浪,迎難而上第705章 從爲奴之家領出第1390章 堂外羣儒論邱徒第46章 律法人情,陽謀順勢第460章 走眼,陰陽塔動!第518章 命在道外見氣識人
第644章 腰斬!第554章 承龍散道,人心爲種第691章 石中杖,七彩光!第584章 世間走一遭,不與凡塵合第737章 蜃景北疆大單于第804章 天魔動日晷,遺蛻扭時空!第1308章 囚得異洲人,聞知遺蛻變第937章 星辰之中有玄虛第955章 陰靈元嬰爲引第867章 此事豈能輕了,且將私仇來報第1415章 神像面前辱,金鑾殿上言第1049章 人有何美?第593章 縱橫如盤落佛前第1234章 鏡中言,四方傳第71章 既要見我,就自己過來第487章 時來逢運可見龍第562章 一念矚目,一念谷底第970章 移風易俗,文網初起第237章 東邊離去,西邊登門第1386章 調虎離山引蟄龍第808章 幕後鑄就法家典!第365章 心比天高兮蒙紅塵第1115章 性命出珠猛如龍第599章 心即真如!第671章 軍爭之處聚新書第634章 安營紮寨成陣陽第638章 天狗動,筆下成山第712章 無腸將軍食顱髓第644章 腰斬!第466章 來得正好!第601章 帝王驚,九韻反饋第676章 身成仙,念聚神,皆爲人道始第505章 新黨論人,翰林失竊第646章 惑心而用身,秩序懼漸去第879章 性命森羅第1375章 眼前當下,過往雲煙第586章 翰林觀人,新居思神第246章 雲霧氤氳,一入四品坤在胸第602章 強扭信民念!第643章 山河奇異,吐氣如冬第1455章 殊途同歸,皆不可爲第63章 行善積德,自有民佑第636章 問將力如何,欲書一文章第572章 扯念動軍,定心上榜!第258章 撲朔迷離第1272章 百家一堂引人來第120章 岩漿嘴,念頭純第988章 君臣尚憂國事艱,片刻捷報應不暇第835章 寒霜徑,氤氳門,似非冥土人第1376章 夢中夢,念與心第325章 歷史長河第819章 印術勢如猛虎,孟生籌謀拜師第867章 此事豈能輕了,且將私仇來報第586章 翰林觀人,新居思神第1248章 京畿接人,士林來客第1236章 莫問心意,皆歸王法第1016章 平蓮傳第1134章 羣賊入書魂出體第1314章 位格須臾成,古神日晷催第1332章 機關人的目的第85章 八擡大轎落門前第1334章 心想事成,不知此處何方第796章 強凝人文根基淺,退而弄潮在人間第1345章 山印連運火燒天第1430章 文網落,羣念出,入墨淵第700章 贈書第1055章 諸子聖賢演曆法第1263章 邱來海波現巨影第1091章 太子不得師,轉而築其院第515章 一語心忐忑,一拜壓魂魄第1115章 龍王責子第800章 朕,命不久矣……第1337章 天地鎖運!第1143章 冥土王朝依民建第1044章 中盤廝殺第477章 畫外書生樓中人第649章 龍與龍!第23章 魂中洞第690章 心火治亂分,秩序恆毅合第394章 燈滅沙粒飛第1435章 黃龍碎界,掌上託星第336章 聚晶成書感入心第670章 亂於內而敵在外第770章 五行與我築道,帷幕封禁二尊!第216章 孽緣,神查第518章 命在道外見氣識人第1212章 飲鴆止渴,以待時機第691章 石中杖,七彩光!第794章 通通罷黜!第244章 有眼無珠!第125章 遺蹟部落 爲 悟性 加第759章 因勢知行,格物致知第386章 擒龍拿魂第195章 爭爐第330章 乘風破浪,迎難而上第705章 從爲奴之家領出第1390章 堂外羣儒論邱徒第46章 律法人情,陽謀順勢第460章 走眼,陰陽塔動!第518章 命在道外見氣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