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洪邈朝城牆上看去,只見城牆上的百姓和守軍已經不見了身影,取而代之的,皆是那八種顏色不同的八旗軍。
“我已經將百姓送出城,消息送至京師,我無愧薊州知縣之名。”洪邈深深嘆息一口氣,而後拔劍出鞘,狠狠抹了自己的脖子。
他已萌生出死志,不求再生了。
遠處,薊州的大門被打開了。
皇太極率領剩下的八旗大軍,陸陸續續的進了薊州。
最後,皇太極來到了洪邈的面前,望着洪邈的屍體,漠然道:“是個好官,城牆鑄得這麼高,百姓都被撤離,好在大明,卻壞在我大青。”
破了尊化城,將士們本以爲能肆意屠殺享受一番,可沒想到尊化城的百姓反抗強烈,他們愣是半點好處都沒撈着。
周邊幾個縣城,同樣是燒火燒房子,他們攻破後,還是什麼都沒撈到。
本以爲薊州會有所不同,一定能有收穫,可現在,整座薊州,空無一人啊。
所謂的榮華富貴和享受,與這座孤城一點都不搭,所以將士們多多少少有些頹廢了。
皇太極深吸一口氣,知道士氣不對,不由吩咐道:“全軍在此歇息一日吧,若是關寧鐵騎殺來,拒守城牆便是。”
他必須要用這一天的時間,來調整士氣了。
而此時,建奴也才用了七天的時間,便連破喜峰口,尊化,三屯營,薊州四座城池。
這個速度,堪稱奇快了。
……
洪邈派出的衙役,沒命的往京師跑。
攻到薊州後,距離京師便只有百里左右的距離了,所以衙役們跑得也很快。
古代交通不便,即便皇太極已經攻打到了薊州,可京城的滿朝諸公卻仍舊消息閉塞,並不知道。
一日後,趕到京城。
數十名衙役跪在皇宮門口,高舉着洪邈的大明烏紗帽,大喊着。
“稟報皇上,建奴繞道蒙古,突破喜峰口,又攻尊化,三屯營淪陷,薊州失守,建奴馬上就要攻到京城來了。”
“懇請皇上立刻提前做好準備。”
“建奴率十萬八旗軍來了,還請將消息通傳至皇上知曉啊。”
幾十名衙役跪在皇城外大吼,京城路過的百姓聽到這話,頓時駭然無比。
整個京城,彷彿瞬間亂成了一團。
原本還在擺攤的百姓們,紛紛收攤回家,躲在家中不敢外出。
店鋪關門,不敢再營業。
就連從歐周那邊來的外國使臣,也嚇得躲在客棧中,根本不敢出門。
在這個時代,大明王朝和建奴的戰爭,並不是這些外國使臣能企及觸碰的,因爲他們沒有資格。
繁華的京城,在消息擴散後,似乎變得清冷了不少。
街道上,空曠了許多,無一人行走。
偶有小孩跑出來玩,也被爹孃迅速的抓了回去,躲起來。
整個京城如此震動,第二日卯時上朝的時候,袞袞諸公也看見了那幾十個衙役,聽到衙役的話,頓時大驚失色。
史可法連忙跑上前,看向那些衙役說道:“你們說的可屬實?建奴已經攻破薊州了?”
幾十個衙役眼見袞袞諸公都趕來了,頓時嚎啕大哭,連忙大喊:“千真萬確啊,大人,這是薊州知縣洪邈的烏紗帽,以此爲證。”
話罷,那衙役連忙將烏紗帽捧了起來。
史可法看了一眼,頓時心中一震:“這的確是我大明官帽……”
而且,這種事根本無需作假,建奴若是真的攻來,也絕不可能派人來送信。
所以,這事是真的!
史可法連忙道:“這麼重要的事情,爲什麼沒人稟報?”
衙役大哭道:“大人,我們已經跪在這一天一夜了,沒人去通稟皇上啊。”
那些守皇城的侍衛,不敢擔責任,也生怕是假消息,所以根本不管不顧。
聽到這話,史可法怒從中來,冷漠的眼眸猛地盯向那些皇城守衛:“誤國誤民,今日就算是皇城守衛,也需斬首示衆。”
“拉下去,知事不報者,斬首!”
史可法身爲當朝首輔,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的話有多少分量?
與其一同上朝的刑部尚書,立刻派人回到刑部,喊來了刑部官員,將那些皇城守衛迅速押走斬首。
得知此事的禁軍侍衛副統領,連忙奔出皇城,在史可法的面前戰戰兢兢。
“禁軍統領已去陝境,你手下的過錯,你必須擔責,誤國誤民之罪,一併拉下去斬首示衆!”史可法鐵血手段顯露。
身爲當朝首輔,不能只有仁,更要肅殺。
連禁軍統領都斬首了,其他侍衛頓時戰戰兢兢。
而滿朝諸公,則個個面色急迫,顯然慌亂成了一團,建奴進攻,他們這些大臣必須想出對策來。
史可法在安排了那幾十名衙役去休息後,這才轉身看向衆臣,深吸一口氣:“諸位大人,國難當頭,我身爲當朝首輔,絕不推責,有任何事我來擔着,到了皇上面前,大家無論對錯,只管暢言救國之策。”
此話一出,衆臣紛紛頷首。
這話的意思,就是大家有什麼救國之策,儘管提出來,別怕因此獲罪,有功是你的,有罪是我史可法的。
盧象升拱手道:“首輔大人果然正義。”
史可法苦笑一聲:“爲國朝做事罷了,這消息在皇城耽擱了一天,想必建奴距離京城更近了,我們必須將此事稟報皇上。”
“待進了奉天殿,諸位切莫表現慌張之舉,皇上是個愛激動之人,建奴攻入,怕皇上急怒攻心啊。”
諸公紛紛拱手:“首輔大人想得周到,我們快走吧。”
於是,由史可法帶頭,一行朝廷重臣迅速狂奔奉天殿,速度比平時快了兩倍左右。
無論是哪位大臣,他們的腳步都十分急促。
因爲他們內心清楚,國朝存亡的時候到了。
很快,寅時初,到了奉天殿,百官陸續進殿。
崇禎帝照常提前坐在了寶座之上,等待着衆臣,見衆臣今日來得這麼快,不由欣慰笑道:“諸位大人今日倒比平日勤奮不少啊,足足快了一刻鐘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