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善後工作

就在李陽攻破下相縣的時候,在另一邊的咸陽宮,有人卻是爲他擔心受怕。

此人不是別人,而是公子扶蘇。

五百人,就帶五百人卻跑去南邊平亂,這和去送死有什麼區別?

自從李陽走後,扶蘇就心中犯憂,因爲李陽對他實在是太重要了。

他不僅將李陽當成了老師,更是當成了將來自己治理天下將要倚重的重臣。

放眼如今的朝中,還能有誰比李陽更懂得治世啊?

沒有,沒有任何一個人能跟李陽相比。

而且,自從有李陽當他老師後,他確實是受益良多,而且還頻頻得到父皇的贊言,大獲父皇的欣賞。

所以,不管是爲了眼下,還是爲了着眼於將來,李陽都不能有事。

坐立不安的他,想了想,還是得去跟父皇提個建議,派大軍過去幫忙才行。

於是,扶蘇立即出門,朝章臺宮趕了過去……

不多久,章臺宮。

“父皇!”

扶蘇入殿,拱手作揖。

嬴政笑道:“蘇兒來了,怎麼不在府中學習,跑章臺來有何事麼?”

扶蘇道:“兒臣有一事相求,想……想讓父皇派大軍去幫助太傅平亂,兒臣擔心太傅此去會身陷危難。”

“你不相信太傅?”

嬴政眉頭微挑,看向了扶蘇。

扶蘇道:“不是不信,而是實力懸殊實在太大,五百人如何能敵數萬人的反賊啊,何況……反賊還據城而守,這……萬一太傅被反賊所圍,必陷險境!”

說實話,扶蘇前來讓父皇出兵增援,也是冒了再次被髮配邊疆的風險。因爲這等於是在說,他父皇當初決定讓李陽帶五百人出征平亂一事,是近乎荒唐的決定。

按照以前的經驗,父皇聽後,肯定必會雷霆大怒的。

然而……

這一次嬴政卻並沒有惱怒,而是沉思了起來。

是的,其實自從李陽出征之後,當天嬴政就有些後悔了,覺得自己太過盲信於李陽了。

平亂無功事小,如果讓這樣一位治國天才把命丟在了南邊,就損失太大了。

所以,這些日來,嬴政亦是心有擔憂。

如今,聽到扶蘇的建議,不由心有動搖。

沉默了片刻,嬴政點點頭,道:“朕知道了,你先回去安心學習,你之提議朕會認真思慮。”

“謝父皇!”

扶蘇知道再繼續說下去,父皇肯定該發火了,只好退下。

待扶蘇走後,嬴政轉頭問向劉喜:“劉喜,你說扶蘇的建議如何?”

劉喜想了想,回道:“回陛下,下臣雖然相信中丞相有神通蓋世之能,但……五百人確實太過冒險了,莫說攻城了,若是被反賊探實了中丞相所在之地,必派兵圍殺,五百人……估計突圍都難。所以,若是陛下想求個穩妥,下臣覺着殿下的建議可以採納。”

嬴政沒有說話,只是點了點頭。

…………

與此同時,在下相縣。

李陽已經開始處理下相縣的善後工作了。

下相縣已經拿下,城中有降軍數千,幾乎城中的這場仗沒怎麼打,所以傷亡甚少。

李陽當天把項梁的降兵,以及劉季的兵都通通解散,派周邊郡縣的商家分部,遣送長城及驪山工地做工。

同時,還把劉季,留在了下相縣,任縣令。

對於劉季此人,李陽暫時還不敢留在身邊,因爲按照歷史記載,此人眼中只有利益,爲了利益可以六親不認。

就算你對他再好,估計也能爲了利益把你一口咬死。

這就是一條喂不熟的毒蛇。

人,不能完全不講恩義。

這一點,秦始皇就做得很好嘛。

秦始皇雖然崇尚法家,律令嚴苛,但是對身邊的功臣可真的沒話說,六國一統,他幾乎沒有殺功臣。

其中最典型的有三個,一個是全家上下先後執掌秦軍大權的王家,王翦,王賁,皆得善終,而王家之孫王離至今尚在軍中重用。還有蒙家,蒙武、蒙恬父子,其蒙家兄弟如今更是成爲了軍中領袖般的人物。

以及伐楚失敗的李信,秦始皇也沒有算後賬,這使得李家成爲了著名的五姓七望之一。

又比如內史騰,也至今受秦始皇重用,而且還掌執着京師衛戍軍隊,把京師安危交給了開國老臣。

總之就是,開國之後,皆是有功論賞,加以重用。

你可以說是因爲秦始皇覺得自己連六國都能一統,所以不懼任何人敢反。但是,不得不承認,秦始皇是一個充滿霸氣的人,這種人是不屑於做出兔死狗烹這種勾當來的。

但是反觀劉邦,則完全不同,雖統一了天下,卻擔心功臣威脅自己的江山社稷,於是皆殺之!真正的開啓了兔死狗烹的先河……

自那以後,歷朝君主,幾乎都會學劉邦,鍾情於掃除一切隱患,把效力有功的人拋棄或殺掉,樂此不疲。

所以,對於熟知歷史的穿越者,李陽又怎敢將一個不講恩義的人放在自己身邊呢?

而將劉季,留在下相縣任縣令,就是眼下最適合的安排。

一來,也算是沒有食言,對其論功行賞了。

你打下了下相縣,這縣令就讓你來當,你還有什麼好說的?

二來,項氏的老家就是下相縣,劉季在下相縣任縣令,當地的百姓自然不會追隨他劉季。所以,這也令李陽十分的安心。

至於將來劉季能走到哪一步,就看他接下來怎麼在任上做出功績了。

劉季把樊噲、夏侯嬰要了去,李陽也答應了,但周勃及蕭何、曹參這三人則被李陽帶走了,這三人對李陽來說都是大才。

蕭何之才,就不用說了,內政大才。

而周勃其實也不差,歷史上的他可是西漢時期開國將領、宰相,弓馬嫺熟,孔武有力。而且,他還是名將周亞夫之父。

而曹參也是個丞相之才,史稱“曹相國”。在原本的歷史上,漢惠帝即位,其繼任蕭何爲相國,秉承“蕭規曹隨,休養生息”,爲文景之治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和理論基礎。

換句話說,其實蕭何、曹參的執政理念,都和李陽的理念相同,就是休養生息,創造太平盛世。

這一點對李陽來說,是最爲重要的!

第三百一十二章 崩潰第二百七十五章 普天同慶第六十二章 暴殄天物第三百三十三章 李陽謀國第一百六十五章 老子是穿越過來的第一百二十一章 再傳捷報第一百七十一章 逆子!第三百一十六章 高山王第一百九十七章 以命護法第三百零一章 飛剪船第一百五十章 海外同胞第三百一十章 秦弩第三十八章 可怕的陰謀第一百九十章 落葉?巨石?第三百三十四章 剷除新政第一百二十一章 叫陣第二百九十三章 鎮國君第八十一章 問罪第一百六十七章 朕的皇陵被你們挖了?第七十三章 有何玄機第一百七十五章 土地改革第二百四十章 夫餘亡矣第十九章 頌詞第一百三十九章 豎式(爲盟主有腹肌的園長加更)第一百六十七章 朕的皇陵被你們挖了?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藥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胡右庭第二十五章 不能保第三百二十章 英明神武的薩拉王第二百三十九章 信心高漲的夫餘王第三十五章 工程招標第三十九章 好個錘子第二百一十一章 鬱悶的周勃第二百七十四章 迴歸第三十五章 工程招標第一百一十八章 做人的底線呢?第一百一十四章 勸降第十一章 授爵拜相第二百零四章 皇權特許第八十七章 這個老頭壞的很第三百八十五章 新年大計第四十章 唯利是圖第六十八章 無可救藥第三百一十八章 城破第三百六十七章 律法與正義(二)第一百零六章 以商濟民第六十六章 給他們一個驚喜第一百四十二章 孤獨第二十九章 想錯了第一百零九章 另有所謀第二百七十章 新氣象第一百二十章 及時打臉第一百四十七章 外交署第二百零一章 本院定爲你報仇第三百二十六章 怎麼可以這樣?第一百二十三章 李陽有危第二百六十八章 公元十年第六十九章 中丞相又要裝逼了第四十八章 歷史進程第七十八章 本相不喜歡吹牛第二十章 來殺我呀第一百六十五章 老子是穿越過來的第三百三十四章 剷除新政第二百二十七章 收東胡第一百九十六章 聚衆抗法第十九章 頌詞第一百二十章 數學家第一百四十七章 外交署第一百七十二章 講歷史第二百零七章 搞事情第一百五十章 海外同胞第三百六十四章 稅改第一百零五章 兵馬俑第八十二章 是人是鬼第二百零九章 吐血第二百三十七章 大將?第二百九十二章 好大的官威第一百七十九章 有大事發生第三百八十二章 談判第一百二十二章 背鍋俠第二百五十七章 喜聞樂見第一百零四章 背鍋俠第一百九十五章 丈量工作第三百二十三章 捷報第二百二十三章 敗亡第一百九十三章 白氏部族第六十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五十四章 誤國?第四十二章 共商滅秦大計第二十六章,必須保第二百四十九章 封君第一百一十一章 調兵第二百七十三章 震憾第二百零一章 本院定爲你報仇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秦軍威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基建第三百五十二章 炸藥第二百六十章 一敗塗地第一百一十章 回家
第三百一十二章 崩潰第二百七十五章 普天同慶第六十二章 暴殄天物第三百三十三章 李陽謀國第一百六十五章 老子是穿越過來的第一百二十一章 再傳捷報第一百七十一章 逆子!第三百一十六章 高山王第一百九十七章 以命護法第三百零一章 飛剪船第一百五十章 海外同胞第三百一十章 秦弩第三十八章 可怕的陰謀第一百九十章 落葉?巨石?第三百三十四章 剷除新政第一百二十一章 叫陣第二百九十三章 鎮國君第八十一章 問罪第一百六十七章 朕的皇陵被你們挖了?第七十三章 有何玄機第一百七十五章 土地改革第二百四十章 夫餘亡矣第十九章 頌詞第一百三十九章 豎式(爲盟主有腹肌的園長加更)第一百六十七章 朕的皇陵被你們挖了?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藥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胡右庭第二十五章 不能保第三百二十章 英明神武的薩拉王第二百三十九章 信心高漲的夫餘王第三十五章 工程招標第三十九章 好個錘子第二百一十一章 鬱悶的周勃第二百七十四章 迴歸第三十五章 工程招標第一百一十八章 做人的底線呢?第一百一十四章 勸降第十一章 授爵拜相第二百零四章 皇權特許第八十七章 這個老頭壞的很第三百八十五章 新年大計第四十章 唯利是圖第六十八章 無可救藥第三百一十八章 城破第三百六十七章 律法與正義(二)第一百零六章 以商濟民第六十六章 給他們一個驚喜第一百四十二章 孤獨第二十九章 想錯了第一百零九章 另有所謀第二百七十章 新氣象第一百二十章 及時打臉第一百四十七章 外交署第二百零一章 本院定爲你報仇第三百二十六章 怎麼可以這樣?第一百二十三章 李陽有危第二百六十八章 公元十年第六十九章 中丞相又要裝逼了第四十八章 歷史進程第七十八章 本相不喜歡吹牛第二十章 來殺我呀第一百六十五章 老子是穿越過來的第三百三十四章 剷除新政第二百二十七章 收東胡第一百九十六章 聚衆抗法第十九章 頌詞第一百二十章 數學家第一百四十七章 外交署第一百七十二章 講歷史第二百零七章 搞事情第一百五十章 海外同胞第三百六十四章 稅改第一百零五章 兵馬俑第八十二章 是人是鬼第二百零九章 吐血第二百三十七章 大將?第二百九十二章 好大的官威第一百七十九章 有大事發生第三百八十二章 談判第一百二十二章 背鍋俠第二百五十七章 喜聞樂見第一百零四章 背鍋俠第一百九十五章 丈量工作第三百二十三章 捷報第二百二十三章 敗亡第一百九十三章 白氏部族第六十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五十四章 誤國?第四十二章 共商滅秦大計第二十六章,必須保第二百四十九章 封君第一百一十一章 調兵第二百七十三章 震憾第二百零一章 本院定爲你報仇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秦軍威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基建第三百五十二章 炸藥第二百六十章 一敗塗地第一百一十章 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