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封君

這一刻,大秦是值得驕傲和讚揚的。

短短月餘時間,就統一了匈奴和東胡,使得北方草原盡入大秦之疆域,這是何等的豐功偉績,這是何等的令人熱血沸騰!

自統一六國之後,大秦就從未再取得如此巨大的戰績了。

甚至,南征百越之戰,在此次北征匈奴面前,都立即顯得失去了顏色。

南征百越,從公元前219年始至公元前214年結束,集五十萬大軍,共歷時五年,方纔取得勝利。而這次的北征匈奴戰爭,兵不過三十萬,用時不過月餘,就把包括東胡在內的北方草原盡入我大秦疆域,這等戰績,又豈是百越之戰可比?

其實,論兵力、用時與戰績來看,莫說百越之戰,就是當初統一六國的戰爭,也是無法與此次北征之戰相提並論的。

可以說,此次北征之戰,就是戰爭史上的一次奇蹟!

甚至大家都有一種錯覺,如果李陽早出世兩三百年,會不會七國紛爭的戰國,早兩三百年就結束了?

當然,這個近乎荒唐的想法,如果放在別人的身上,可以說是離譜、胡想。但是對於李陽,大家竟不覺得有什麼異常,甚至還覺得極爲符合情理。

沒辦法,李陽的兩次出征,都顛覆了大家對於戰爭的認知。

嬴政很高興,臉色緋紅,感嘆道:“陽君,真乃朕之吉星也!”

此話一出,衆人微微一驚!

陽君?

皇帝這是……要封李陽爲君了?

想到這裡,殿中衆人,無不驚愕的面面相覷。

有羨慕的,有嫉妒的,更有暗暗生恨的。

雖然在李陽出征的時候,大家就聽皇帝許諾過,只要李陽能統一匈奴,凱旋之時,便封其爲君。可是,如今真的聽到皇帝稱李陽爲君的稱呼時,大家還是忍不住心頭微驚。

要知道,自大秦廢封君制,改郡縣制後,秦國可就沒有封君了。而如今,李陽則是開了先河,他將成爲秦朝第一位君,也是唯一一位君!(PS:大秦統一前,只是諸侯國,不能稱秦朝。)

果然,嬴政接着便下詔:“國政院院長李陽,文能安邦,武能開疆,身懷曠世絕學,智慧卓絕,對大秦有開疆安邦之不朽之功,可謂是賢可以鎮國,材可以治世,武可以開疆。丞相之名,不足以表其賢,院長之位,不足以表其才,侯爵之號,不足以表其功。”

說到這裡,嬴政掃視衆人,用洪亮的聲音道:“朕曉喻天下,正式加封李陽爲鎮國君,封地後議。自今日起,鎮國君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以示其卓絕非凡!”

頓時,殿中一片譁然。

鎮國君?

顧名思義,不就是鎮國護國之意麼?

什麼樣的人,才能稱之爲鎮國?

很顯然,皇帝這是把李陽,比作了像穆公鎮秦劍一樣的存在,視其爲大秦帝國的鎮國之臣。可以想見,封君詔書詔告天下之後,李陽在天下百姓及朝堂之上的地位,將會變得何其之高。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秦國封侯已是難如登天!

當初,王翦在出徵楚國之前曾就向秦王嬴政抱怨:“爲大王將,有功終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鄉臣,臣亦及時以請園池爲子孫業耳。”王翦此語雖有打消嬴政空國中甲士伐楚之疑心,卻也折射出了在秦國封侯不容易。畢竟,王翦在滅楚之前已經戰功赫赫且有滅趙之大功,但是居然還沒有被封侯,直到滅楚,完成統一大業之後,方纔封侯。

封侯尚且如此之難,那麼封君呢?

因爲秦國,封侯與封君並不是一個體系。比如嚴君樗裡疾、安國君嬴柱……諸如此類的所謂君,都是王室成員,之所以封君,只不過是劃分封地而已,屬於世卿世祿制。

加上秦國爵位和軍功掛鉤,軍功爵制度的最高爵位就是列侯。所以非宗室人員的封君者,唯有商鞅、張儀、白起、蔡澤等,可以說是屈指可數。

更重要的是,即是封侯也是封君,就更是隻有商鞅一人了。因爲封君,可以說是秦國君主的例外授贈,但侯爵,則是實打實靠軍功偉績拼出來的。

比如,白起就沒有封侯,因爲他是一名純粹的軍人,不熟政治,只有軍事思維,就算戰功赫赫,達到了軍功爵的頂點,可惜秦王易怒,白起難封。所以只得了一個世祿制的君號,並未封侯。其實,非宗室人員封君者,張儀、蔡澤等皆是如此,只得了一個世祿制的君號,以示恩寵。

而李陽,可以說是秦國幾百年來,除了商鞅以外,即是封侯也是封君的第二人。

因爲皇帝的口詔裡說的很清楚,是對李陽加封鎮國君,何謂加封,就是保留侯位,另外加封一個君號。

而且,封君除了是一種莫大的榮耀之外,封君也並非只是一個虛封,還有實實在在的利益,那就是封君必會獲得土地,有了土地便有了相應的稅賦福利。

皇帝口詔中所言的“封地後議”,也證明了事後會確定封地給李陽。

這在如今取消軍功田,實行年俸制的當下,賜以封地,就更顯其尊榮了。

只不過,皇帝會把哪裡的土地,封爲李陽的封地,這就無人可以猜到了。

總之,這件事代表着李陽在皇帝心中的地位,是無人可比的。甚至似乎真的把李陽,當成了是上天賜給大秦的吉星。

衆人在內心深處羨慕嫉妒的同時,也立即一齊出列,齊賀道:“天佑大秦,大秦萬年!”

而在這一刻,馮去疾和白正等人,是心塞的。

一個個看上去就和吃了蒼蠅一樣,心裡那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心裡恨的那是隱隱作痛。

他們做夢也想不到,當初自己處心積慮的聯名提議,把李陽從朝堂打發到北方匈奴去出使,竟然到頭來會是這樣的結果。

不僅轉瞬之間就滅了東胡和匈奴,而且李陽更是憑此一役,封爲了鎮國君,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了。

如果說,在此之前,李陽這位國政院的院長,雖然職權上也總領朝政。但是,地位其實還是和馮去疾、李斯、蒙恬等人是在同一個級別上的,皆是侯。

可是,如今就不同了,現在的他,已經貴爲鎮國君。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什麼意思?

入朝不趨,就是說見皇帝,不用快步急行,換句話說,就是李陽可以在皇帝面前大腰大擺地走。

而贊拜不名,則是不能再喊他名字了,就好比別人不能喊嬴政的名字一樣。就算是他馮去疾,以後見到李陽,也得拜稱一聲“鎮安君”或“陽君”,否則就是不敬。

劍履上殿,則是可以帶着佩劍上朝。

總而言之,自今日起,從地位上,李陽就已經壓了馮去疾一頭。

說實話,馮去疾真的欲哭無淚,差點沒一口老血噴出來。

這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不僅成就了李陽成爲鎮國君的機會,而且更重要的是,如今匈奴統一了,他就可以回朝了,新政的成敗又將成爲未知數了。

畢竟,離開春還有三個月時間,如果此時李陽回朝,用鐵腕手段推行新政土改,還尚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全國的土改。

想到這裡,馮去疾心裡那個憂啊,簡直令他發慌。

他想了想,於是又生一計,立即出列道:“陛下,如今匈奴、東胡統一,當務之急便是實施郡縣制,穩固兩地之統治。東胡有蕭尚書在,但匈奴眼下卻無人可派,臣提議,不如讓鎮國君着手匈奴郡縣置設!”

白正一聽,眉頭微微一跳,立刻也隨之出列:“臣,附議。”

一羣老氏族也隨着出列,紛紛附議,贊同馮去疾的提議。

李斯哪裡會不知道他們的心思呀,這分明就是故意不讓李陽回來。

於是他也立即出列,道:“陛下,如今北方大定,匈奴、東胡已經無憂。然,朝中新政推行,事關重大,鎮國君坐鎮朝堂,主導新政方爲第一要務,至於匈奴的郡縣置設一事,臣願往。”

曹參、張蒼、何章等人,亦紛紛出列:“李相言之有理,臣等附議!”

一時之間,朝堂上形成了兩派。

這時,嬴政微微點了點頭,若有所思道:“嗯,匈奴郡縣置設確實重要,不過……若是你李斯願意前往,似乎也可行。”

馮去疾一聽,立刻道:“陛下,臣覺得李相併不合適。”

“哦?馮相請講。”嬴政一愣,笑道。

馮去疾道:“陛下,李相執掌發改署,新政推行,朝中不可一日無李相啊。而且,如今雖說匈奴、東胡統一了,但是東胡一直與夫餘、肅慎兩國互爲同盟。對夫餘和肅慎兩國來說,東胡滅亡,無疑是脣亡齒寒。故而這兩國極有可能趁我大秦在東胡立足不穩之際,與東胡舊勢力裡應外合,發兵反抗。而鎮國君爲北征主帥,有他在,方能威鎮夫餘、肅慎兩國。”

嬴政點點頭,心裡自然也知道馮去疾心裡打的算盤。

略作沉吟狀,然後道:“若是長城大營兵力折損不多,馮相你之擔心,有王離在,尚也無妨。”

馮去疾一時語塞,無言以對。

是的,如果長城大營兵力充足,有王離在,就算李陽離開北地,那也沒必要畏懼夫餘、肅慎。

當下,嬴政就轉頭對劉喜道:“劉喜,看看捷報裡是否呈奏了我軍之傷亡情況。”

劉喜點點頭,立即翻看捷報的第二頁。

因爲捷報,一般在第二張紙頁上,會一併呈報戰役的立功情況和傷亡情況,說直白一點,就是爲將士請功的詳細名單。

可是,當劉喜定眼看向捷報的第二頁時,瞳孔收縮了一下,就像是見了鬼似的,瞠目結舌,整個人都呆住了!

第三百六十九章 必須較真第二百五十一章 拭目以待第三百五十一章 崩裂第二百八十六章 指點江山第四十八章 歷史進程第三百一十四章 投降?第二百七十二章 少昊使團第二百四十九章 封君第一百三十五章 我們不裝逼好不好第七十五章 天書警示第八十七章 這個老頭壞的很第一百二十八章 戰國水晶杯第二百九十五章 暴利第三百三十章 純樸的幸福第三百六十八章 請功第十章 法治之精髓第三百二十章 英明神武的薩拉王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秦央行第三百零六章 三國聯軍第三百八十二章 談判第三十二章 倒黴孩子第二百五十八章 這個人太可怕了第三百五十二章 炸藥第一百一十九章 天才的寂寞第七十九章 太史令的驚喜第三百六十二章 商業社會第三百五十二章 炸藥第一百四十八章 地球儀第五十五章 神物第二百三十四章 統一東胡第一百二十三章 李陽有危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藥第三百一十四章 投降?第九十一章 分權第二百四十一章 驕傲的肅慎王第七十四章 天書第三百五十章 打賭第二百八十一章 新農作物第三百五十一章 崩裂第四十二章 共商滅秦大計第二百二十三章 敗亡第七十九章 太史令的驚喜第五十二章 青史留名第二百一十章 院長之能第三百六十九章 必須較真第二十三章 可惜第八十二章 是人是鬼第三十二章 倒黴孩子第七十七章 衆人齊諫(爲推薦票增加一萬票,加更)第一百零二章 扭曲的心靈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省置設第二百一十九章 冒頓第二百三十三章 這不可能第三百七十四章 飛剪船問世第三百二十四章 瓦多王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差錢第三百四十二章 這年輕人第一百章 工程投標大會第十七章 這傢伙不要命第二百八十六章 指點江山第九十六章 這個人太可怕了第一百四十四章 恩公第二百一十一章 鬱悶的周勃第一百四十章 推廣後世數學第三百八十七章 嫁衣第一百一十八章 做人的底線呢?第四十四章 臥槽,無情!第一百零四章 背鍋俠第二百九十五章 暴利第一百四十四章 恩公第一百一十章 回家第七十八章 本相不喜歡吹牛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差錢第八章 學的有點雜第三百五十章 打賭第二十六章,必須保第一百六十章 印刷術第一百二十章 數學家第一百七十五章 土地改革第一百五十六章 五策第一百一十章 回家第三百三十九章 朝議第三百七十七章 大月氏第十三章 非我輩能比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激經濟第三十五章 工程招標第二百九十五章 暴利第十二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地球儀第一百六十八章 開機 (爲月票增加一千票加更)第一百七十九章 有大事發生第二百二十七章 收東胡第六十八章 無可救藥第一百九十章 落葉?巨石?第二百七十九章 扶蘇監國第一百七十九章 有大事發生第九十二章 大謀者第三十三章 可持續性發展戰略第一百九十六章 聚衆抗法第一百一十四章 勸降
第三百六十九章 必須較真第二百五十一章 拭目以待第三百五十一章 崩裂第二百八十六章 指點江山第四十八章 歷史進程第三百一十四章 投降?第二百七十二章 少昊使團第二百四十九章 封君第一百三十五章 我們不裝逼好不好第七十五章 天書警示第八十七章 這個老頭壞的很第一百二十八章 戰國水晶杯第二百九十五章 暴利第三百三十章 純樸的幸福第三百六十八章 請功第十章 法治之精髓第三百二十章 英明神武的薩拉王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秦央行第三百零六章 三國聯軍第三百八十二章 談判第三十二章 倒黴孩子第二百五十八章 這個人太可怕了第三百五十二章 炸藥第一百一十九章 天才的寂寞第七十九章 太史令的驚喜第三百六十二章 商業社會第三百五十二章 炸藥第一百四十八章 地球儀第五十五章 神物第二百三十四章 統一東胡第一百二十三章 李陽有危第二百六十六章 火藥第三百一十四章 投降?第九十一章 分權第二百四十一章 驕傲的肅慎王第七十四章 天書第三百五十章 打賭第二百八十一章 新農作物第三百五十一章 崩裂第四十二章 共商滅秦大計第二百二十三章 敗亡第七十九章 太史令的驚喜第五十二章 青史留名第二百一十章 院長之能第三百六十九章 必須較真第二十三章 可惜第八十二章 是人是鬼第三十二章 倒黴孩子第七十七章 衆人齊諫(爲推薦票增加一萬票,加更)第一百零二章 扭曲的心靈第二百六十二章 行省置設第二百一十九章 冒頓第二百三十三章 這不可能第三百七十四章 飛剪船問世第三百二十四章 瓦多王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差錢第三百四十二章 這年輕人第一百章 工程投標大會第十七章 這傢伙不要命第二百八十六章 指點江山第九十六章 這個人太可怕了第一百四十四章 恩公第二百一十一章 鬱悶的周勃第一百四十章 推廣後世數學第三百八十七章 嫁衣第一百一十八章 做人的底線呢?第四十四章 臥槽,無情!第一百零四章 背鍋俠第二百九十五章 暴利第一百四十四章 恩公第一百一十章 回家第七十八章 本相不喜歡吹牛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差錢第八章 學的有點雜第三百五十章 打賭第二十六章,必須保第一百六十章 印刷術第一百二十章 數學家第一百七十五章 土地改革第一百五十六章 五策第一百一十章 回家第三百三十九章 朝議第三百七十七章 大月氏第十三章 非我輩能比第一百三十六章 刺激經濟第三十五章 工程招標第二百九十五章 暴利第十二章 震動天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地球儀第一百六十八章 開機 (爲月票增加一千票加更)第一百七十九章 有大事發生第二百二十七章 收東胡第六十八章 無可救藥第一百九十章 落葉?巨石?第二百七十九章 扶蘇監國第一百七十九章 有大事發生第九十二章 大謀者第三十三章 可持續性發展戰略第一百九十六章 聚衆抗法第一百一十四章 勸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