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一章 大朝會

五月十七,大朝會。

始皇帝勤勉,自登玉陛始,每日批奏百斤,事無鉅細,大秦的政事少有累積。

無數決議從他的書房發至三府,又經三公細化,轉達至九寺各郡,咸陽之中人人事忙,只要掛着官、吏二字,就少有能安泰過個休沐的時候。

所以始皇帝很少開大朝會,除了每旬一次的例朝,多數議事皆在每日小朝會中釐定,涉及緊要的,便召集相關人等,書房奏對。

只是今日,大朝卻非開不可,因爲蒙恬得勝歸朝,還給始皇帝帶來了一個絕對意外的驚喜。

鉅子歸秦!

……

日出,天際拂曉,夜幕退散,咸陽秩四百石以上的官員將佐,總計五六百人,以各自統屬成列,在李斯、馮去疾與李信三人的引領下,衣冠齊整,正肅入朝。

小小的咸陽宮中人滿爲患,七彩華服比肩繼踵,諸王冠帶各領風騷。

待臣子們站定,始皇帝右臨玉陛。

他頭戴着十二旒的純墨玉冠,玄服,玄裳,綴之以金線玄鳥,銀絲水波。寬袍大袖幾近垂地,玉帶蔽膝華貴逼人。

始皇帝平素是不愛穿這些的,他是古往今來最尊貴的人,而且正在求仙。

盧生曾說求仙要素,他不在意,後來周貞寶說仙人遠離人煙,衣食樸素,他便思度不可令仙人自慚,這才注意起日常的用度。

不過不愛穿,不代表不會穿。始皇帝極擅以物彰威儀,朝服着身,氣勢立見。

玄舄隨着蔽膝的擺動隱現,步幅雖大,卻穩若泰山。始皇帝龍行虎步,寬袖,玉旒皆無所動,唯有垂在耳畔的東珠充耳微微輕擺,就如宣喝!

賢臣近,佞妄遠,諫言忠聽,諂媚不聞!

他行至玉陛,一擺袖,轉身跽坐。

朗中令蒙毅列外高宣:“皇帝登陛,朝會啓!”

衆臣齊揖:“見過陛下!”

始皇帝垂目點頭。

“禮成!”

衆臣起身。

蒙毅又宣:“有事奏,無事揖!”

羣臣再揖。

這個是大朝會中獨有的情境。

因爲秦朝好在小朝議事,逢大朝會,人多眼雜,議題通過不見得好,議案被駁更是糟糕,反不能暢所欲言。

所以大朝幾無奏事,便是有,也多是懷着更深的目的,或是有了必勝的把握。

大朝會是始皇帝的專場,奏事之後的訓話纔是重頭。

羣臣禮畢,蒙毅清了清嗓子,又宣:“躬!聽!”

臣三拜,始皇帝挑起嘴角。

“今日召諸卿議事,只爲說一件大事,一件瑣事。”他平靜說話,不疾不徐,“自二十九年,匈奴寇邊埋骨,大秦便武運昌隆,捷報頻傳。”

“先說南邊,睢卿將五十萬南伐,這幾年用了新戰法,人也變得穩重,送往朕處報捷的奏本堆了一室,雖說無甚大勝,但十萬之軍已分作兩路在夜郎與象地紮寨。大渠明歲也要貫通了,大渠貫通,物資豐沛,睢卿便能大舉南向,將百越,納入大秦之版圖!”

“天佑我大秦!國運昌隆!”

始皇帝壓了壓手,說:“南邊勝得多,北邊勝得勇。恬卿北伐,九個月,戰兩場,併吞河西河南,頭曼抱頭鼠竄!整座陰山如今都是大秦之地,有此山爲憑,咸陽安泰,秦土永安!恬卿功在千秋!”

“蒙將軍萬勝!陛下萬勝!”

喧天的恭賀響徹庭宇,始皇帝暢聲大笑:“朕決議……”

“陛下!”一聲朝服的蒙恬鏗鏘出列,以手抱拳,高聲請奏,“陛下,北伐之戰皆將士用命,臣無寸功,不敢領賞!”

始皇帝眉頭微皺:“恬卿,大秦歷行壹賞,既立功勳,無故不得辭。”

蒙恬擡頭:“若得賞,臣寢食難安!”

始皇帝知道,蒙恬是在糾結李恪的諫書。

聽說那封諫書被找到時正躺在廢簡簍裡,其中幾簡甚至被削作了廁籌……

憑心而論,李恪的諫言雖妙,但一來耗時日久,二來草原的交通不比中原,大軍後勤能否支撐尚在兩說。

兩方相較,各有千秋,李恪有氣吞山河之勢,論起穩重,卻又不及蒙恬遠矣。

但事情的重點並不在這。

楊奉子有私怨害公之舉,偏又有王賁和楊端和兩個宿老照拂,以至此事不得聲張。蒙恬自認錯信小人,這才一直耿耿於懷。

始皇帝深知蒙恬的脾氣,只得退而求次:“恬卿有愛兵之心,朕便破例應你這次,丞相。”

李斯出班,與蒙恬相列:“臣在!”

“仔細覈准將士功績,不可使一人遺漏。”

“臣,謹遵!”

蒙恬亦深揖大拜:“臣代將士,謝過陛下隆恩!”

封賞之事就這麼定下了,衆臣歸位,屏息凝神,其實他們更在意始皇帝口中的瑣事,能在大朝會上說的,便是瑣事,也絕不是瑣事!

始皇帝突兀地換了個懶散的坐姿。

“恬卿得勝,歸國時遇了件奇事,朕聽了覺着甚是有趣。高,說與諸卿聽聽。”

“唯。”侍候在旁的趙高跪下一叩首,站起來,對着李斯歉意一笑。

李斯心裡登時咯噔一下。

“蒙將軍任匈奴將軍,爲國守邊,去歲開春時巡防到過定襄關,見此關關小殘破,便將句注將軍奉子大罵了一頓。”

趙高抑揚頓挫的聲音迴盪在大殿,殿中諸臣盡皆迷茫。

“今歲將軍大勝,又自定襄歸國,誰知見關一瞧,那殘破的定襄關竟不見了!關高九丈,牆及山巔,關樓之寬,足可供六車並行,關樓之堅,雖斧鉞力士難傷!”

殿中頓是一片倒吸涼氣的聲音。

“一年之期,五千民夫。蒙將軍疑啊,莫非這定襄關是得了甚天眷,天爺遣神人將函谷關扛過去了?”趙高賣了個關子,轉身又對始皇帝叩了個首,這才說,“一查之下,墨家鉅子李恪歸秦,只因報國無門,去往定襄,修城去了!”

李斯猛地瞪大了眼睛,急急出班,甚至來不及跟始皇帝見禮:“無稽之談,墨家鉅子有恩賜的少良造爵,豈有報國無門的道理!”

趙高昂着脖子,拼命給李斯使眼色:“丞相,大秦的恩賜是予墨家鉅子的,如今墨家改了規矩,設內外兩鉅,內鉅領了爵級,外鉅領着學派,亦無錯啊。”

“天恩本就有違壹賞,若再許私相而授……”

“大秦以恩賜墨家,是賜予鉅子的,他們在門內增設鉅子是他們的門內事,算不得私相而授。”始皇帝好整以暇地打斷李斯的話,說,“朕說的趣事就在後頭,斯卿可先聽,再辯。”

李斯再無他法,只得告罪,回班,盯着趙高,眼神裡全是問詢。

趙高只有苦笑,清了清嗓子,正聲高宣:“經查,墨家十代鉅子李恪,嬴姓,籍雁門郡樓煩縣獏川城,於三十二年八月初二脫學子籍,依律往善無赴學室考,不成,打落士伍,補返徭役!”

冷汗!

浸透了李斯的後背!

第三二七章 一脈之親第二五二章 一觸即發第五九二章 咄咄逼人第六四七章 白狼之殤第二四八章 北地狼嚎第二零七章 金板遺書第四五九章 好心辦壞事第一五五章 國尉輔臣第四一五章 仙山在扶桑第二十九章 有寶天論第七八四章 澠池會之七,相王第五零三章 大道啓夏第一九零章 視財如命第三六六章 重製飛蝗第二二五章 越野馬車第一零六章 力能扛釜第六六七章 始皇帝出靈第一一九章 利弊各半第二七四章 天火流星第四一三章 雜法當道第六一零章 鬥祖龍,二伐匈奴第四三一章 齊墨歸心第四二二章 君子陽陽第二七五章 七星續命第三三五章 少年營第三九四章 沛縣無賴子第六九五章 君子協定第三四二章 屠睢沒見過世面第七七九章 澠池會之二,請君第一三四章 不戰屈人第六五三章 戎狄上將軍第二七零章 奪軍殺將第五十五章 折變增額第四五二章 改革的聲音第四十五章 貧賤難離第七三五章 死戰之四,趙過楚受第四八八章 朝辯第七七七章 蒙恬之謎第三一零章 墨家的推舉制度第四六七章 墨家歸秦第八零七章 新芽綻放【尾聲】第四七九章 人行於道,有犬吠聲第五一二章 白羽亭第七零八章 大秦最後的戰神第六六四章 人心惶惶第四二九章 與我死來第三六七章 竹筋混凝土第七十二章 工作報告第八零二章 十六王相制第一六零章 宦海沉浮第十二章 心腹之人第七三四章 死戰之三,王不孤第四六三章 做一門李大炮第一二九章 雹災真容第二七七章 饋贈四寶第五二九章 校尉路人甲第四一二章 韓信葬母第四六六章 君擇臣,臣擇君第三八八章 牛頓力學原理實驗第二七一章 合軍共謀第九十六章 弧形支撐第三六六章 重製飛蝗第六四二章 援兵漸近第七九五章 二世登基第十六章 襄翁之邀第三六七章 竹筋混凝土第六七一章 內憂生第三零五章 莫爲與或使第三九九章 公子要我暖牀麼第二六九章 右衽披麻第三八八章 牛頓力學原理實驗第三五八章 作得一手好畫第五一七章 造紙術只有看起來美好第二零零章 唯死而已第六四八章 鋒銳如劍第一零八章 朽木之雕第五三八章 祖宗這種事,無所謂第二十二章 誰聽誰的第九十七章 生意夥伴第二七三章 暗度陳倉第五六一章 真人始皇帝第七七三章 大雍好搭檔第五八七章 歸北地第二二七章 車馬同軌第八十六章 子貢贖人第四五八章 蒙恬成名作,高闕之戰第五六五章 李恪煉仙丹第六一六章 雖死地而上命之第二二八章 安陽君柏第二一三章 死地脫生第六七四章 聰明的辛騰第六七八章 陳涉、吳廣第六零六章 始皇不是龍第七三一章 兵禍第七六三章 武關之五,勝與敗的分水嶺第七十九章 又見舊識第六十七章 穗兒禁足第二八八章 將行第五七二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五,玄鳥第一六零章 宦海沉浮
第三二七章 一脈之親第二五二章 一觸即發第五九二章 咄咄逼人第六四七章 白狼之殤第二四八章 北地狼嚎第二零七章 金板遺書第四五九章 好心辦壞事第一五五章 國尉輔臣第四一五章 仙山在扶桑第二十九章 有寶天論第七八四章 澠池會之七,相王第五零三章 大道啓夏第一九零章 視財如命第三六六章 重製飛蝗第二二五章 越野馬車第一零六章 力能扛釜第六六七章 始皇帝出靈第一一九章 利弊各半第二七四章 天火流星第四一三章 雜法當道第六一零章 鬥祖龍,二伐匈奴第四三一章 齊墨歸心第四二二章 君子陽陽第二七五章 七星續命第三三五章 少年營第三九四章 沛縣無賴子第六九五章 君子協定第三四二章 屠睢沒見過世面第七七九章 澠池會之二,請君第一三四章 不戰屈人第六五三章 戎狄上將軍第二七零章 奪軍殺將第五十五章 折變增額第四五二章 改革的聲音第四十五章 貧賤難離第七三五章 死戰之四,趙過楚受第四八八章 朝辯第七七七章 蒙恬之謎第三一零章 墨家的推舉制度第四六七章 墨家歸秦第八零七章 新芽綻放【尾聲】第四七九章 人行於道,有犬吠聲第五一二章 白羽亭第七零八章 大秦最後的戰神第六六四章 人心惶惶第四二九章 與我死來第三六七章 竹筋混凝土第七十二章 工作報告第八零二章 十六王相制第一六零章 宦海沉浮第十二章 心腹之人第七三四章 死戰之三,王不孤第四六三章 做一門李大炮第一二九章 雹災真容第二七七章 饋贈四寶第五二九章 校尉路人甲第四一二章 韓信葬母第四六六章 君擇臣,臣擇君第三八八章 牛頓力學原理實驗第二七一章 合軍共謀第九十六章 弧形支撐第三六六章 重製飛蝗第六四二章 援兵漸近第七九五章 二世登基第十六章 襄翁之邀第三六七章 竹筋混凝土第六七一章 內憂生第三零五章 莫爲與或使第三九九章 公子要我暖牀麼第二六九章 右衽披麻第三八八章 牛頓力學原理實驗第三五八章 作得一手好畫第五一七章 造紙術只有看起來美好第二零零章 唯死而已第六四八章 鋒銳如劍第一零八章 朽木之雕第五三八章 祖宗這種事,無所謂第二十二章 誰聽誰的第九十七章 生意夥伴第二七三章 暗度陳倉第五六一章 真人始皇帝第七七三章 大雍好搭檔第五八七章 歸北地第二二七章 車馬同軌第八十六章 子貢贖人第四五八章 蒙恬成名作,高闕之戰第五六五章 李恪煉仙丹第六一六章 雖死地而上命之第二二八章 安陽君柏第二一三章 死地脫生第六七四章 聰明的辛騰第六七八章 陳涉、吳廣第六零六章 始皇不是龍第七三一章 兵禍第七六三章 武關之五,勝與敗的分水嶺第七十九章 又見舊識第六十七章 穗兒禁足第二八八章 將行第五七二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五,玄鳥第一六零章 宦海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