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天意在秦

相比起攻陷墨家機關城,李斯更注重文字改制。將攻陷墨家機關城的任務交給手下去辦後,李斯一頭扎進了茫茫字海中。

小朝會之後,胡毋敬所在的奉常府立即忙碌了起來。

李斯吩咐下來的兩件事各有繁難。

全面勘定七國文字,相互參補而最後確定華夏總字數,這件事難處在數量大活路細,稍不留神便有脫漏。胡毋敬原是太史令,幾乎熟悉所有的才具文吏,當即從下轄各府遴選出一百三十餘人,組成了一個堪稱龐大的勘字署,開始了夜以繼日的勞作。

而確定文字基準,其難處則在於梳理文字的歷史脈絡,參以現行七國文字各自的數量多寡、表意豐薄、形制繁簡、書寫是否清晰等等方面,最終方能確定。可以說,這件事實際是一次浩繁的文字考據工程,比勘字更見治學功底。

反覆思忖後,胡毋敬從博士學宮遴選出了六位儒家博士,並親自主持,立了個名目叫文字春秋署,此名獲得博士們的一致喝采。畢竟,戰國之諸子百家,論治學的功力還是數儒家最厚。

孔子作過《春秋》,編過《詩經》,給《周易》補寫過爻辭,件件都做得縝密仔細無可挑剔,成爲天下公認的經典。自孔子之後,儒家治學蔚爲風氣,及至子思、孟子師徒二人更是將其發揚光大。若非儒家大部分人始終堅持復辟周道分封,眼下定然是另外一番氣象了。

一個月後,“臨危受命”的六位博士一致認爲:華夏文字的正統傳承,乃是秦國文字,而不是山東六國文字。

胡毋敬聽後大是驚喜,但卻絲毫未顯於形色,反而黑着臉道:“文字基準要讓天下之信服,諸位且說說其理何在?”

這六位博士分別是李克、伏勝、東園公、綺裡季、夏黃公、用裡先生,後四人後來更是成爲西漢初年的“商山四皓”。六人皆不善言談論戰而學問紮實,在七十餘博士中別具一格,治學正當其任。

面對胡毋敬的質疑,六位博士人各自闡發各自的論據,整整說了兩日。六位博士的論證被全數整理出來後,胡毋敬參以自家見解,寫成了長長一卷《華夏文字流變考》,然後帶着它來到丞相府。

李斯瀏覽一遍,不禁拍案感喟:“華夏正字居然在秦,天意也!”

史籀文,是西周中後期與東周前期(春秋早期)的文字。周宣王時,叫做籀的太史奉命整理出大約九千字的官方制式文字,是以世稱史籀文。史籀文的實際意義在於:這是西周時期規模最大的一次文字整理,在華夏曆史上第一次以官方形式公佈標準文字。應該說,周室太史令的九千餘字便是當時的正統文字。

西周末期,秦人救周於鎬京之亂,被封爲大諸侯國,合法繼承了周人故地。久居邊陲而半農半牧的秦人,忠實地秉承了周文明的基本框架,在文字上則原封不動地照搬了周王朝的史籀文。春秋時期的秦國,將史籀文奉爲標準教材,童稚發矇學字,學的就是這種華夏正統文字。學童如此,官府公文民間紀事自然也是以史籀文爲國家文字。直到戰國之世,秦國使用的始終都是周王室整理頒行的史籀文。

但是,自春秋開始,山東六國的文字卻有了另外一番變化。由於周天子威權鬆弛,再加上諸侯自治不斷擴大,整個天下變的日漸活躍!而且由於文字書寫材料的不斷豐富,蓬勃的商旅使社會生活日漸豐富,還有戰爭的逐漸增多,人們對文字形式的交流需求日益迫切,原因不一而足。但總歸是,在中央周王室已經無力統籌的情形下,各國的文字都開始自行其是地發展起來了。

發展的基本趨勢是兩方面:一是各國各自增加文字量,造出了許多符合實際需求且符合華夏文字特質的新字,使文字表意功能驚人地豐富起來;二是各國文字書寫形式多樣化,書寫材料多樣化讓國與國之間的文字,原本已經有了差異。在不同材料上以不同工具書寫不同國家的不同文字,其間生髮的種種流變,遠遠超出了任何一國的控制。

春秋早期,各大諸侯國的文字尚大體遵循着周王室頒行的史籀文規則。然經過五百餘年的激盪生髮,戰國七雄的文字已經有了很大的差異,以至與“言語異聲”一樣,“文字異形”也成爲一種最爲普遍的分治表徵。

基於上述流變,到了始皇帝推行文字改制之時,與秦國奉行的正統文字相比,山東六國文字的最大特異之處在於兩處:一是中原文明長期興盛,名士學人燦若羣星,以至文字量之增加程度遠遠大於秦國文字;二是書寫形式大爲簡約,體現出極大的書法藝術性與族羣地域的個性特質,許多字的寫法,幾乎已經脫離了早起象形文字的基本形制。

就文字表意的豐富性、文字形制的簡約優美性而言,秦國的文字相較起山東六國的文字顯然是凝滯了一些。

“若以秦文字爲準,表意缺憾能否彌補?”

嬴政備細看完了李斯帶來的《華夏文字流變考》,又聽完了胡毋敬與六博士的稟報,第一句話便不遮不掩直奔要害:“若天下士人文不能表意,秦字豈非遺禍天下哉!”

“陛下毋憂,斷無此理。”嬴政的反應讓在場衆人心中敬服,胡毋敬慷慨道:“六國新造文字而秦國文字所無者,勘字署現已一一列出,全部補入秦文字。經勘字署反覆計數勘合,七國文字情形是:魏國常用字兩千一百餘個,總共有字兩萬六千一百餘個;趙國常用字一千三百餘個,總共有字兩萬一千三百餘個;韓國常用字兩千一百六十餘個,總共有字兩萬三千九百餘個;燕國常用字一千八百多個,總共有字一萬八千餘個;楚國常用字一千九百餘個,總共有字兩萬一千餘個;齊國常用字兩千一百餘個,總共有字兩萬一千餘個。”

“秦國如何?”

“經勘字署詳查:自孝公時期商君變法之後,秦字亦漸漸增多,常用字增至一千三百五十個上下,總共有字一萬一千六百六十二個。”

“秦無他有之新字,大體幾多?”

“合六國新字,總計一萬三千八百六十餘個。”

“兩方互補,華夏文字總計近三萬!”博士夏黃公慨然補充。

“書文表意,足堪天地四海之宏論也!”博士李克也奮然呼應。

“好!以秦補新,而成天下一統文字,不失爲既承文明大統,又保文明創新之最佳應對!”嬴政拍案決斷,七國文字的勘驗結果讓嬴政很是高興。

第八十五章 與女無瓜第二百二十七章 羣衆的眼睛是雪亮的第三十三章 葬身北邙第二百四十三章 鼎鼎大名的蓋聶第三百五十三章 人敬我一尺我還人一丈第一百一十三章 喜怒不形於色,悲歡不溢於面第二百九十一章 樂極容易生悲第四百一十二章 世上沒有失敗的人,只有放棄的人第二百零三章 窮途末路的趙王嘉第四百四十一章 無風不起浪第四百五十九章 視之不可見,運之不知其所觸第四百零四章 “絕對可靠”的天明第三百零七章 秀恩愛死得快第二百零三章 窮途末路的趙王嘉第一百八十六章 該配合你演出的我視而不見第三百七十章 路見不平第四百一十五章 各爲其主,各謀其政第四十六章 番吾之戰(上)第七十六章 絕望纔是世間最好的良藥第四百七十七章 若有事端殺身滅族第二百七十二章 人之所以能保持冷靜是因爲沒有點到自己的死穴第一百六十六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一百一十七章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第三百一十七章 囂張就被打臉第二百六十六章 夏姬八砍第四百四十三章 化干戈爲玉帛第四百三十五章 水淺王八多第一百三十三章 叛徒纔有價值第四百八十六章 是禍非福第三百九十四章 相生相剋第一百七十一章 幸福都是比較出來的第三百零六章 樂者無意,聽者有心第三百七十九張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第一百一十五章 人只有失去了纔會珍惜第三百九十三章 撐死膽大的第九十五章 一人不成,那就三人成虎第二百一十六章 即位大典第九十一章 自作多情第三百零三章 燕國若要求和,拿燕丹的人頭來換!第一百四十八章 輕傷不下火線第四百七十章 糖衣炮彈第四百三十六章 死馬當活馬醫第五十七章 偶遇第五十五章 奪權第二百八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零六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第二百七十八章 勝者通吃,敗者食塵第三百零三章 燕國若要求和,拿燕丹的人頭來換!第一百六十一章 強顏歡笑第九十二章 價高者得第一百零二章 相較起僞君子,我更樂意和真小人打交道!第三百三十八章 海外仙山,尋仙求道第一百章 送魚入海,放虎歸山第二百九十三章 東西歸你,人我帶走第四百三十八章 口是心非第一百六十三章 逐出山門第一百五十七章 釜底抽薪第三百六十二章 理越辯越明,道越辯越清第二百一十六章 即位大典第三章 濮陽祭祖第一百八十二章 男子無情時,負人最狠第三百二十一章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第四百一十六章 恩怨第四百八十七章 號令一出,莫敢不從第二百九十九章 你殺我一人,我屠你十人第二百五十七章 聰明人的調情手段第八十六章 平頭百姓的人生智慧第八十三章 一個都不能少第二百八十三張 墨家禁地的真實面目第一百三十四章 晴天霹靂第一百七十五章 打他蛋第三百四十二章 天宗曉夢第三百零八章 實力不夠,用命來湊第四百二十章 狸貓換太子第十六章 故人第七十四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二十八章 送出去的錢財就如同潑出去的水第三百零七章 秀恩愛死得快第四百零二章 設局第七十四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六十六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三百一十二章 似劍非攻,墨梅無鋒第四百九十二章 不是朋友,那就是敵人第二百一十四章 安定南海的利器第一百六十六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三百五十七章 擦肩而過的五百萬第一百八十六章 該配合你演出的我視而不見第三百五十五章 我荊天明說丟就丟第一百三十三章 叛徒纔有價值第三百一十三章 人貴有自知之明第三百四十一章 劣幣驅逐良幣第四百九十二章 不是朋友,那就是敵人第四十二章 閉門造車第二百一十七章 生存還是毀滅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馬非馬第二十五章 請殺第四百三十二章 山呼海嘯第一百二十八章 送出去的錢財就如同潑出去的水第四百九十四章 寶寶你個頭第五十六章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
第八十五章 與女無瓜第二百二十七章 羣衆的眼睛是雪亮的第三十三章 葬身北邙第二百四十三章 鼎鼎大名的蓋聶第三百五十三章 人敬我一尺我還人一丈第一百一十三章 喜怒不形於色,悲歡不溢於面第二百九十一章 樂極容易生悲第四百一十二章 世上沒有失敗的人,只有放棄的人第二百零三章 窮途末路的趙王嘉第四百四十一章 無風不起浪第四百五十九章 視之不可見,運之不知其所觸第四百零四章 “絕對可靠”的天明第三百零七章 秀恩愛死得快第二百零三章 窮途末路的趙王嘉第一百八十六章 該配合你演出的我視而不見第三百七十章 路見不平第四百一十五章 各爲其主,各謀其政第四十六章 番吾之戰(上)第七十六章 絕望纔是世間最好的良藥第四百七十七章 若有事端殺身滅族第二百七十二章 人之所以能保持冷靜是因爲沒有點到自己的死穴第一百六十六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一百一十七章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第三百一十七章 囂張就被打臉第二百六十六章 夏姬八砍第四百四十三章 化干戈爲玉帛第四百三十五章 水淺王八多第一百三十三章 叛徒纔有價值第四百八十六章 是禍非福第三百九十四章 相生相剋第一百七十一章 幸福都是比較出來的第三百零六章 樂者無意,聽者有心第三百七十九張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第一百一十五章 人只有失去了纔會珍惜第三百九十三章 撐死膽大的第九十五章 一人不成,那就三人成虎第二百一十六章 即位大典第九十一章 自作多情第三百零三章 燕國若要求和,拿燕丹的人頭來換!第一百四十八章 輕傷不下火線第四百七十章 糖衣炮彈第四百三十六章 死馬當活馬醫第五十七章 偶遇第五十五章 奪權第二百八十六章 將計就計第二百零六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第二百七十八章 勝者通吃,敗者食塵第三百零三章 燕國若要求和,拿燕丹的人頭來換!第一百六十一章 強顏歡笑第九十二章 價高者得第一百零二章 相較起僞君子,我更樂意和真小人打交道!第三百三十八章 海外仙山,尋仙求道第一百章 送魚入海,放虎歸山第二百九十三章 東西歸你,人我帶走第四百三十八章 口是心非第一百六十三章 逐出山門第一百五十七章 釜底抽薪第三百六十二章 理越辯越明,道越辯越清第二百一十六章 即位大典第三章 濮陽祭祖第一百八十二章 男子無情時,負人最狠第三百二十一章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第四百一十六章 恩怨第四百八十七章 號令一出,莫敢不從第二百九十九章 你殺我一人,我屠你十人第二百五十七章 聰明人的調情手段第八十六章 平頭百姓的人生智慧第八十三章 一個都不能少第二百八十三張 墨家禁地的真實面目第一百三十四章 晴天霹靂第一百七十五章 打他蛋第三百四十二章 天宗曉夢第三百零八章 實力不夠,用命來湊第四百二十章 狸貓換太子第十六章 故人第七十四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二十八章 送出去的錢財就如同潑出去的水第三百零七章 秀恩愛死得快第四百零二章 設局第七十四章 圍魏救趙第一百六十六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三百一十二章 似劍非攻,墨梅無鋒第四百九十二章 不是朋友,那就是敵人第二百一十四章 安定南海的利器第一百六十六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三百五十七章 擦肩而過的五百萬第一百八十六章 該配合你演出的我視而不見第三百五十五章 我荊天明說丟就丟第一百三十三章 叛徒纔有價值第三百一十三章 人貴有自知之明第三百四十一章 劣幣驅逐良幣第四百九十二章 不是朋友,那就是敵人第四十二章 閉門造車第二百一十七章 生存還是毀滅第三百六十四章 白馬非馬第二十五章 請殺第四百三十二章 山呼海嘯第一百二十八章 送出去的錢財就如同潑出去的水第四百九十四章 寶寶你個頭第五十六章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