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盧比楊卡廣場

“你在威脅美國,謝洛夫將軍是否是蘇聯最有自信的將軍?”丹尼爾冷漠的反問。

“幾個月前在白宮的時候,我也是這麼和肯尼迪總統說話的,而當時的情況遠遠沒有現在要好,美軍留在印度是不可能的,印度還沒有弱到必須要依靠別人保護的地步,所以……”謝洛夫沉吟了一下道,“美國還是管好自己的事情吧,不然印度這個第三世界盟主就一分不值了!現在你可以去找尼赫魯總理,看看能不能勸說他回心轉意,對了,能不能把涉案的士兵交給我,我想要移交給印度執法機關……”

蘇聯最有自信的部門,甚至不是敢在冷戰時期同時叫囂東西兩面同時開戰的蘇聯國防部,而是克格勃這些安全乾部們,這點似乎丹尼爾不是很瞭解,沒關係,只要他多活幾年,遲早會了解的。

以印度的體量和人口來看,在弱小也不會弱小到哪裡去,輸給中國不代表會輸給別人,至少後來兩次的印巴戰爭中,印度軍隊的表現很不錯,把和平教世界的安拉之劍揍得不輕。從情感上面來講,印度人民不會接受自己本土有外國駐軍,尼赫魯敢答應的話,別說是印度共產黨,就算是甘地復生就救不了他。

用話不投機半句多來形容謝洛夫和丹尼爾的對話在合適不過,在這個充滿了異域風情的辦公室裡,兩人的交流屈指可數,陷入了長時間的尷尬中。這種情況下,謝洛夫直接拿出一本藍色封面的書翻起來,關於如何進行反滲透和防止移民的論證,這本書的後面的作者一樣是他自己。

這不是謝洛夫在安全領域多麼專業,而是他一直在假裝自己很專業,同時多寫幾本書的好處是,可以把未來會發生的案例通過推測加進去,再者還能領取一些獎金,算是一舉兩得的事情,他又不能學勃列日涅夫總是給自己頒發勳章,所以只能這麼幹了。

“時間只有一天啊,明天我就會以聯合國駐印度維和部隊指揮官的名義宣佈撤離印度,到時候我會和印度的尼赫魯總理一起宣佈這個消息!”看着丹尼爾離去的背影,謝洛夫用一種慢走不送的表情喊道。哼!真是不自量力,手腕一抖把自己的半成品書籍收好,謝洛夫伸了一個懶腰,丹尼爾怎麼和華盛頓溝通他不會理會,但相信不會改變既定結果。

哪怕自己現在的祖國是蘇聯,謝洛夫仍然沒有瞧不起任何一個歐亞大陸上國家的意思。只要人口過千萬,在他這個安全乾部眼中就都是一個大國。歐亞大陸是世界毫無疑問的中心,這裡的每個民族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文明積澱,絕對不能把這些有着自己傳統的國家,當做是非洲那些剛獨立的殖民地,或者是南美那些沒有文化沉積的文盲。

所以的蘇聯的南下戰略,一定要小心謹慎的進行,謝洛夫希望的結果是定向爆破,而不是點燃火藥桶把自己給炸了,所以要深切的洞察這些國家的矛盾。出工不出力是最好的,拉一個幫手完成自己的目的是上上之策,現在他覺得印度完全可以夠得上這個標準。

矛盾是國家之間的常態,蘇聯和中國也不是沒有矛盾,但好處也有很多,至少中國和蘇聯兩個社會主義國家,只要各自管好自己的事情,甚至不需要聯手就可以抵擋和平教在大中亞地區的捲土重來,這難道不是好事麼。

克格勃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抵擋宗教的捲土重來,所以謝洛夫甚至不討厭伊朗的巴列維王朝,至少巴列維也很世俗的,而克格勃的下一步改革,他準備回國之後調整克格勃第五總局的工作方向,強化秘密警察總局的控制力,把這個部門變成一個真正的思想警察局。一些和這個範圍不相關的工作,移交給第九總局。

“應尼赫魯總理的要求,從明天開始聯合國進駐部隊將從印度開始撤離,一個月之內所有蘇聯和美國的武裝力量都會完全撤退完畢,不會在印度的土地上留下任何一兵一卒。”在新聞發佈會上,一身戎裝的謝洛夫當着印度各大報紙的面,宣佈了這個消息。而且口中給了尼赫魯很大的面子,完全是在想辦法彌補尼赫魯因爲戰敗損失的威望。

同時撤軍對蘇聯是有利的,很簡單的原因就是蘇聯人多,這次過來一個旅足足有六千人,同時撤退的話,很明顯會撤退的更加慢一些。

至於美國駐印度大使丹尼爾,也出現在了新聞發佈會上,虛僞是一個外交官的必備素質,哪怕就是對這項撤軍的意見心中千萬個不願意,丹尼爾仍然當着印度記者的面大談什麼和平行動,意義重大的之類的東西,一副美軍來了印度是爲了印度好的樣子。

“那羣帝國主義需要我們學習的地方可真不少。”謝洛夫面無表情的聽着丹尼爾的長篇大論,覺得自己是不是應該回一趟外交部回回爐?當初在外交部的經歷似乎還不太夠……

“那麼關於在印度犯下罪行的美軍士兵如何處理?會交給我們印度的法院進行審判麼?”這名印度記者提出的問題,讓昏昏欲睡的謝洛夫目光瞬間犀利起來。這個問題好啊,他也像知道丹尼爾怎麼回答這個問題,要知道印度的情況和日韓、聯邦德國都不同,印度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讓美蘇軍隊進來只是權宜之計,沒和美國簽訂什麼條約。

那麼在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中,美國人還敢保護自己士兵歸國麼?這個答案讓謝洛夫相當期待,丹尼爾的回答還真的沒讓謝洛夫失望,直接表示涉案的士兵已經被押送回國了,將等待美國法院的莊嚴審判。

“莊嚴地審判?”這個回答讓謝洛夫差點笑出聲,美國在冷戰時期在日本、韓國、南越、菲律賓留下了數不清的私生子,難道那些女人都是自願的?他怎麼就沒聽說有幾個士兵回國之後受到審判了呢?別說是這種案件,就算是命案,也沒聽說美國大兵受到多大的處罰。

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這位印度記者還是年輕,竟然真的相信了美國鬼子的話,沒有繼續追問下去,“關於撤軍的事情就到這裡,我們將嚴格按照印度政府的指示完成這次的工作,希望各位印度的先生和女士們可以諒解!”謝洛夫心不在焉的結束了這個話題,因爲他想起了一件事情,當然了,又是腦子一熱想起來的。

“讓第一總局調查一下有美國駐軍國家的私生子情況,如果當地的單身母親實在無法負擔私生子的花費,這樣,在適當的渠道可以買下來,帶回蘇聯我們來培養。”讓蘇聯大使館的特工把電報發往莫斯科之後,謝洛夫對着安東諾夫將軍說道,“將軍,你覺得我們培養出來一批有美國血統的肅反工作者,到時候會不會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第一副主席,這些孤兒有什麼用呢?”安東諾夫將軍微微一笑反問道。

“怎麼會沒用呢?至少立場堅定,和美國人有切齒的仇恨,光這一條理由就足夠了!”謝洛夫老神在在的說道,“如果可能的話,應該專門成立一支專門的部隊,就用這些孤兒對付在世界各地的美國機構。”

這完全就是在用美國人的孩子,對付美國人。當然這只是個初步的計劃,比這個計劃更加重要的事情有很多,“最近的這批學員當中有沒有比較好的苗子?”

謝洛夫的意思是,跟着這些老牌肅反工作者出來的年輕幹部當中,到底有沒有可造之材。這個問題可是非常重要的,不能人殺了,需要的幹部沒有成長。

索性這個問題沒有讓謝洛夫失望,真的有一批年輕幹部得到了鍛鍊,未來這種機會很多,規模也很大,比如說印尼那邊,美國覆滅印尼共產黨讓一個擁有三百萬黨員的政黨灰飛煙滅,謝洛夫不準備擴大殺戮,如果自己成功的讓印尼變色,一比一的殺回來就行了,畢竟他還是一個仁慈的人,不太喜歡血腥。

“撤軍問題按照計劃執行就好了,我要回莫斯科了!一定要比美國人動作慢,防止他們耍花招。”謝洛夫走到窗邊看着外面景色,街邊角落有一個髒兮兮的小孩,現在是一月份,以新德里緯度雖然不冷,但也絕對不會多暖和,小孩身上沒有多少衣服,也不知道冷不冷。

過了一會收回自己的目光,這是印度自己的事情,他還是想辦法怎麼讓蘇聯更穩定吧,在沒有能力的時候,最好不要隨便亂髮善心,損失一點資金是其次,引火燒身可就不好了,後世歐洲的難民問題就充分的說明了這點。

在盧比楊卡廣場上散步的謝洛夫,是和那批年輕幹部一起回來的,經過這一次的海外實習,這批人將會被安插在一些部門作爲底層幹部,在適當的時候會得到啓用。

站在捷爾任斯基銅像下面的謝洛夫,微微擡頭盯着前方的巨大銅像有了一會,自語道,“前輩你說的對,有的時候在危及到革命事業的未來,確實應該用激烈一些的手段對抗白色恐怖!”(。)

第897章 能源號升空第115章 九國溝通第666章 殘軍的回信第858章 雙喜臨門第1030章 看我們好欺負?第235章 目標衆多第270章 遷徙居民第578章 反戰浪潮第257章 控制論第209章 監控全國第40章 一夜之間第830章 代號西方81第337章 美國的應對第723章 天降正義第668章 戰爭準備第88章 準備就緒第389章 檔案鑑定第873章 衆望所歸第535章 蘇丹人民軍第789章 杜蘭線計劃第276章 新主席第144章 塵埃落定第823章 里根經濟學第635章 談笑風生第1028章 暫時是常規戰爭第680章 徵兆第80章 克里姆林宮第472章 越南諜影第398章 我們要撤軍第827章 目標孟買第343章 讓他們求我們第1027章 以陸制空第658章 謝列平的反擊第649章 尼克松訪蘇第323章 赫魯曉夫震驚第460章 從援助開始第463章 醞釀第551章 中東戰爭第568章 胡志明小道第373章 輿論翻轉第956章 蘇聯斡旋第403章 蘇黎世第150章 蘇修頭子第956章 蘇聯斡旋第1020章 無情鐵拳第634章 英國廣播公司第786章 邀請阿明第823章 里根經濟學第952章 渾水摸魚第1033章 停戰第397章 主持撤軍第29章 又是他第659章 戰鬥仍將繼續第993章 人心浮動第481章 北部灣事件第248章 假宣傳部第613章 事到臨頭第986章 大爆炸第707章 錯誤的判斷第817章 政敵第958章 同病相憐第524章 三個問題第408章 薩馬蘭奇第765章 證據第292章 波德戈爾內第59章 西柏林騷亂第304章 處理結果第687章 蘇葡聯合聲明第986章 大爆炸第488章 普戈第705章 軍政府垮臺第347章 原子大炮第872章 共產國際大會第972章 中導條約簽署第330章 暗語命令第572章 戴高樂一百四十章 黑幫的祖宗第864章 軍盲元帥第327章 蘇聯鑽第208章 多種經營第623章 紅海軍的願望第902章 暗爽的里根第630章 提名謝米恰斯內第180章 歐洲焦點第517章 美國最大的敵人第925章 里根不甘寂寞第475章 人事佈局第843章 蘇聯慫了第784章 不朽第371章 從錫金開始第250章 古巴問題第906章 里根連任第202章 勃列日涅夫第613章 事到臨頭第254章 日常工作第512章 政變二十四小時第873章 衆望所歸第647章 孟加拉大整肅第438章 我的孩子呢?第387章 安全大會
第897章 能源號升空第115章 九國溝通第666章 殘軍的回信第858章 雙喜臨門第1030章 看我們好欺負?第235章 目標衆多第270章 遷徙居民第578章 反戰浪潮第257章 控制論第209章 監控全國第40章 一夜之間第830章 代號西方81第337章 美國的應對第723章 天降正義第668章 戰爭準備第88章 準備就緒第389章 檔案鑑定第873章 衆望所歸第535章 蘇丹人民軍第789章 杜蘭線計劃第276章 新主席第144章 塵埃落定第823章 里根經濟學第635章 談笑風生第1028章 暫時是常規戰爭第680章 徵兆第80章 克里姆林宮第472章 越南諜影第398章 我們要撤軍第827章 目標孟買第343章 讓他們求我們第1027章 以陸制空第658章 謝列平的反擊第649章 尼克松訪蘇第323章 赫魯曉夫震驚第460章 從援助開始第463章 醞釀第551章 中東戰爭第568章 胡志明小道第373章 輿論翻轉第956章 蘇聯斡旋第403章 蘇黎世第150章 蘇修頭子第956章 蘇聯斡旋第1020章 無情鐵拳第634章 英國廣播公司第786章 邀請阿明第823章 里根經濟學第952章 渾水摸魚第1033章 停戰第397章 主持撤軍第29章 又是他第659章 戰鬥仍將繼續第993章 人心浮動第481章 北部灣事件第248章 假宣傳部第613章 事到臨頭第986章 大爆炸第707章 錯誤的判斷第817章 政敵第958章 同病相憐第524章 三個問題第408章 薩馬蘭奇第765章 證據第292章 波德戈爾內第59章 西柏林騷亂第304章 處理結果第687章 蘇葡聯合聲明第986章 大爆炸第488章 普戈第705章 軍政府垮臺第347章 原子大炮第872章 共產國際大會第972章 中導條約簽署第330章 暗語命令第572章 戴高樂一百四十章 黑幫的祖宗第864章 軍盲元帥第327章 蘇聯鑽第208章 多種經營第623章 紅海軍的願望第902章 暗爽的里根第630章 提名謝米恰斯內第180章 歐洲焦點第517章 美國最大的敵人第925章 里根不甘寂寞第475章 人事佈局第843章 蘇聯慫了第784章 不朽第371章 從錫金開始第250章 古巴問題第906章 里根連任第202章 勃列日涅夫第613章 事到臨頭第254章 日常工作第512章 政變二十四小時第873章 衆望所歸第647章 孟加拉大整肅第438章 我的孩子呢?第387章 安全大會